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20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要点 2020 年,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 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 0.7%,较上半年上升 2.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 2.1%左右。 2021 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政府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 加上 低基数因素,经济增速将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 2021 年 GDP 增长 7.5%左右。 在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有效的基础上,宏观政策将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持续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债券发行等制度完善。二是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确性和灵活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点。三是持续优化市场主 体营商环境,推动消费、投资等内需扩大,创新外贸发展形式,加强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 2021 年 年报 (总第 45 期) 报告日期: 2020 年 11 月 30 日 资料来源: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组 长: 陈卫东 副组长: 周景 彤 成 员: 李佩珈 梁 婧 梁 斯 叶 银丹 李 义举 王 梅婷 汪惠 青 王 方宏 ( 海南金融 研究院) 瞿 亢 ( 伦敦 分行) 周 斌(中银基金) 联系人:梁 婧 电 话: 010-66594097 邮 件: liangjing112358163 -10-505102011-09 2013-06 2015-03 2016-12 2018-09 2020-06GDP:不变价 :当季同比%中国经济稳步恢复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1 2021 年 加快 构建 新发展格局,为 “十四五 ”高质量 发展开 好 局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2021年)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 全球大流行、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本土新增病例大幅减少;另一方面,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政策 的持 续推进,以及 “六稳 ”“六保 ”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 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 0.7%,较上半年上升 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2.1%左右。 2021年是中国 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 政府 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 , 加上低基数因素,经济增速 很可能 恢复至正常 增长 水平 以上 ,预计 2021 年 GDP 增长 7.5%左右。 宏观政策 方面,在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有效的 基础上,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 继续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 持续推动财政资金直达、债券发行等制度完善。 二是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确性和灵活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是重点。 三是 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营商环境,推动消费、投资等内需扩大,创新外贸发展形式,加强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 一、 2020年经济形势回顾与 2021年展望 2020年, 面对 新冠疫情 全球大流行 、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 , 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方面,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本土新增病例大幅减少;另一方面,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政策 的持续推进,以及 “六稳 ”“六保 ”政策的落地, 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 恢复性增长 ,前三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 0.7%,较上半年上升 2.3个百分点,其中 一季度下降 6.8%,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3.2%、 4.9%(图 1) 。 预计全年增长 2.1%左右。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2 2021 年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 效益加快提升,就业市场 稳定。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 对 中国供给、需求造成巨大 冲击, 前 3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下降 8.4%、 5.2%,投资、消费分别下降 16.1%、 19%,均创下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新低。 随着疫情有力有效防控及一些系列复工复产政策实施, 工业生产能力率先加快恢复, 3月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除湖北外)复工率均已超过 90%, 4 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开始转负为正,上升到 3.9%, 7 月后增速开始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服务业、 消费、投资等指标也逐步好转, 服务业生产指数 5 月 开始转负为正,消费月度增速自 8 月 开始转负为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自 9 月 开始转负为正。 虽然外部环境压力不减, 但 得益于中国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生产组织能力,出口表现出 强大 韧性, 7-10月份平均增长 9.5%,远好于市场预期 。 随着经济逐步正常化,企业效益 也 持续改善。 2020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2.4%,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 34.3、 10.4个百分点。其中,6-9 月份 工业企业利润 月度增速平均高达 15.1%。 前 10 个月 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5.5%,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 8.8、 5.3个百分点 ,月度增速自 6月份开始转负为正 。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0.6%,较上半年回升 1.9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总体稳定,前 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 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 900万的预期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 从 2月 6.2%的高点 逐步降至 10月份的 5.3%(图 2) 。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3 2021 年 图 1: 中国经济稳步恢复 图 2: 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是疫情 促进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的 同时 , 也加速 产业 转型 ,催生了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 制造业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移动办公、网上教学、远程医疗等新需求蓬勃发展。 传统餐饮、零售、家政、旅游等行业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重塑经营业态。 前 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16%。 预约旅游、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出现,以 “云旅游 ”为代表的数字文旅产业兴起 ,博物馆、景区等推出网上展览、线上游览 。物流服务模式加快转变,标准化生鲜配送、半成品配送模式迅速形成。 三是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形势,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 2020 年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 40 条减至 33 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 37 条减至 30 条 ,进一步扩大了外商投资准入范围, 提高 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的开放水平。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深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20-2025 年) 发布实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召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正式签署。 -8-6-4-20246810122011-09 2013-06 2015-03 2016-12 2018-09 2020-06GDP:不变价 :当季同比%01234567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8-01 2018-09 2019-05 2020-01 2020-0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累计值 (左,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右 ,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4 2021 年 2021年是中国 实施 “十四五 ”规划的开局之年, 外部环境仍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全球疫情存在反复风险,中美关系 博弈长期化趋势不会改变, 全球政经格局依然复杂多变。 从国内看,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将有所减弱, 但中国疫情防控更加科学有效,经济增长面临的 有利因素较多,经济增速很可能 恢复至正常水平 以上 。 一是 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经济和社会活动将恢复至正常水平。基建、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带动投资回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将明显提高,供给端将进一步加快增长。 二是 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政府还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 ,新投资、新消费、新经济 仍将 较快增长 。 三是 继续全面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发挥自贸区、自贸港引领作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 。 同时 , 中国经济恢复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等要素流入。 四是 2020年基数较低,尤其是 一季度,工业生产、交通物流、贸易投资、消费旅游等经济活动急剧收缩,这将显著抬高 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总体预计 2021年 GDP增长 7.5%左右。 (一)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推动经济持续恢复 2020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恢复较快,是带动投资回升的主要力量。 前 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长 1.8%,呈现 V字型走势(图 3)。分三大投资来看: 一是 基建投资是疫情冲击下逆周期调控政策的重要抓手。 2020年专项债额度较上年增加 1.6万亿至 3.75万亿,增幅为 74%,创历年之最。截至 10月末,专项债基本完成全年发行任务。同时,各地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PPP 项目落地率持续提升至 9 月份的 69.9%。 1-10 月基建投资(含电力)累计增长 3%,增速已达到上年同期的 92%,在三大投资中恢复程度最高。 二是销售回暖带动资金到位和行业景气度持续恢复,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月回升。 1-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 6.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 4 个百分点。 1-10月,商品房销售额已 基本 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图 4),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5 2021 年 金增长 5.5%(上年同期为 7%); 10 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 100.5%(上年同 期为 101.3%)。 三是 在需求回升、盈利改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降幅逐步收窄,但仍处于负区间。 1-10 月,制造业投资累计下降 5.3%,低于上年同期 7.9个百分点。 展望 2021 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推动经济持续恢复。2021年,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投资增速将继续加快,成为 2021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具体而言,三大投资均将在 2020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长。 一是 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基建投资,以及 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等新基建投资都将保持较快增长。同 时,在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改善等因素也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 二是 在 “房住不炒 ”主基调,以及三道红线等分类监管政策下,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压力加大。但考虑到 2021年房地产需求总体稳定以及低基数效应,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保持稳定。 三是 制造业投资在需求回升、盈利改善带动下,将继续恢复并转负为正。综合以上因素,预计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6.5%左右。 图 3:三大类投资增速 图 4: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 %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6 2021 年 (二)消费持续恢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升 2020 年初,消费遭受疫情巨大冲击,但在 “六稳 ”“六保 ”及各类促消费政策作用下,自 3月份以来消费增速持续回升,并于 8月实现转正。 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 5.9%,较上年同期下降 14个百分点(图 5)。 一是 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增长。 1-10 月份,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 4.5%、 5.9%和 7.3%。 二是 在居民外出就餐和娱乐活动增多,以及国庆中秋双节等多因素带动下,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在受疫情严重冲击后,自 10 月份以来明显 复苏。 1-10 月份,餐饮收入累计下降 21%; 10 月当月其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同比增长 0.8%。 三是 在经济持续恢复、居民消费信心增强以及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汽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持续升温,已连续 4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是 消费类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恢复进程并不同步,且两者差距仍在加大。 10月份,在限额以上消费保持 7.1%较高增速的同时,限额以下消费当月同比由正转负,下滑 2.4个百分点至 -1.2%,体现出小微消费类企业恢复状况不佳。 展望 2021年,消费持续恢复叠加基数效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明显提高。 在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将较 2020 年有所提高。同时,在加快构建以国内 大 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更多促消费政策将实施。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基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新客群和新模式,消费将围绕居民衣、食、住、行、康、乐、教等领域保持升级趋势。从基数效应角度来看, 2020年 消费在三大需求中遭受疫情冲击最大,并且恢复过程最缓慢,因此, 2021年的三大需求中,消费的基数效应最大,其中一季度最为显著。按照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情形分别对 2021年一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家电销量增长进行测算。乐观情形为消费恢复至 2019年一季度水平,中性情形为恢复至 2017、 2018和 2019年一季度消费的平均 水平 ,悲观情形为恢复至 2017、 2018 和 2019 年一季度消费平均 水平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7 2021 年 的 90%。经测算,在乐观、中性和悲观情形下, 202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 24%、 16%和 5%;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主要家电的销量均将大幅增长,其中空调增长最快(图 6)。总体来看,预计 2021年消费增速为 10%左右。 图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图 6: 2021 年一季度家电销量预测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三)外部不确定性和高基数影响下外贸增长承压 2020 年 1-10 月,出口(以美元计)累计同比增长 0.5%,增速较前三季度上升 1.3个百分点;进口(以美元计)累计同比下降 2.3个百分点,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0.8个百分点 (图 7) 。 疫情背景下出口超预期增长是 2020年外贸的突出特征。 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 国外抗疫需求和 “宅经济 ”需求带动防疫物资和居家消费用品需求激增。前 10个月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 27.3%,包括电脑在内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额同比增长 11.2%。 二是 中国经济率先修复,部分替代其他国家的出口份额。从中国出口占其他国家进口额的比重来看, 2019年末至 2020年 8月,中国产品占美国进口额比重从 16.63%上升到 21.35%,占日本进口额比重从 20.1%上升到 24.7%。同时,疫情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大幅下滑也印证了中国的出口替代效应。 1-9月,印度出口累计同2 42 84 62 32 73 81 11 42 401 02 03 04 05 0冰 箱 洗 衣 机 空 调乐 观 中 性 悲 观% %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中国银行研究院 8 2021 年 比增速 -18.26%,墨西哥出口累计同比增速 -14.4%;巴西 1-10月 出口累计同比增速 -7.81%。 三是 海外经济修复拉动外需回暖。 三季度海外经济逐步修复,对刚性消费品和机电产品的需求回升。 10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 PMI为 53.3%,美国和欧盟的制造业 PMI为 59.3%和 54.8%,均连续 6个月回升。 1-10 月中国出口灯具、家具产品和机电产品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 9.5%、 5.8%和 3.8%,分别较前三季度上升 3.2、 3.5 和 0.6 个百分点 (图 8) 。进口方面,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拖累进口增长,三季度内需反弹叠加人民币升值,进口累计同比增速降幅不断收窄。 展望 2021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压力 较 大。 一是 欧美疫情急剧反弹和重启封锁,短期内将拖累 中国外需回暖。 2020年 9月底以来欧美疫情急剧反弹,英国、法国等国重启全国封锁,短期内经济活动减少将拖累消费。 10月份欧元区综合 PMI 和服务业 PMI 分别回落至 50%和 46.9%, 消费者信心指数转升为降 ;10 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81.8%,增幅放缓。 二是 逆全球化浪潮、中美经贸摩擦 和其他国家 对华经贸政策的发展走向均 带来 不确定性 。 三是 受 2020年出口高基数影响, 2021 年下半年出口增速承压。但是,从长期来看, RCEP 协议落地将减少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增加对区域 内 各国的出口。进口方面,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带动内需强势反弹;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落实RCEP协议将推动进口多元化,扩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总的来看,预计 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 2%左右,进口增长 3%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