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Title 分析师:周岳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0100003 电话: Email: 联系人:赖逸儒 电话: Email: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投资要点 我国财政预算体制经历了 统收统支 、 分灶吃饭 和 分税制改革 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为使全国经济财政工作统一,我国实行统收统支。改革开放后为调动地方政府管理财政 的积极性,我国进行了分灶吃饭的改革。 1994 年,我国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 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通常被定义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之和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主要 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 18 项,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比较大。 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成比例确定,但在地方内部各级的分成比例会根据 不同 区域有所变化 ,例如,重庆市各区对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的地方分享部分采用不同的 市区分成比例,市辖区财力独立性弱于主城外区县。地方内部各级税收分成比例的差异 不仅存在于重庆市,也广泛存在于全国各省份,我们在本文中主要列举了增值税和所得 税在不同省份的分成差异。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中的非税收入为狭义概念 ,包括专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 6 项。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各省市 间差异较大, 2020 年浙江、北京、上海和江苏的非税收入占比均低于 20%。 除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外, 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科目还包括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债务 收入可通过外债转贷及发行一般债券筹措,转移性收入包括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 入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少数情况下,上级补助收入可能为负。我们采用中央级税收 收入(含海关代征)减去中央对省市政府补助的差额衡量各省市净上缴税收收入,从 2 020 年数据来看各省市净上缴税收收入分化较为明显。 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在计提完各项税金后,由市 和区(县)两级政府分配 ,主要有三种情形: 1)市级政府统一征收并通过转移支付的 方式分配给下辖区县; 2)市级和区 县政府按照一定原则分配土地收入; 3)市区范围内 土地出让收入归市级预算,其他区县土地出让收入归区县级预算。第三种分配情形,是 部分市辖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较少,转移性基金收入较高的主要原因。 狭义概念下的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与第三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样 包括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红利、产权转让收入等,但 二者收入主体不同,用途亦有所差 异。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和 地方财政收入 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可能有所差异,需要结合上下 文以及相关报表进行概念辨析。 地方财政总收入 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 的含义有所不 同,前者通常是指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与上划中央收入之和,后者应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收 支决算总表中。 从口径上看,我们通常认为 全省(市) 省(市)级 省(市)本级 ,且省(市)级与 省(市)本级之间的差额为转移性收支科目,但在实际中, 市级和市本级的核算数额差 异可能是由核算区域范围的不同造成的 ,且地市级层面还会涉及到“市直”的概念。 关于地方财力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预算收支表的合计项扣除特 定项后进行求和,第二种方法由财政部给出,先分别计算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和政府性基 金预算财力,再求和得到地方政府财力。 我国地方债务指标体系的 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可追溯到 2010 年底。 2014 年 43 号文出台后,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步入新阶段。 2020 年,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 评估和预警办法下发后,债务率的计算又有了“红橙黄绿”的新提法。 对于园区我们主要关注公共财政收入结构,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和土地财政情况。 对比广 州开发区和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可知遵义经开区的补助依赖度和土地财政依赖度均较 高,而广州开发区的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 风险提示: 1) 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发生调整; 2)经济下行,地方财力波动加大 。 财政分析手册:地方财力篇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2021 年 08月 25 日 Table_Industry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一、央地财税关系的变迁 . - 3 - 1、统收统支阶段 . - 3 - 2、分灶吃饭阶段 . - 3 - 3、分税制阶段 . - 4 - 二、地方财政预算的 “四本账 ” . - 4 - 1、一般公共预算 . - 4 - 2、政府性基金预算 . - 16 -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 - 20 -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 - 21 - 三、地方财力怎么看? . - 21 - 1、几个相近的概念 . - 21 - 2、财政数据口径划分 . - 24 - 3、地方财力怎么算? . - 26 - 4、地方政府债务率计算 . - 27 - 5、特殊的园区财政 . - 32 - 四、总结 . - 33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在财政分析手册:预算篇 1中,我们介绍了 财政 “四本账”的主要构 成和勾稽关系。本篇报告 从地方财政的视角 重点介绍前三本账, 并 对地 方财力的不同层次和口径进行了 详细分析,以供投资者参考 。 一、 央地财税关系 的 变迁 建国以来, 我国财政预算体制 结合各时期特点不断变革, 先后经历了 统 收统支、分灶吃饭和分税制改革三个阶段 。 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背 景下,我国实行统收统支,当 地方收入 不足以覆盖其 支出 ,可由 中央调 剂补助 。改革开放后 为调动地方政府管理财政的积极性 ,我国 实行“分 灶吃饭 ”的办法 ,这一时期 地方财力和财权 有所扩大。 1994 年,为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的建设,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 建立了中央税收 和地方税收体系。 1、 统收统支阶段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 前期 ,为使全国经济财政工作统一,稳定市场物价, 平衡财政收支,我国实行统收统支。政务院 1950 年颁布 了 关于统一 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2和关于统一管理 1950 年度财政收支的决 定 3,建构了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经管理体制的雏形。这一阶段的主 要特征包括: 1)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 2) 中央确定收入指标, 地方多收多留 ; 3) 分成比例实行 “ 一年一定 ” 或 “ 一定几年 ” ,超收部 分另定分成比例 ; 4) 各级政府支出按职责和行政隶属关系确定 ; 5) 地 方预算由中央核定,地方支出首先用地方收入抵补,不足则由中央调剂 补助。因此,这种体制也被称为 “ 一灶吃饭 ” 体制或 “ 大锅饭 ” 体制。 2、 分灶吃饭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统收统支”时期“统得过死”的弊端逐渐凸显,为 调动地方政府管理财政的积极性,我国在 1980 年、 1985 年和 1988 年 进行了 3 次 “ 分灶吃饭 ” 的 改革 。 1980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 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暂行规定 4,决定从 1980 年 起,实 行“分灶吃饭”的办法。 1985 年,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管理体制。 1988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 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 5,与同期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相结合, 对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制基于“放权让利” 的主调,扩大了地方财力和财权,加强了地方经济责任 6。 1 参见研报财政分析手册:预算篇( 20210724) 2 资料来源: 3 资料来源: 4 资料来源: 5 资料来源: 6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3、 分税制 阶段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财政包干体制已经不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要求,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国家财力偏于分散、财政分配体 制不规范等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我国 1994 年 开始进行分税制改 革。 1993 年 12 月 15 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7,确定各级政府支出范围并根据事权与财权划分税种,建立了中央税收 和地方税收体系。 图表 1: 建国以来财政体制沿革 阶段 阶段特征 统收 统支 阶段 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 1950) 1)一切收支项目、收支办法、收支范围和收支标准由中央统一制订; 2)一切财政收支均纳入国家预 算; 3)国家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中央和大区两级,主要集中在中央。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 1951-1957) 国家财政分为中央、大行政区和省(市) 三级,大行政区以下财政为地方财政。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 1958) 从 1958 年起,实行 “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 的财政管理体制。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1959-1970) 从 1959 年起,实行 “ 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的财政管理体制,简 称 “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 财政收支包干 ( 1971-1973) 从 1971 年起实行 “ 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交(或差额补助),结余留用,一年一变 ” 的财政 体制,简称 “ 财政收支包干 ” 。 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 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 指标包 干( 1974-1975) 1)地方负责组织的财政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 2)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另定留成比例,一般不超过 30%; 3)财政支出按中央核定的指标包干。 定收定支,收支挂钩,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1976-1979) 1)扩大了地方财政收支范围及管理权限; 2)保留地方按固定比例留成的规定; 3)改变了超收部分仍 按总额分成比例分成的办法,规定超收部分分成比例为 30%或 70%。 分灶 吃饭 阶段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 1980-1985) 按企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并确定各地包干基数。地 方多收多支,少收少支, 自行安排预算,自求收支平衡。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 分级包干( 1985-1987) 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三类。 财政包干( 1988-1993) 对各地区实行六种不同的包干形式。 与同期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相结合,改进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 阶段 ( 1994 年至今) 1)按事权划分确定支出范围; 2)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 3)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4)建立和健全 分级预算制度。 来源: 财政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二、 地方 财政预算 的 “四本账” 1、 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是 由地方征收,按照现行体制缴入地方金库的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加上由地方征收,但按照现 行财政体制缴入中央金库的上划中央收入,构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 1) 税收 收入 目前,我国税收收入主要由 18 项税种收入构成,其中进口环节增值税 和消费税、关税以及船舶吨税由海关代征。按照税务局口径,我国 2019 年税收收入中,税额占比前四项分别为增值税( 45.07%)、企业所得税 ( 21.80%)、消费税( 7.83%)和个人所得税( 6.04%)。 7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按征税对象标准, 18 项税种可分为流转税 类 、所得税 类 、 财产行为税类 、 资源税 类 和 特定目的税类 8。按收入归属标准,各税种可分为中央固定收 入、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国 内增值税按中央与地方 50: 50 比例分成,一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 税由中央与地方按 60: 40 比例共享 9。 图表 2: 各税种收入归属与税额占比情况( %、亿元) 类别 项目 子项目 具体情形 收入归属 分配比例 税额 (以 2019 年 为例) 中 央 地 方 中央 地方 合计 比重 流转税类 增值税 进口环节增值税 海关代征 中央 100 46357 31211 77568 45.07 国内增值税 央地共享 50 50 消费税 进口环节消费税 海关代征 中央 100 13482 0 13482 7.83 国内消费税 成品油消费税 中央 100 关税 海关代征 中央 100 - - - - 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 特殊企业所得税 中央 100 24522 12993 37516 21.80 其他企业所得税 央地共享 60 40 个人所得税 央地共享 60 40 6234 4154 10389 6.04 财产行为税类 契税 地方 100 0 6213 6213 3.61 房产税 地方 100 0 2989 2989 1.74 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 中央 100 1234 1234 2468 1.43 其他印花税 地方 100 车船税 地方 100 0 881 881 0.51 资源税类 土地增值税 地方 100 0 6471 6471 3.76 城镇土地使用 税 地方 100 0 2195 2195 1.28 资源税 海洋石油资源税 中央 100 53 1768 1821 1.06 资源税 地方 100 环境保护税 地方 100 0 221 221 0.13 特定目的税 类 城市维护建设 税 特殊企业城建税 中央 100 21 4800 4821 2.80 其他企业城建税 地方 100 车辆购置税 中央 100 3498 0 3498 2.03 烟叶税 地方 100 0 111 111 0.06 耕地占用税 地方 100 0 1390 1390 0.81 船舶吨税 海关代征 中央 100 - - - - 其他税收 40 40 80 0.05 总计 95443 76671 172114 100 来源: 中国税务年鉴 、财政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 1)税务年鉴未单独披露 2019 年关税、船舶吨税具体数额,故未计算相应比重; 2)所得税中特殊企业指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 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 3)城建税中 特殊 企业指铁道 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 目前的税种及其收入归属大部分保留 1994 年分税制改革时所确定的框 架, 仅有 部分税种发生了变更。涉及中央地方收入划分变更的包括所得 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增值税和资源税等。近年停征的税种有农业税、 屠宰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新增税种包括 2018 年起征的环 境保护税。 8 资料来源: 9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6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3: 各税种收入归属、计税方法等变更情况 税种 时间 相关文件 变革前 变革后 所得税 2002/1/1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方案(国发 2001 37 号) 1)所得税按企业性质确定收入归属:中央 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 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 行、各保险总公司所得 税为中央固定收入; 其他企业所得税为地方固定收入。 2)个人所得税为地方固定收入。 1)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所得税仍归 属中央,对其他企业所得税实行中央与 地方按 60: 40 比例分享。 2)个人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 60: 40 比例分享。 农业税、 烟叶税 2004 年 -2006 年 关于废止中华人民 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议案 的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 税暂行条例 1)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作为地方固定 收入。 2)烟叶特产农业税收入全部划归县乡 财政。 1) 2004 年,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 税。 2005 年,全面取消牧业 税。 2006 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含烟叶特产农业 税)。 2) 2006 年 4 月 起征烟叶税,纳税人、 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税率等都保持原 烟叶特产农业税的规定不变。 屠宰税 2006/2/17 国务院发布命令废止 屠宰税暂行条例 屠宰税作为地方固定收入。 取消屠宰税。 成品油 消费税 2009/1/1 国务院关于实施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的通知(国发 2008 37 号) 消费税下设立汽油、柴油税目。 将消费税下汽油、柴油两个税目取消, 增列成品油税目,该税目下包括汽油、 柴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 油、航 空煤油等七个子目。 固定资产 投资方向 调节税 2013/1/1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 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 决定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作为地方固定 收入。 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证券交易 印花税 2016/1/1 国务院关于调整证券 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 分享比例的通知(国发 明电 2015 3 号) 证券交易印花税按中央 97%、地方 3% 比例分享。 证券交易印花税全部作为为中央收入。 增值税 2016/5/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 2016 36 号) 1)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 所缴营业税为中央固定收入,其他企业所 缴营业税为地方固定收入。 2)增值税由中央与地方共享,中央分成 75%。 1)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 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由缴纳营 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 2)增值税收入中央与地方划分比例由 75: 25 变成 50: 50。 资源税 2016/7/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 改革的通知(财税 2016 53 号) 1)仅有煤炭等 6 种资源实行从价计征资源 税,还有 100 多种是从量计征。 2)除海洋石油资源税外,资源税为中 央与 地方共享收入。 1)对适宜从价计征的品目全部改为从 价计征,这其中涉及铁矿、金矿等 21 个税目由 “ 从量 ” 改为 “ 从价 ” ;扩大 征税范围,逐步对水、森林、草场、滩 涂等自然资源开征资源税。 2)纳入改革的矿产资源税收入全部为 地方财政收入。水资源税仍按水资源费 中央与地方 1: 9 的分成比例不变。 环境 保护税 2018/1/1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 税收入归属问题的通知 (国发 2017 56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起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 地方收入。 来源: 财政部、税务局,中泰证券研 究所 注: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指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 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成比例确定,但在地方内部各级的分成 比例会根据不同区域有所变化 。 例如 重庆市各区对增值税、所得税等税 种的地方分享部分采用不同的市区分成比例,主城九区增值税留存比例 仅为 17.5%,渝西为 32.5%,渝东南和渝东北则为 50%,相当于地方留 存的部分全部给了区县。从整体上看,重庆市辖区财力独立性 相对 弱于 主城外区县。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7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4: 重庆市各区税收收入分成比例( %) 类别 项目 主城九区 渝东南和渝东北 渝西地区 中 央 市 区 中 央 市 区 县 中 央 市 区 县 流转税类 增值税 50 32.5 17.5 50 50 50 17.5 32.5 消费税 100 100 100 关税 100 100 100 所得税类 企业所得税 60 24 16 60 40 60 40 个人所得税 60 24 16 60 40 60 16 24 财产 行为税类 契税 100 100 100 房产税 60 40 100 100 印花税 100 100 100 车船使用税 100 100 100 资源税类 土地增值税 100 100 100 城镇土地使 用税 100 100 100 资源税 100 100 100 环境保护税 50 50 10 90 50 50 特定目的税类 城市维护建 设税 60 40 100 100 车辆购置税 100 100 100 烟叶税 100 100 100 耕地占用税 100 100 100 来源: 重庆市财政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地方内部各级 税收 分成比例 的差异不仅存在于重庆市,也广泛存在于全 国各省份,下文以增值税与所得税为例说明。 2016 年营改增 试点全面推开 10, 在 2-3 年 的 政策过渡期 中, 原 按企业类 型划分收入归属的 营业税变更为增值税,成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之一 ; 增值税收入 由 中央与地方 按 75: 25 比例分成变更为按照 50: 50 比例分 享。目前部分省份 在过渡期结束后对省市(县)增值税分成比例做出调 整,如下表所示各省份的地方增值税分成方式略有差异 。 10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8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5: 部分省份 增值税与地级市(县)分成一览表 省份 发布时间 分成方式 山东 2019/1/17 自 2019 年起,除特殊企业外增值税收入比 2017 年增长的部分,省与市、省财政直接管理县按照20 80 的比例分享 贵州 2020/1/13 营改增过渡期到期后,增值税收入继续保持省、市、县 23 19 58 分享比例不变 四川 2020/2/13 与营改增过渡期保 持一致,省与市、扩权县(不含民族自治县和民族待遇县)除金融保险业增值税 之外的其他增值税收入按照 35: 65 比例分享;省暂不参与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民族自治县 和民族待遇县其他增值税收入分享;金融保险业增值税收入由省与市(州)、扩权县按 50: 50 的 比例进行分享 广东 2020/2/20 与营改增过渡期保持一致,省与市县增值税收入按照 50: 50 划分比例分享 河南 2020/3/31 以 2014 年为基期,市县增值税收入增量部分省与市县按照 20: 80 的比例分享 江西 2020/12/23 从 2020 年 1 月 1 日 起,增值税收入省与市县按照 30 70 的比例分享 来源: 各省税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2002 年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改革前企业所得税按企业类型划分归 属,个人所得税则归属地方;改革后除了特殊企业,其他企业所得税与 个人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 60: 40 比例分享。 各地区对地方分享部分 的分成方式并不统一,如吉林由省与市县按 40: 60 比例划分 ,而江西 这一比例为 30: 70。 图表 6: 部分地区所得税收入分成方式 地区 时间 分成方式 吉林 2017/11/9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 入地方分享部分,省与市县按 40: 60 比例划分 山东 2019/1/1 自 2019 年起,除特殊企业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收入比 2017 年增长的部分,省与市、省财政直 接管理县按照 20 80 的比例分享。 北京密云区 2020/3/13 企业所得税分享比例:中央 60%、市级 20%、区级 6%、经济功能区 14%;个人所得税分享比例:中央 60%、市级 32%、区级 2.4%、经济功能区 5.6%。 江西 2020/12/23 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省与市县分享比例统一调整为 3 7。 来源: 各地区政府、财政厅,中泰证券研究所 ( 2)非税收入 广义上的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 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利用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资产) 所有者权益等取得的收入 11。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概念为狭义非税 收入,包括专项收入、 国有资源 ( 资产 ) 有偿使用收入 、 行政事业性收 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和其他收入 等 12。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9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7: 非税收入分类及定义 项目 定义 具体项目 专项收入 根据特定需要设置、征集和纳入预算管理、有专门用 途的收入 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等 国有资源(资 产)有偿使用收 入 执收单位将国有资产通过处置、租赁等形式取得 的收入,或利用国有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及出 租、出让、转让国有资源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资产处置收入,海域、矿产资源、内河湖泊、地表水、 地下水、地热使用权出租、出让、转让等有偿使用收 入 行政事业性收 费收入 执收单位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 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 收取的费用 包括行政管理类收费、资源补偿类收费、鉴定类收费、 考试类收费、培训类 收费、其他类收费等 罚没收入 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实施处罚取得的罚款、没收款、没 收非法财物的变价收入。 具体包括一般罚没收入、缉私罚没收入和缉毒罚没收 入 国有资本经营 收入 主要来源于部分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上缴利润, 以及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 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中国人民银行上缴收入、烟草企业上缴专项收入等 其他收入 除上述款项以外的其他收入 免税商品特许经营费收入、债务管理收入、差别电价收入、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 来源: 财政 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 执收单位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 此处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与第三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样包括国 有企业上缴利润、红利、产权转让收入等,但二者收入主体不同,此处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获得,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则由国家以 国有资本 所有者身份取得。且二者涵盖的 国企范围不同,此处国企限于部分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范围相对较小。 另外从收入用途来看,此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而第 三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必须用于国有资 本的再投入、扩大投资, 包括对新建项目的资本金投入、向不同所有制企业参股控股、对国家鼓 励发展的建设项目进行贴息等。 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各地区间差异较大。 2020 年,我 国 31 个省市中, 15 个省市非税收入比重超过 30%,其中贵州、新疆和 宁夏已超过 37%。黑龙江、辽宁、山西等 8 个省市非税收入分布在 25% 到 30%之间。非税收入占比最低的 8 个省市中,浙江、北京、上海和江 苏均低于 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0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8: 2020 年各省市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贵 州 新 疆 宁 夏 西 藏 广 西 甘 肃 河 北 河 南 江 西 重 庆 安 徽 湖 南 海 南 云 南 四 川 黑 龙 江 辽 宁 山 西 福 建 内 蒙 古 吉 林 青 海 山 东 广 东 湖 北 陕 西 天 津 江 苏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高于 30% 2 5 % - 3 0 % 低于 25% 非税收入比重 来源 : 各省财政厅,中泰证券研究所 ( 3)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可通过外债转贷及发行一般债券筹措。一般债券发行主体包括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单列市政府,没有独立发债权的市县级政府 由可独立发债的上级政府统一发行债券并转贷 13。 因此 一般只在省级财 政一般公共预算平衡表中涉及债务收入,更低层级的财政只在转移性收 入中列示债务转贷收入。 图表 9: 2019 年广东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 (亿元) 图表 10: 2019 年佛山市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 算表(亿元) 收入项目 预算数 决算数 税收收入 2908.70 2837.56 非税收入 306.80 453.53 转移性收入 1921.00 2675.26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 218.00 544.07 其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 218.00 335.20 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 208.88 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 0.19 调入资金 39.02 56.77 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586.81 586.81 上年结转收入 355.36 收入总计 5980.33 7509.57 收入项目 决算数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4.20 税收收入 144.67 非税收入 19.53 转移性收入 95.13 上级补助收入 22.15 下级上解收入(不含各区税收体制上 解) 5.75 上年结转 12.36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金 14.37 调入资金 40.08 债务转贷收入 0.42 总收入 259.33 来源: 广东省 财政厅,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佛山市 财政局 , 中泰证券研究所 ( 4)转移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是指在各级政府财政之间进行资金调拨以及在本级政府财政 不同类型资金之间调剂所形成的收入,包括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 入 和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等,其中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 13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1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11: 转移性收入分类 项目 主要内容 返还性收入 下级政府收到上级政府的返还性收入,包括各项税收返还及其他返还 性收入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 入 包括体制补助收入、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等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卫生健康等专项补 助收入 上解收入 上级政府收到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包括体制上解收入、专项上解收 入 上年结余收入 各类资金的上年结余 调入资金 不同预算资金之间的调入收入,包括从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调入一般公 共预算 债务转贷收入 下级政府收到上级政府转贷的债务收入,包括一般债券、外债转贷收 入等 接受其他地区援助 收入 受援方政府接受的可统筹使用的援助、捐赠等资金收入 动用预算稳定调节 基金 用于弥补收支缺口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来源: 财政部,中泰证券研究所 上级补助收入指上级政府财政按照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 助给本 级政府财政的款项,包括上级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 付。税收返还一般与地方政府上缴的税收收入正相关。 补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例如 2019 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 付为 74359.86 亿元,而当 年地方本级收入为 101080.61 亿元 14,两 者之比接近 3: 4。横向比较来看, 31 个省 市接受中央转移支付情况差 异较大。 2019 年接受中央转移支付超 3000 亿元的省市共 11 个,其中四川省 ( 5117.91 亿元)、河南省( 4491.31 亿元)和云南省( 3828.82 亿元) 位列前三,接受 中央转移支付低于 1000 亿元的 省份共 5 个,分别为 浙 江省( 963.15 亿元)、海南省( 919.10 亿元) 、 宁夏回族自治区( 907.23 亿元) 、上海市( 625.45 亿元)和天津市( 543.11 亿元) 15。 少数情况下,上级补助收入可能为负 ,如成都市青羊区的上级补助收入 受下属科目其他返还性收入影响,连续两年为负。上级补助收入为负的 可能原因包括: 1)上级补助收入发生额期末需结转,若本期发生数大于 实际收到的补助收入,期末将出现负数 ; 2)本年退回的前期未使用上级 补助收入大于本年补助金额。 14 资料来源: 15 资料来源: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2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图表 12: 2018 年 和 2019 年成都市青羊区上级补助收入(亿元) 科 目 2019 执行数 2018 执行数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2.89 92.53 上级补助收入 -2.50 -2.84 返还性收入 -9.06 -9.06 其他税收返还收入 -12.92 -12.92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3.23 -1.15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3.33 7.37 来源: 成都市政府,中泰证券研究所 具体来说,在中央与各省市的税收结算关系中,不仅 有中央对省市政府 的补助(包括前文所提及的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还有省市政府对中 央的上缴税收,我们采用中央级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减去中央对省 市政府补助的差额衡量各省市净上缴税收收入。 下图反映 2020 年 23 个 省市对中央 净上缴税收收入 的贡献情况,经济实力较强的 7 个省市对中 央净上缴 税收收入 贡献为正,且规模上亦有一定差异,其他 16 个省市 贡献为负,大部分在负 1000 亿元与负 2500 亿元之间。 图表 13: 2020 年部分省市对中央净上缴税收收入贡献情况(亿元) -4000 -2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广 东 上 海 北 京 浙 江 江 苏 天 津 福 建 海 南 辽 宁 宁 夏 山 西 重 庆 陕 西 西 藏 甘 肃 安 徽 内 蒙 古 河 北 贵 州 湖 南 广 西 新 疆 河 南 地方净上缴税收收入(右) 中央级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 中央对地方补助 来源: 各省市税务局、财政厅, 中泰证券研究所 下级上解收入指按照财政体制规定由下级政府财政上交给本级政府财政 的款项。主要包括按体制规定由国库在下级预算收入中直接划解给本级 财政的款项、按体制结算后下级财政补缴给本级财政的款项和各种专项 上解款项。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 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 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安排补充预算稳定调节 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16。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7主要由三个资金来源组成:( 1)一般 公共预算的超 16 资料来源: 17 资料来源: :8080/xinwen/2018-03/30/content_5278543.htm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3 - 固定收益专题报告 收收入;( 2)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 3)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 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 30%的部分。 超收收入 18指的是年度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实际完成数超过经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收入数的部分。 结余资金 19指的是年度预算执行终了时,预算收入实际完成数扣除预算 支出实际完成数和结转资金后剩余的资金。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 出中用于抢险救灾等难以预计开支的地方预备费 20,在当年决算数小于 预算数的部分会作为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及转入地方预算调节稳定 基金。 预算稳定调节基 金在四本账目之间发挥了跨期调节功能,当一般公共预 算不充足时,可以“调出资金”用于补充一般公共预算,但无法用于补 充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其他账目。 支出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是 指根据政府在经济和 社会活动中的不同职责,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权,按照政府的责权 划分确定的支出,主要包括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 支出、农林水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交通运输支出 等 22 项 21。 2019 年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中, 教育支出 等 22 项占总支 出比重超过 98%。 图表 14: 2019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亿元、 %) 项目 决算数 比重 项目 决算数 比重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8359.50 9.01 农林水支出 22330.46 10.96 外交支出 2.11 0.00 交通运输支出 10395.23 5.10 国防支出 225.54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