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 应对之道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零售行业短期内严重受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今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 同比下降20.5% 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7.6% 1 此次疫情在全国扩散范围广,政府防控措施严格,门店 客流受限,节后返工延后,都加剧了零售行业交付瓶颈。若考 虑到民众对聚集性场所恐慌心理的持续性,此次疫情对于零 售业,尤其是实体零售业的影响周期恐怕将长于“非典”。 2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线上线下融合助力零售企业对冲疫情风险 疫情对于不同渠道的影响程度差异巨大。由近年来新零售渠道的强化,我们把线上和线上线下融 合的新零售渠道合并在一起,与传统线下渠道对比分析。 图1. 疫情对不同渠道短期影响 受疫情影响程度: 高 低 影响因素主要考量:人流制约、节后返工等制约因素 必选消费品主要包括: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食品类、日用品等品类 可选消费品主要包括:服装、珠宝、家居等 全品类电商 社区生鲜 渠道 品类 线上/ 线上线下 融合 传统线下 必选消费品为主可选消费品为主 大型超市 便利店百货商店 购物中心农贸市场 到家服务 传统线下: 短期冲击,中长期持续被线上分流 诸多零售渠道中,实体零售所受冲击尤为强烈,且具有持续性。农贸市场在疫情中大量闭市,消费流 向超市及电商渠道。长期来看,疫情有望加速农贸市场向商超,生鲜电商转型。据商务部数据,百货商店 和购物中心虽然全国商场复工率在三月末已达 95.8%,但销售额仅为同期的一半左右。 2 尽管大型购物中 心运营商纷纷主动免租和减租,疫情后商户业务回升仍存在不确定性。 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在疫情中的持续经营,稳定民生,也稳定了业务收入。与其他传统线下渠道相比, 在疫情中保持了一定业务稳健性。但与电商平台对比,居家抗“疫”阻隔了实体零售与消费者的连接,暴 露出消费者互动性偏低,这一潜在弱势,在疫情中,超商纷纷通过快速上线网购小程序,探索社区团购, 链接消费者需求到实体店。长期,线下超市和便利店仍将持续面临线上渠道的分流。 3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线上线下融合: 持续受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 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3.0%,实现逆势增长,占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1.5%,比上年同期提高 5个百分点。 3 在此次疫情中,社区生鲜、到家服务异军 突起。叮咚买菜疫情期间 1月份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提升 8-10倍,客单价由 60元提升至 100元, 4 下单人数 每天自然增长数万人,新增客户的留存将使社区生鲜在疫情结束后持续受益。 疫情“迫使”零售企业作出改变,积极应对消费者新需求,切实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企业积极借助 全渠道战略对冲风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场景也纷纷落地。这些行业新趋势得到了消费者的 欢迎,也为政府部门所认可。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零售业面临挑战零售商快速响应,破解生存危机 客流下降与交付瓶颈,实体零售业利润 和现金流压力加剧 积极延伸线上渠道,加速线下场景的数字化 线上生鲜,社区团购、到家服务受到消费者 青睐 消费者对聚集性场所的恐慌及“非接触 性服务”的需求 自助提货柜、无人配送等数字化手段缓解一 线员工感染风险及工作强度 病毒高传染性及“囤货潮”的挑战零售业 一线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纵向与横向协作保证商 品供应 货不应求,运输配送资源紧张,全国零售 供应链上下游面临考验 图2. 零售商短期应对措施 4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疫情后化危为机,零售行业需发力新零售, 加速数字化转型 随着全国上下有序复工,消费者信心也逐步回升。天猫数据显示,在女王节期间,超 2万个品牌销售 额同比去年增长超 200%。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 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引导行业适度集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及数字化经营能力建设。 疫情虽残酷,但对于有准备的零售商而言,这同样是主动发力强化市场竞争优势的机会窗口。零售 商可着眼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变革,发力新零售,重构消费新场景;同时强化零售核心能力建设, 打造数字化劳动力与智能化供应链,加强企业韧性。 发力新零售: 消费者为中心的业务模式变革 数字化运营: 强化核心竞争力,技术赋能新零售 构建全渠道 打造无缝体验 重构消费新场景 赢得流动消费者 数字化劳动力 拥抱技术革新 智能化供应链 锤炼企业韧性 5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百货、购物中心等实体店客流大幅下降,线 下零售面临现金流短缺、运营资本不足等挑战, 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四伏。电商平台、 O2O到家服 务等线上渠道满足了此次疫情对于“非接触性服 务”的需求,订单大幅上涨,但突如其来的改变也 使得服务成本提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埃森哲认为,疫情期间所催生的全渠道零售 新体验必将在疫情结束后得到延续。疫情期间, 全渠道模式商超通过顾客线上下单,多点配送到 家或社区提货站自提,减少居民聚集的同时满足 了日常所需。疫情结束后,传统农贸市场、线下商 超将持续面临线上平台的分流。无论是电商企业 还是实体门店,都需要积极构建全渠道能力,进而 满足消费者,提升利润率。 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数字趋势研究显示, 5 网 购还是逛店,二者已从对立走向结合。线上购物 主打方便快捷,实体店消费则强调餐饮 /购物 /休 闲 /娱乐一体化无缝综合体验。在高度数字化的 中国消费市场,零售商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消费者 个性化、差异化和体验性消费。 构建全渠道,打造无缝体验 构建企业无缝能力 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具备在任一时 刻、任一触点为任一消费者提供连贯性 且个性化消费的无缝能力。 打造体验一以贯之 贯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 从消费者认知、了解、购买使用、售 后,一直到再次购买。利用大数据及云 计算,生成精准客户画像,打造符合客 户真实需求的消费体验。 6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线下零售商结合品类特点,实现线上下单, 附近门店就近配送的全渠道融合将成为关键。疫 情中,企业通过导购小程序,结合直播、拼团等方 式,探索线上渠道转型。 面对疫情,阿迪达斯携手天猫超级品牌日,举 办了 Superstar 50周年纪念款云发布会,线下发 布搬到线上,扩大受众群,并充分协调线上资源, 配套淘宝直播、预售、游戏互动,微博话题与微信 自媒体等电商营销方式, 10分钟内销售额过亿元, 重塑并达到销量与品牌建设的统一。 宜家家居 天猫旗舰店首页 宜家家居 官方app首页 作为传统场景消费体验的先行者,宜家家居 ( IKEA)的数字化消费体验转型,在疫情期间也 未中断。 3月 10日,宜家上线了官方购物 app,同 时正式入驻天猫平台。 6 与此同时,宜家也在贴近 消费者生活及工作区域开立新零售小型门店,创 新线下体验模式。业内普遍预期,疫情将在短期 催生线上订单,有助于宜家探索线上与实体店无 缝购物链接。 7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新零售业务模式的本质,是聚焦无缝用户体验、数字化交互方式及场景创新。疫情“强制”我们思考 人、货、场的关系,是不是所有场景都可以线上化?线下场景如何在疫情后重构?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大 数据消费者洞察,把握消费者流动的预期? 重构新场景,赢得流动消费者 疫情暴发前,生鲜电商规模不经济,并未获 得投资者认可。疫情期间的“线上买菜”、“全民 抢 菜“,却 促 使 线 上 生 鲜 订 单 量 爆 发 式 增 长 ,“ 无 接触配送到家”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线上平台 迅速下沉,短期内培育了大批新用户,且客单价因 囤货需求而上升。而因居民“宅家”所出现的社区 团购商业模式,也无形中探索了便利的社区交付 体验。 疫情可能分化出一批具备高支付意愿的消费 者,为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买单,更优质的食品加工 及配送服务买单。疫情后,零售企业应进一步推 进社区小型商超布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 交互场景:通过 app,微信小程序等拓展线上入 口,触网到家业务。聚焦居民生活区 10-15分钟步 行范围内,通过稳定的履约效率,将疫情期间的 新获客转化为高频用户。 社区生鲜 以直播为工具,借助 KOL、明星等打造网红 内容,直播电商通过“货找人”的模式导私域流量 至电商平台。直播电商增强了在线购物的体验性 及互动性,提升了用户粘性,善于触发美妆、零食 等非计划型购物。然而在疫情期间,直播电商为 滞销农产品打开了新通路。拼多多、京东、苏宁相 继开通助农直播,没有明星或KOL ,仅凭借田间好 货,产品溯源透明化,农户借助平台流量、营销推 广及电商运营能力,做实从产到销最短链路,加快 现金回笼。 据百度数据,疫情期间“直播”的搜索量环 比疫情前增长了 120%。 7 近日,罗永浩试水直播带 货,累计观看人数超 4,800万人,交易量超亿元人 民币。 8 疫情促使直播与电商联系更紧密,强化了 品牌宣传、线上销售的影响力,扩展了带货品类, 大幅提升直播电商的商户基数。中国在线直播用 户数约 5亿规模, 9 直播将成为重要的零售渠道。 疫情期间,几乎全品类主动出击直播电商,奢 侈品牌通过直播打造云秀场,但在直播电商的拓 展上相对谨慎。埃森哲认为,零售商在启用直播 渠道前,应充分考量目标客群的消费习惯、消费能 力与品牌预期、直播内容与品牌风格调性的匹配 等,避免贸然入场,对品牌造成稀释、甚至是负面 影响。 直播电商 8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零售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疫情严重挑战大 批零售从业者的健康与安全。零售企业坚持体温 检测、防护管理、环境消杀、限时限流等举措,守 住了安全底线,同时积极探索跨界共享、无人服 务等举措,从而稳定员工队伍,保障供给。 数字化劳动力, 拥抱技术革新 这些“临时举措”引发我们从根本上思考零 售业工作方式转型。数字化劳动力将是企业释放 新零售力量的关键环节。随数字原住民加入劳动 力大军,员工体验急需被提上管理议程;大数据 及云计算助力实时决策。埃森哲建议零售商重点 关注: 跨界共享 面对人工短缺,零售商纷纷与暂停营业 的餐饮公司共享员工。 无人服务 自助下单,无人配送在疫情期间广受青 睐,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便捷购物的 同时,保护零售从业者。 自动化程度 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驱动决策降 低人工依赖度。 柔性组织 打造灵活开放的组织模式,与客户、供应 商等合作伙伴搭建协作生态圈,提升快 速响应能力。 数字思维 提升员工技术认知度,注重变革管理,优 化内部流程,激活技术革新。 9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在此次疫情中,无论是社区生鲜还是直播电 商,比拼的都是供应链能力。对生鲜供应链上游 有深入把控的企业,往往能在复杂的局面下确保 疫情期间充足的商品供应,也是疫情后社区生鲜 盈利的决胜关键。 面对疫情,生鲜零售商强化了供应链的纵向 整合及横向协同,以突破疫情限制,确保民生供 应。例如,主打生鲜品类的永辉超市,紧急启动 “田间寻货源”、“田间现采”等方案,在供应端、 物流端、门店端准备 30天左右货量,保证货源充 足。叮咚买菜以基地直采为主,在疫情中积极对 接餐饮店人力资源,确保配送到家。 智能化供应链,锤炼企业韧性 建立供应链智能控制塔 通过一体化运营管理和数据整合,提供 实时可视、预警、分析和决策,生成系统 性统筹优化解决方案,打造供应链精准 选品和成本优势。 构建产品溯源体系 通过区块链等技术落地产品溯源,确保 零售产品力。 推进产业链协作 提高企业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供 应链柔性和灵活性。 为应对未知风险,零售商应着力打造智能化 供应链,及时预警风险,提升企业韧性: 10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购物是消费者的刚需,零售则 是实体经济的支柱。当前国内疫情 防控日趋向好,零售行业历经阴霾 再次迎来了爆发和新生,眼下正是 零售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 质量、增强客户粘性的关键窗口期。 然而,欲提升经营韧性和企业内功, 不仅需要转换战线,更要转换战 略。我们期待零售企业坚定数字化 转型之旅,沉着应对寒冬,抓准机遇 顺势而为,绽放在每一个春天。 11 | 疫情后化危为机 中国零售企业应对之道 2020埃森哲版权所有。 关于埃森哲 埃森哲公司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 司,依靠卓越的数字化能力,为客户提供战略与咨询、互动营 销、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 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卓越技术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我们业 务涵盖 40多个行业,以及企业日常运营部门的各个职能。埃森 哲是财富全球 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约 50.9万名员工, 服务于 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帮助客户 提升绩效,持续创造价值。 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开展业务 30余年,拥有一支 1.6万多人的员 工队伍,分布于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 深圳、香港和台北等。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 正在更创新地参与商业和技术生态圈的建设,帮助中国企业和 政府把握数字化力量,通过制定战略、优化流程、集成系统、部 署云计算等实现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从而立足中国、赢在 全球。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 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主页 。 欢迎与我们互动 埃森哲中国官方微信 埃森哲中国官方微博 参考资料 1 国 家 统 计 局,“ 2020年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20.5%” t20200316_1732236.html 2 “商务部:流通企业复工率总体恢复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doc-iimxxsth2525187.shtml 3 国家统计局,“疫情对零售市场短期冲击大,消费长期向好趋 势没有改变” t20200316_1732420.html 4 招商证券,疫情有望加速农贸市场向商超转型, 2020年 2月 5 2018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洞察系列报告新消费 新力量 6 36kr,“宜家登陆天猫” 7 百度,“百度搜索大数据报告万物皆可直播”, 2020年 4月 8 艾媒咨询,“罗永浩直播带货首秀”热点检测报告, 2020年 4月 9 招商证券,“新零售研究之直播电商系列 1”, 2020年 1月 作者 陈怡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新零售行业 王汗青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总监,新零售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