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要点 中国 GDP 将呈“ V”字型反转2020 年第 3 季度(总第 43 期) 报告日期: 2020 年 6 月 30 日 日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遭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进入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推出“六保”政策,国民经济呈全面恢复态势,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2.8%左右 。 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大衰退”,中美关系、美国大选以及地缘 政治冲突 等,都给 中国经济复苏增添了更 多 变数。 随着 复工复产、复市复商 的推进 ,以及“六稳”“六保” 政策的 落地,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和 好转 。但也存在疫情反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地方债风险增大等 隐患 。预计三季度 GDP 增长 5.2%左右,全年增长 2.5%左右。 宏观政策 方面, 财政政策在更加积极有为的 同时 ,需要着力解决 公共投资有效性的问题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货币 资金 直达实体经济, 降准 的必要 性、空间和可能性都存在 。要加大力度稳住市场主体,同时加快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 。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组 长: 陈卫东 副组长: 周景 彤 成 员: 李佩珈 梁 婧 范若滢 叶 银丹 李 义举 王方宏 (海南金融研究院) 张 发余 (中银基金) 瞿 亢(伦敦分行) 丁 孟 ( 香港金融研究院 ) 联系人:范若 滢 电 话: 010-66592780 邮 件: fanruoyingbankofchina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1 2020 年 第 3 季度 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20 年第 3 季度)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遭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进入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推出“六保”政策,国民经济呈全面恢复态势,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2.8%左 右。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大衰退”,中美关系、美国大选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都 给 中国经济复苏增添了更多变数。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复商的推进,以及“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和好转。但也存在疫情反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地方债风险增大等隐患。预计三 季度 GDP 增长 5.2%左右,全 年增长 2.5%左右。未 来,中国要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更大程度发挥内循环的作用,加快实现内外两个循环的“双轮驱动”,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宏观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同时,需要着力解决公共投资有效性的问题。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货币资金直达实体经济,降准的必要性、空 间和可能性都存在。要加大力度稳住市场主体,同时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一、 2020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一)上半 年经济形势 回顾: 新冠疫情 导致经济增长 呈非对称 “ V”字 型 走势 上半年 , 受短期 因素( 新冠疫情 ) 和 中期因素( 全球 经济减速 和 经济结构调整 ) 的 共同 影响, 中国 经济 遭受了改革 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 。新冠疫情全球 “ 大流行 ” ,各国防控 疫情 、 限制人员流动, 导致工业 生产、 交通 物流、 贸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2 2020 年 第 3 季度 易 投资、文化 旅游 等经济活动急剧收缩 , 股票市场、 外汇 市场 和 原油市场等剧烈波动, 使得 本已疲弱的全球经济 “ 雪上加霜 ” 。受 疫情影响,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 呈现非对称 “ V” 字型走势:一季度 GDP 同比下降 6.8%; 二季度 以来 , 中央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 , 疫情 防控取得 决定 性成果, 持续推进 复工复产 1、 复商复市 ,在实施 “ 六稳 ” 政策的 同时适时 推出 “ 六保 ” 2政策 , 国民 经济呈全面恢复态势 , 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2.8%左右, 增速 将比 一 季度 反弹 9.6 个百分点(图 1)。 尽管 如此, 目前 经济运行离正常水平 (可 参照潜在增长率 ) 尚有不小的距离 。 因此 ,上半年中国 经济 总体上 呈 不规则 “ V” 字 型反转 态势 , 即左侧 斜率 要大于右侧,这意味着 新冠 疫情对 中国 经济的 短期 负向冲击 十分 巨大,但经济恢复的 过程 却比较 缓慢 , 至少 需要 3-4 个 季度。 概括而言 ,上半年中国经济 有 五大特点。 ( 1)复苏加快。 一系列主要 经济指标表明 ,近期 中国经济 在 加 快复苏:截至 5 月 份, 工业 生产 已 连续 2 个 月正增长、 服务业 生产指数 由负 转正 ;官方 PMI连续 3 个月 保持在 50%的荣枯线以上 , 财新 PMI 也上升到 50%以上;发电 量连续 2 个 月 正 增长, 5 月 当月 增速 达 4.3%;挖掘机 销 量 3井喷式 增长, 4 月 、 5 月销售 均超 4 万台 ,增速分别 高达 49.5%和 82.3%。 ( 2)结构 转变。 新产业方面,前 5 月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增长 3.1%, 3D 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充电桩等产量增长 70%以上。新消费方面,“直播带货”、信息消费、数字经济火热异常。新基建方面,前 5 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 12%,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 25.2%; 5G 建设成绩亮眼, 5G 基站建设超过 20 万个;各地重点建设项目偏重于新基建项目,如浙江省重大项目1 2020 年 政府 工作报告推出 8 个 方面 90 项 政策措施, 包括 : 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 , 提前 下达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等 。 2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 挖掘机 指数。 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装备。挖掘机产销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基础设施投资状况的“晴雨表”,也是观察经济体运行状态的重要视角之一。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3 2020 年 第 3 季度 计划中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占比六成。 ( 3)就业减少 。 受 疫情影响,当前 中国 就业 市场 问题凸 显 。 前 5 个月 , 全国 城镇新增就业 460 万人 ,同比减少了 23%; 5 月 当月, 城镇 调查 失业率 5.9%,同比 上升 0.9 个 百分点,但比 4 月 小幅 下降 0.1 个 百 分点 ; 31 个 大城市城镇 调查 失业率 5.9%,比 4 月 小幅 上升 0.1 个 百分点。 新 增就业人数减少、 调查 失业率提高, 反映了 在疫情重击之下 就业 问题开始凸显 。 正因为 这样 ,所以 中央 出台的 “ 六稳” “ 六保 ” 政策 , 都 把 就业 作为重中之重 , 2020 年 政府 工作报告特别 提出 要 加强 对高校毕业生、 退役 军人 、 灵活就业人员等的 政策 支持。 ( 4)通缩 抬头。 由于疫情蔓延导致外需承压、内需修复进程较为缓慢,上半年物价水平持续走低。 CPI 同比涨幅由 1 月的 5.4%降至 5 月的 2.4%。受需求收缩、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 PPI 同比涨幅由 1 月的 0.1%降至 5 月的-1.7%。尤其是 3 月以来 CPI 环比涨幅均为负值,且 5 月份 CPI 新涨价因素( -0.8%)已落入负值区间,核心 CPI 持续低位 运 行, 这些都 表明通缩的 压力在 不断 增大(图 2)。 ( 5)效益 下滑。 前 5 个月 , 全国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19.3%,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 17 个 百分点 (但 5 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增长6%) 。 前 5 个月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下降 13.6%, 上年同期 为 增长 3.8%。一季度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 0.5%,城镇 居民家庭人均 可支配收入 中位数 为零增长。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4 2020 年 第 3 季度 图 1: 中国 GDP 将 呈 “ V” 字 型反转 图 2: CPI 及其分项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1. 专项债扩容带动基建投资有力回升,制造业投资依然低迷 1-5 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下降 6.3%,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9.8 个百分点(图 3)。分三大投资来看: 一是 专项债成效显著,基建投资增长快速反弹。 2020 年专项债规模明显扩大,新增专项债规模达 3.75 万亿,较去年增加 1.6 万亿 元 ,创历年最大增幅;下达速度显著加快,截至 5 月底已下达新增专项债 2.3 万亿元,超出 2019 年全年 2.15 万亿 元总额;投向基建领域比例大幅提高,已下达的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比例达 80%左右,大大高于往年20%-35%的比例。在专项债全面发力的情况下, 1-5 月基建投资同比下降 3.3%,降幅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13 个百分点。 二是 资金情况持续改善,房地产开发投资恢复明显。 1-5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同比下降 6.1%和 0.3%,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收窄 7.7 和 7.4 个百分点(图 4),按此趋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或 将由负转正。 三是 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处于低位,但高技术产业投资实现正增长,产业保持转型升级趋 势。 1-5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 14.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10.4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由一季度的下降 12.1%转为增长 1.9%。制造业投资长期低迷是疫情冲击之下内外需求严重萎缩、中小企业受冲击更大、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5 2020 年 第 3 季度 图 3:三大类投资增速( %) 图 4:房地产开发资金增速与景气指数(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2. 消费温和复苏,“直播带货”成为线上消费新亮点 受疫情反复影响,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复工复市推进缓慢,叠加居民收入下滑等,消费 恢复 总体 上 不及预期 。 1-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13.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5.5 个百分点(图 5)。尽管 增长 不及预期,但消费领域仍呈现 不 少亮点 : 一是 促销政策出台叠加排放标准转换时间延迟,汽车消费恢复明显。二季度以来,广东、浙江等 20 余省市出台汽车消费补贴等政策;同时,汽车排放国六标准实施时间也由原定的 2020 年 7 月 1 日推迟至 2021 年 1月 1 日。 1-5 月,汽车 销售额 降 幅较一季度收窄 12.7 个百分点, 5 月当月汽车销售额增长 3.5%( 3 月为下降 18.1%)。 二是 前期积压需求加速释放,住房相关消费回升明显。 1-5 月份,家电、家具、 建筑装潢消费等增速分别较一季度回升 11.5、11.8 和 9.6 个百分点。 三是 线上消费持续提速, “ 直播 带 货 ”模式 成为新亮点。1-5 月网上实物零售额增长 11.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 5.6 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一季度提高 0.7 个百分点至 24.3%(图 6)。阿里巴巴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5 月, “ 直播带货 ” 交易额占其平台总交易额的比重较去年全年翻了一番。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6 2020 年 第 3 季度 图 5: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 %) 图 6:网上消费占比与增速(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3. 防疫物资对出口拉动明显,出口和进口走势分化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总体上好于预期。 1-5 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下降 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 5.6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 8.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 5.3 个百分点(图 7)。 一是 防疫物资对出口形成有力支撑,出口情况好于预期。根据海关数据测算, 4 月、 5 月防疫物资分别拉动出口增速 4.7 和 8.8个百分点。 二是 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出口走势分化。 1-5 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增速降幅分别较一季度大幅收窄 10.9、 11.9 和 14.4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却由一季度的增长 0.2%转为下降 0.4%,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中国防疫物资出口目的地主要为美、欧、日等发达 地区 。 三是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逆势提高。 1-5 月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较一季度提高 1.5 个百分点至 52.8%(图8),这主要是由于较多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与防疫物资生产和销售有关,二季度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大增,更多民营企业出口防疫物资。 5 月份,海关新增注册民营企业 2 万多家,同比增长 24.7%。 四 是 内需疲弱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口表现不及出口 。二季度 进口降幅扩大既与疫情下内需疲弱有关,也与大宗商品进口 价格大跌有关。 比如 , 1-5 月,中国原油和大豆进口量分别增加 5.2和 6.8%,但进口均价分别下跌 21.2和 1.7%。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7 2020 年 第 3 季度 图 7:进口和出口增速走势( %) 图 8:民营企业出口占比(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4. 工 业 生产 稳定回升 ,不 同行业差异明显 上半 年, 中国工业 生产 受疫 情 短期 冲击明显 , 1-5 月工业增加值累计 下降2.8%, 而上年同 期 为增长 6%。工业经济运行主 要特点 为: 一 是 随着 境内疫情好转 ,工业 生产已逐渐恢复至 正 常水平 。 3 月份 以来 ,工业增加值累 计 降幅持续收窄 ,其中 , 4、 5 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3.9%和 4.4%,连 续 2 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回升得益于复产复工的加快推进 。一方面,疫情恶化了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使其有动力尽快复产复工;另一方面,宏观调节政策力度加大,政府 “ 六稳” “ 六保” 政策的实施为复产复工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二 是不 同行业和产品的 生 产 分化 明显 。高技术 产业 增速 较 早 实现 转 负为正 (表 1) ,3D 打印设备、充电桩等新兴产品保持高增长 。 在 基 建 投资加快 的 拉动 下, 水泥、钢 材等 原材料 行业 快速 增长 。但 受内外需 不 足的制约, 服装、家具 等 消费 行业仍表现 疲弱 。 5. 服务业 生产逐渐回 暖, 现代 服务业 增势 较好 1-5 月服务 业生产指数 累 计下降 7.7%,而上年同期为增长 7.3%。主要 运行特点为: 一 是 随着复 商复市的持续推进 ,服 务业受 疫 情 重 挫后 开始 逐渐回暖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8 2020 年 第 3 季度 5 月份 服务业生产指数 同 比增长 1%,改变了 前期持续负增长的局面 (图 9)。其中,前期 受冲击较大的批发零售 、住宿 餐 饮 等生活性服务业明显恢复 , 5 月份 批发零售 、住宿 餐 饮服务 业生产指数 分别 下降 2.1%和 21.7%, 降幅较上月收窄 4.5和 12 个百 分点 。 二 是 现代 服务 业 增势较好 ,一 定程度上对冲了传统服务 业 下滑影响 。一季度, 信息 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逆 势 增 长 13.2%; 5 月份 , 信息 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 产指数同比增长 12.9%, 是 拉动服务业生产指数由负转正的重要 力量 。 表 1:工业增加值 变化 情况( %) 图 9: 服务业 生产指数 增 速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下半 年经济形势 展望 展望下半年 ,全球疫情 “ 大流行 ” 何时 减弱和消除 ,全球经济 “ 大衰退 ”延续时间, 中美关系受经贸摩擦、美国大选 以及其他 非经济因素 的 影响 程度 ,以及 中印边界冲突事件 等 ,这些都为 中国 经济带来了很 多 变数。 从 国内看, 复工复产、 复市复商 政策 持续 推进 , “ 六稳” “ 六保” 工作 加快 落地 ,中国 经济 将持续恢复。但 也 存在部分地区疫情反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地方 政府 债务违约风险 突出 等问题 。 预计 三 季度经济 将 在二季度的基础上延续复苏态势, GDP 增长 5.2%左右 ,全年 增长 2.5%左右。 指标名称2019 年1-3 月2019 年1-5 月2020 年1-3 月2020 年1-5 月工业增加值 6.5 6.0 -8.4 -2.8工业增加值 :采矿业2.2 2.6 -1.7 -1.8工业增加值 :制造业7.2 6.4 -10.2 -2.8工业增加值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1 7.5 -5.2 -2.4工业增加值 :高技术产业7.8 8.9 -3.8 3.1-13.00 -9.10 -4.50 1.00 5.20 12.90 -15-10-50510152020-02 2020-03 2020-04 2020-05%服务业生产指数服务业生产指数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9 2020 年 第 3 季度 1. 基建带动投资增速较快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下半年,在基建投资的带动下, 投资增速将继续 加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三大投资将呈“基建投资高、房地产投资稳、制造业投资低”的特征。 一是 随着专项债实务工作量的有效形成,以及剩余专项债额度的加快下达,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出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引擎。 二是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随着房地产施工正常化的推进和房地产企业资金情况的持续改善,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恢复。 三是 制造业投资所面临的内外需求萎缩、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等不利因素在未来难以有效改善,因此制造业投资预计将继续低位徘徊。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三季度投资增长 5.5%左右,全年增长 5%左右。 2. 保就业促消费政策逐步显效,消费保持温和修复态势 随着“六稳”“六 保”工作和各类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未来消费将继续保持复苏趋势 。 但 也 面临以下困难 : 一是 疫情常态化防控仍将持续,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较难在短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是 近期北京疫情出现局部反弹,未来不排除其他地区出现局部反弹的可能,尤其是秋冬季节疫情反弹风险更高,将对消费活动和消费信心带来一定打击。 三 是 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且增加储蓄以抵抗风险的 意愿 有所加强,对消费形成制约。 四是 当前汽车、住房相关消费等大额消费恢复势头较好的主因是疫情缓解叠加政策刺激,前期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未来随着国六标准推迟实施对汽 车消费的促进效应减弱,以及房地产销售量下滑对住房相关消费的负面影响显现,汽车、住房相关消费等大额消费可能由当前的升温转为降温,难以对下半年消费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因此,预计未来消费将继续保持温和修复态势,反弹幅度可能不及预期。预计三季度消费同比增长 3%左右,全年消费增长 0.5%左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