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未来十年A股“长牛”的突破口在哪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 未来十年 A 股 “ 长牛 ” 的突破口在哪里?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8 月 12 日 Table_FirstAuthor 解运亮 执业编号: S1500521040002 联系电话: 010-83326858 邮 箱: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 研究 Table_ReportType 深度 报告 Table_Author 解运亮 宏观 分析师 执业编号: S1500521040002 联系电话: 010-83326858 邮 箱: 肖张羽 宏观研究助理 联系电话: +86 15502128053 邮 箱: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 9号院 1号楼 邮编: 100031 Table_Title 未来十年 A 股 “长牛 ”的突破口在哪里?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8 月 12 日 Table_Summary 摘要 : 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 。 关于集中度,经济学 分为两种观点:芝加哥学派的“有效结构”假说和哈佛学派的“集中度 利润率”假说。两个学派都认为,行业集中度的水平与绩效存在正相关, 且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海外经验来看,日本和美 国的发展经历都与理论一致。日本在 1970-80 年代各行业集中度提升, 并顺利完成经济转型。美国则是在 20 世纪初以来的多次并购浪潮下,行 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并促成美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 我国制造业十年变迁证实集中度与利润率呈正相关 。 首先,我们计算了 2010 年至 2020 年, 28 个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从行业集中度的绝对水 平来看, 2020 年中高端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类行业处于较高水平;劳 动力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较为落后。十年间,我国制造业集中度整体处于上 升趋势,其中 2017 年与 2018 年提升速度较快。其次,通过测算各行业 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拟合优度,我们可以判断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 即 “集中度 -利润率 ”理论基本成立 。 从细分龙头发展历程看集中度发展趋势 。 通过梳理 9 个行业的细分龙头 成长历程,我们发现, 2010 年 -2020 年我国制造业细分龙头企业不断崛 起,产业内的地位持续巩固。对比盈利能力,大多数龙头公司的利润率都 要优于各自行业水平。 往后看,预计各类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呈现上升趋 势。 首先,中游原材料加工业方面,碳中和及碳达峰将推动集中度持续提 升。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将脱颖而出。下游制造业方 面,龙头企业凭借高研发力度建立成长优势,奠定强者恒强的局面。下游 消费品方面,在社会消费升级的环境下消费行业龙头更容易通过推出高端 产品、加大营销等方式扩张市场占有 率 。 “集中度 -利润率 ”有望引领 A 股走出一波长牛行情 。 长期来看,盈利趋 势才是影响股市涨跌的核心因素。回顾历史,除了 2015 年的一波由于杠 杆资金推动的大牛市以外, 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与 A 股的工业指数走势一 致性较高 。这一关系在美股的 30 年历史中也得到了支持。从资本市场来 看, 2010 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率在 6%附近, 2019-2020 年利润率依 然在 6%附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 十年前和今天 大盘指数 的 相对位置没有变化 ;而美国制造业利润率在 30 年间不断走高。展望未 来,以 5-10 年的跨度来看,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上升是大势所趋,而利润 率的新一轮上行有望引领 A 股复制美国以龙头为首 的长牛行情 。 风险因素: 疫情变异导致疫苗失效;国内政策超预期等。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3 目 录 一、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 . 5 1.1 行业集中度提升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 5 1.2 经济学理论提出集中度提高有利于行业绩效的提升 . 8 二、我国制造业十 年变迁证实集中度与利润率呈正相关 . 8 2.1 2010-2020 年我国各行业集中度变化 . 8 2.2 十年间大类行业集中度变化的共性与特征 . 10 2.3 行业集中度与 利润率正相关 . 14 三、从细分龙头发展历程看集中度发展趋势 . 15 3.1 黑色金属冶炼:宝钢股份 . 15 3.2 有色金属冶炼:赣锋锂业 . 16 3.3 计算机通信:中兴通讯 . 16 3.4 专用设备:北方华创 . 17 3.5 电气设备:美的集团 . 18 3.6 汽车制造:比亚迪 . 19 3.7 医药制造:恒瑞医药 . 20 3.8 食品制造:伊利股份 . 21 3.9 酒饮料精制茶:贵州茅台 . 22 3.10 未来各类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呈现上升趋势 . 23 四、 “集中度 -利润率 ”有望引领 A 股走出一波长牛行情 . 23 4.1 优质龙头引领美股长期牛市 . 23 4.2 我国制造业有望在龙头带领下开启新一轮利润率上升周期 . 26 4.3 利润率上行将奠定 A 股长牛基础 . 27 风险因素 . 28 表 目 录 表 1: 美国的 5 次并购潮 . 7 表 2: 2010 年与 2020 年我国各行业集中度 . 9 表 3:细分龙头列表 . 15 表 4: 宝武集团粗钢产量 2020 年位居世界第一 . 16 表 5: 1982 年起,美国经济各行业集中度 快速 提升 . 24 表 6:“漂亮 50”企业名单 . 25 图 目 录 图 1: 2015 年开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呈下行趋势 . 5 图 2: 20 世纪日本各大类行业企业数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 6 图 3: 1980 年后日本传统制造占比下降,中高端制造占比提升 . 6 图 4: 美国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7 图 5: 90 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回落 . 8 图 6: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均值逐年上升 . 9 图 7: 10 年间行业集中度变化 . 10 图 8:中游原材料加工集中度走势( 1) . 11 图 9:中游原材料加工集中度走势( 2) . 11 图 10:下游制造业集中度走势 . 12 图 11:计算机通信的集中度走势和出口的走势较为一致 . 12 图 12:计算机通信和电气机械企业个数呈上升趋势 . 13 图 13:下游消费品集中度走势 . 13 图 14: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个数下降速度快于纺织业 . 14 图 15: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回归系数 . 14 图 16:宝钢股份与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利润率对比 . 16 图 17:赣锋锂业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利润率对比 . 16 图 18:国内电信行业快速发展对中兴的崛起形成强力的支撑 . 17 图 19:中兴通信与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17 图 20:北方华创与专业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18 图 21:美的集团国内与国外收入同步提升 . 18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4 图 22:美的集团与电气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19 图 23: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逐年上升 . 19 图 24:比亚迪与汽车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20 图 25:公司研发力度常年大幅领先于第二名复星医药 . 20 图 26:恒瑞医药与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21 图 27: 2010 年起伊利利润率反超蒙牛 . 21 图 28:伊利股份与食品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22 图 29: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 . 22 图 30:贵州茅台与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 23 图 31: 1987 年至 1998 年,美国制造业利润率大幅上升 . 24 图 32:“漂亮 50”的 ROE 中位数每年都要高于标普 500 . 25 图 33: 1980 至 1995 年 “漂亮 50”持续跑赢标普 500 指数 . 26 图 34: 1980 年开始,美股进入了超长牛市行情 . 26 图 35:疫情后下游制造业利润率整体高于疫情前 . 27 图 36:过去 15 年,大盘的走强都伴随着企业利润率的上行 . 27 图 37:美国制造业利润率与道指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 28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5 一、 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 1.1 行业集中度提升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行业集中度提升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看,在初创期,产业市场容量非常小,消费者还处于被 教育阶段,对产品缺乏认知,单个企业的销量很小,不足以弥补前期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产生的费用 。 产品和技 术发展方向不明晰,亏损的可能性很大,市场风险很高,但是整个行业发展水平很低,竞争不是很激烈,进入壁 垒也低,便于资本和企业的进入。进入成熟期,产业开始淘汰一些中小规模的厂商,产业内相互兼并重组,市场 集中度逐渐走高,进入壁垒 变 高。对应到宏观经济背景,我国制造业 增加值 在 2004 年超过德国 , 2006 年超过日 本, 2009 年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 一阶段各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我国制造业企业个数快速上升, 促进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 而 如今我国制造业 迈入 由大变强的发展阶段,小企业出局,技术 门槛、环保要求等因素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留存的中大型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 。 资料 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从海外经验来看, 日本在 1970-80 年代各行业集中度提升,并顺利完成经济转型。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遭受了 一系列国内外的冲击,特别是石油危机 ( 1973 年) 致使大批企业倒闭,经济发展进入停滞的局面。政府采取措 施,鼓励业绩良好的企业对临近倒闭的企业进行兼并。 从企业数量来看,危机前的 1965 年至 1975 年,日本制造 业企业增长 17.9 万家。 1985 年制造业企业个数与 1975 年基本持平,其中消费品行业企业个数出现了大幅下降。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日本各大类行业企业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各行业集中度提升。在同一时间段,日本产业结 构顺利转型升级,钢铁、有色等传统制造业交货值占比 回落,电气机械,汽车等中 高端制造业占比提升。 图 1: 2015 年开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数呈下行趋势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个 大中型工业企业 :单位数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6 资料来源 : 日本经济产业省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说明: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制造业行业分为三大类: 消费品行业(生活関連型産業)包含食品、饮料、纺织品、家具、印刷、皮革等行业 原材料加工行业(基礎素材型産業)包含木材、木制品、化学制品、 石油 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等行业 加工组装行业 ( 加工組立型産業 ) 包含机械电器、汽车、运输设备等行业 资料 来源 : 日本 厚生劳动省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多次并购浪潮下,美国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国际化。 美国历史上共掀起过 5 次并购高峰,分别发生在 18971904 年, 19161929 年, 19651969 年, 19841989 年,以及 19912000 年。每次并购浪潮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促成 美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并加速了各行业的整合进程。 90 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以信息化与全球化为特点的新经 济时代,经济结构经历了去工业化,步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下行,制造业就业人数回 落,优胜劣汰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 图 2: 20 世纪日本各大类行业企业数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图 3: 1980 年后日本传统制造占比下降,中高端制造占比提升 32.0 38.6 45.3 40.8 33.3 22.1 7.5 10.4 16.1 19.2 17.8 13.7 3.8 6.7 12.2 15.0 14.3 11.1 0 10 20 30 40 50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5 万家 制造业各类行业企业数消费品行业 原材料加工行业 加工组装行业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7 资料 来源 :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整理 资料 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表 1: 美国的 5 次并购潮 图 4: 美国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0 5 10 15 20 25 30 % 美国 :行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制造业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8 资料 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1.2 经济学理论提出集中度提高有利于行业绩效 的 提升 经济学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度的水平与绩效存在正相关 , 且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哈佛学派: 以梅森( Mason)、贝恩( Bain)为代表,提出了 “ 集中度 利润率 ” 假说,又称作 SCP 分析范式, 即:结构( structure) 行为 (conduct) 绩效 (performance) ,认为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集中度越高,市场 份额越大,越有利于大规模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公开或隐蔽串通或共谋,从而抬高商品售价或降低进价以获得垄 断利润,并认为市场集中度水平与其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芝加哥学派: 施蒂格勒( Stigler)、德姆塞茨( Demsetz)和鲍莫尔( Baumol)为代表,提出的 “ 有效结构假说 ” , 即高效率的企业具有更先进的管理及生产技术,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 该假说认为效率水平影响企业绩效水平与 市场结构。 二、 我国制造业十年变迁证实集中度与利润率呈正相关 2.1 2010-2020 年我国各行业集中度变化 我们采用各个制造业行业中前四名的营业收入占比(即 CR4)衡量集中度。 分母为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效益指 标中的营业收入,分子为对应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 4 的营业收入之和,来源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除去烟草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修理业没有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制造业(上市公司业务较为分散,可比性较低),我 们得到了 28 个制造业行业的行业集中度。 从行业集中度的绝对水平来看, 2020 年中高端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类行业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密集的低端 制造业较为落后。 中高端制造业,如汽车制造业、电气电机,以及食品类行业,如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 副食品加工业以及食品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大于 10%,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的低端制造业,如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集中度较为落后。 图 5: 90 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回落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万人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9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 心 说明: 2017 年以前分母为主营业务收入。 2010 年 -2020 年的十年间,我国制造业集中度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28 个行业的均值从 2010 年的 4.2%上升至 2020 年的 10.7%,其中 2017 年与 2018 年提升速度较快,分别增长了 1.3、 2.6 个百分点,其他年份的变化均在 1 个 百分点以内。 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纤维、运输设备、酒饮料精制茶、家具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集中度提升较为明显, 幅度超过了 5%。 28 个行业中,仅有两个行业集中度出现倒退,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燃料加工。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表 2: 2010 年与 2020 年我国各行业集中度 图 6: 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均值逐年上升 4.2 4.5 5.4 5.5 5.5 5.7 5.8 7.1 9.7 10.1 10.7 0 2 4 6 8 10 12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 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均值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0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 心 2.2 十年间大类行业 集中度 变化 的共性与特征 将 行业根据产业链中的位置分为中游原材料加工业、下游制造业、下游消费品,进一步观察十年间各大类行业的 集中度的共性变化。 中游原材料加工业在 2013 年至 2016 年集中度出现下降, 2017 年以来集中度持续反弹。 2012-2013 年,我国面 临经济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推行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广东和广西两个投资均在 600 亿元以上的钢铁项目。这拉动了相关行业的产能,但也最终导致了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 2012-2013 年期间 产业内部的兼并重组进程缓慢,引起集中度的下降。 2017 年以来集中度持续反弹则是源于 2016 年国家开始的供 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引起低端产能淘汰、关停,企业数量急剧减少。 图 7: 10 年间行业集中度变化 -1.0 -0.8 0.2 0.5 0.8 0.8 1.0 1.0 1.1 1.2 1.4 1.7 2.1 2.2 2.4 2.5 2.7 2.9 3.2 3.4 4.2 4.2 4.6 5.0 5.2 7.3 28.9 39.1 -10 0 10 20 30 40 50 燃料加工 黑色金属冶炼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金属制品 纺织服装 木材加工 纺织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 专用设备 皮革制鞋 橡胶和塑料制品 仪器仪表 计算机通信 有色金属冶炼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通用设备 化学原料 医药制造 汽车制造 造纸及纸制品 食品制造 非金属矿物 电气机械 农副食品加工 家具制造 酒、饮料和精制茶 运输设备 化学纤维 % 行业集中度差值( %)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1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下游制造业集中度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部分行业集中度在 2017 年以来出现下降。 汽车制造、电气设备、计算 机通信等行业的集中度在 2017 年以来下降。 这 一方面 与 出口增速的下降有关 , 我们在走向高端:中国制造业 十年变迁史中指出,下游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计算机通信行业为例,行业集中度的走 势和出口的走势较为一致,其原理在于出口的上升拓宽了龙头的市场,使龙头受益,而 2017 年特朗普掀起全球 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我国的高科技龙头公司实行打压。另一方面,计算机通信、电气设备等新兴行业处于快 速增长的成长阶段,新企业不断成立,因此短时间内 行业格局难以定型。企业个数来看,计算机通信的企业数从 2015 年 1.3 万个上升到了 2020 年的接近 2.1 万个,电气设备从 2.3 万个上升至 2.7 万 个,佐证了我们的观点。 图 8: 中游原材料加工集中度走势( 1) 图 9: 中游原材料加工集中度走势( 2) 0 10 20 30 40 50 60 0 3 6 9 12 15 % 行业集中度 木材加工 造纸及纸制品业 化学原料 橡胶和塑料 非金属矿物 有色金属冶炼 金属制品 化学纤维(右轴) 0 2 4 6 8 10 12 % 行业集中度 燃料加工 黑色金属冶炼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2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10: 下游制造业集中度走势 图 11: 计算机通信的集中度走势和出口的走势较为一致 0 10 20 30 40 0 5 10 15 20 % 行业集中度 医药制造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 汽车制造 电气机械 计算机通信 仪器仪表 运输设备(右轴) 0 2 4 6 8 10 12 -30 -20 -10 0 10 20 30 40 % 出口金额 :高新技术产品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累计同比 计算机通信 集中度 (右轴)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3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下游消费品内部分化较为严重。 以酒饮料精制茶、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为首的日常消费行业集中度提升较为 明显,而皮革制鞋、纺织业、纺织服装等可选消费类行业集中度基本没有变化。 食品饮料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源于需求端的变化。一是近年来行业需求量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存量市场竞争对 企业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遭到淘汰。二是伴随收入上升,居民消费加速升级,研发和推广能力较弱 的中小企业出局。从企业数的变化来看,相对于 2017 年末企业数的高点,农副食品行业的企业数下降了 19.0%, 而纺织业的企业数仅下降 9.1%。行业内部 的 出清速度不同致使食品类行业 和纺织类行业集中度的分化。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12: 计算机通信和电气机械企业个数呈上升趋势 图 13: 下游消费品集中度走势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个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企业单位数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企业单位数 0 2 4 6 8 10 12 14 16 % 农副食品加工 食品制造 酒、饮料和精制茶 纺织业 纺织服装 皮革制鞋 家具制造 印刷业 文教工美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4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2.3 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 为了找出各行业集中度对利润率的影响,我们使用每期公布的分行业营收与利润总额计算各行业的利润率。其 次,构建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各行业利润率为应变量,我们在前文中计算的行业集中度为 解释 变量。 从回归结果来看, 28 个行业中, 13 个制造业行业回归系数为正值,这些行业的利润率与行业集中度呈正相关。 中高端制造业、原材料加工行业、食品制造业这 3 种类型的行业回归系数普遍较高。其中,仪器仪表、医药制造 业、黑色冶炼以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回归系数名列前茅,皆大于 0.5,说明它们集中度的提升对利润率的拉动 效果较大。此外, 4 个行 业的回归系数接近于 0,行业集中度对利润率基本没有影响。还有 11 个行业的回归系数 为负。 从十年的维度来看, 2010-2020 年共有两个行业利润率出现下降,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燃料加工,刚好对应十 年间集中度下降的两个行业。 综上所述,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正相关,即 “ 集中度 -利润率 ” 理论基本成立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14: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企业个数下降速度快于纺织业 图 15: 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回归系数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个 农副食品加工业 :企业单位数 纺织业 :企业单位数 1.6 1.0 0.8 0.8 0.4 0.4 0.3 0.3 0.2 0.2 0.1 0.1 0.1 0.0 0.0 0.0 0.0 -0.1 -0.2 -0.2 -0.4 -0.4 -0.5 -0.5 -0.5 -0.9 -1.7 -2.2 -2.5 -2.0 -1.5 -1.0 -0.5 0.0 0.5 1.0 1.5 2.0 仪 器 仪 表 医 药 制 造 黑 色 冶 炼 酒 饮 料 精 制 茶 非 金 属 矿 物 专 用 设 备 废 弃 资 源 利 用 化 学 原 料 食 品 制 造 计 算 机 通 信 造 纸 及 纸 制 品 家 具 制 造 通 用 设 备 电 气 机 械 化 学 纤 维 铁 路 船 舶 橡 胶 塑 料 农 副 食 品 加 工 有 色 冶 炼 文 教 娱 乐 纺 织 服 装 印 刷 业 汽 车 制 造 金 属 制 品 皮 革 制 品 纺 织 业 木 材 加 工 燃 料 加 工 系数 回归系数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5 三、 从细分龙头发展历程看集中度发展趋势 本部分我们再进一步,挑选部分具有代表性行业的龙头公司,研究 : ( 1)龙头公司的成长历程 ( 2)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更占优 ( 3)未来我国制造业集中度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选取 9 个行业,从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计算机通信、专业设 备、电气设备、汽车制造、医药制造、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并从每个行业挑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聚焦 这些公司 2010-2020 年间的成长过程。 资料来源 :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1 黑色金属冶炼:宝钢股份 供给侧改革和兼并重组中的先驱,钢铁龙头:宝钢股份。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2 月,同年在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注于钢铁业,同时从事与钢铁主业相关的加工配送等业务。 2016 年,国务院发布主 要针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 46 号文件,其设定的总目标是,到 2025 年,中国钢铁产业 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 10 家左右的大集团内,以达到去产能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公司于 2017 年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合并后 的宝武集团粗钢产量 2019 年位居世界第二, 2020 年世界第一 。 资料来源 : World Steel,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表 3: 细分龙头列表 表 4: 宝武集团粗钢产量 2020 年位居世界第 一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6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2 有色金属冶炼:赣锋锂业 中游起步,全产业链拓展,锂行业龙头: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成立于 2000 年,如今已成长为锂资源产业链龙头 企业。公司 2010 年实现 A 股上市,成为中国锂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4-2018 年,公司通过参股澳洲 RIM 和 Mariana 等资源上游企业,完善了原材料供应保障。产品方面,公司产品涵盖了金属锂、碳酸锂、氯化锂、丁基 锂、氟化锂等二十余种。公司业务已从最初的锂加工,向上游锂矿开采、以及下游锂电池行业延伸和拓展,实现 了锂产业链的多元化布局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3 计算机通信:中兴通讯 技术 优势凸显叠加国内市场规模增长,通信行业龙头: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 提供商,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政企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 1985 年, 1997 年 在深交所上市, 2004 在香港上市,业务覆盖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 1/4 以上人口。公司早期主要产品 图 16: 宝钢股份与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利润率对比 图 17: 赣锋锂业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利润率对比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黑色金属冶炼 利润率 宝钢股份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 有色金属冶炼 利润率 赣锋锂业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7 是程控交换机,在 20112015 年,公司布局 4G 与固网运营商网络,智能手机、机顶盒等个人终端,智慧城市、 IDC 等政企业务,同时确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8 年至 2020 年,我国电信业 务收入增长 了 67%,国内电信行业快速发展对中兴的崛起形成强力的支撑。 2019 年我国进入 5G 时代,中兴 5G 技术走在行 业前列,积极参与中国 5G 网络的商用部署和建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4 专用设备:北方华创 在国产替代浪潮中驶入成长快车道,半导体行业龙头:北方华创。 北方华创是由七星电子和北方微电子于 2015 年合并而成。其前身为 2001 年 9 月成立的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的战略重组 后,成为中国具备较大规模、丰富的产品体系、多领域高端半导体工艺设备供应商,并成功引进国家集成电路产 业基金、京国瑞基金及芯动能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业与资本的融合。 2018 年公司完成了对美国 Akrion Systems LLC 公司资产及相关业务的收购,进一步丰富了高端集成电路设备产品线 。 图 18: 国内电信行业快速发展对中兴的崛起形成强力的支撑 图 19: 中兴通信与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亿元亿元 电信业务收入 中兴通讯 营业收入(右轴)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 计算机通信 利润率 中兴通讯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8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5 电气设备:美的集团 全球化战略推动品牌升级,家电龙头:美的集团。 美的创建于 1968 年, 1980 年开始生产风扇与空调,进入家 电领域。 2011 年以前,美的主要以开拓自身产业结构为主,打造了集空调、洗衣机、冰箱、厨电于一身的家电帝 国。 2011 年之后,我国居民百户保有量达到成熟阶段,空调行业增速放缓,美的集团开始着重推动以 “ 产品领 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 ” 为三大主轴的全面战略转型。美的在力求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布局海 外市场。例如 2016 年,收购日本东芝白电业务,破除日本市场壁垒,深化小家电发展。 同年,收购意大利的 Clivet 中央空调,开拓欧洲市场。此外,美的 2017 年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进军机器人领域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0: 北方华创与专业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图 21: 美的集团国内与国外收入同步提升 0 5 10 15 20 25 % 专业设备 利润率 北方华创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亿元 美的集团 中国大陆 营业总收入 国外 营业总收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9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6 汽车制造:比亚迪 电池起家的行业引领者,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 1995 年比亚迪公司成立,最早从事应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式 电子设备的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 2003 年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并于 2008 年推出首款电动车 F3DM。 凭借领先的技术、具备国际标准的卓越品质以及 2013 年开始的政府补贴政策等国家层面利好,比亚迪新能源汽 车销售从 2015 年到 2018 年间经历了快速增长,奠定了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领导地位。 2015-2019 年,公 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第一。 2020 年,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景气度大幅提 升,比亚迪持续发力,再 度迎来高增长。 资料来源 : 万得 , 乘联会,公司公告 ,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2: 美的集团与电气设备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图 23: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 量占比逐年上升 0 2 4 6 8 10 12 14 % 电气设备 利润率 美的集团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0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7 医药制造:恒瑞医药 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医药龙头: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成立于 1970 年, 2000 年上交所上市。 2003 年以前,公 司以仿制药制剂与原料药为主营业务。 2003-2010 年,公司开始着手布局创新药,并于 2003 年提交首个创新药 艾瑞昔布的临床申请,公司开始步入仿创结合阶段。 2011 年公司首个创新药艾瑞昔布上市,此后有阿帕替尼、 硫培非格司亭、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上市,推动业绩持续增长。恒瑞医药的成功转 型 一方面 得益于其对于研发的高度重视,公司研发力度常年大幅领先于行业水平,研发投入率从 2013 年的 5%提 高到了 2020 年的 13%。另一方面源于居民对健康 更加关注,中高端医疗支出明显上升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4: 比亚迪与汽车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图 25: 公司研发力度常年大幅领先于第二名复星医药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汽车制造 利润率 比亚迪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5 7 9 11 13 15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万元 恒瑞医药 研发支出 复星医药 研发支出 恒瑞医药 研发支出 /营业收入 (右轴)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1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8 食品制造:伊利股份 把握消费升级打开增长空间,乳业龙头 :伊利股份。 公司自 1993 年创立, 1996 年在上交所上市,主要从事各类 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业务。 2004-2011 年,伊利和蒙牛凭借率先布局常温奶在全国迅速扩张,和光明、三 元拉开差距,乳制品行业步入伊利和蒙牛的 “ 双寡头垄断格局 ” 。另一方 面 ,伊利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通过不断推出 “ 金典 ” ( 2006)、 “ 畅轻 ” ( 2008) “ 安慕希 ” ( 2014) 等中高端产品,向高端化、健康化转 变,利润率随之大幅上升,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2015-2020 年伊利连续六年稳居亚 洲乳业第一。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6: 恒瑞医药与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图 27: 2010 年起伊利利润率反超 蒙牛 0 5 10 15 20 25 30 % 医药制造 利润率 恒瑞医药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 伊利 净利率 蒙牛 净利率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2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3.9 酒饮料精制茶:贵州茅台 极强品牌力构筑行业神话,白酒龙头:贵州茅台。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主营业务为贵州茅 台酒及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 2001 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2000 年至 2010 年,随着我国经济 快速发展,政商务消费场景增多,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政商务消费是茅台酒的主要消费力量。在此期间,茅台价 格快速提升, 促使 消费者对茅台高端品牌的认识不断强化 。茅台 从产品价格、利润等各方面逐步超越五粮液等其 他品牌,成为我国白酒行业龙头。 2012 年底三公禁令出台,我国高端、次高端白酒消费迅速下滑,价格也大幅度 下跌,而茅台坚 持不降价 策略 。最终公司顺利度过行业寒冬期,出厂价与零售价均与竞品拉开差距,茅台龙头地 位进一步巩固。 2016 年至今,大众消费崛起成为我国白酒行业复苏的主导力量,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茅台充分 受益于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业绩持续高增长 。 资料来源 : 万得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8: 伊利股份与食品制造业利润率对比 图 29: 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 0 2 4 6 8 10 12 % 食品制造 利润率 伊利股份 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元 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