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装配式建筑之央企力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 告 | 行业专题研究 2020 年 09 月 09 日 建筑装饰 装配式 建筑之央企力量 建筑央企在装配式领域已有较多储备。 建筑央企规模庞大,在装配式方面技术积累深厚,竞争优势突出,业务模式主要是以 EPC 为主,多数承接装配式业务的主体在集团 各个工程局内 ,部分领军企业如中国建筑成立了专业装配式平台。具体来看,中国建筑拥有中建科技、中建国际下属海龙科技两大装配式 PC 平台,产能约 450 万方 , 并拥有国内最大的钢构集团中建科工 ;中国中冶钢构技术雄厚 ; 中国中铁收购恒通科技打造装配式平台 ; 中国铁建亦有 PC 产能布局 ;上海建工拥有钢构公司,材料公司有 PC 产能 75 万方 。 装配式浪潮已来,有望重构行业价值链,预计央企将加大力度布局。 目前装配式浪潮已来,渗透率不断提升,将 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 随着装配式技术的成熟,未来建筑装配化率有望提升,需要在工厂制造的部件会 逐步增加,现 场安装和施工的 价值量 会减少,行业价值创造将逐步向制造环节 转移,行业的未来新的竞争也将部分集中于制造环节。因此 预计 央企 未来会 完善 在装配式领域各个环节的布局,形成设计、制造、安装一条龙的装配式服务能力,特别是在制造环节(建设构件工厂)将 重点强化布局。 建筑央企在装配式领域竞争优势突出 。 首先, 央企装配式技术领先,拥有丰富的政府等大型客户资源,获取公共建筑、保障房等政府类装配式项目具备天然优势。第二,央企拥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承接装配式 EPC 优势显著。第三, 央企资金实力雄厚, 拥有较多现成土地资源,与地方政府有紧密合作关系,能支持大规模资本开支快速建设构件工厂。第四,央企自身内部订单较多,可保障构件工厂有相对稳定需求,提升盈利能力。 装配式 技术 推广有望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 。 近年来由于行业增速放缓,外部融资收紧, 环保约束, 行业集中度已在不断提升 , 而装配式的推广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1)装配式 业务相较纯施工具备更高的技术、经验、资金、综合服务能力的门槛。 2) 装配式业务制造环节具备更强规模效应,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3)装配式项目施工减少对人的依赖,降低现场管理难度,缩短项 目周期,有望突破传统施工管理瓶颈。 建筑央企 Q2 经营 强劲反弹 ,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 8 家央企 2020Q2 营收和业绩分别增长 18.6%/3.6%,较 Q1 加速 25.3/21.8 个 pct, 上半年订单合计增长 14%, Q2 单季 增长 22%,较 Q1 大幅加速 22 个 pct,基本面趋势向上。 建筑央企指数 PE/PB 分别为 6.1/0.73 倍,接近历史最低值。与沪深 300 的 PE 和 PB 的比值分别为 0.42/0.46,已处于历史最低值位置 。 投资建议: 装配式推广有望加强央企竞争优势 , 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 下半年 基建投资有望继续上行,当前建筑蓝筹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重点推荐 装配式领军企业 中国建筑 及旗下 中国建筑国际 、 中国中铁 旗下装配式平台 中铁装配、 长三角 建工 龙头 上海建工、 钢结构技术领先的中国中冶, 其他关注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 风险提示 : 政策变化和执行风险、海内外疫情变化风险、项目执行进度不达预期风险、融资环境收紧风险、房地产销售大幅下滑风险。 增持 ( 维持 ) 行业 走势 作者 分析师 夏天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18010001 邮箱: xiatiangszq 分析师 程龙戈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18010003 邮箱: chenglonggegszq 分析师 廖文强 执业证书编号: S0680519070003 邮箱: liaowenqianggszq 相关研究 1、建筑装饰:从“建筑”到“建造”大势所趋,继续推荐装配式龙头与低估值蓝筹 2020-09-06 2、建筑装饰: Q2 收入盈利快速反弹,钢构设计引领增长 2020-09-05 3、建筑装饰:继续看好装配式产业链龙头,央企 Q2盈利反弹性低估值具有吸引力 2020-08-30 重点标的 股票 股票 投资 EPS (元) P E 代码 名称 评级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601668 中国建筑 买入 1.00 1.10 1.21 1.32 5.0 4.6 4.1 3.8 601390 中国中铁 买入 0.96 0.93 1.04 1.15 5.8 6.0 5.3 4.8 601186 中国铁建 买入 1.49 1.68 1.87 2.06 5.8 5.2 4.7 4.2 601800 中国交建 买入 1.24 1.33 1.46 1.59 6.3 5.8 5.3 4.9 600170 上海建工 买入 0.44 0.44 0.49 0.54 7.2 7.2 6.4 5.8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国盛证券研究所 -32%-16%0%16%32%2019-09 2020-01 2020-05 2020-09建筑装饰 沪深 3002020 年 09 月 09 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1.央企装配式建筑领域布局情况 . 4 1.1.装配式 PC 业务布局情况 . 4 1.1.1. 中国建筑:装配式领军企业,旗下两大平台合计 PC 产能约 450 万方 . 4 1.1.2. 中国中冶:旗下中冶天工、二十二冶等为装配式示范基地 . 4 1.1.3. 中国中铁:收购恒通科技加速装配式布局 . 5 1.1.4. 中国铁建:部分工程局拥有预制 PC 厂 . 5 1.1.5. 上海建工:长三角房建龙头,拥有 PC 产能约 75 万方 . 5 1.2.钢结构业务布局情况 . 6 1.2.1.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科工(原中建钢构)是国内最大钢构集团 . 6 1.2.2. 中国中冶:钢构技术领先,整合资源成立中冶钢构 . 6 1.2.3. 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工业在桥梁钢结构方面国内领先 . 6 1.2.4. 上海建工:旗下江苏钢构公司产能 15 万吨 . 7 2.装配式是未来趋势,有望重构产业链,央企将加大布局力度 . 7 2.1.装配 式浪潮已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 7 2.2.装配式技术将重构行业价值链,未来竞争有望部分聚焦在制造环节 . 8 2.3.装配式建筑是行业长期趋势,央企将加大力度布局 . 9 3.央企装配式竞争优势突出,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 10 3.1.央企开展装配式业务竞争优势突出 . 10 3.2.装配式推广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 11 4.央企 Q2 经营大幅反弹,当前估值处在极低位置 . 12 4.1.央企 Q2 营收、业绩、订单均大幅反弹,基本面趋势向上 . 12 4.2.央企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 14 5.投资建议 . 17 6.风险提示 . 18 图表目录 图表 1:建筑央企 PC 业务布局情况 . 6 图表 2:建筑央企钢构业务情况 . 7 图表 3: 2016-2019 年全国装配式建 筑新开工建筑面积 . 8 图表 4:近 3 年三类地区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万平米) . 8 图表 5:传统建筑行业价值链环节示意图 . 8 图表 6:不同装配化率情况下 PC 构 件价值占建安成本的比例估算 . 9 图表 7:装配式技术下建筑行业价值链环节示意图 . 9 图表 8:建筑央企 2019 年新签订单 . 11 图表 9:央企新签订单占行业比例不断上升 . 12 图表 10:建筑央企单季营收增速 . 12 图表 11:建筑央企单季业绩增速 . 13 图表 12:央企逐季新签订单累计增速 . 13 图表 13:央企逐季新签订单单季增速 . 14 图表 14:建筑央企指数 PE 历史走势 . 14 图表 15:建筑央企指数 PB 历史走势 . 15 图表 16:建筑央企指数 PE/沪深 300PE 历史走势 . 15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7:建筑央企指数 PB/沪深 300PB 历史走势 . 15 图表 18:建筑央企个股 PE 估值情况 . 16 图表 19:建筑央企个股 PB 估值情况 . 16 图表 20:建筑央企估值情况 . 17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央 企 装配式 建筑 领域 布局情况 1.1.装配式 PC 业务布局情况 大型建筑央企 (指央企及大型地方国企) 房建业务规模庞大 , 在装配式 PC 方面技术积累深厚 ,竞争优势突出, 业务模式主要是以 EPC 订单为主 , 多数央企承接装配式业务的主体在集团内各个工程局内,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未做大规模 专业 整合。 但 部分领先企业,如中国建筑成立了专门的装配式业务发展平台,集中资源发展装配式建筑,并系统性的大规模建设 PC 制造的产能,支撑平台公司本身以及集团内部 兄弟 企业发展。 1.1.1. 中国建筑 : 装配式领军企业,旗下两大平台合计 PC 产能 约 450 万方 中国建 筑是国内房建领域市占率第一企业 , 市占率达到 10%,也是 装配式建筑的领军企业之一 。公司目前旗下有两大平台拥有规模较大且集中的预制 PC 产能: 1)专注于装配式建筑的平台 中建科技 ,拥有产能约 310 万方 。 2)港股上市的 下属公司 中国建筑国际旗下的装配式建筑平台 中建海 龙科技 ,拥有产能约 140 万方 。 除此之外 , 部分工程局也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业务 , 根据施工的需 要也成立了一些自建的预制 PC 厂 , 这部分产能较为分散 , 单个工厂规模也较小 。 中建科技 : 公司 是中建集团开展装配式建筑业务、模块化建筑业务的投资平台、产业平台和技术平台 , 公司组建于 2015 年 4 月,注册资本 20 亿元,由 中国建筑上市公司 100%持股并直接管理,肩负着集团的“蓝海使命”。公司聚焦智慧装配建筑领域, 系统打造集投资、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全生命期的绿色产业链, 目前 公司在全国 15 个省市有布局 , 成立了 22 个预制 PC 基地 , 共拥有约 310 万立方产能 。这些预制 PC 工厂部分由中建科技控股 , 部分与集团内其他工程局合资建立 , 同时支撑中建科技自身与集团兄弟单位的装配式建筑业务 。根据公司官网披 露,中建科技 2018年 全年新签合同额 149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2.06%、 361.54%,2019 年 合同 与营收同比增长也均在 50%以上 ,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中建国际旗下的中建海龙科技 : 公司是中国建筑国际(港股上市 3311.HK)旗下专门从事装配式建筑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供应业务的专业公司。 公司早期在香港积累了丰富的装配式建筑经验, 通过香港品质保证局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 ,并将技术引进至内地, 1997 年获得深圳市建设局颁发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最高级资质证书 。目前公司在内地拥有 6 家 大型预制 PC 工厂, 分布 在合肥、山东、重庆、珠海、深圳等地,合计产能约 140 万方 。 公司 为香港房屋署、路政署、渠务署、香港地铁、中海地产、信和集团、长江实业、恒基兆业、深圳地铁以及合肥重点局等二十多家业主供应一百多个房屋及土木项目的建筑产品。房屋工程总建筑面积达到 1200 万平方米 。 1.1.2. 中国中冶 : 旗下中冶天工 、二十二冶等为装配式示范基地 中国中冶在装配式领域技术储备丰富 , 旗下中冶天工是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最早于 2010 年开始进行装配式建筑的产品研发和应用 ,目前具备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全产业链能力,拥有建筑、冶金、市政三个特级资质及设计三甲资质。 制造基地方面拥有天津汉沽、临港、宁河、山西太原 4 个钢结构制造基地和天津北辰 1 个 PC 构件制造基地 ,年 PC 产能约 12 万方 。 除此外 , 中冶集团内其他单位也根据业务需要有投资建设 PC 工厂 , 如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是国家装配式示范基地,旗下有三个预制 PC 生产基地: 1)与淮北当地三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安徽中冶淮海年产 15 万方的 PC 构件厂 , 总投资 7 亿元。 2)在河北邢台与邢台智群建筑工程集团 合资成立 河北中冶智群 装配式科技公司,产能 15 万方 。 3)在河北遵化建设两期装配化基地,一期产能 6 万方,二期在建设计 30 万方 。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1.3. 中国中铁 : 收购恒通科技加速装配式布局 公司完成 收购装配式建筑领先企业恒通科技,并拟将其 更名为“中铁装配”,新名称体现了中国中铁对于 恒通科技 的更高定位, 打造 集团的装配式平台 集团 。恒通科技 是住建部认定的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住建部建筑节能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可为大型装配式建筑项目提供部品部件和集成服务,技术积淀深厚,核心产品包括装配式墙体、装饰与钢结构结构材料以及集成房屋等。以北京总部基地,智能云工厂为中心,建成了新 疆喀什、乌苏、吐鲁番和江苏宿迁等生产基地,已具备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 400 多万平米,生产配套部品部件 200 多万平米的生产能力。 此外各个旗下部分工程局根据自身业务需要 , 投资建设了相关的预制 PC 工厂 。 如根据官方公众号和网络信息 , 中铁四局 、 中铁六局 、 中铁二局等均有预制 PC 工厂 , 生产范围包括市政 、 轨道 、 房建等领域所用的预制构件产品 。 1.1.4. 中国铁建:部分工程局拥有预制 PC 厂 部分中国铁建下属工程局根据自身业务需要 , 自己建设预制 PC 工厂 , 集团内还未成立专门的装配式建筑资源整合平台 。 如 2015 年 6 月 26 日, 铁建下属工程局 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 试产了中国铁建的第一条 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生产线 ,该项目位于 北京 , 建设拥有 2 条生产线,满足装配式住宅所有部件的生产制作,能打造年产 24 万平方米 pc 构件(约 2-3 万方 ) 的产业化集群。 1.1.5. 上海建工:长三角房建龙头,拥有 PC 产能约 75 万方 上海建工是房建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储备丰富。集团内预制 PC 构件生产主要由子公司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担。 根据公司公告, 建工建材科技 于 2019 年度占据上海地区 混凝土市场 约 50%市场份额,具有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构件生产最高资质,可生产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和各类混凝土预制构件,年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达 4500 万立方米,预制构件年产能超 75 万立方米, 是上海地区的 装配式构件生产 领军企业。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1: 建筑 央企 PC 业务布局情况 集团 涉及公司 公 司性质 产能 /产量 简介 中国建筑 中建科技 央企 310 万方 在全国 15 个省市有布局,成立了 22 个预制 PC 基地,共拥有约 310 万立方产能。 2018 年全年新签合同额 149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06%、 361.54%, 2019 年合同与营收同比增长也均在 50%以上,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国际 央企 135 万方 中建国际旗下海龙科技在内地拥有 6 家大型预制 PC 工厂, 分布 在合肥、山东、重庆、珠海、深圳等地,合计产能约 135 万方。 中国中冶 中冶天工 央企 12 万方 国家示范基地,具有建筑、冶金、市政三个特级资质,制造基地方面拥有天津汉沽、临港、宁河、山西太原 4 个钢结构制造基地和天津北辰 1 个 PC 构件制造基地,年 PC 产能约 12 万方。 中国中冶 中国二十二冶 央企 66 万方 旗下三个预制 PC 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河北邢台、河北遵化、江苏淮北。设计产能 66 万方。其中河北遵化二期项目设计产能 30 万方在建。 中国中铁 恒通科技 央企 收购恒通科技,更名为“中铁装配”,计划打造集团装配式平台。已具备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 400 多万平米,生产配套部品部件 200 多万平米的生产能力。 中国中铁 部分工程局 央企 集团内暂无装配式整合平台,部分工程局拥有自己的预制 PC 厂。如中铁六局、中铁四局、中铁二局等 中国铁建 部分工程局 央企 集团内暂无装配式整合平台,部分工程局拥有自己的预制 PC 厂。如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公司试产了中国铁建的第一条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生产线, 2 条产线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 地 方国企 75 万方 建工材料拥有预拌混凝土年 产能 超过 4500 万立方米, 上海市占率 50%,预制PC 构件年产能 75 万方,是上海地区的行业领军企业。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公司官网, 国盛证券研究所 1.2.钢结构业务布局情况 1.2.1. 中国建筑 : 旗下中建科工 (原中建钢构)是国内最大钢构集团 中国建筑旗下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 , 在国内,下设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公司、四大事业群及五大现代化钢结构制造基地,制造年产能超过 120 万吨 。 2019 年 钢构 实现收入 195 亿元 , 同比增长 26.8%。 除中建科工外 ,部分旗下 工程局根据业务需要也从事一些钢构业务 。 1.2.2. 中国中冶 : 钢构技术领先 , 整合资源成立中冶钢构 中国中冶旗下中冶(上海)钢构 在 2018 年 4 月以上海宝冶钢构为主体、整合中国二十冶、上海五冶的钢结构业务板块合并成立,企业注册资本金 10 亿元, 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钢结构业务的建筑企业之一 , 在上海拥有 5 个钢结构制造基地,厂房面积 30 多万平米, 产能超过 60 万吨 , 是上海地区最大的钢结构制造企业 。中冶集团内其他单位也有 较大规模的 钢构工程和生产业务,全集团估算钢结构产能 超 200 万吨 。 1.2.3. 中国中铁 :旗下 中铁工业在桥梁钢结构方面国内领先 中国中铁通过资产重组 , 将国内桥梁钢结构的龙头企业中铁山桥 、 中铁宝桥等钢结构资产注入中铁工业 。 根据钢结构协会统计 , 中铁工业年加工钢结构量超过 100 万吨 , 排名全国第三 。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7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2.4. 上海建工 : 旗下江苏钢构公司产能 15 万吨 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出资超 10 亿元 , 设立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年产钢结构 15 万吨,销售规模 30 万吨。 图表 2: 建筑 央企 钢构业务情况 公司 性质 产能 /加工量 2019 年收入 其他 中建科工 央企 120 万吨 195 亿元 中国建筑子公司,全国最大规模的钢构企业。以工程承包为主。除中建科工外,中建集团内部分工程局根据业务需要也有钢构业务。 中冶(上海)钢构 央企 60 万吨 中冶以原上海宝冶钢构为主体、整合中国二十冶、上海五冶的钢结构业务板块合并成立。全中冶集团钢构产能约 200 万吨。 中铁工业 央企 100 万吨以上 206 亿元 中国中铁将旗下桥梁钢结构龙头中铁山桥,中铁宝桥等注入。在大型桥梁重钢领域技术优势领先。 上海建工(江苏)钢构 地方国企 15 万吨 上海建工与合作方投资 10 亿元在江苏海门设立的大型钢构公司,年产 15 万吨,销售 30 万吨。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公司官网, 国盛证券研究所 2.装配式是未来趋势 , 有望 重构产业链, 央企将加大布局力度 2.1.装配式浪潮 已来, 渗透率快速提升 2019 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大增 45%,持续引领 建筑 行业变革 。 今年 5 月份 住建部发布 2019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2019 年 我国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 4.2 亿 m,较 2018年增长 45%,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 13.4%,近 4 年年均增长率 55%。从区域上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 47.1%,东部发达地区持续引领全国发展。从结构上看, 2019 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分别占比 65%/30%,装配式混凝土依然占主要比例。从应用领域上看, 2019 年商品房 /公共建筑 /保障性住房 /其他用房 的应用比例分别为 41%/22%/13%/24%,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中的应用逐步增多。总体来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呈现 快速 发展态势,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链迅速完善, 已具备较强的量产能力 。近年来我国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链公司快速成长,同时还带动了构件运输、装配安装、构配件生产等新型专业化公司发展。据统计, 2019 年我国拥有预制混凝土构配件生产线 2483 条,设计产能 1.62 亿 m;钢结构构件生产线 2548 条,设计产能 5423 万吨。 2019 年实现全装修建筑面积 2.4 亿 m,是 2018 年的 2 倍;新开工装配化装修 4529 万 m,是 2018 年的 5.5 倍。 2020 年 09 月 09 日 P.8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 3: 2016-2019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 图表 4: 近 3 年三类地区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万平米) 资料来源: 住建部, 国盛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住建部, 国盛证券研究所 2.2.装配式技术将重构行业价值链 ,未来竞争有望 部分 聚焦在制造环节 传统建筑行业的价值创造主要集中在现场施工环节。 传统的建筑行业分为上游的勘察、设计、监理 等,中游的现场施工,下游的工程检验、运营维护等环节。建筑企业需要组织管理大量劳务人员现场使用、安装各类材料,对接业主、供应商各方需求,因此建筑行业 最主要的价值创造环节集中在中游的现场施工环节。 图表 5: 传统建筑行业价值链环节示意图 资料来源: Wind, 国盛证券研究所 装配式技术的推广有望重构建筑行业价值链,未来 部分 价值创造可能会集中在制造环节 。相比于传统的建筑行业,装配式技术的推广在现场施工之前引入了制造环节,需要提前将部分原先需要现场施工浇筑的建筑部件在工厂制造加工完成 ,因此部分价值创造环节提前转移到了工厂之内。随着装配式技术的成熟,未来建筑装配化率有望提升,需要在工厂制造的部件会 逐渐 增加 ,现场安装和施工的任务会 持续减少 ,行业价值创造将逐步向制造环节转移,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有望重构, 未来 相当一部分价值 创造会集中在制造环节。 以装配式混凝土小高层项目为例, 假设构件每立方米售价 3000 元 , 在装配率 分别为20%/40%/50%/60%的情况下, PC 构件 价值 占 每平米 建安成本的比例分别为上游:勘察设计监理中游:现场施工(主要环节)下游:检验、运维2020 年 09 月 09 日 P.9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12.5%/22.5%/27%/31.6%。 图表 6: 不同装配化率情况下 PC 构件价值占建安成本的比例估算 资料来源: Wind, 国盛证券研究所 未来建筑企业 新的 竞争 领域 可能集中在制造环节 。 由于装配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制造环节可能集中 很大比例的 价值创造过程 ,建筑企业的 新的 竞争 领域 将从现场项目施工管理 部分 转移到工厂的 构件 制造。未来具备大规模构建制造能力的企业可能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大竞争优势 。 图表 7: 装配式技术下建筑行业价值链环节示意图 资料来源: Wind, 国盛证券研究所 2.3.装配式建筑是行业长期趋势 , 央企将加大力度布局 目前装配式浪潮已来,渗透率不断提升,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长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