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 宏观 研究类模板 宏 观 经 济 研 究 报告日期: 2021 年 08 月 04 日 下半年财政发力为何要到年 底 ? 财政政策深度透析 核心观点 预期差 :下半年 勿高估财政后置对经济的正向影响 ,财政发力至少要到年底,明年 一季度有望配合货币政策实现扩信用,进而带动经济企稳。 财政发力整体上影响有限,节奏上年底可能有所体现 ,主因在于: 第一, 预算内资金 体量有限,支出重点在 巩固抗疫成果和兜牢“三保”,一般公共预算发力影响有限。 其次,专项债年内大概率发完,受限于项目 质量 要求、 终生追责及最新监管政策收紧 等影响, Q3 均匀 发行较难带来基建的快速增长 。第三,使用资金递推基建投资的方 法存在较大偏差,根据重大项目进度跟踪来看,全年基建投资平稳增长 。 我们持续强调: 2021 年中国下半年信用收缩之后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货币政策 逐渐走向放松,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并带动科技成长股发力,形成股债双牛 。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爆发, 油价超预期上行,美国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收紧 。 中 国 宏 观 宏 观 深 度 报 告 分析师: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 S1230520030002 邮箱: 分析师 : 张浩 执业证书编号: S1230521050001 邮箱: Table_relate 相关报告 报告撰写人: 李超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2/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正文目录 1. 预算内资金未来进度及投向如何? . 3 2. 专项债发行及形成实物工作量进度如何? . 5 3. 为何我们通过资金预 测基建会出现偏差? . 6 4. 重大项目批复是未来跟踪基建的重点? . 7 图表目录 图 1: 1-6 月财政收入支出同比及实际赤字 . 3 图 2: 2021 年分项支出预算与 2020 年决算较为接近 . 3 图 3: 2021 年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增速较快,预计下半年科技和环保支出将提速 . 4 图 4: 2021 年专项债发行规模 . 5 图 5: 2021 年专项债发行节奏 . 5 图 6: 1-7 月专项债资金用于基建比例不足 5 成 . 5 图 7: PPI 与固定 资产投资同比相关度较高 . 7 表 1: 2021 年 和 2020 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概览 . 8 图 8: 2021 年部分地区重大项目投资金额的行业结构 . 8 图 9:截至 2021 年 8 月 2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信息一览 . 9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3/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021 年 Q2 起,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从国常会降准到 730 政治局会议表态来看, “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已 过,经济回落预期导致市场开始预判可能出现的政策托 底信号,在货币对冲和财政对冲之间,考虑上半年财政预算支出进度较慢,有部分声音 预期下半年财政支出后置将带动信用扩张、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我们认为,下半年财政较难发力且影响有限, 其一,财政支出后置但资金支持有限, 资金投向重在巩固抗疫成果、兜牢三保而非托底增长;其二, Q3 专项债 均匀 发行,且年 内大概率发完,但由于 压实项目质量要求、项目用途调整时滞、终生追责影响地方政府 投资意愿和监管政策扰动,我们认为,年内财政资金形成实物 工作量大概率后移 。其三, 大国博弈和跨周期政策调节思路下,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下降。 我们 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财政支撑有限的背景下, 下半年货币政策逐渐走 向放松,通过推动再次降准、定向降息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顺水行舟,流动 性 环境的积极表现有助于形成股债 双牛趋势,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触及 2.5% 左右, 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带动科技成长股发力。 1. 预算内资金未来进度及投向如何? 2021 年上半年支出较慢导致市场预期“财政后置发力” 。 上半年财政支出较慢, 1-5 月 财政预算支出进度 仅达到 37.4%, 6 月 财政支出加速, 同比增 7.6%, 带动 1-6 月 财政 支 出达到预算进度的 48.6%。正是由于 1-5 月财政支出进度较慢,市场开始增强对财政下半 年加速支出的预期,认为“财政后置发力”可能成为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力量。 下半年财政后置,一般公共预算能否发力? 我们认为难度较大 , 主因在于预算内财 政后置资金支持力度有限,资金投向重点并非托底增长方向,而是巩固抗疫成果和兜牢 “三保”,同时大国博弈背景下财政逆周期发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断下降。 首先,下半年预算内财政支出提速,但资金规模有限 。 2021年财政预算计划支出 25.01 万亿,其中上半年已经支出 12.17 万亿 ,下半年待支出 12.84 万亿,体现出一定的财政后 置特征,但事实上资金规模较为有限;其一, 2020 年下半年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支出已经 达到了 12.92 万亿,高于 2021 年下半年的待支出规模,因此 2021 年待支出财政资金规 模有限。其二, 2020 年财政支出体现出显著的节支特征(财政实际支出不及预算目标), 一方面得益于主要政策目标的提前完成(就业等),另一方面体现出财政少花钱多办事的 支出效率高特征,我们认为, 2021 年仍存在财政“节支”的可能, 财政实际支出可能达 不到预算安排的 25.01 万亿。 图 1: 1-6 月财政收入支出同比及实际赤字 图 2: 2021 年分项支出预算与 2020 年决算较为接近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30 -20 -10 0 10 20 3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20,000 2018- 04 2018- 06 2018- 08 2018- 10 2018- 12 2019- 02 20 19 -04 2019- 06 2019- 08 2019- 10 20 19 -12 2020- 02 2020- 04 2020- 06 2020- 08 2020- 10 2020- 12 2021- 02 2021- 04 2021- 06 财政实际盈余 /赤字 亿元 公共财政收入 :累计同比 右轴 %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农林水支出 城乡社区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交通运输支出科学技术支出节能环保支出 2020年预算支出占比 2020年实际支出占比 2021年预算支出占比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4/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其次, 2021 年财政支出重点在于巩固抗疫成果和兜牢“三保” 。 2020 年财政政策的 重点在于应对疫情及疫情的负面影响,体现在财政支出层面便是卫生健康及社保就业成 为资金重点发力方向。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局会议等多次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 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上半年延续 2020 年特征,社保就业和卫生 健康领域支出较快,已支出资金分别达到预算安排的 56.5%和 55.7%,快于时序进度,其 中卫生健康支出重点在于巩固抗疫成果,社保就业支出则围绕兜牢“三保”支出,而其余 分项支出相对落后于时序进度。 我们认为,考虑下 半年, 第一, 考虑疫苗接种和疫情反复的影响、经济下行阶段潜在 的就业风险、保障政策连续性等逻辑, 卫生健康和社保就业支出 仍旧是财政关注重点 , 730 政治局会议强调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也是指这一块。第二,下半年科技、教育、环 保、预算内基建等领域支出有望提速, 上半年这些领域支出增速较慢,刘昆部长强调落 实预算安排便是强调推进这些领域的资金支出,也符合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 保障的政策要求,但这些领域对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升级等影响更高,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有限。第三,我们提示,今年科技、教育、环保、预算内基建等领域可能 存在与 2020 年相似的特征,即实际的分项支出未达到预算目标。 图 3: 2021 年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支出增速较快,预计下半年科技和环保支出将提速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大国博弈背景下政策的跨周期调节属性更强 ,财政逆周期发力的必要性下降 。 2018 年以来大国博弈成为重要的宏观背景,中美在贸易、科技、金融、意识形态、国土等方面 产生了诸多摩擦。 2020 年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疫情防控、经济复位等方面显著领先 于发达经济体,考虑大国博弈的长期性和突发性,政策的跨周期调节特征更为突出,一 方面储备政策子弹, 2020 年及 2021 年财政“超收节支”的特征有所印证, 另一方面积极 通过改革应对中长期问题 , 财政对防范存量隐性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有所反映。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疫情、大放水的背景下, 2020 年决策层也未使用逆周期政 策刺激需求侧,更多通过减税降费、结构性货币政策等供给侧手段托底经济,并在下半 年财政端表现出一定的政策留力特征,因此当 2021 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时,我们 认为,财政政策逆周期发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 相应 下降。 0% 10% 20% 30% 40% 50% 60% 总支出 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农林水支出 城乡社区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 节能环保支出 2020年 1-6月实际支出相比预算进度 2021年 1-6月实际支出相比预算进度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5/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专项债发行及形成实物工作量进度如何? 除一般公共预算外,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及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也相对较慢。 相应的,也有市场声音预期专项债 均匀 发行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加速带动基建等领域发力, 形成实物工作量,缓解 短期 经济下行压力 。 有关专项债发力并形成实物工作量托底经济这一问题存在较大预期差 ,我们认为年 内专项债发完且 Q3 均匀 发行可能性较大,但 受多重因素扰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并配合信 用扩张托底经济大概率在 2022 年 Q1 出现,年内基建增速平稳,难以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图 4: 2021 年专项债发行规模 图 5: 2021 年专项债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Q3 新增专项债 均匀 发行,年内大概率 发完 。 截至 7 月 30 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 共发行 13082 亿,达到预算安排的 37.7%,去年同期为 60.4%。 我们结合前期披露的发行 计划来看, Q3专项债 均匀 发行特征将较为显著, 但 7月专项债发行相对 未达到较高 预期, 这意味着 8、 9 月份 的专项债发行规模 有望提速 ,目前来看 7 月下旬以来专项债发行已经 提速,单周发行平均 1000 亿元。此外,结合政治局会议有关“ 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 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 ”的措辞,我们认为今年新增专项债大概率发完,结余未发的概率 较低。 图 6: 1-7 月专项债资金用于基建比例不足 5 成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专项债 均匀 发行短期对基建影响有限 。我们预计 Q3 未来两个月将是专项债发行高 峰,但对基建提振有限。一方面,专项债资金投向基建比例较 2020 年有所下降,截至目 前已发行的 13082 亿新增专项债中,用于狭义基建领域的大概为 45.42%,低于 2020 年 4,000 8,000 13,500 21,500 37,500 34,7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政府预期目标 :新增地方专项债 亿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新增专项债当月值(亿元) 投向基建比例( %)右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新增专项债当月值 -投向狭义基建(亿元) 新增专项债当月值 -投向非狭义基建(亿元) 投向基建比例( %)右轴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6/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的 50%至 60%;其中, 6、 7 月份新增专项债中投向基建领域分别为 1673 亿元和 1534 亿 元,分别占 38.88%和 45.22%。 另一方面, 我们认为 Q3 专项债 均匀 发行 较难在短期带动基建显著高增 ,核心原因在 于 2020 年下半年以来导致基建增速不急预期的关键是项目问题,而非资金不足。首先, 结合前期下达的多项监管文件来看,压实 项目质量要求、实施政府官员终生追责制度导 致地方政府投资意愿的下降,出现 “择优而滞速”的现象。其次,压实项目质量导致部分 项目出现用途调整,导致资金从发行、下达到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时间拉长。第三,压实项 目质量并非仅针对新增项目,受化债要求等因素影响,部分存量在建项目 也受到监管“回 头看”进而影响项目执行。第四,在大宗商品涨价背景下,即便资金端充裕也会出现主动 或者被动停工导致基建不及预期,前者主要源于配合保供稳价而实施的部分限制性措施, 后者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等大涨导致工程进度暂停,在 2016 至 2017 年上一 轮供给侧改革导致 PPI 高增 时期 有所表现。 财政或将配合货币政策带动明年一季度信用扩张 。我们认为, Q3 专项债 均匀 发行较 难带动基建短期快速反弹,基建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大概率在今年年底到 2022 初 ,与 7 月 30 日政治局会议 的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 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也较为一致。其一, Q4 并非传统基建旺季,北方地区受限于天 气、气温等施工条件影响施工强度有限。其二,考虑项目因素对专项债资金效率的影响, 发改委预先要求储备 2022年项目。根据 21 财经等报道, 7 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向地 方下发 通知,要求做好 2022 年地方专项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专项债项目可用于交通基建、能 源等 9 大领域,禁止用于房地产、产业项目等领域。 其三, 我们此前判断, 7 月降准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而这不是短期行为,具有 一定的持续性,因此后续大概率仍有降准及定向降息,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从信用收缩阶 段向宽货币托底信用的阶段切换。我们认为,考虑发改委预先储备未来项目和货币政策 稳信用节奏,财政或将配合货币政策带动明年一季度信用扩张。 3. 为何我们通过资金预测基建会出现偏差? 市场关于财政后置发力的预判之一是专项债资金 均匀 发行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基 础设施、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项目实施,进而带动相关投资对经济形成支撑,这背后的 重要逻辑基础是 通过基金资金视角预判基建投资走势。 基建项目的完整周期包括立项和审批、 融资、施工建设 和竣工,由于全国各地施工 建设的强度、节奏等不同和统计数据获得性较差的原因,较难直接通过 汇总投资得到, 因而退而求其次,从融资端入手,通过计算投向基建的资金比例来估测基建投资增速。 投向基建的资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是交通运输、农林水和 城乡社区。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不含专项债 )。 3、地方政府专项债。 4、银行信贷, 用于基建项目的配套贷款。 5、城投平台融资用于支持基建。 6、其他资金,包括非标及 PPP 项目对基建的支持。 疫情后资金预判方法出现较大偏差 。 2020 年疫情前,通过基建资金预判基建投资的 方法较为有效,可以较为前瞻 的预判全年基建走势,但疫情后这一方法出现了较大偏差, 特别是 2020 年宏观政策发力,货币及财政对基建领域的资金支持表现出超预期的强度, 各项资金来源均显著提升支持力度,较 2019 年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但最终基建投资仅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7/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维持 1%的全年增长,资金预判偏差 来 源于下达的财政资金并未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压 实项目责任、地方政府终生追责导致投资意愿降低 导致基建实际投资受到影响。 我们认为, 2021 年根据资金预判基建大概率会出现偏差,其一是压实项目质量和地 方政府官员终生追责的政策要求继续存在,除了对增量项目要求的提升,对存量项目也 出现了“回头看”追溯的现象, 限制基建增速不及预期的不是资金不足而是项目要求。 其 二是,在大宗商品涨价和 PPI 持续高增背景下,基建资金可能低估价格因素对基建投资 的贡献 。 2020 年 PPI 同比中枢为 -1.5%, 2021 年大概率在 6%左右, 考虑固定资产价格指 数与 PPI 同比的高度联动性 , 2021 年名义基建增速可能高于 2020 年的 1%,但实际增速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低于 2020 年水平。 图 7: PPI 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相关度较高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4. 重大项目批复是未来跟踪基建的重点? 由于疫情后基建资金对基建投资的前瞻指向性下降,我们选择从重大项目角度来进 行判断,通过梳理各省的重大项目投资及开工率来判断全年基建力度和节奏。 重大 项目是指符合各省市产业发展导向,对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 动作用,投资规模较大,并按规定程序列入年度重大项目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 前重大项目投资形成了由五年规划给出整体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局会议等中央重 要会议进一步定性,再由各省份 /直辖市定量整理具体项目、制订投资计划的模式。十四 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表示, 要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 项目建设,表 明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重大项目投资对于增强内需尤为重要。 从 行业 来看,重大项目投资方向主要涉及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以及民生改善三大领 域。 除了北京、山东、江西、湖南等已按照三大领域分类的省份以外,我们也将其他仅列 示项目名单或者仅有小类分项的省份进行了归类。例如, 安徽省 2021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 划中将项目分为 12 类,可归入三大领域:产业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农林、创新能力;基础设施 新型城镇化、水利、能源、 交通;民生改善 社会事业、生态环保。 重大项 目持续推进,奠定全年基建走势 。截 至 5 月 12 日,除东北三省、湖北、山西、 西藏以外,共有 25 个省份(包括直辖市,下同)印发了重大项目名单。其中,有 20 个 省份公布了总投资额共计 51.40 万亿,有 24 个省份公布了 2021 年计划投资完成额共计 11.89 万亿。根据可比数据来看, 2021 年重大项目投资总额同比增长 8.40%。 -10 -5 0 5 10 15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996- 10 1997- 06 1998- 02 1998- 10 1999- 06 2000- 02 2000- 10 2001- 06 2002- 02 2002- 10 2003- 06 2004- 02 2004- 10 2005- 06 2006- 02 2006- 10 20 07 -06 2008- 02 2008- 10 2009- 06 2010- 02 2010- 10 2011- 06 2012- 02 2012- 10 2013- 06 2014- 02 2014- 10 2015- 06 2016- 02 2016- 10 2017- 06 2018- 02 2018- 10 2019- 06 20 20 -02 2020- 10 2021- 0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当季同比 上年同季 =100 PPI:全部工业品 :当月同比 右轴 %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8/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表 1: 2021 年和 2020 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概览 资料来源: 各地方发改委网站, 浙商证券研究所 根据 15 个省份公布的 2021 年重大项目计划年投资额,产业升级占比 40.70% ,基础 设施占比 44.43% ,民生改善占比 14.87% 。 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在产业升级领域(如 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前期投入)投资更多,华南、西北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如 铁路 轨交公路、新型城镇化 )投资更多,而民生改善往往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有更多投入, 比如北京和江苏。 各省份的重大项目投资结构差异很大,但都以补短板为核心。 比如面 临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河北、山东、贵州等地在产业升级领域投资占比过半, 而迅速发展的广东和产业基础先天薄弱的青海、新疆等省份,会更多投资于城市建设。 图 81: 2021 年 部分地区重大项目投资金额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 各地方发改委网站, 浙商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北京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山东 江苏 福建 安徽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宁夏 青海 新疆 基础设施 产业升级 民生改善 重大项目数 计划投资总额 当年计划完成额 实际完成额 区域 省份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华北 北京 300 300 13000 13000 2523 2780 2665 天津 346 430 10025 10598.39 2105 2098.09 未公布 河北 536 682 18833.4 11896.5 2410.23 2810.6 未公布 山西 215 512 未公布 未公布 843.2 未公布 1159.4 内蒙古 2426 2426 12,238 12237.6 2,290 1015.1 未公布 东北 辽宁 100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吉林 未公布 1900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黑龙江 300 未公布 8856 未公布 2000 未公布 2601.3 华东 山东 321 500 18000 18000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江苏 240 240 未公布 未公布 5410 5530 未公布 上海 253 213 未公布 未公布 1500 1730 1708 浙江 712 245 未公布 78529.8 8155 10851.64 10030.65 安徽 6878 11678 未公布 71484.36 13054.6 14862 17697.5 福建 1567 1620 38400 40100 5005 5700 未公布 江西 398 461 12,915 15397 2559.51 3371 3698.93 华南 广东 1230 1395 59000 70500 7021 8000 9268 广西 1132 1922 19620 36695.8 1675 3319.3 未公布 海南 105 129 3772 3810 677 782 786 华中 河南 980 1371 33000 44000 8372 11000 10540 湖南 177 301 10000 18900 3050 4194 未公布 湖北 410 未公布 13,291 未公布 2,263 未公布 2,879 西南 四川 773 700 44,443 未公布 6,185 6095 8361.8 重庆 924 894 27,200 28000 3,445 3532 4134 贵州 3,357 4071 未公布 未公布 7,262 7400.7 未公布 云南 525 805 50,000 48000 4,400 5778.2 4200 西藏 188 未公布 未公布 未公布 1881.1 未公布 未公布 西北 宁夏 80 90 2,268 2034.9258 514 531.5365 537 青海 628 628 12662.47 12662.47 1214.51 1907.19 未公布 陕西 600 542 34,000 21900 5047 4295 5513 新疆 390 350 16794 16493 2604 2423 未公布 甘肃 158 208 9,958 11208 1,779 1878 1753.63 table_page 宏观研究 9/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结合来看, 2021 年全年重大项目投资增速较 2020 年有所下滑,其中用于基建领域的 占比在 45%上下,与 1-7 月已发行专项债用于基建项目的比例较为接近。节奏方面, 5 月 以来发改委、国常会频繁提示关注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在保供稳价之外,需求端也受到 了一定扰动,部分省份配合政策执行,出现部分重大项目的阶段性停工或者施工进度暂 缓,导致 5、 6 月基建投资有所降速。进入 Q3 重大项目复工顺利推进,部分项目可能有 赶工预期,但在保供稳价的政策背景和强降雨天气因素的扰动之下,基建投资大幅反弹 概率较低。我们 预计全年基建增速有望保持在 3%左右 , Q3 基建环比较 Q2 有所回升,维 持低位平稳增长 特征。 图 9: 截至 2021 年 8 月 2 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信息一览 资料来源: 各地方发改委网站, 浙商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国内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爆发 ,油价超 预期上行,美国货币、财政政策超预期收紧 。 开工时间 区域 省市自治区 最近一次披露 三季度 二季度 一季度 三季度 二季度 一季度 北京 5 月2 3 日 100 160 839 3 7 2 5 . 5 260 4 5 6 4 . 5 天津 7 月1 9 日 446 287 3107 2540 733 5647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4 月2 2 日 610 5000 610 5 0 0 0 辽宁 5 月2 0 日 1598 1141 3698 4676 2739 8374 吉林 3 月2 5 日 843 4 8 6 4 . 9 843 4 8 6 4 . 9 黑龙江 4月 109( 佳木斯 等 5 市) 山东 7 月2 0 日 720 0 905 4328 0 7164 1625 11492 江苏 上海 1 月4 日 64 2734 64 2734 浙江 7 月1 7 日 361 5823 361 5823 安徽 7 月3 1 日 227 241 518 1 1 0 5 . 8 1 1 4 0 . 4 2 5 9 7 . 2 986 4 8 4 3 . 4 福建 6 月7 日 226 236 2424 1767 462 4191 江西 广东 6 月2 8 日 1075 1287 9913 12300 2362 22213 广西 5 月5 日 172 (柳州 + 贵港) 3 0 6 . 3 3 (柳 州 + 贵港) 海南 7 月1 3 日 129 108 249 381 291 708 486 1380 河南 7 月1 0 日 555 801 522 7345 3 7 5 4 . 8 3 2 8 1 2 . 4 1878 1 3 9 1 2 . 2 3 湖南 6 月下旬 1366 1248 5710 7428 2614 13138 湖北 7 月3 1 日 290 (鄂州 + 武汉 + 咸 宁) 264 (襄阳 + 武汉) 1250 2 5 6 1 . 5 (鄂 州 + 武汉 + 咸 宁) 2 7 8 8 . 4 7 (襄 阳 + 武汉) 7291 四川 3 月2 9 日 1957 7994 1957 7994 重庆 3 月2 日 33 1089 33 1089 贵州 7 月2 6 日 118 9 0 9 . 7 2 118 9 0 9 . 7 2 云南 5 月2 7 日 11 (昭通) 52 (德宏) 3 1 3 . 1 (昭 通) 4 1 8 . 4 2 (德 宏) 西藏 4 月7 日 179 (拉萨市 城关区 + 曲 水县) 宁夏 5 月2 4 日 287 846 416 3920 1133 4336 青海 6 月2 4 日 9 247 1290 256 1290 陕西 新疆 甘肃 3月 37 3 8 . 1 8 37 3 8 . 1 8 西北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南 华中 西南 集中开工个数 总投资(亿元) 累计开工项目数 累计总投资额 (亿元) 10/1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以报告日后的 6 个月内,证券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买入 :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20以上; 2、增持 :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 20; 3、中性 :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 10之间波动; 4、减持 :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以下。 行业的投资评级: 以报告日后的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1、看好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以上; 2、中性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 10%以上; 3、看淡 :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 10%以下。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 比重。 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的持仓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投资 者不应仅仅依靠投资评级来推断结论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报告由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 Z39833000) 制作。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以下统称 “本公 司 ” )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 没有将变更的信息和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作参考之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仅反映报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 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 ,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 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 /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司的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 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 /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 资产管理公司、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版权均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 何形式复制、发布、传播本报告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 险。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浙商证券研究所 上海市杨高南路 729 号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 1 号楼 29 层 邮政编码: 200127 电话: (8621)80108518 传真: (8621)80106010 浙商证券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