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2021 年 6 月 15 日 table_main 公司点评报告模板 电动 已来 , 智驾 护航 汽车行业 2021 年 中期 投资策略 汽车行业 推荐 维持评级 核心观点 : 疫情后需求回暖,长期空间巨大 由于疫情、极端天气等原因导 致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出现短缺导致的终端减产使行业进入需求大 于供给的紧平衡状态 。 预计 21Q3 芯片 供给端压力有望逐渐消除。 我们 推算 2021 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 2170 万辆 , YoY+7.7%; 汽车总销量长期仍具备翻倍空间 我国目前汽车千人 人均 保有量 不 足 200 辆。 长期来看,从绝对量上仍有较大空间。参考美 、 日、韩 发展历程,我们 预计 至 2030 年, 国内 汽车保有量 有望接近 400 辆 /千人 , 9 年 CAGR 有望达到 8%; 新能源乘用车 21 年 预计 销 250 万辆 21 年 1-4 月 电动化渗透率 超过 10%,同比 增速 超 预期 ,全年 销量 有望同比 接近 100%增长 ; 传统 车企 产品加速投放 , 科技巨头 先后 入局 , 电动化 趋势 已成定 局 。 智能 化 部件 加速 渗透 新势力造车目前在智能驾驶及座舱配备要 强于传统主机厂,我们判断传统主机厂将加速向全面智能 化转 型,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部件市场将是未来主要增量 ; 新一代硬件为智驾铺路 驾驶辅助 、智能座舱 催生了 新一代电子 电器构架 的应用 ,算力更强 , 单车驾驶辅助 类 传感器种类、数量 增长是大趋势 , 高 /低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单车价值差有约 10 倍 , 自主部件供应商具备 后发优势 , 有望 异军突起 ; 投资建议 整车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具备强周期产品的长安汽车、 细分领域龙头长城汽车以及相对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的上汽集团 。 零部件行业建议关注 1)智能化标的:均胜电子、科博达 ; 2)国 际化、高端模块化龙头:华域汽车、星宇股份 ; 3)单车价值量提 升:银轮股份、福 耀玻璃 ;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 2)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 3) 汽车 电动 化 低于预期的风险 ; 4) 新冠疫情持续的风险 。 表:重点推荐公司 ( 2021-06-10) 公司 市值 EPS PE 2021E YoY 2020 2021E 2022E 2020 2021E 2022E 长城汽车 3047 0.82 1.09 1.30 49 37 31 26,917,774 7.7% 长 安 汽车 1076 0.90 1.10 1.35 25 20 17 22,594,321 12.0% 科博达 288 1.29 1.61 2.09 53 45 34 1,533,215 49.0% 均胜电子 236 0.45 0.83 1.14 56 21 15 21,061,106 10.0% 华域汽车 788 1.71 2.02 2.28 15 12 11 4,323,453 -10.0% 分析师 李泽晗 : 021-68597610 : 分析师登记编 码: S0130518110001 行业数据 2021/6/10 table_report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目 录 一、总量:汽车需求仍具备较大空间 . 1 (一)疫情后需求回暖,长期空间巨大 . 1 (二) 碳中和背景下,电动车提速渗透 . 5 二、智能驾驶已到来 . 8 (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 . 8 (二)新一代硬件为智能驾驶提供底层基础 . 10 三、投资策略: . 15 (一)汽车板块近一年走势较强 . 15 (二 )整车行业 . 17 (三)零部件行业 . 19 四、风险提示 . 22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一、 总量:汽车需求仍具备较大空间 ( 一 ) 疫情后需求 持续 回暖 ,长期空间巨大 后 疫情时代 汽车需求快速恢复。 20H2 汽车行业销量 1503.7 万辆,同比 +11.9%,乘用 车销量 1228.9 万辆,同比 +8.7%。 21H1,由于疫情、 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全球汽车芯片供 应出现短缺 导致的 终端 减产使行业进入 需求大于供给的 紧平衡状态。 2021 年 5 月, 据 乘联会统计 乘用车 零售 162.3 万辆,同比 +1.0%,环比 +1.0%,超过 了 2019 年同期 销量 3.0%,市场维持了 20H2 以来的旺势 。 同时 , 20H1 的低基数效应已基 本结束 ,市场回归正常季度规律。 1-5 月累计销量 836.4 万辆,同比 +38.1%。 我们预计 Q3 芯片供给将逐步恢复,供给端压力有望逐渐消除。 我们推算 2021 年 乘用车 销量有望达到 2170 万辆 ,同比 +7.7% 图 1: 乘用车月度销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表 1: 乘用车月度销量及预测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年 2019 216.4 117.4 175.4 151.4 158.0 176.4 148.3 156.4 178.0 184.4 192.7 214.6 2069.2 2020 171.8 24.9 104.8 143.1 160.8 165.9 159.9 170.4 191.3 199.2 208.1 228.7 1929.1 2021 216.0 117.9 175.4 160.7 162.3 169.2 161.5 172.1 193.3 201.2 210.2 231.0 2170.8 资料来源: 乘联会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从 主机厂 结构看, 5 月 自主品牌 零售约 60 万辆,同比 +18%,环比增长 3%,相比 2019 年 同期 +12%; 合资品牌 5 月零售约 78 万辆,同比 +3%, 环比 +1%,相对 2019 年同期 - 1%。自主品牌凭借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优势,表现明显优于合资品牌。 从 品牌 结构看, 5 月 豪华车 零售约 25 万辆,同比 +13%,环比 +2%,相比 2019 年同期 +45%。 豪华品牌的价格下探以及 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换购 市场 需求在 中国依然 旺盛。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图 2: 自主 、 合 资 品牌市占率变化 图 3: 各国 品牌市占率变化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orld Bank,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新能源 乘用车 5 月 零售 约 18.5 万辆,同比 +177.2%,环比 +17.4%,当月渗透率达到 11.4%; 1-5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 77.6 万辆,同比 +235.7%, 1-5 月累计渗透率达到 9.4%, 较 2020 年 5.8%的渗透率提升显著 。我们调高了对新能源车整体的销量预期 , 我们 预计 2025 年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或超过 600 万辆 , 全球或 达到 1630 万辆 。 表 2: 新能 源车 销量及预测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中国 125 121 132 250 325 410 500 600 同比 62.5% -3.2% 9.1% 89.4% 30.0% 26.2% 22.0% 20.0% 海外 77 100 192 270 405 570 800 1030 同比 71.1% 29.9% 92.0% 40.6% 50.0% 40.7% 40.4% 28.8% 全球合计 202 221 324 520 730 980 1300 1630 同比 65.4% 9.4% 46.6% 60.5% 40.4% 34.2% 32.7% 25.4% 资料来源: 乘联会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1.国内千人人均拥有量未来十年 或 有翻倍空间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同时具备美国与日本市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 类似于日本,中西部地区类似于美国。从千人人均拥有量看,我国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不 到 200 辆。截止 2019 年,美国千人人均保有量为 837 辆,日本为 591 辆。长期来看,从 绝对量上仍有较大空间。参考日、美等国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至 2030 年,中国汽车保有 量有望达到 400 辆 /千人。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图 4: 中国汽车千人人均拥有量 图 5: 2019 年汽车千人人均保有量世界前十国家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orld Bank,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2.库存 水平 预计将缓慢回升 行业被动去库存 ,终端折扣 收窄 。 行业在 2017 年销量高点时库存水平较低,行业 2018 年下半年开始被动去库存,随之而来 2019 年 6 月部分地区国六排放切换,行业开始 主动控制库存水平。除去 2020 年 2-3 月异常因素影响, 20H2 行业开始补库存 ,但由于 “ 缺芯 ” 导致的 供给紧张使 行业 被动去库存 , 21H1 库存 系数 下降明显 。 从库存结构看,进口品牌库存系数合资品牌库存系数自主品牌库存系数。 中国 乘用车市场近十年来增长主要动力是 SUV+豪华车,近年 SUV 增长放缓,但豪华车以强于 行业 20 个百分点的增速持续走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豪华车走强的基础,换购 消费升级需求带来的豪华车需求上涨,加之豪车价格下探带来的价格优势,是 2017 年以 来豪华车市占率接连攀升的主要原因。 受疫情影响,私家车出行迫切性增加, 2020 年 4 月开始豪华车消费率先引领汽车消费回暖 。 被动 去库 存 +终端折扣 收紧将使 部分 品牌结构好 以及 运营能力较强 的 经销商业绩回暖 。 图 6: 经销商 库存系数 图 7: 自主品牌经销商库存系数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图 8: 合资 品牌 经销商 库存系数 图 9: 进口 车 经销商库存系数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3.市场头部效应明显 2018 年市场下行至今,我国乘用车市占率向头部品牌靠拢 趋势明显 。 2017 年前 15 品 牌销量占全市场 69.7%, 2020 年前 8 个月前 15 品牌销量市占率达到 78.9%,提升接近 10 个百分点,趋势明显。众多年销量不足 20 万辆的品牌近 3 年市占率下滑较大,在电动智 能化浪潮中,产品竞争力不足将逐步被市场淘汰,市场空间将被头部主机厂替代,为其销 量提供成长空间。 自主品牌 集中度提升 。 2018 年以来,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行。今年 1-4 月,自主品牌市占率 33.9%,较 2019 年下滑 3.9 个百分点。 10 月零售同比增长 6.2%,环 比 9 月增长 14%,市场份额 37.6%,较同期份额下降 0.3%。同时,日系德系今年疫情期间 市占率 仍保持同比上升趋势, 2020 年自主品牌前十份额 28.6%,较 2017 年份额下降 1.3 个百分点,预计将继续呈分化走势,市场份额向头部企 业靠拢。 表 3: 乘用车零售销量 TOP15 排名 品牌 2017 品牌 2018 品牌 2019 品牌 2020 品牌 2021.1-4 1 上汽大众 8.50% 上汽大众 8.90% 一汽大众 9.70% 一汽大众 10.50% 一汽大众 10.70% 2 上汽通用 8.30% 一汽大众 8.80% 上汽大众 9.50% 上汽大众 7.60% 上汽大众 7.20% 3 一汽大众 8.10% 上汽通用 8.50% 上汽通用 7.60% 上汽通用 7.40% 上汽通用 6.90% 4 上汽通用五菱 6.40% 吉利控股 6.50% 吉利控股 6.50% 吉利控股 6.70% 长安汽车 6.70% 5 东风日产 5.20% 上汽通用五菱 5.80% 东风日产 6.10% 东风日产 6.10% 吉利控股 5.90% 6 吉利控股 5.20% 东风日产 5.60% 上汽通用五菱 4.60% 长安汽车 4.90% 东风日产 5.80% 7 长安汽车 4.40% 长城汽车 3.90% 长城汽车 4.30% 长城汽车 4.50% 长城汽车 4.90% 8 长城汽车 3.90% 长安汽车 3.70% 长安汽车 3.80% 东风本田 4.30% 上汽通用五菱 4.90% 9 长安福特 3.40% 北京现代 3.40% 东风本田 3.80% 上汽通用五菱 4.20% 东风本田 4.40% 10 北京现代 3.20% 广汽本田 3.20% 广汽本田 3.70% 广汽本田 4.10% 广汽丰田 4.10% 11 东风本田 2.90% 上汽乘用车 3.10% 一汽丰田 3.50% 一 汽 丰田 3.90% 一汽丰田 3.90% 12 广汽本田 2.90% 东风本田 3.10% 上汽乘用车 3.30% 广汽丰田 3.90% 广汽本田 3.70% 13 一汽丰田 2.80% 一汽丰田 3.10% 北京现代 3.30% 上汽乘用车 3.50% 北京奔驰 3.60% 14 奇瑞汽车 2.30% 广汽丰田 2.50% 广汽丰田 3.20% 奇瑞汽车 3.20% 华晨宝马 3.50%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15 上汽乘用车 2.20% 奇瑞汽车 2.30% 奇瑞汽车 2.90% 北京奔驰 3.10% 奇瑞汽车 2.60% CR5 36.50% 38.50% 39.40% 38.30% 37.40% CR10 56.60% 58.30% 59.60% 60.30% 61.50% CR15 69.70% 72.40% 75.80% 77.90% 78.90% 4.目前出口占比仍具备提升空间 中国汽车出口金额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汽车出口数量自 2004 年加入世贸之后 呈加速增长趋势,在 2014 年出现回落,在经历了四年连续下滑之后,我国汽车出口终于 在 2017 年止跌回升, 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形势回暖和一带一路政策影响。在 2017 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 60.88。 乘用车 出口 比例 逐年攀升 , 我们预计 乘用车 出口量将随自主产品竞争力 的加强而逐年 平稳提升 ,未来空间巨大 。 图 10: 我国汽车出口 /汽车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图 11: 整车出口 乘 用车 比例 逐年增加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二) 碳中和背景下,电动车提速渗透 1.渗透率提升 超预期 上半年,国内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增速超预期。 2021 年 1-4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 销量约 73.2 万辆,同比 +357.0%,同比 19 年增长 203.3%, 1-4 月累计渗透率达到 8.4%, 较 2020 年提升约 3 个百分点。 2021 年 3-4 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渗透率超 过 10%。汽车电动化时代已全面开启。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图 12: 新能源车渗透率 加速向上 图 13: 新能源乘用车 月度 销量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新能源 车 终端产品多元化 。 2021 年初至今,百度、小米、 360、华为、美的、创维等 近 20 家各领域 巨头相继宣布造车,新能源汽车迎来多元格局。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 进行电 动化转型,积极制造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市场格局未定,多方持续发力。 4 月份,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环比下降 18 个百分点至 11%,成为自 19 年以来份额最低的一月。与此同时,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 化加剧,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 30602 辆、 特斯拉中国 25845 辆,比亚迪 25450 辆,上汽乘用车 13004 辆;蔚来、理想、小鹏、合 众、 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也很优秀。 2021 年 1-4 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五 名分别是宏光 MINI、特斯拉( Model 3)、 比亚迪汉 EV、欧拉黑猫、特斯拉( Model Y)。从趋势上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 断提高,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格局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表 4: 2021 年 1-5 月 国内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 2021.5 车型 销量 同比 2021.1-5 车型 销量 累计同比 1 宏光 MINI 29,706 - 1 宏光 MINI 99,090 - 2 特斯拉 Model Y 12,728 - 2 特斯拉 Model 3 68,330 121.9% 3 特斯拉 Model 3 9,208 -17.0% 3 特斯拉 Model Y 34,557 - 4 奔奔 EV 8,370 144.3% 4 比亚迪汉 EV 32,862 - 5 Aion S 6,752 111.3% 5 Aion S 26,383 81.8% 6 比亚迪 汉 EV 5,763 - 6 欧拉黑猫 25,486 276.4% 7 奇瑞 eQ 5,632 119.7% 7 奇瑞 eQ 24,464 241.9% 8 比亚迪 秦 PLUS DM-i 5,542 - 8 奔奔 EV 22,770 661.0% 9 理想 ONE 4,323 101.3% 9 理想 ONE 22,441 192.7% 10 小鹏 P7 3,797 1877.6% 10 小鹏 P7 14,766 7590.6% 资料来源: 乘联会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2.碳中和目标下 全球政策 全面 新能源化 从国内政策看,“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战略定位(规划中指出要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 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应用是我国实现 2030 年碳排放达 到峰值, 2060 年实现碳中 和的重要手 段之一。 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看,欧洲和美国均出台了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疫情期间, 欧洲通过补贴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并且在削减碳排放政策端不断提高目标值,皆在主被动 层面支持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 表 5: 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 政策 国家 碳排放政策 新能源补贴政策 增值税 燃油车禁售时间 欧盟 2050 年零排放 1)全欧盟范围的(符合欧盟碳排放标准)采购计划,预计在未来两年 花费 200 亿欧元; 2)建立 400-600 亿欧元清洁汽车投资基金,加速对 零排放动力系统投资 3)对充电桩基础设施投资加倍,在 2025 年 之前 新增建设 200 万个公共充电桩 零排放汽车将 豁免增值税 - 挪威 2025 年零排放 挪威对纯电动汽车的优惠政策会一直延续到 2025 年。 纯电动车免征 购置税、进口 关税、增值税 2025 年 英国 2050 年零碳排 将电动车的购买补贴延长到 2023 年后再取消,只不过新能源补贴从之 前的单车 3500 英镑减为 3000 英镑,且只针对售价在 50000 英镑以下的 车型。 免除新能源车 型购置税 2030 年 德国 2030 年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较 1990 年减少 55% 1300 亿元欧洲复苏计划,对售价在 4 万欧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补 贴提 升 50%到 9000 欧元。 增值税下降至 16% 2030 年 法国 2050 年净零温室 气体排放 总补贴预算在 20202022 年提升至 3.4 亿 4 亿欧元,即电动车及排量 少于 20g/km 的油电混动车可获得 6300 欧元的优惠 20% 2040 年 意大利 2050 年碳中和 置换低排放新车 ,可获 3500 欧元补贴 ,购置补贴达 8000 欧 22% 2024 年 资料来源: EVsales,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传统 欧洲 车企 新能源 车 销量 增长迅速 。 2021 年 1-4 月 ,大众 品牌新能源车共在欧洲 销售 36351 辆 , 特斯拉位居第二 , 政策效果 显著 。 传统主机厂在 产能 、 车型 平台 的优势明 显 。 图 14: 欧洲 新能源 车 2021 年 1-4 月品牌 销量 前十 图 15: 欧洲 新能源 车 2021 年 1-4 月 车型 销量 前十 资料来源: EVsales,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资料来源: EVsales,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二 、 智能驾驶 已到来 随着 电动产业链日趋 成熟,车企 在三电技术上差距逐步缩小 , 产品智能化程度将成为 下一步车企产品力的重要体现 ,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将成为汽车产业链主战场。 无论汽车发展到什么阶段,安全、舒适与经济性永远是产品 的硬性指标 。 智能驾驶的 应用能实现对车辆安全 性、舒适性以及通勤效率的提升。 汽车行业正经历一个多世纪以来 最大的革命。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中,汽车电子及软件在单车价值中占比逐渐提升,传统 零部件厂商纷纷布局新增的电气化、智能化部件市场。 目前行业在智能化浪潮中 出现三股 力量 : 1) 新势力 : 以 特斯拉 、 蔚来 、小鹏等为代 表的 入局相对较早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 在 只能驾驶 研发 及座舱方面 起步较早 , 独树一帜 ; 2)传统车企 :目前正加速投入智能 驾驶 领域 ,积极调整传统 组织 构架 以 应对新环境 ; 3) 科技 巨头 : 以 华为 、百度 、小米 、富士康 等为 代表 , 具备强大供应链 基础 ,未来或成为核 心供应商 或 新 入局 者的 角色 。 (一) 智能驾驶 渗透率 提升 智能驾驶是指通过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车辆的控制,起到 辅助 驾驶员甚至完全替代驾驶员的功能。智能驾驶的应用能实现对车辆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通 勤效率的提升。汽车行业正经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革命。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中,汽 车电子及软件在单车价值中占比逐渐提升,传统零部件厂商纷纷布局新增的电气化、智能 化部件市场。 目前, 国际 主流车厂 配备 L2 级辅助驾驶的额车型日益普及,并已开始量产 L3 级产品。 国内头部主机厂也已开始批量装备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并各自先后发布了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计划,全力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 术的研发。 吉利制定“ G-Pilot”战略,上汽制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定“新四化”战略,长安制定“北斗天枢”战略,广汽发布“ GIVA 计划”并研发“ Adigo 系统”,比亚迪计划打造“ D+生态圈”。 表 6: 智能化配置配备率 驾驶辅助级别 辅助系统名称 车企类别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L2 ICA 集成式辅助巡航 传统 50.9% 47.0% 37.6% 39.3% 34.9% 新势力 88.5% 80.3% 82.3% 80.1% 82.2% TJA 交通拥堵辅助 传统 50.9% 47.0% 37.6% 39.8% 48.6% 新势力 88.5% 80.0% 81.2% 79.4% 81.2% L2.5 ICC 智能领航系统 传统 50.9% 46.5% 37.3% 39.2% 44.2% 新势力 88.5% 77.8% 77.7% 77.6% 81.2% L3 NOP 导航辅助系统 传统 0.0% 0.7% 2.7% 3.4% 2.6% 新势力 41.7% 35.4% 32.7% 38.0% 40.9% 资料 来源 : 交强险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表 7: 智能化配置配备率 驾驶辅助级别 辅助系统名称 车企类别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L1 AEB 主动刹车 传统 51.7% 48.1% 42.5% 47.0% 61.5% 新势力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ACC 自适应巡航 传统 51.3% 47.3% 40.2% 45.2% 59.9% 新势力 100.0% 100.0% 98.2% 92.0% 91.0% LKA 车道保持辅助 传统 51.3% 47.3% 40.9% 44.7% 55.0% 新势力 100.0% 100.0% 98.4% 94.2% 93.0% BSD 并线辅助 传统 66.2% 66.1% 51.2% 51.9% 56.3% 新势力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资料来源: 交强险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表 8: 国内主机厂智能驾驶研发规划 企业名称 研发计划 一汽 2019 年小批量生产红旗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 2020 年全面量产 广汽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2 年达到 L4 级量产能力 北汽 预计 2020 年实现拥堵情况下的 L3 级, L4 级与 2025 年或更晚 长城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3 年达到 L4 级量产能力, 2025 年推出 L5 级产品 长安 2020 年量产 L3 级, 2025 年 L4 级实现量产 奇瑞 2020 年实现 L3 级量产, 2025 年计划实现 L4/L5 级 吉利 2018 年实现 L2 级各车型量产, 2020 年发布 L3 级( GPilot3.0)平台 蔚来 2020 年发布 L4 级自动驾驶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与传统主机厂采取的策略不同,科技公司以实现全自动驾驶为目标直接研发 L4 级别 自动驾驶。 Waymo、百度、 Cruise 等公司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目前开放道路环境的复杂 性以及技术成熟度仍处于实验阶段,仅在特定应用场景可商业应用。根据 Gartner 的咨询 报告显示,全面应用仍需要 8 年以上时间。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 二 ) 新一代 硬件 为智能驾驶提供 底层基础 1、 传统汽车电子电气构架( EEA) 迎来变革 由于电动车市场逐步扩大以及相应电控新功能的加入,对网络、智能驾驶计算、车载 软件等处理能力需求激增,车内的电子元件数量也大幅增加,传统的 电器构架算力已无法 支撑车辆新功能的加入。传统 EEA 结构通过不断增加 ECU 的方式以满足算力要求,智能配 备丰富的车型 ECU 单车数量能达到 100 余种,单车线束长度甚至超过 3 公里,不仅对车内 布局优化带来挑战,同时对主机厂生产成本以及未来产品智能功能拓展造成积压,集成式 EEA 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 16: 汽车 电子电器构架发展 路径 资料来源: Bosch,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集中化 、 融合化的发展趋势 明确 。 目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 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 -集中式电 子电气架构” ,从分布式结 构向集中式结构进行演变,集中化发展趋势明确。集中式的域控制器架构能够有效地协调 不同 ECU 之间的控制,统一升级等,还可以节省算力,降低整车的布线成本。但 不同车型 平台对模块的空间布置有物理限制,想要大规模推广使用,不可避免会受到车型的约束。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未来将在互联网上搭建更大计算平台, 在此之上构建一整套完整的软件 系统 。 单一功能 ECU 数量减少 。 集成式 EEA 是通过多种控制功能集成在一个域控制单 元 (DCU)上,在满足算力的同时减少单一功能 ECU 的数量,把驾驶辅助、车内娱乐、车身控 制等模块 整合分类由几个特定的域来控制其功能的构架。博世的域集中式 EEA、安波福的 智能车辆构架 SVA 等构 架正在成为市场主流。 EEA 的集成化势必也将带动芯片集成化程度 的增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对 ECU 算力要求更高,集成化芯片可使 ECU 硬件总成本比分离 式芯片节约 50%。 表 9: 各大车企都在加快电子电气架构布局 车企 电子电气架构 原理 优势 示意图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1 特斯拉 一个中央计算模 块为核心,两个 车身控制模块协 同工作构成 更低的故障率、 极大 程度降低车辆成本的 同时,实现车辆轻量 化; ModelS 全车 线缆 总长度 一共 3000 米 减少至 ModelY 只有 100 米 丰田 “ Central&Zone” 架构 ECU 集成、设计 简单软件插件和 实现物理层变化 的本地化 有更多的 空间、轻量 化、车型覆盖多、可 扩展性 强 华为 “计算 +通信” CC 架构 一个分布式网络 联接三个智能平 台(智能座舱, 整车控制,智能 驾驶) 解决车内、车外网络 高速连接问题 ,实现 资源与功能解耦,软 件可升级、硬件可替 换、传感器可拓展的 目的 安波福 SVG 架构 一个中央计算服 务器为核心,多 个区域控制器协 同操作的模式 实现软件与硬件的分 离,以及输入 /输出 端的分离与标准化, 整个中央计 算平台实 现了“服务器化”, 允许升级以及新的开 发程序接入 资料来源: 各公司官网,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整理 大众、宝马、奔驰和沃尔沃等欧洲车企,基于新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 HPC)的汽 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工作。大众 正不断 简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减少电子控制单元数量, 将来自 200 多个供应商的 70 个控制单元组合到三台中央车载计算机中,由中央计算机 负责娱乐、安全、电池管理、车身控制等多项功能,进一步实现功能的集成。 芯片 算力、传感器先行。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不断升级,汽车对于算力的需求也在提 升。据地平线分析, L1 级自动驾驶仅需小于 1TOPS 的算力, L2 级自动驾驶需大于 10TOPS 的算力, L3 级自动驾驶需大于 100TOPS 的算力,而 L4 级和 L5 级自动驾驶所 需的算力超过 1000TOPS。 伴随电子电气架构的革新,汽车能够承担更多的算力需求,也 能实现更多元化的功能,加速智能化的发展。 图 17: 辅助驾驶级别对应算力需求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2 资料来源: Nvidia,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单车 驾驶辅助 传感器种类、数量增长 是大趋势 。 智能驾驶的基础是提高行车安全, 所以需要不同种类及一定数量的传感器提供数据来 源以确保 ECU 决策的精准度。随着未来 驾驶辅助从 L2 逐步提升到 L4 级别,越高等级的辅助系统所需传感器种类和数量越大。 目前市面上车型传感器已达到 20 个,伴随着激光雷达量产上车,传感器数量将明显 增加,据相关统计, L2 级需要 9-19 个传感器,发展至 L3 预计需要搭载 25-35 个传感器, 同时高精度地图和车联网技术的投入, 对算力 也 相应提出更高要求 , 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 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智能汽车的功能需求, 所以 分布式架构向中央 计算是自动驾驶发展 路径下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 智能 驾驶 以 搭载摄像头 +超声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组合 为主 流技 术路线 ,激光雷 达由于目前成本仍然较高 , 目前 装配 的车型 仅 有奥迪 e-tron、 长城摩卡 、 北汽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 、 以及还未量产的 蔚来 ET7。 表 10:自主品牌车型智能驾驶配备对比 品牌 车型 激光雷达 摄像头 超声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 特斯拉 Model3 - 8 12 1 蔚来 ES6 - 7 12 5 蔚来 EC6 - 7 12 5 蔚来 ET7 1 11 12 5 小鹏 G3 - 5 12 3 小鹏 P5 2 11 12 5 小鹏 P7 - 14 12 5 威马 ex6 plus - 5 12 3 理想 理想 one - 5 12 1 广汽 Aion S - 5 12 5 广汽 Aion LX - 5 12 5 上汽 MARVEL X - 6 12 3 上汽 MARVEL R - 5 12 5 上汽 智己 L7 - 12 12 5 比亚迪 汉 - 5 12 3 长城 摩卡 3 7 12 8 大众 ID.4 - 5 12 3 奥迪 e-tron 1 5 12 7 北京奔驰 奔驰 EQC - 5 12 3 华晨宝马 宝马 ix3 - 5 12 5 北汽蓝谷 阿尔法 S 3 5 12 6 资料来源: 汽车之家,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整理 行业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3 高 /低级别 驾驶辅助 系统 单车价值 差 有 约 10 倍 。 以 Aptiv 安波福 的 辅助系统 为例 , L1/L2 级别的 系统单车价值为 275-550 美元 ,然而上升至 L3 级 高级辅助驾驶后单车价值 能达到 4000-5000 美元 , 价差 空间巨大 。 图 18: 安波福自动驾驶系统对应 价值量 资料来源: Aptiv,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根据 Yole 发布的预测 , 预计到 2022 年 , 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16 亿美元 , 摄像 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 亿美元 , 超声波雷达市场规模将 接近 2 亿美元 , 毫米波雷 达 市场规 模将达到 4000 万美元 ;到 2032 年 ,激光雷达市场有望达到 315 亿美元 , CAGR 为 35%; 摄 像头市场将达到 210 亿美元 , CAGR 为 43%; 毫米波雷达市场将达到 17 亿美元 , CAGR 为 45%; 超声波 雷达市场将达到 8 亿美元 。 CAGR 为 15%。 2、 智能 化 配置 已成为 现象级 趋势 自动驾驶的普及赋予了智能座舱更大的发展空间。 座舱智能化设备预计将随智能驾 驶级别的提升而大幅增加。相对传统座舱,智能座舱具备更大的屏幕、更复杂的人机语音 交互、更便捷的 HUD 以及 DMS 等配置,从量变带动车辆功能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的质 变 。 传统内饰 也 在 座舱 智能化 发展 ,例如电动出风口 、内饰氛围灯 、 可 调光天幕玻璃等传 统内饰件衍生 的 部件 将有单车价值的飞越 。 从目前 智能 座舱配置来看, 新势力 车型普遍配置领先于传统 车型 , 但传统主机厂目前 配置升级速度 较快 。 从配置类别看 , HUD 目前渗透率较低 ( 传统 88.9%、新势力 19.2%) , 未来 增长 空间较大 。 表 11: 智能化配置配备率 辅助系统名称 车企类别 202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1Q1 HUD 抬头显示 传统 0.6% 0.7% 3.5% 4.6% 8.9% 新势力 0.1% 0.1% 2.4% 12.2% 19.2% 驾驶员检测 传统 0.9% 1.9% 3.4% 6.2% 21.2% 新势力 83.5% 73.8% 77.6% 79.4% 75.6% 一芯多 屏 传统 51.7% 48.2% 43.2% 45.9% 42.8% 新势力 95.0% 93.5% 95.9% 95.8% 98.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