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银智库 研究 疫情推动新格局发展 各地启动十四五开局 2020年我国各 省 (区、市) 经济形势分析 及 2021年 展望 2020 年我国各地经济 面对新冠 疫情考验,呈现全面恢复,逐季 向好态势 。 在新冠疫情和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各省仍旧交 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完成“ V型”反转,但省域“南强北弱” 的分化特征更为明显。 生产端率先修复,各地改善持续加快 ; 疫 情冲击下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化显著;消费先抑后扬,半数省 份全年回归正增长;外贸交出靓丽答卷,多地出口规模创新高; 多省财政收入负增长,地方债发行大幅增加; 多数地方 信贷规模 继续增长, 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加大 。 2021年各地 经济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解析 。 作为 “十四五”开局 年, 2021年各地将 促进双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政策着 力点 ;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升级 ; 以“一带 一路”与自贸区为契机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 ;将大基建作为 贯穿 “十四五”的重点建设内容 ; 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绿 色发展 。 多数省份较 2020 年上调了经济增长目标,考虑到疫情 造成的低基数效应,预计 今年 各省完成增长目标压力均不大 ,相 对保守的增长目标预示着改革力度将有所加强,为“十四五”高 质量发展开好局。 政策建议 。 一是 坚持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宏观政策连 续稳定 ; 二是 推动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打造双循环新发展 格局; 三是 解决好南方和北方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通过深化改革 开放创新予以扭转; 四是 构筑坚实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各地区关 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2021 年第 4 期 总第 160期 期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21年 2月 9日 研究团队: 黄剑辉 应习文 王静文 孙莹 张雨陶 伊楠 赵金鑫 孔雯 K 程斌琪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目 录 一、 2020年各省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健增长 . 1 (一)整体经济:疫情之下各地全面恢复,回升向好 . 1 (二)工业:生产端率先修复,各地改善持续加快 . 4 (三)固定资产投资:疫情 下各地区分化显著 . 7 (四)消费:先抑后扬,仍发挥主要拉动力作用 . 9 (五)外贸:疫情下交出靓丽答卷,各地区有所分化 . 11 (六)财政:多省财政收入负增长,地方债发行大幅度增加 . 13 (七)金融:各地信贷增速有所分化 . 16 二、各省(区、市) 2021年经济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 18 (一)经济增长目 标:多数省份较 2020年目标上调 . 18 (二)将促进双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政策着力点 . 20 (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升级 . 22 ( 四 ) 以 “一带一路 ”与自贸区为契机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 . 24 (五)大基建 成为各省贯穿“十四五”的重点建设内容 . 27 (六)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 28 三、政策建议 . 30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增长,保证宏观政策连续稳定 . 30 (二)推动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30 (三)解决好 南方和北方经济差距扩大问题 . 31 (四)构筑坚实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各地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 32 附件:各省(区、市) 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 2021年展望 . 33 (一)北京市 . 33 (二)天津市 . 34 (三)河北省 . 36 (四)山西省 . 37 2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五)内蒙古自治区 . 38 (六)辽宁省 . 40 (七)吉林省 . 41 (八)黑龙江省 . 43 (九)上海市 . 44 (十)江苏省 . 45 (十一)浙江省 . 47 (十二)安徽省 . 49 (十三)福建省 . 50 (十四)江西省 . 51 (十五)山东省 . 53 (十六)河南省 . 54 (十七)湖北省 . 56 (十八)湖南省 . 57 (十九)广东省 . 59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 . 61 (二十一)海南省 . 62 (二十二)重庆市 . 64 (二十三)四川省 . 65 (二十四)贵州省 . 67 (二十五)云南省 . 69 (二十六)西藏自 治区 . 70 (二十七)陕西省 . 71 (二十八)甘肃省 . 73 (二十九)青海省 . 75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 . 76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78 1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疫情推动新格局发展 各地启动十四五开局 2020年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形势分析及 2021年展望 2020年我国各地经济面对新冠疫情考验,呈现全面恢复,逐季 向好态势 。在新冠疫情和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各省仍旧交出 了较为满意的答卷,完成“ V型”反转,但省域“南强北弱”的分 化特征更为明显。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年,各地将促进双循 环,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政策着力点;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 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升级;以“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为契机加快构 建开放新格局;将大基建作为贯穿“十四五”的重点建设内容;启 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本报告在对我国区域层面 2020年 经济形势 分析的基础上,梳理 了各地区 2021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并 详细分析了 31个省 (区、市) 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和 2021年发展展望(见附件), 最后 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 2020年各省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稳健增长 (一) 整体 经 济 : 疫情之下各地全面恢复,回升向好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 2020年全年经济运行数据后, 2020年各地经 济成绩单也已陆续出炉。除了湖北之外,其余省份经济增速全部实 现正增长,地方经济呈现全面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 在新冠疫情 和外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各省仍旧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完 2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成“ V型”反转,但省域“南强北弱”的分化特征更为明显。 从 GDP总量来看,“ 1万亿”成员达 25个 ,广东、江苏、山东依 旧牢牢占据前三,宁夏、青海、西藏等三省仍位列末尾。 其中,广 东 GDP突破 11万亿元,连续 32年居全国首位,折算成美元可能已超 越 韩国,是榜单末尾西藏的近 60倍 ,其下辖的 21个地市 GDP全部超 千亿,“经济第一大省”称号实至名归 。江苏则首次突破 10万亿, 与广东一起成为全国唯二 GDP破 10万亿的省份 ,与广东相比,江苏 省经济发展更为均衡, 4座万亿城市,百强县、百强区、百强镇数量 全国名列前茅 。 此外,湖南省 GDP规模也突破 4万亿,其余省份量级 未有明显变化。 表 1:各省(区、市) GDP与增速汇总表 GDP 总量(亿元) GDP 增速( %) 2019 2020 2019 2020 广东 107,671.1 110,760.9 6.2 2.3 江苏 99,631.5 102,700.0 6.1 3.7 山东 71,067.5 73,129.0 5.5 3.6 浙江 62,351.7 64,613.0 6.8 3.6 河南 53,717.8 54,997.1 6.8 1.3 四川 46,615.8 48,598.8 7.5 3.8 福建 42,395.0 43,903.9 7.6 3.3 湖北 45,828.3 43,443.5 7.5 -5.0 湖南 39,752.1 41,781.5 7.6 3.8 上海 37,987.6 39,700.6 6.0 1.7 安徽 37,114.0 38,680.6 7.5 3.9 河北 35,104.5 36,206.9 6.8 3.9 北京 35,371.3 36,102.6 6.1 1.2 陕西 25,793.2 26,181.9 6.0 2.2 江西 24,667.3 25,691.5 7.9 3.8 辽宁 24,855.3 25,115.0 5.4 0.6 重庆 23,605.8 25,002.8 6.3 3.9 云南 23,223.8 24,521.9 8.1 4.0 广西 21,237.1 22,156.7 6.0 3.7 贵州 16,769.3 17,826.6 8.3 4.5 山西 17,026.7 17,651.9 6.2 3.6 3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内蒙古 17,212.5 17,360.0 5.2 0.2 天津 14,055.5 14,083.7 4.8 1.5 新疆 13,597.1 13,797.6 6.2 3.4 黑龙江 13,544.4 13,698.5 4.0 1.0 吉林 11,726.8 12,311.3 3.0 2.4 甘肃 8,718.3 9,016.7 6.2 3.9 海南 5,330.8 5,532.4 5.8 3.5 宁夏 3,748.5 3,920.6 6.5 3.9 青海 2,941.1 3,005.2 6.1 1.5 西藏 1,697.8 1,902.7 8.1 7.8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 从 GDP排名变化来看,除湖北因疫情影响严重与福建位置对调 外,北方省份整体表现乏力,辽宁被江西反超,内蒙古被山西、贵 州两省反超,黑龙江被新疆反超。南方省份经济活力、创新生态、 营商环境的优势在增长数量和质量上体现的更加真实。辩证的来 看,出现分化未必是坏事,分化是各省经济发展、转型中必然出现 的,不可能“齐步走”。我们应充分利用分化,因势利导,调整全 国产业布局,补足北方差距的同时为南方“腾笼换鸟”。下一阶 段,北方省份如何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准施策,推动体制机制 改革,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推动新一轮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尤为 关键。 从 GDP增速来看,受疫情冲击,全国各省 GDP增速较去年均有 不同程度下滑。 30个省市中 19个省区市的 2020年 GDP增速超过了全 国增速( 2.3%),广东 GDP增速与全国持平,但仅湖北一省因疫情影 响严重出现 5%的负增长,增速较去年下滑 12.5个百分点。河北、河 南、内蒙古、辽宁等北方省份受制于产业结构落后、资源瓶颈突 出、新动能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也出现了 5-6个百分 4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点的增速下滑。反观广西、海南、江苏、重庆、浙江等南部省份充 分利用产业、外贸、市场和体制优势有效抵御冲击,表现相对较 好。此外,全国 18个省份 GDP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南方省份占 12 席,远超北方。因受疫情影响小、基数小和投资拉动大等多方面因 素,西藏实现了 7.8%的相对高位增长 , 增速领跑全国。 (二) 工 业 : 生产端率先修复, 各地 改善持续加快 2020年 工业生产 在 一季度 受到疫情意外冲击导致 断崖式下跌 , 自二季度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以来 ,率先实现显著修复并 持续加 快改善, 全年 总体呈现稳步恢复、逐季回升的态势 ,全年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8%。 与 2019年 相比, 除西藏、 吉林 、 山东 、 新疆、甘肃 、上海、黑龙江和山西 8个 省(区、市) 以外, 2020年全 年 全国 23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 累计同比 增速均显著下滑 ; 但与 2020年三季度 相比 , 所有省(区、市) 除陕西、青海两省略有下滑以 外, 29个 省(区、市)工业经济 在 四季度 均 有所回升,且 多数 回升力 度 较大 ,有 17个省(区、市)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 西 藏、吉林和新疆 工业增加值增速 在全国 排名前 3位,分别达到 9.6%、 6.9%和 6.9%, 主要源于 历史 基数较 低且 受疫情影响较小 ,西藏连续 两个 季度排名全国 首 位 ;青海、 海南 和湖北 排名最后 3位,增速分别 为 -0.2%、 -4.5%和 -6.1%,为全国仅有的三个负增长省份 。 总体来看,各省工业经济具体排名变化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以西藏和新疆为代表的 中西部 地区工业增加值 持续 显著 好于 全国水平。 2020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好于全国水平的 前 11个省 5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区)中 , 除 吉林、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 以外 , 其余 8个省(区 、 市 ) 西藏 、 新疆 、 甘肃 、 安徽 、重庆 、山西、贵州和 湖南 均为 中 西部 省份, 增速 均高于 4.8%, 主要源于中西部 地区受疫情 影响较小, 经 济 和 生产 秩序 恢复较快 ,同时同期基数较低,西藏 、 新疆 和 甘肃排 名 分别较 2019年上升 28、 19和 17位。 第二,山东工业生产增速逆势上扬, 工业增加值 增速 较去年排 名大幅提升, 由 2019年的全国倒数末位升至第 10位, 2020年 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 累计同比增速 录得 5%, 分别较去年同期和 2020年三季 度加快 3.8和 2.1个百分点, 比 全国增速高 2.2个 百分点 。特别是下半 年以来, 工业基本盘不断稳固 , 12月工业增加值 同比 增长 9.2%,连 续 5个月保持 9%以上的增速。 这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 装 备行业贡献突出,是全省工业增长的首要拉动力量。在环保标准切 换、购车补贴、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家电出口增加等因素作用 下,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生产同步加快,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 值增长 12.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7.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 增长 2.9个百分点。 二是 出口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支撑全省工业加快 上行。随着国外疫情防控压力升级,中国制造在全球出口中的重要 性再次提升,海外补库需求明显扩大,工业出口增速持续强势上 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 3.5%,远高于全国 -0.3%的水 平 。其中, 12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长 15.3%,高于全国 5.8个百分点, 连续 4个月保持 10%以上的增速。 三是 新兴动能持续发力,对工业增 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年新一代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 6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业、高端装备产业、高端 化工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4.5%、 19.6%、 9.0%和 9.5%,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9.5、 14.6、 4.0和 4.5个百分 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 9.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4.8个百 分点。 第三,黑龙江工业回升强劲, 工业增加值 增速 较去年排名大幅 提升, 由 2019年的全国倒数第二位升至第 17位, 是 2000年以来全国 排名位次最高的一年 。 2020年黑龙江省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累计同 比增速 录得 3.3%, 分别较去年同期和 2020年三季度加快 0.5和 4.0个百 分点, 比 全国增速高 0.5个 百分点 , 拉动全省 GDP由负转正,比预期 高出 1.3个百分点,比 GDP高出 2.3个百分点 。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原 因拉动。一方面, 2020年 黑龙江省聚焦工业强省建设, 深入落实 黑 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 2019 2025年) , 以“百千万工程 ”为 总抓手,扎实推进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工业稳增长各项工 作。另一方面, 2020年 黑龙江省制造业回升强劲,增速由年初下降 18.8%提高至增长 6.7%,高于全省规上工业 3.4个百分点。十大行业 中,占比 82%的装备、石化、食品、能源四大主导行业合计拉动全 省增速 2.8个百分点。 7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图 1:各省(区、市)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资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三)固定资产投资 :疫情下各地区分化显著 2020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9%,特别是四季度以 来投资增速保持逐月回升,显现了较为强劲的恢复动力。 从各省 (区、市)情况看,我国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显著分化 ,与 整体经济增速的相关性继续弱化。受新冠疫情影响,多数省份资呈 现前低后高走势,但也有一些省份投资出现逆势的前高后低走势。 展望 2021年,随 着“十四五” 规划的全面推进, 预计 各地固定资产投 资增速将较 2020年显著提升。 从全年看, 各地区 投资增速显著分化,与整体经济增速的相关 性继续弱化。 三个省(区、市)投资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新疆固定 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6.2%,居全国首位 ,山西、上海分别同比增长 10.6%和 10.3%。尚有 四个省(区)投资增速为负增长,其中湖北省因 上半年疫情爆发的拖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8.8%,青海、 内蒙古、福建分别同比下降 12.2%、 1.5%和 0.4%。 同时,投资与整 -15 -10 -5 0 5 10 15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 蒙 古 辽 宁 吉 林 黑 龙 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2019年全年 2020年三季度 2020年全年 全国增速 2020年全年全国增速 2.8% % 8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体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继续弱化,比如上海投资增速靠前,但 全年 GDP同比增长 1.7%,排名 相对靠后;而福建 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相对 靠后( -0.4%),但 全年 实现了 3.3%的 GDP增长,排名东部沿海地区 第一 。这表明投资对于经济增速的决定性作用在减小。 受新冠疫情影响,多数省份投资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也有一 些省份投资出现逆势的前高后低走势。如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 2020年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深幅下降 82.8%,但随着疫情逐步缓 解,二季度开始投资降幅快速收窄,上半年、前三季度与全年分别 同比下降 56.2%、 33.9%和 18.8%,初步测算四季度同比增速超过 20%,若保持此增速, 2021年一季度 湖北省 投资增速有望超过 500%。 与 此同时,部分西部省份四季度投资出现明显刹车,全年投 资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如青海省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与 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 2.6%、 2.9%、 -1.3%和 -12.2%, 主要原因是上半 年受疫情影响较小,投资增长较快,但下半年受部分投资主体信用风 险爆发、投资品价格下降、房地产投资减速、上年基数等多重因素影 响,导致投资出现负增长。 进入 2021年以来,各地政府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在敲定“十四 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明确了 2021年经济发展路线图。 从 各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看,全力扩内需、加码创新和产 业 升级成为重头戏。促投资、谋转型等多箭齐发,力促“十四五” 开好局、起好步。 预计 2021年各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较 2020年显 著提升。 9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图 2: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CEIC (四) 消费 : 先抑后扬,仍发挥主要拉动力作用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防控因素限制,我国线下接触型消费 断崖式下跌,线上消费则明显加速。下半年线下消费逐渐回暖,推 动消费增速逐渐向正常水平靠拢。全 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 降 3.9%, 较 上年回落 11.9个百分点。 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 11.2个百分点,仍然是经济稳 定运行的压舱石。 与全国大趋势类似, 2020年各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速均前低后高。其中,有 16个省(区、市)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贵州、江西、安徽、重庆、海南、上海六省(市)消费克服疫情 影响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 4.9%、 3.0%、 2.6%、 1.3%、 1.2%、 0.5%;山东省消费增速与上年持平;排名后三位的地区为天津、新 疆、湖北,消费降幅均超过 15%。 贵州、江西、安徽三个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速位居全国前三位,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 2019年全年 2020年全年 全国全年 10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这主要得益于疫情下的新型消费加 快发展。 2020年,贵州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4.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 5.9个百分点,限 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115.1%;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3.0%,其中四季度当 季增长 12.3%,增速创全年新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 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38.6%;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 增长 2.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 3.1个百分点,直播带货、社团购 物、外卖送餐等线上经济逆势上扬,成为消费市场一大亮点。 黑龙江、湖北、海南等省份消费恢复速度较快。 2020年,黑龙 江、湖北、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三季度分别加快 7.7、 6.6 、 6.4个百分点,恢复速度居全国前三。此外,山西、贵州、吉 林、上海消费增速均较前三季度回升超过 5 个百分点,线下消费恢 复较快,线上消费高速增长。 湖北、新疆、天津等省(区、市)消费持续恢复,但仍处于深度 下降区间。 2020年,作为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在有效工作时间减 少两个多月的情况下,湖北省消费恢复至上年的近九成,但仍大幅 下降 20.8%,位居全国末位。其中 12月同比增长 0.2%,月度增速年 内首次转正。新疆、天津也是受疫情影响较 大的省(区、市), 202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 15.3%、 15.1%,分别较前三季 度收窄 4.3和 1.7个百分点。 11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图 3:各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五)外贸 :疫情下交出靓丽答卷,各地区有所分化 2020年,尽管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外贸进出口依 然交出了一 份靓丽 答卷。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 32.16万亿元, 比 2019年增长 1.9%,外贸规模与份额双创新高。各省区市进出口走 势分化显著,从进出口总额来看,东部沿海省区市依然领先全国, 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山东、福建、四川和天津等省稳 坐前十把交椅;西藏、青海、宁夏、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区市总量 依然落后。从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来看,共有 19个省区市的进出口 总额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13个省区市增速较 2019年有所提升。 部分全国排名前十省区市变化不大,变动主要来自中西部。 部 分 2019年领先 的省(区) 进出口增长势头在 2020年显著回落,新疆、 广西、湖北等进出口总额增速从 2019年的全国排名前十 ,分别跌至 第 26位、第 16位和第 11位;河南省进出口增长势头显著加快,增速 由 2019年的 3.7%提高至 2020年的 16.4%,排名由第 19位提高至第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贵 州 江 西 安 徽 重 庆 海 南 上 海 山 东 福 建 江 苏 甘 肃 河 北 四 川 浙 江 湖 南 云 南 西 藏 全 国 山 西 河 南 广 西 内 蒙 古 陕 西 广 东 宁 夏 辽 宁 青 海 北 京 黑 龙 江 吉 林 天 津 新 疆 湖 北 % 2019年 2020年前三季度 2020年 12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位。 东部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较大省份增速变化普遍不大,是稳外 贸重要贡献力量。 2020年,进出口金额全国前十省份中,增速下滑 的仅有广东、北京和福建,下滑幅度分别为 -0.7、 24.6和 2.3个百分 点,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其余七个省份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 中河南和天津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 12.7和 9个百分点;由 于基数较大,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进出口金额增速 一直处于较 低水平。 部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出口增速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形势 不容乐观。 青海、宁夏、辽宁、吉林 2020年进出口增速依然为负, 在全国排名继续位于后十位;内蒙古、新疆、辽宁和西藏进出口增 速转为负增长,排名由 2019年的中等变为排名靠后;西藏、宁夏、 新疆、湖南和黑龙江省等降幅明显,分别为 58.9、 45.5、 33.3、 28.9 和 24.4个百分点。 图 4:各省(区、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60.0 -40.0 -20.0 0.0 20.0 40.0 贵 州 四 川 河 南 云 南 江 西 安 徽 重 庆 湖 南 河 北 浙 江 湖 北 山 东 陕 西 福 建 山 西 广 西 海 南 江 苏 上 海 天 津 山 东 吉 林 甘 肃 内 蒙 古 新 疆 辽 宁 黑 龙 江 北 京 青 海 宁 夏 西 藏 % 2019年 2020年 2020年全国 全国 1.9% 13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六)财政 :多省财政收入负增长,地方债发行大幅度增加 1. 多省财政收入负增长 2020年财政收入 规模 排名前六的 省(市) ,依次为广东、江苏、 浙江、上海、山东、北京。 广东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922亿元, 增长 2.1%,总量连续 30年稳居全国第一。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 破 9000亿元,增长 2.9%。浙江坐稳第三,实现地方收入 7248亿元, 增长 2.8%。 结合 GDP来比照财政收入规模,广东、江苏排名与 GDP规模一 致,但浙江的 相对 财政 收入 要明显好于山东,上海、北京 GDP规模 虽不及部分中西部省份,但作为总部经济聚集地,上海、北京的财 政 收入 较高。 从 2020年财政收入表现来看,浙江比较突出。 2020年前两个 月,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各省财政收入悉数转负,浙江依然保持 正增长, 其原因是浙江省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所得 税同比增长了 3倍,带动作用明显。 2020年浙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 7248亿元,增长 2.8%。其中,税收收入 6262亿元,增长 6.1%,占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86.4%,居全国第一 ,表明财政收入质量较高 。 第二梯队为 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福建、湖南 , 财政收入 超过 3000亿元,分别为 4258亿元、 4155.2亿元、 3778.38亿元、 3216 亿元、 3080亿元、 3080.44亿元;其 中,福建表现较 偏弱 ,财政收入 排名低于 GDP。 第三梯队 辽宁 2655.6亿元、湖北 2511.2亿元、江西 2507亿元、山 14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西 2296.5亿元、陕西 2257亿元、云南 2116.7亿元、重庆 2095亿元、内 蒙古 2051.3亿元;其中,辽宁表现较好,财政收入排名远比 GDP 高,按省份排名财政收入占 GDP位居全国第五 。 其余 省市,天津 1923.10亿元、贵州 1786.78亿元、广西 1716.94 亿元、新疆 1569.71亿元、黑龙江 1152.50亿元、吉林 1085.00亿元、 甘肃 874.50亿元、海南 816.10亿元、宁夏 419.40亿元、青海 298.00亿 元、西藏 220.98亿元。 图 5:各省(区、市)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省公开数据整理 2. 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度增加 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 2020年共发行地方债 1848只,同比多发 734只,发行金额 64438亿元,同比大增 47.31%。 从债券类型来看, 2020年共发行一般债 323只,金额 22900亿元,专 项债 1525只。 2020年新增债额度大增 1.68万亿元至 4.73万亿元,其中 新增专项债额度增加 1.6万亿元至 3.75万亿元。 2020年地方债发行 6.44万亿元,较 2019年大增 2.08万亿元。新增债发行 4.55万亿元,较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广东 江苏 浙江 上海 山东 北京 四川 河南 河北 安徽 福建 湖南 辽宁 湖北 江西 山西 陕西 云南 重庆 内蒙古 天津 贵州 广西 新疆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2020年财政收入(亿元) 增速( %) 15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2019年增加 1.5万亿元,增量主要来自新增专项债, 2020年大幅增加 1.45万亿元 至 3.6万亿元,新增一般债发行规模小幅增加 418亿元至 9506亿元。 分地区来看, 综合考虑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一般再融资债、 专项再融资债,江苏省 2020 年全年的地方债发行总规模高达 4181.20 亿元,位居各地区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山东( 3932.23 亿元,不含青 岛)、广东( 3639.22 亿元,不含深圳),西藏的地方债发行规模最 小,仅为 140 亿元 。 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原本就财力紧张的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 更大,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增加。从发行情况看,江 苏再融资地方债发行规模最大,为 1604 亿元。江苏、贵州、四川、 山东四省再融资债发行规模超过 1000 亿元。深圳市全年未发行再融 资债。 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增地方债发行金额来看, 广东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最大,为 3106 亿元。山东、江苏、四川、 河北、浙江、湖北、河南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均超过 2000 亿元,这 8 省在全国新增地方债规模中占 43%。江西等 18 个地区新增地方债 发行 规模介于 500-2000 亿元。深圳等 10 个地区新增发行规模较小, 均不足 500 亿元。从新增专项债来看,山东发行规模最高,达到 2747 亿元,广东、江苏均超过 2000 亿元 。 表 2: 2020年各省新发行地方债构成 发行地 新增债券发行额 新增专项债发行额 再融资债发行额 北京市 1340 1132 335 天津市 1258 1156 548 16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河北省 2267 1691 732 山西省 1014 706 394 内蒙古自治区 1075 664 773 辽宁省 318 222 922 大连市 91 60 223 吉林省 896 600 489 黑龙江省 935 459 416 上海市 1332 1041 423 江苏省 2576 2213 1604 浙江省 2153 1710 731 宁波市 258 235 229 安徽省 1672 1496 657 福建省 1243 1047 350 厦门市 343 306 29 江西省 1871 1521 416 山东省 2931 2747 1002 青岛市 479 388 88 河南省 2053 1626 675 湖北省 2095 1530 804 湖南省 1736 1333 813 广东省 3106 2731 533 深圳市 482 460 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322 953 517 海南省 418 265 147 重庆市 1201 1054 495 四川省 2316 1840 1228 贵州省 1189 979 1334 云南省 1752 1490 541 西藏自治区 121 59 19 陕西省 1032 667 501 甘肃省 833 614 292 青海省 365 133 148 宁夏回族自治区 155 28 16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24 774 33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75 281 6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 (七)金融:各地信贷增速有所分化 2020年,我国信贷增长基本实现年度目标,人民币贷款累计新 增 19.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 2.8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 17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发力,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 支持力度加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流动性支持。 从总额来看,各省区市新增人民币贷款与其经济体量明显相 关。 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经济大省新增贷款规模超两万亿,山东 超万亿位列第四,四川、北京、湖北、安徽、河南和河北等经济强 省(市)紧随其后,而海南与宁夏、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四个北方 省区新增贷款规模不及千亿,位列后五名,其中青海全年人民币贷 款负增 51亿元。 从增速来看,各省区市排名较上年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西藏、 宁夏、新疆、山东、安徽、陕西、浙江、河北、上海、四川等十省 区市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速超 30%,位居前十。其中,西藏、宁夏、 新疆同比增速较高,分别为 88.16%、 55.79%和 47.02%,较上年提高 161.09、 77.93和 23.90个百分点;二是广东、天津、福建、江苏和湖 南等大体量经济强省则以 20%左右的增速居于全国中游,稍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三是贵州、吉林、山西、海南和重庆新增人民币贷款 增幅在个位数,增速较上年大幅下降,多在 20个百分点以上。四是 黑龙江、河南、辽宁、内蒙古和青海等北方五省区新增人民币贷款 出现同比负增,分别减少 3.81%、 4.54%、 38.10%、 81.33%和 285.77%。其中,内蒙古和青海两地降幅较大,增速较上年分别锐减 130.79和 193.54个百分点。 18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图 6:各省(区、市)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二、各 省(区、市) 2021年经济发展目标 与重点 任务 (一) 经济增长目标 :多数省份较 2020年目标上调 目前除 河北、黑龙江 以外,其余 29个省(区、市) 的政府工作报 告均已 确定了 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 表 3: 各省(区、市) GDP增速 与目标 2019 年 GDP 增速 2020 年 GDP 增速 2020 年目标 2021 年目标 湖北 7.5% -5.0% 7.5%左右 10%以上 海南 5.8% 3.5% 6.5%左右 10%以上 西藏 8.1% 7.8% 9%左右 9%以上 云南 8.1% 4.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8%以上 安徽 7.5% 3.9% 7.5% 8% 山西 6.2% 3.6% 6.1%左右 8% 江西 7.9% 3.8% 8% 8%左右 贵州 8.3% 4.5% 8%左右 8%左右 广西 6.0% 3.7% 6-6.5% 7.5%以上 福建 7.6% 3.3% 7-7.5% 7.5%左右 四川 7.5% 3.8% 比全国高 2 个百分点左右 7%以上 湖南 7.6% 3.8% 7.5%左右 7%以上 河南 6.8% 1.3% 7% 7%以上 宁夏 6.5% 3.9% 6.5%左右 7%以上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 50.0 100.0 150.0 西 藏 宁 夏 新 疆 山 东 安 徽 陕 西 浙 江 河 北 上 海 四 川 湖 北 广 西 广 东 天 津 福 建 北 京 江 苏 湖 南 甘 肃 江 西 云 南 贵 州 吉 林 山 西 海 南 重 庆 黑 龙 江 河 南 辽 宁 内 蒙 古 青 海 % 2019 2020 全国平均 19 总第 160 期 民银智库专题报告 浙江 6.8% 3.6% 6-6.5% 6.5%以上 甘肃 6.2% 3.9% 6% 6.5% 天津 4.8% 1.5% 5%左右 6.5% 陕西 6.0% 2.2% 6.5%左右 6.5%左右 新疆 6.2% 3.4% 5.5%左右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