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9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头豹研究院 |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通信研究团队 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 用于生产 PTA (精对苯二甲酸) 、 DMT (对苯二甲酸 甲酯) 等芳烃类化工产品。 受制于公众对 PX 认知不 足及相关教育的缺失,中国 PX 新增产能投放受阻, 导致其产量增长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仅依靠国资 背景的“三桶油”下属子公司在此行业的扩张, 缺乏民 营资本介入的市场增长动力不足, 限制了中国 PX 行 业的发展。按照产量计,过去五年,中国 PTA 行业 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860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1,01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4.1%。 热点一:下游市场供不应求 热点二: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热点三:遵循“五化”协同发展 下游 PTA 及其应用场景消费需求旺盛,为 PX 原材料供 应的持续增长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 近 20 年来, 得益于 化工工艺水平的快速提升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 PTA 等化工原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 逐渐打破进口依赖局面。 PX 行业作为化工子行业,在整个产销过程中,存在环保 和公共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同时,PX 作为生活中鲜见 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居民对其熟悉程度较低,普遍存 在知识盲区与认知误区。 现阶段, 在中国 PX 需求缺口逐 渐扩大的情况下,其产能增长滞后甚至与需求发展趋势 相背离。 中国 PX 行业将注重炼化一体化、 装置大型化、 生产清洁 化、产品高端化和产业园区化“五个化”的基本发展方针, 统筹调配市场优势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减少中间 环节,在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留存利润的同时,推动行业 快速、可持续发展。 戈书晟 邮箱:csleadleo 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 行业概览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019 年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概 览 化工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合成氨行业概览 2 报告编码19RI0636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方法论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定义与分类 . 8 2.2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发展历程 . 11 2.3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现状 . 13 2.4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产业链 . 13 2.4.1 上游分析 . 14 2.4.2 下游分析 . 16 2.5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规模 . 16 3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驱动因素 . 18 3.1 下游市场供不应求 . 18 3.2 本土化水平较低,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 19 4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制约因素 . 20 4.1 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 . 20 4.2 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 21 5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政策分析 . 25 3 报告编码19RI0636 6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发展趋势 . 27 6.1 遵循“五化”协同发展 . 27 6.2 全球化扩张与布局 . 29 7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竞争格局 . 31 7.1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31 7.2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32 7.2.1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32 7.2.2 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34 7.2.3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35 4 报告编码19RI0636 图表目录 图 2-1PX 生产工艺流程 . 8 图 2-2 PX 原料来源及各组分组成 . 10 图 2-3 C 8 四种同分异构体熔沸点差异 . 11 图 2-4 中国 PX 行业发展历程 . 11 图 2-5 中国 PX*0.655、PTA 与原油价格关系,2014-2019 年 . 13 图 2-6 中国 PX 行业产业链 . 14 图 2-7 PX 生产流程长短与盈利关系示意图 . 15 图 2-8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7 图 3-1 中国 PTA 行业发展概览,1997-2018 年 . 19 图 3-2 中国 PX 进口依赖度,1992-2018 年 . 20 图 4-1 工业用歧化与烷基化催化剂及所用分子筛的种类 . 21 图 4-3 中国 PX 产能和 PTA 产量比较 . 23 图 5-1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相关政策 . 27 图 6-1 大型 PX 项目产业园区示意图 . 29 图 6-2 中国对全球 GDP 增长贡献 . 31 图 7-1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介 . 32 图 7-2 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介 . 34 图 7-3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介 . 36 5 报告编码19RI0636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化工、材料、环保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 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 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 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8 月完成。 6 报告编码19RI0636 1.2 名词解释 PX:Para-Xylene,中文名为对二甲苯,系统命名为 1,4-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 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 PTA(精对苯二甲酸) 、DMT(对苯二甲酸甲酯)等芳烃类 化工产品。 PTA: Purified Tetrephthalic Acid,中文名为精对苯二甲酸,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 之一。现阶段,PTA 主要由 PX 制得,可与乙二醇(MEG)聚合生产 PET(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通常简称为聚酯) 。 系统命名法:PX 等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且数目庞大,在同一分子式下存在多种同分异 构体, 需用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区分各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是现在书籍、 期刊中经常使 用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C n :n 可取 1 及以上的任意整数。C n 是指含有 n 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芳烃: 又名芳香烃, 指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因早期发现的芳香烃化合物有芳香 味道而得名。 副反应: 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化学反应, 其中, 整个化 学反应生成实验设计期望的产物, 以及意料之外的产物。 此意料之外的产物通常被称为 副产物,其化学反应被称之为副反应。 催化重整: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 构的过程。 精馏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而将各组分加以分离的一种分离过程。 CR:Concentration Ratio,行业集中度,指行业内前 N 家企业(如前 5 家,n=5) 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和总体市场规模之比。 SO 2 :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之一,常在火山喷发和大多数工业生产中产生,是酸雨7 报告编码19RI0636 的主要成分。 NO x : 氮氧化物, 是氮和氧两种元素由任意比例组成的多种化合物, 其中包括 N 2 O( 一 氧化二氮) 、NO(一氧化氮) 、NO 2 (二氧化氮) 、N 2 O 3 (三氧化二氮) 、N 3 O 4 (四氧化 三氮)和 N 2 O 5 (五氧化二氮)等,各自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可被氧化 的还原性物质的量,通常为有机化合物。本文指有机化合物污染物。 8 报告编码19RI0636 2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综述 2.1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定义与分类 PX,Para-Xylene,中文名称对二甲苯,系统命名为 1,4-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 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 PTA(精对苯二甲酸) 、DMT(对苯二甲酸甲酯)等芳烃类化工 产品。PTA 和 DMT 可与 MEG(乙二醇)发生聚合反应,用于生产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通常简称为聚酯) 。PET 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可涉及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 筑等国民经济的各方面。 此外, PX 可作为溶剂和原材料参与医药、 香料等化工产品的生产。 PX 主要来自于原油炼制过程,经石脑油催化重整或乙烯裂解芳构化产物的循环反应进 行制取,主要涉及芳烃抽提、歧化及烷基转移、甲苯甲醇烷基化、C 8 芳烃异构化和 PX 分离 五个工艺装置(见图 2-1) : 图 2-1PX 生产工艺流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9 报告编码19RI0636 (1)芳烃抽提:经催化重整和烃类裂解的汽油和催化裂化的柴油利用萃取剂从中提取 轻质芳烃(BTX) ,即苯(Benzene) 、甲苯(Toluene)和二甲苯(Xylene) 。 (2)歧化及烷基转移:甲苯在硅铝分子筛(Zeolite)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甲苯分子中 的甲基转移到另一个甲苯分子上, 从而生成一个苯分子和一个二甲苯分子。 其中, 最具代表 性的是 UOP(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的 Tatoray 工艺,核心技术是应用 MOR(丝光沸石分子 筛)作为催化剂。目前 UOP 开发的 TA-5 和 TA-20 催化剂可处理含 10%C 10 芳烃的原料, 进一步提升了对原材料的包容性。 (3)甲苯甲醇烷基化:Mobil 公司以 ZSM-5 为催化剂,将甲苯和甲醇转化为 BTX, 并可进一步分离纯化制得 PX。此方法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受制于甲醇及甲苯价格和纯度 影响,此法应用场景受到限制。然而,继续向产品链上游进一步延伸,甲醇和甲苯可由煤炭 气化, 并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制取, 从另一角度看, 实际上是拓宽了 PX 碳氢元素的来源。 中国长期以来在能源方面呈现“富煤、少油、贫气”的基本状况,随着煤制甲醇、制芳烃技 术的成熟,该生产工艺将成为中国 PX 生产技术的中流砥柱。 (4) C 8 芳烃异构化: 含有少量 PX 的 C 8 芳烃混合物中的 4 种同分异构体, 即 PX、 MX (间二甲苯) 、OX(邻二甲苯)和 EB(乙苯) ,在催化剂的参与下重新平衡,可显著提升 PX 占比。现行的主流专利技术包括 UOP 的 Isomar,其核心科技应用(MgAPSO/ZSM-5)催 化剂,可将乙苯临氢异构成二甲苯,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低环损等特点。此外,Axens 的 Octafining 工艺和 Mobil 的 XyMax 工艺,在此领域亦有所涉猎。 (5)PX 分离:石油、煤焦油中均含有 C 8 的四种异构体,可通过将其中的 PX 组分单 独分离制得(见图 2-2) 。由于 PX 和 MX 沸点差异较小,仅有 0.6,因而化工生产中常用 的精馏分离法在此条件下不适用。现阶段,用于生产 PX 常见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0 报告编码19RI0636 图 2-2 PX 原料来源及各组分组成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吸附分离法:C 8 混合物经特定的分子筛特异性吸附 PX,再利用解吸剂将 PX 脱附, 从而达到产物分离的效果。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UOP 的 Parex 工艺一直最为主流技术 被广泛应用,在 PX 产物纯度和回收率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低温结晶分离法: 相比于差异较小的沸点, 二甲苯异构体之间的熔点差异较大, 因而 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深冷分步结晶的方式进行分离(见图 2-3) 。现阶段,低温结晶分离 法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然而在建设成本和经济价值方面略逊色于吸附分离法。 11 报告编码19RI0636 图 2-3 C 8 四种同分异构体熔沸点差异 来源: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 PX 行业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见图 2-4) 。 图 2-4 中国 PX 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启蒙阶段(1977-2002 年) 1977 年,上海石化开始生产 PX,年产量约为 1.7 万吨,并进一步使用 DMT 作为中间 产物的生产技术制备聚酯纤维,拉开了中国 PX 行业的序幕。直至 2002 年,中国 PX 产能12 报告编码19RI0636 达 166.4 万吨,主要分布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属子公司,其中包括上海石化(共 2 套) 、天 津石化、燕山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吉林石化和辽阳石化等。启蒙阶 段,受下游主要应用 PTA-涤纶需求低迷影响,中国 PX 行业发展动力略显不足,市场规模 成长缓慢, 市场参与者以国有资产背景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属子公司为主, 以满足自身化纤 生产的原材料需求。 (2) 探索阶段(2003-2014 年) 自 2003 年以来,得益于民营资本的进入和相关技术发展趋于成熟,中国 PTA-涤纶行 业发展迅速,而 PX 行业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导致其市场供给缺口日益增加。2006 年,中 国 PX 进口依赖度达 40.6%。2006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对二甲苯(PX) “十一五”建设项 目布局规划 ,其中包括总计 843 万吨的 PX 新增项目规划。然而,20072014 年间, 在 厦门海沧、台州、大连、宁波、昆明、茂名等地频繁爆发反对 PX 项目建设的群体性事件, 导致新建项目停滞或者被迫转移,产能增速大幅降低。在技术方面,2011 年,中石化攻克 了 PX 全流程工艺难关,成为 PX 技术专利商之一。在探索阶段,受制于民众认知不足和部 分生产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疏忽等方面的因素,中国 PX 新增项目进程缓慢,导致产能长期 处于较低水平,PX 商品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3) 快速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 2015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贯彻落实的通知 ,其 中具体提及 PX 的发展规范与要求。自 2017 年以来,得益于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及长远布 局,中国涌现出一批像浙石化、恒力股份等大型民营石化企业涉足 PX 项目,积极推动行业 本土化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阶段,经过长达 10 年的宣传教育,民众对 PX 的认知逐步提 升,超过 2,000 万吨的新建 PX 项目陆续进入建设和试产阶段,中国 PX 行业将迎来爆发式 发展时期。 13 报告编码19RI0636 2.3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现状 原油作为 PX 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其价格波动对下游 PX 的价格影响尤为明显。 自 2014 年以来,受国际主要原油出口国局势动荡影响,油价波动剧烈导致 PX 价格逐渐走 低并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民众对 PX 认知度逐渐增加,各大国资和民营企业陆 续启动 PX 新增项目,导致 PX 市场价格先行于产能增长而出现回落。 在下游应用方面,PTA 是 PX 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其价格随原材料 PX 的波动而变化, 相关性约为 0.91,PX 价格变动 1 美元/吨,PTA 成本变动约为 5 元/吨。随着生产技术的持 续革新,PX 使用量得到良好控制,平均每生产 1 吨 PTA 通常需使用 655 千克的 PX,呈现 清晰的线性关系(见图 2-5) 。2014 年以前,受 PX 市场供不应求的影响,PX-PTA 价格呈 现较大差异,导致“PX-PTA-涤纶”产业链利润长期处于原材料 PX 端。近五年来,随着 PX 新建项目信息的披露,预计未来产能急速增加,PX 价格趋于稳定,产业链重心逐渐回归下 游化纤行业。 图 2-5 中国 PX*0.655、PTA 与原油价格关系,2014-2019 年 8 月 来源:Wind,郑州商品交易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产业链 中国 PX 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技术和化工机械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14 报告编码19RI0636 参与者主要是 PX 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需求端主要涉及 PTA 生产企业(见图 2-6) 。 图 2-6 中国 PX 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PX 的上游参与主体主要涉及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工艺设计和化工机械提供方: (1) 原材料原油、燃料油、石脑油及混二甲苯: 根据产业园区的整体布局和技术水平差异,PX 的生产原料可由混二甲苯产品链向上依 次延伸至石脑油、燃料油(即煤油、柴油和汽油) 、原油等。随着产品链的延伸,PX 生产流 程逐步增加,中间环节的费用却逐步减小,从而决定 PX 最主要原材料及其成本差异(见图 2-7) 。 原油、 燃料油、 石脑油及混二甲苯提供了组成 PX 的主要元素, 部分提供芳烃结构 (如 混二甲苯) ,在 PX 的生产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普遍在 85%90%之间浮动。 然而, 受制于能源结构失衡, 中国长期以来呈现 “富煤、 贫油、 少气” 的尴尬局面, 因而在原油消费方面主要以进口为主。 2017 年, 中国原油进口量高达 41,957 万吨,对外呈现较高的依赖度。 15 报告编码19RI0636 图 2-7 PX 生产流程长短与盈利关系示意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 生产工艺与化工机械: 中国 PX 生产企业主要以引进美国 UOP 成套专利技术为主,少数企业应用法国 IFP 专 利技术。2011 年,中石化攻克了 PX 全流程工艺难关,成为 PX 技术专利商之一,并随后在 其子公司的新增项目中予以应用。近 2 年来,中国新增 PX 项目以民营企业为主,其技术仍 以美国 UOP 为主,因而在专利转让环节具有较低的议价能力。在成本方面,相比于近 10 年来耗资上百亿的产业园区建设, 数亿元的专利费用在整体支出占比中逐渐被稀释, 从而导 致专利技术的重要性被逐步动摇。在化工机械方面,PX 生产流程普遍以高温高压等极端条 件为主, 而且流程长且复杂, 对反应器材料和力学强度方面要求较高, 以进口为主。 由于 PX 等化工原料普遍存在生产量大、 产值高等特点, 导致其仪器折旧费用和专利技术无形资产的 摊销费用被摊薄,通常仅占据生产成本的 3%以下。 (3) 其他原材料及能耗: 生产 PX 的其他原材料包括硅铝盐分子筛催化剂、溶剂等。其中,溶剂的生产工艺较为 简单,且易从原油产品中获得,中国生产企业基本实现完全自给。在催化剂方面,中国企业 仍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主要依赖从海外生产厂商进口, 以进口 UOP 系列催化剂产品为主, 此类企业具有较低的议价能力。 随着 PX 成套生产工艺的持续革新与新增项目的规模化布局, 此类原材料及能耗需求逐渐维持在较低水平,约占整体成本的 10%左右。 16 报告编码19RI0636 2.4.2 下游分析 中国 PX 下游需求较为单一, 以 PTA 生产企业为主, 主要包括两类: (1) 大型民营 PTA 生产企业:中国 PTA 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民营企业,其中前五大 PTA 生产企业逸盛石化、 恒力股份、福化集团、桐昆和珠海 BP,占据中国整体市场份额的 66%。长期以来,受制于 PTA 与原材料 PX 发展不均衡影响,PTA 头部民营企业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进口 PX 为主, 具备较低的议价能力。 未来, 随着恒力股份、 荣盛石化和桐昆参股的浙江石化新增 PX 项目的正式投产, 该类 PTA 生产企业对 PX 需求逐渐被从内部消化。 得益于企业间内部原料 消费对中间销售环节的减少以及靠近下游消费企业的空间布局, 中国 PTA 生产企业自产 PX 在销售费用和运输成本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将减少对进口 PX 的依赖,议价能力将逐步提 升; (2)中石化及中石油下属子公司,其中包括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得益于中石化和中 石油深厚的国资背景, 此类企业普遍在石油原材料来源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在国家整体规划 下于行业发展初期已布局 PX 生产项目,可满足自身的 PX 原材料需求。受母公司和国家整 体调控影响,PX 原料价格主要由中石化或中石油内部体系决定。 2.5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规模 受制于公众对 PX 认知不足及相关教育的缺失,中国 PX 新增产能投放受阻,导致其产 量增长较为缓慢。同时,仅依靠国资背景的“三桶油”下属子公司在此行业的扩张,缺乏民 营资本介入的市场增长动力不足,限制了中国 PX 行业的发展。按照产量计,过去五年,中 国 PX 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860 万吨增长到 2018 年的 1,01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4.1%(见图 2-8) 。 17 报告编码19RI0636 图 2-8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未来五年,研究院预计中国 PX 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2,856 万 吨。行业得以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以下三点因素驱动: (1) 政府出台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鼓励大型 PX 等高端石化产品生产项目的新建与落地, 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 (2) 受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及市场短缺影响,大型民营石化企业近 2 年来针对此领域积极 布局,兴建大量包含 PX 生产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在 3 年建设期完成 后推动产能及 PX 产量的爆发式增长; (3) 以中石化为首的本土化技术未来普及与应用将行业整体利润留存,推动行业健康可 持续发展。 随着大量 PX 项目的建设完工与顺利投产,中国 PX 产能急剧增加,产量明显提升,市 场供应充足。然而,韩国、日本等中国 PX 主要进口国由于本国产品长期处于外销状态,导 致国内无法迅速消化中国崛起带来的多余产能,存在东北亚地区产能过剩的风险。PX 供过 于求将对 PX 价格造成影响,抑制 PX 新建项目的进一步扩张,因此预计市场规模于 2022 年后增长将趋于平缓。 18 报告编码19RI0636 3 中国 PX(对二甲苯)行业驱动因素 3.1 下游市场供不应求 下游 PTA 及其应用场景消费需求旺盛,为 PX 原材料供应的持续增长提供充足的市场 空间。近 20 年来,得益于化工工艺水平的快速提升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 PTA 等化工原 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打破进口依赖的局面。1999-2006 年间,中国 PTA 进口依赖度 一度维持在 50%左右,而近 3 年来,此数值一直维持在 2%以下,基本已实现 PTA 产品的 自产自销。在需求方面,中国对 PTA 化工原料消费长期保持旺盛态势。忽略生产园区 3 年 的建设投产周期及市场调节滞后性带来的行业增长率波动性的增加,中国 PTA 表观消费量 增长稳定, 尤其是自 2016 年以来的 3 年平均表观消费量增速略显回升, 从 2016 年的 3.0% 增长至 2018 年的 9.7%(见图 3-1) 。这有利于推动上游 PX 原料消费的持续增长,其原因 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 纺织工业崛起: 中国纺织业发展迅速, 其行业新增固定资产由 2013 年的 3,643.0 亿元上升至 2017 年的 5,385.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0.3%。 “PX-PTA-聚酯-涤纶”产业链 是中国化纤行业重要的一环,为下游纺织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2018 年中国涤纶产量达 4,014.9 万吨,占化纤总产量的 80.1%。涤纶等化纤材料价格便宜、性能优异,可满足不同 场景需求(如速干衣、百褶裙等) ,逐渐显现出对棉花、羊毛等传统纤维材料替代品作用。 此外,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将传统衣装服饰等纺织的零售渠道进一步拓展, 刺激相 关产品消费的进一步扩容。 (2)PTA 市场集中度攀升:得益于民营资本的进入,自 2000 年以来,中国 PTA 行业 产能呈现爆发式增长,从 2000 年的 221 万吨稳步增长至 2018 年的 5,129 万吨,年复合 增长率 19.1%,逐步解决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供应量不足间的矛盾。随着 PTA 市场的长期发19 报告编码19RI0636 展与环保和去产能相关政策影响,中国 PTA 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按产能计算,CR5 达 66%。逸盛石化、恒力股份、福化集团、桐昆和珠海 BP 行业龙头地位日趋稳定,展现出 市场的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产能增速减缓。经由少数头部企业控制,PTA 的 增加得到控制,有效防止无需增加引发的资源浪费。2016 年以来,中国 PTA 行业产能增速 趋于缓和,3 年平均产能增速由 2016 年的 14.8%下降至 3.0%;产能利用率回升。得益 于产能增速的放缓,中国 PTA 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由 2016 年的 63.8%提升至 2018 年的 69.3%,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考虑到 PTA 每年例行的设备检修期,10 天至 2 个月不等的设备空置停产导致当今产能利用率水平回归至合理范围内。 图 3-1 中国 PTA 行业发展概览,1997-2018 年 来源:WIND,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2 本土化水平较低,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 PX 原料自给率低下,一直依赖进口维持下游 PTA 及涤纶化纤行业的 正常运转。得益于下游 PTA 行业快速发展的 20 年,中国对上游 PX 原料需求呈现爆发式增 长,超过全球总需求的 50%。1992-2018 年间,PX 表观消费量由 53.0 万吨迅速增长至 2,600.5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 16.2%(见图 3-2) 。然而,受技术水平和行业整体布局等方 面的限制,中国 PX 产量增加远低于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大规模依赖从韩国、日本等国进20 报告编码19RI0636 口。 2018 年中国 PX 进口依赖度高达 61.2%。 PX 原料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导致 “原油-PX “段 产业链利润流失严重,刺激中国企业针对此领域的布局。 图 3-2 中国 P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