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15 年度省级 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 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立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及山 东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根据 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 和 山 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 2014-2020 年), 2015 年,我省继续实 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项目。 (二)项目预算 2015 年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包括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农 业示范 县建设 两部分,省级项目预算 11410 万元,其中:耕地质 量提升项目 7000 万元、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 4410 万元。 (三)项目计划实施内容 1、耕地质量提升项目 主要包括 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农药残 留治理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地膜污染防治工程、畜禽粪便 治理工程和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 等 六类建设内容。 2、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项目 以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为重 点,包括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 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 等 四 类 建设内容。 (四)项目组织管理 该项目由 省农业厅 会同省畜牧兽医局、省 财政厅 共同组织管 2 理 , 市级 农业(畜牧兽医)、财政部门为项目管理主体 , 县级农 业(畜牧兽医)、财政部门为项目申报组织主体, 相关 农民合作 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项目实施主 体。 (五) 项目绩效目标 1、 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技术 集成模式更加科学完善,服务运行机制更加切合实际。项目区在 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实现以下对应目标: 建设内容 绩效目标 土壤改良修复工程 化肥使用量减少 15%以上,酸化土壤 pH 值 提高 0.3 个单位以上,设施菜地退化土壤面积 减少 15%以上。 农药残留治理工程 农药使用量减少 10%以上,利用率提高 5%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秸秆精细还 田和快速腐熟还田面积占总还田面积的 80%以 上。 地膜污染防治工程 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占地膜总使用量的 4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推广使用量占不可 降解地膜总使用量的 4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 膜的回收率达到 80%以上。 畜禽粪便治理工程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 施比例达到 85%以上,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 利用和达标排放比率达到 85%以上。 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 重金属污染修复区域内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降低 15%以上。 3 2、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绩效目标 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任务完成后,应实现以下对应目标: 建设内容 绩效目标 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 年新建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面积 1500 亩以上,基地成方连片,每片规模不低于 300 亩。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率 明显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率已 达 90%以上的年均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 90%以 下的年均提高 2 个百分点以上。 农村沼气建设 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或联户沼气工程,每处新增 沼气用户 100 户以上,沼气正常使用率达到 90% 以上。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 推广生态循环技术和生态循环模式,实现资源 保护与节约利用、投入减量与生产清洁、污染 治理与废物转化、产品优质与环境改善。 二 、评价基本情况 (一)评价思路 本次评价 采取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模式,由 具有丰富财政支 出绩效评价工作经验 的注册会计师、造价工程师、资产 评估师(房 地产估价师)、会计师 及行业专家 等共 13 名专业人员组成绩效评 价工作组,采用非现场评价和现场评价两种方式,对山东省 2015 年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及效果进行全面 评价。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制定的山东省省级预算支出项目第三方 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了 4 4 项一级指标、 6 项二级指标、 20 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 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六类工程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分别进 行评价;评价体系涵盖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方面。 绩效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农业厅、财政厅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 2015 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通知、关于组织实施 2015 年生态 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的通知规定的计划标准。 (三)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 1、评价方法 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分别采用成本效 益分析法、比较法、专家 评议法和公众评判法等评价方法,书面评价和现场评价相结合, 对每个项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过程 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成立评价工作组、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拟定评价实施方案等;二是组织实施阶段, 包括提报绩效评价通知书、收集评价资料、进行非现场评价、对 抽样范围内的项目进行现场评价、综合分析形成项目绩效评价结 果及问题清单;三是撰写与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包括撰写绩 效评价报告初稿,征求委托方、项目相关单位和行业专家意见后 修改形成绩效评价报告终稿,向委托方提交 绩效评价报告及其他 相关资料。 三 、评价结论情况 (一)评价综合得分及等次 5 山东省 2015 年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 分 88.07 分,其中: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综合得分 89.10 分、生态 农业示范县建设项目综合得分 87.03 分,综合评价绩效级别为良。 (二)主要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1、投入指标分值 20 分, 评价得分 17.70 分。其中:项目立 项满分 12 分, 评价得分 12 分,整个项目立项规范、绩效目标合 理、指标明确;资金落实满分 8 分, 评价得分 5.70 分,部分项 目 实施进度较慢,导致 资金 未 及时 到位 。 2、过程指标分值 30 分, 评价得分 27.99 分。其中:业务管 理满分 15 分, 评价得分 13.48 分, 整体项目 业务管理比较规范; 财务管理满分 15 分, 评价得分 14.51 分, 整体项目 财务管理比 较规范。 3、产出指标分值 20 分, 评价得分 18.90 分。截至评价基准 日,项目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完成量基本相符,整 体 项目质量达标 率较高,多数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效果指标分值 30 分, 评价得分 23.48 分。 整体 项目实施 内容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某些方面不 明显,造成 扣分较多 。项目实施主体满意度 较 高。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方面 通过项目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生产能力增强,项目区农产 品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收入增加,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 6 生产投入减少,部分项目直接带来的种养增产、节本增效及农民 增收方面的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方面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农 业产业化水平,实施主体综合实力增强,部分项目农产品种养规 模、农产品转化和深加工规模扩大,增加了社会就业,使农民收 入增加、生活质量改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方面 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了项目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使农业生 态环境、农村 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同时得到改善,项目生态 效益非常显著。 4、可持续影响、社会满意度方面 通过项目实施,部分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农业主体增加 资金投入、提升耕地质量的意愿增强。整个项目实施主体满意度 非常高。对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民 广泛参与的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对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 增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项目档案归集不及时、档案内容不完整。 2、 部分项目县、示范县对项目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舆论导 向不强。 3、 部分项目未严格按时间要求组织实施,导致项目进度缓 7 慢、时间拖延,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4、耕地质量提升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直 接经济效益低,社会生态效益高,土地使用者自筹资金提升耕地 质量意愿普遍不强。 四 、意见建议 1、针对耕地质量提升直接经济效益低、社会生态效益高的 特点,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强 化舆论导向,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农 民广泛参与的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 2、耕地质量提升必须防治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 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 首先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控,实现 标准化、规范化使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其次要注重农业技术 科研成果的转化,集成推广经济实用、科学有效的农业发展新技 术、新成果、新模式。 3、根据全省耕地质量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重 点区域,抓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集中统筹使用省级预算资 金。 4、 市、县 级 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制定专门的项目考核 管理办法,重点加强项目产出、效果方面的考核评价工作。 5、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实施主体选择要公开透明,按规 范程序统一组织考核评选。不仅要关注项目完成情况,还要持续 关注项目后续管 理使用情况,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