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1 年 8 月 18 日 行业 研究 新能源产业步入快车道,化工材料迎来发展新动能 中国化工新时代系列报告之新能源化工材料 基础化工 新能源快速发展引领 新能源产业 迎来 产能扩张期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体系重构已势在必行 。 随着国 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推动 效应的逐渐增强,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链上游各环节各细分产品需求 的快速增长。 为了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需求,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公司大 举扩张,进入了产能扩张期。 我们预测 到 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 1389GWh,而 2020 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仅有 191 GWh, 5 年 CAGR 高达 49%。 在储能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的建 设使得储能的规模化应用迫在眉睫。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1的预测, 保守情况下 2025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规模将达到 176GWh, 5 年 CAGR 高达 61%, 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再叠加 3C 电池和其他端, 2025 年国内锂离子电 池规模将达到 1645GWh, 5 年 CAGR 为 41%。在光伏方面,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 预测, 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从 2020 年的 253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693GW; 新增装机量从 2020 年的 48.2GW 增长至 2025 年的 110GW。新能源行业整体将 迎来快速扩张期。 需求迎来高增长, 新能源 化工 材料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下游 供需 供给端的快速扩张,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各环节相关的化工材料的需 求也随之快速提升。但此前,由于技术壁垒、环保限产等原因,我国很多锂电相 关的化工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国内自产较少,且即使现在众多企业开始进入产能 规划和建设阶段,大多数产能也需要到 2022 年之后才能陆续投产 , 进而导致一 些产品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供需严重紧张的格局。 在此,我们 对锂电产业链上游各化工材料的供需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并 发现 , 诸如锂电池 隔膜、电解液、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磷酸铁、 EVA 等新能源 化工材料在 短中期 内将维持供需偏紧的格局,相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拥有 较大的价 格和盈利弹性。 投资建议 随着国 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 段,市场推动效应的逐渐增强,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链上游各环节各 细分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此相关的很多化工材料将在短、中期内供需偏紧, 迎来景气周期。故我们认为新能源化工材料的生产企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在动力电池方面,我们建议关注: 1) 隔膜 : 恩捷股份、星源材质 ; 2) 电解液: 天赐材料、新宙邦 ; 3) 六氟磷酸锂:多氟多 ; 4) 碳酸酯:石大胜华 、奥克股 份、华鲁恒升 ; 5) 磷酸铁及磷矿:川恒股份、川发龙蟒、川金诺、龙佰集团、 新洋丰 ; 6) NMP:晶瑞电材 ; 7) PVDF:巨化股份 等 。 在 光伏 方面,我们建 议关注: 1) 工业硅:合盛硅业 ; 2) EVA:东方盛虹、联泓新科、中国石化 ; 3) 三氯氢硅:三孚股份 ; 4) 纯碱:远兴能源 。 风险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及预期风险 , 新能源化工材料产能快速提升拉低行业景气 度风险 。 增持(维持) 作者 分析师:吴裕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9050005 010-58452014 分析 师:赵乃迪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50005 010-57378026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1 0 % 4% 17% 31% 45% 0 7 /2 0 1 0 /2 0 0 1 /2 1 0 5 /2 1 基础化工 沪深 300 资料来源: Wind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目 录 引言 . 4 1、 “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国内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 . 4 1.1、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碳中和 ”成为我国重要战略目标 . 4 1.2、 新能源汽车政策指向明确,行业迎来新动能 . 5 1.3、 光伏政策处于中央补贴 退出阶段 . 6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上游材料需求大幅提升 . 7 2.1、 新能源快速发展引领锂离子电池迎来需求爆发期 . 7 2.2、 需 求 迎来高增长,锂电材料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 9 3、 光伏快速发展, EVA 迎来新生命周期 . 19 4、 投资建议 . 23 5、 风险分析 . 23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图目录 图 1: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一览 . 6 图 2:国内乘用车销量(万辆) . 8 图 3:国内新能源汽车 销量(万辆) . 8 图 4: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测( GWh) . 8 图 5:国内锂离子电池规模增长情况( GWh) . 9 图 6:动力电池产业链 . 10 图 7:磷酸铁上下游示意图 . 17 图 8:光伏胶膜及组件产业链 . 20 图 9:光伏组件的结构 . 20 图 10: 2021-2027 我国光伏装机量预测( GW) . 21 图 11: 2021-2025 年光伏级 EVA 需求预测(万吨) . 21 图 12: 2020 年我国 EVA 产能分布(万吨 /年) . 22 表目录 表 1:历年来碳减排及碳中和政策 . 4 表 2:补贴退坡减缓阶段政策一览 . 6 表 3:国内主 要动力电池企 业产能扩张计划( GWh) . 9 表 4:隔膜不同工艺比较 . 10 表 5: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需求量敏感性分析(亿平) . 11 表 6:国内主要隔膜供应商的产能情况(亿平) . 11 表 7: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需求量敏感性分析(万吨) . 12 表 8:国内主要电解液生产 企业电解液产能规划(万吨 /年) . 12 表 9: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流程 . 13 表 10: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用 LiPF6需求量敏感性分析(万吨) . 13 表 11:国内主要六氟磷酸 锂生产企业六氟磷酸锂产能 规划(万吨) . 14 表 12: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材料特点 . 15 表 13: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用碳酸酯需求量敏感性分析(万吨) . 15 表 14:国内 DMC 供应商的产能情况(万吨 /年) . 15 表 15: 2020 年国内主要电池级溶剂生产企业产能统计(万吨) . 16 表 16:国内主要电解液溶剂扩建项目(万吨) . 16 表 17: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需 求量敏感性分析(万吨) . 17 表 18:不完全统计国内磷酸铁锂供应商的产能情况 . 18 表 19:动力电池上游化 工材料需求测算 . 19 表 20: EVA 生产工艺对比 . 20 表 21:国内现有光伏级 EVA 生产企业 . 22 表 22: 2021-2024 年可产光伏级 EVA 项目总产能情况( 万吨 /年) . 22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引言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体系重构已势在必行 。 随着国 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推动 效应的逐渐增强,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带动产业链上游各环节各细分产品需求 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环保等原因,新能源产业链里面有很多化工材料 以及 化 工原料在短中期内均难以跟随下游产能的扩张而扩产,进而导致一些产品在现 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供需严重紧张的格局。在这里, 我们专门梳理 了锂离子 电池以及光伏产业链上游的 一些 具有代表性的 新能源化工材料,并对 其 未来的供需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很多产品将 在 供需偏紧的环境下 迎来景气周期, 且拥有较大的价格和盈利弹性。 1、 “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国内新能源行 业蓬勃发展 1.1、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碳中和”成为我国重要 战略目标 我国碳减排政策的推进为碳中和目标打下基础 2009 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我国首个碳减 排目标。 2015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 2030 年的减排目标。 2020 年,习近平主 席就碳减排目标做出最新的指示 。 9 月 22 日 ,他在联合 国大会上指 出我国“二 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另 外, 12 月 12 日他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减排目标,到 2030 年中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 ,且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 。此次碳减排目标在 2015 年目标的基础上 增加 了碳 排放下降比重和非石化能源的消费比重。碳排放政策的逐步推行为达到碳中和目 标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表 1:历年来碳减排及碳中和政策 政策提出时间 发文机关 /会议 资 料来源 主要内容 2009 年 6 月 14 日 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于第三章中提出 “ 碳中和流程 9 月 22 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新华网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 重要讲话,提出:( 1)争取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有显著 下降;( 2)争取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左右 11月 25日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 大会 中国政府网 我 国政府公布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 2020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这是我国首次提出二氧化碳减排的量化目标,强调降低碳排放 强度(即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4 年 6 月 13 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 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 际合作( “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 ),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2015 年 11月 30日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 人民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 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提出 2030 年碳减排新目标,在降低碳排放强度基 础上,进一步增加碳总量达峰的目标。主要目标如下:( 1) 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 65%;(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 2020 年 9 月 22 日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 性辩论 新华网 国家主席习近 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 “ 采取更加有 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 ” 。这在 2015 年基础上,进一步将碳达峰时间明确在 2030 年前,并首次提出碳中 和时间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10月 29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 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碳 排放达 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 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12月 12日 气候雄心峰会 新华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宣布减排目标,到 2030 年:( 1)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 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 12月 16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国经济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 “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列为 2021 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提出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 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 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 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12月 21日 国务院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阐述我国推动能源革命的主要 政策和重大举措,贯彻 “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 能源安全新战略,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 12月 25日 生态环境部 中国政府网 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覆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2.6 万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 名录, 覆盖行业由发电行业最终扩展到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行 业。办法自 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2021 年 1 月 11 日 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 出统筹谋划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在 有关省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 “ 双控 ” ;抓紧制定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 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推动区域碳排 放权交易试点向全国碳 市场 过渡;有序推动规模化、全链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建设。 1 月 27 日 世界经济论坛 “ 达沃斯议程 ” 对话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 达沃斯议程 ” 对话会 “ 应对气候变化 ” 分论 坛指出将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治 本之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月 2 日 科技部 中国政府网 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 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 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 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 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到 2025 年,国家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 耗降至 0.4 吨标准煤 /万元以下,其中 50%的国家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 0.3 吨标准煤 /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 4%以上,部分高新区实现碳 达峰。 2 月 22 日 国务院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部 署了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流通体系。三是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消费体系。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五是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六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3 月 15 日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央视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 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4 月 16 日 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 新华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 强调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绿色低 碳循环经济发展。中方将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落实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资料来源:各部门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碳中和的提出体现我国能源结构改革,深化能源保障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 在石油和天然气上 高度依赖国外进口。考虑到我国能源保障 和能源安全问题, 发展新能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大力投资和发展新能源 产业 : 据 2020 年 12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的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白皮 书 , 2010 年以来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 8180 亿美元,占同期全球 新能源发电投资的 30%,其中 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 机容量均 居世界首位。 短中期内传统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能源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 间,长期看新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供给的中坚力量。 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有被各类新能源替代 势在必行。在政 策的指引下, 清洁能源产业 将迎来 快速发展 阶段。其中,尤其 以替代燃油汽车的 新能源汽车 ,以及 替代火力发电的光伏发电 最为 引人瞩目。 1.2、 新能源汽车 政策指向明确 , 行业迎来新动能 自 2009 年新能源汽车试点启动以来,两级财政早已向此领域投入超千亿元 的补贴,先后推出了近 60 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 500 多项配套政策。 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补贴政策 几经调整,经历了大力补贴、补贴退坡、补贴退坡减缓三个阶段。 图 1: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 工信部,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2020 年 4 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延长至 2022 年底, 2020-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 20%、 30%,核 心运营车辆不退坡。 7 月宣布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 城乡布局; 10 月提出 2025 年新车销量占 20%的发展规划与技术路线 图 2.0。 一 系列相关 政策的落地坚定了国家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决心,并推动市场化转型 发展以及未来需求的持续增长。 表 2: 补贴退坡减缓阶段 政策一览 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 年 3 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 院常务会议 为促进汽车消费,会议确定,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 2 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 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 5 月 1 日至 2023 年底减按销 售额 0.5%征收增值 税。 2020 年 4 月 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 税有关政策的公告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020 年 4 月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 2022 年底。平缓补贴 退坡力度和节奏,原则上 2020 -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 20%、 30%。为加快公共交 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对于符合要求的车辆, 2020 年补贴标准不退 坡, 2021-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 基础上退坡 10%、 20%。 2020 年 4 月 新能源汽车补贴设限 30 万元售 价 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 200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 30 万元以下(含 30 万元)。 2020 年 6 月 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 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 理办法的决定 延续并更新 2017 年管理办法中措施,细化评分标准。 2020 年 7 月 三部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 活动的通知 于海南、云南、四川、山西四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专场活动,活动期间地方人民政府发布本地区支持新能源 汽 车下乡等有关政策,参 与汽车企业发布活动车型和优惠措施 2020 年 10 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2021-2035 年) 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2020 年 10 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设定总体目标: 2035 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 50%;提出至 2025、 2030、 2035 年新车平均油耗: 乘用车(含新能源) 4.6L/100km、 3.2L/100km,2.0L/100km。 资料来源:工信部,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1.3、 光伏政策处于中央 补贴退出阶段 2013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标 志着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的开始。至 2018 年,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 2018 年光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内容有:积极鼓励不需国家补贴项目,支持光伏 扶贫,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此后,光伏产业进入中央补贴退坡时代, 向着平价上网目标前进。 2021 年是光伏平价上网的第一年。 2020 年 6 月, 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 意见提出,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继续保持; 2021 年,能源工 作指导意见要求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 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同 时,开展金融支持,通过九大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021 年,今年户用光伏 发电仍有补贴,财政补贴预算额度为 5 亿元,具体补贴强度按价格部门相关政策 执行;对新建光伏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平价上网;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 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 政策的落地 意味着国家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决 心 , 并 推动 光伏行业 市场化转型发展 和 未来需求的持续增长。 表 3:近一年内光伏政策一览 时间 标题 内容 2021 年 6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 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新建光伏项目, 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平 价上网;新建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 2021 年 5 月 国家能源局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 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区、市)完成年度非水电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网项目,由电网企业实行保障性并 网, 2021 年保障性并网规模不低于 9000 万千瓦。;今年户用光伏发电仍有补贴,财政补贴预算额度 为 5 亿元,具体补贴强度按价格部门相关政策执行 2021 年 4 月 2021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左右,后续逐年提高,确 保 2025 年非化石 能 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20%左右 2021 年 2 月 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 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通过九大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包括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对补贴确权贷款给予合理支持,足额征收可再生能 源电价附加等 2020 年 6 月 2020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风电、光伏发电合理规模和发展节奏继续保持,集中式风电、光伏和海上风 电建设有序推进,中东部和南方地 区分布式光伏、分散式 风电加快发展步伐。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上游材料需 求大幅提升 2.1、 新能源 快速发展引领 锂离子 电池 迎来 需求爆发 期 2020 年 11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明确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而 2020 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5%左右,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巨大。 2020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达到 2014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32 万辆, 后者占乘用车销量的 6.5%; 我们预测 2020-2025 年 我国乘用车销量 CAGR 约为 3.4%,即到 2025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将达到约 2479 万辆 ,届时 我国新能源汽车 销量将达到约 496 万辆 , 是 2020 年的 4 倍左右, 2020-2025 年 均 增长率在 30% 左右。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图 2:国内乘用车销量(万辆) 图 3: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资料来源:同花顺,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资料来源:同花顺,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带电量约为 50KWh/辆 。 我们 假设 未来新能源汽车带 电量逐步提升, 2025 年 约发展至 65KWh/辆, 结合我们之前的测算, 2025 年的 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322GWh,是 2020 年的 5 倍, 2020-2025 年平均增长率 在 38%左右。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 随着已售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的需求,实际 装机量可能更高。 图 4: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预测( GWh) 资料来源:同花顺,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为了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动力电池需求,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公司大举扩张, 进入 了产能扩张期。根据光 大证券电新团队的报告 动力电池:全球电动化的浪 潮与变革 碳中和深度报告(十) 和近期宁德时代等公司新发布的公告, 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 1389GWh,而 2020 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仅 有 191GWh, 5 年 CAGR 高达 49%。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表 3:国内主要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计划( GWh) 产能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宁德时代(含合资) 79 163 278 429 566 767 比亚迪 70 100 140 140 140 140 国轩高科 20 37 37 58 58 68 孚能科技 13 21 39 49 49 49 亿纬锂能 26.3 27.3 60.5 73 81 81 中航锂电 11 21.5 53.5 193.5 193.5 250.5 欣旺达 24 28 40 40 50 55 合计 243 398 648 983 1138 1411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预测 在储能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的建设使得储能的规 模化应用迫在眉睫。根 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1的 预测,保守情况下 2025 年国内电化学储能规模将达到 176GWh,与 2020 年 16.2GWh 相比, 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61%,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而在 3C 电池和其他端,随着 5G 技术推广带来的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 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兴起,消费类电池的增长也将稳步提升。据 GGII 预测,未 来 5 年 3C 数码锂电池的需求增速将维持在 10%左右 ,即 2025 年国内 3C 电池 需求量为 59GWh。 也就是说,在下游需求快速提升的背景下, 2025 年国内锂离子电池规模将 达 到 1645GWh, 5 年 CAGR 为 41%,行业也将迎来快速扩张期。 图 5:国内锂离子电池规模增长情况( GWh) 资料来源: GGII、储能行业白皮书、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注:动力电池为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储能电池为储能行业白皮书预测, 3C 电池为 GGII 预测 2.2、 需求迎来高增长,锂电材料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受益于下游需求和供给端的快速扩张,锂电池产业链上游各环节相关的化工 材料的需求也随之快速提升。 但此前,由于技术壁垒、环保限产等原因,我 国很 多锂电相关的化工 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国内自产较少,且即使现在众多企业开始 进入产能规划和建设阶段,大多数产能也需要到 2022 年之后才能陆续投产。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0-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在此,我们对锂电产业链上游各化工材料的供需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并认 为,这些化工材料在短中期内将维持供需偏紧的格局,相关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 的景气周期。 图 6:动力电池 产业链 资料来源:康鹏科技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隔膜 隔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的高分子功能材料,是作为锂电池的关键组件之 一。其主要功能是 分隔电池的正、负级, 防止两级接触而短路,同时仍可以确保 电解质离子的通过从而保障电池的正常工作。隔膜决定着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 等,并可以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电池的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的 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需要有高的化学稳定性、 力学性能 、孔隙率、热稳定性和浸润性,同时 由于锂电池具有有机溶剂体系,锂电池的隔膜材料需要耐有机溶剂,从而技术壁 垒较高。隔膜生产目前主要有 湿法 技术和 干法 技术, 湿法隔膜具有明显的性能优 势 , 在动力电池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表 4:隔膜 不同工 艺比较 干法 单拉(单层) 干法单拉(三层) 干法双拉 湿法双拉 工艺原理 晶片分离 晶型转换 相分离 原料特点 使有流动性好,分子量较低,结晶度较低的烯烃( PP、 PE) 分子量高,结晶度高烯烃( HDPE) 产品成本 工艺特点 易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且无污染,控制难度高,精度要求 高 横向拉伸强度明显高于干法单向 隔膜,需成孔剂辅助成孔 制膜过程容易调控,可得到更高的孔隙率更好 的透气性,生产周期长 工艺缺点 孔径及孔烯率较难控制, TD 方向易开裂, K 值相对差,可靠性不 高 孔径及孔隙率较难 控制 需大量溶剂,有污染,工艺复杂,熔点低,热 稳定性差 产品特点 微孔导通性好,可生产三层隔膜,成价格低,适合大功率电池 稳定性较差,成价格低,适合大 功率电池,只能生产较厚的 PP 膜 适合生产较薄膜,只能生产 PE,适合高能量 密度电池 资料来源:锂电产业化研究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注:数量越多代表成本越高 我们对未来国内锂电池领域隔膜的需求情况做了测算。我们发现, 在三元电 池:磷酸铁锂电池为 1:1 的情况下, 2021 年 隔膜 的 需求量约 82 亿平米 , 2025 年隔膜 需求 将增至 291 亿平方米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1-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表 5: 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 隔膜需求量 敏感性分析( 亿平 ) 类别 年份 1:0 0.8:0.2 0.7:0.3 0.6:0.4 0.5:0.5 0.4:0.6 0.3:0.7 0.2:0.8 0.1:0.9 0:1 动力电池 2021E 59.7 63.6 65.6 67.6 69.6 71.6 73.6 75.6 77.6 79.6 2025E 211.6 225.7 232.7 239.8 246.8 253.9 260.9 268.0 275.0 282.1 储能电池 2021E 4.3 4.6 4.7 4.9 5.0 5.2 5.3 5.5 5.6 5.7 2025E 26.4 28.2 29.0 29.9 30.8 31.7 32.6 33.4 34.3 35.2 3C 及其他 2021E 6.0 6.4 6.6 6.8 7.0 7.2 7.4 7.6 7.9 8.1 2025E 8.8 9.4 9.7 10.0 10.3 10.6 10.9 11.2 11.5 11.8 合计 2021E 70.0 74.7 77.0 79.3 81.7 84.0 86.3 88.7 91.0 93.4 2025E 246.8 263.3 271.5 279.7 288.0 296.2 304.4 312.6 320.9 329.1 资料来源: GGII、储能行业白皮书、各公司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截至 目前 ,国内 现有 隔膜产能 约 103 亿平 米,产能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 其中 恩捷股份隔膜产能最高, 且头部隔膜企业开工率较高,实现满产满销。 到 2025 年,国内隔膜总产能将达到 250 亿平,国内锂 电池隔膜也进 入了产能 快速 扩张 阶段。 表 6:国内 主要 隔膜供应 商 的 产能情况 (亿平) 公司名称 现有产能 扩建计划 产能扩建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恩捷股份 33 恩捷隔膜项目 4+4+8 条生产线 33 34 53.5 57.5 70.5 77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 16 条生产线 兴建锂电池隔离膜干法项目 10 匈牙利项目 4 璞泰来 20 20 亿平方米基膜和涂覆一体 化项目 20 20 20 20 44 52 60 隔膜涂覆生产 40 中材科技 18.48 年产 10.4 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 10.4 18.48 18.48 28.88 28.88 28.88 28.88 星源材质 15 年产 30 亿平方米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 30 15 15 15 56.2 56.2 56.2 瑞典项目 11.2 中兴新材 6 - - 6 6 6 6 6 6 武汉惠强 6 - - 6 6 6 6 6 6 沧州明珠 2.9 年产 2 亿平方米 湿法锂离子 电池隔膜项 目 2 2.9 2.9 2.9 4.9 4.9 4.9 美联新材 1.8 年产 9 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湿法隔膜产业化建设项目 9 1.8 1.8 5.8 8.3 10.8 10.8 总产能 103.18 103.18 104.18 138.08 211.78 235.28 249.78 资料来源: 各公司公告, 光大证券研究所 整理 此外, 由于隔膜固定投资较高使得隔膜成本构成中折旧占比较高,因此龙头 企业凭借大规模量产拥有较强成本优势,同时行业龙头凭借自己较强的技术优势 与终端电池企业进 行深度合作,市场话语 权持续增强。随着下游锂电池装机量持 续放量,隔膜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隔膜供给短期依然有限,行业供需错配格局有 望持续。 电解液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被称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电解 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为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2- 证券研究报告 基础化工 等相对优势提供保障。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 锂)、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我们对未来国内锂电池领域隔膜的需求情况做了测算。我们发现, 在三元电 池:磷酸铁锂电池为 1:1 的情况下 , 2021 年 电解液 的 需求量约 63 万吨 , 2025 年 电解液 需求 将增至 222 万吨 , 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 表 7: 根据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出货比例的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需求量 敏感性分析( 万吨 ) 类别 年份 1:0 0.8:0.2 0.7:0.3 0.6:0.4 0.5:0.5 0.4:0.6 0.3:0.7 0.2:0.8 0.1:0.9 0:1 动力电池 2021E 45.7 48.9 50.5 52.1 53.7 55.3 56.9 58.5 60.1 61.7 2025E 162.2 173.5 179.1 184.8 190.4 196.1 201.7 207.3 213.0 218.6 储能电池 2021E 3.3 3.5 3.6 3.8 3.9 4.0 4.1 4.2 4.3 4.4 2025E 20.2 21.6 22.4 23.1 23.8 24.5 25.2 25.9 26.6 27.3 3C 及其他 2021E 4.6 5.0 5.1 5.3 5.4 5.6 5.8 5.9 6.1 6.2 2025E 6.8 7.3 7.5 7.7 8.0 8.2 8.4 8.7 8.9 9.1 合计 2021E 53.7 57.4 59.3 61.1 63.0 64.9 66.7 68.6 70.5 72.3 2025E 189.2 202.4 209.0 215.6 222.1 228.7 235.3 241.9 248.5 255.0 资料来源: GGII、储能行业白皮书、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