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度精准灭荒以奖代补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报告项目名称:2018年度精准灭荒以奖代补项目项目单位:湖北省林业局主管部门:湖北省林业局评价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北分所2019年12月10日一、概述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鄂财绩发20125号)、湖北省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9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鄂财办绩201985号),湖北省财政厅拟对2018年度湖北省林业局精准灭荒以奖代补项目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2018年精准灭荒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委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湖北分所参与2018年精准灭荒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二、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经评价,项目综合得分:88.69分,评价结果类型为:A,评价结果级别为: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生态建设目标,发扬“牢固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大力推进精准灭荒工程,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为“建成支点、走向前列”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省政府制定精准灭荒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鄂政发20183号):到2020年灭荒总目标是完成208万亩荒山造林,其中,2018年计划完成70万亩,2019年完成70万亩,2020年完成68万亩。经湖北省林业局现场核查,全省66个县市2018年完成灭荒造林合格面积65.47万亩,完成2018年计划任务的93.53%,完成三年总任务的31.48%。本着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项目评价小组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设计了相对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全省2018年度精准灭荒以奖代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显示,整个项目运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阶段性绩效目标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一是较大程度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培育了一批生态林业企业;四是促进了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三、经验教训和建议(一)主要经验及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行政强力推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生态建设目标,发扬“牢固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大力推进精准灭荒工程,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为“建成支点、走向前列”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省政府制定精准灭荒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到2020年,完成208万亩荒山造林目标。2017年12月,省政府成立全省精准灭荒工程建设指挥部,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任指挥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吕江文、省林业厅负责同志及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分管同志任组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全省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精神,把精准灭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和办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县区、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把精准灭荒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精心谋划组织,科学规划,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大力创新造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强力推动了全省精准灭荒工作的顺利开展。2.及早安排部署,全面落实责任全省各地进一步解放思想,不等不靠,超前部署,及早行动。一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准灭荒三年行动方案,及早制定2018年度精准灭荒作业设计,明确了2018年度精准灭荒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二是全面调查摸底,及早准备精准灭荒所需苗木。各县区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今年的造林区域和地段进行全面踏查,并与乡镇反复衔接,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山头地块,及早落实调剂造林苗木。三是强化对林业建设和造林绿化的管理,通过层层分解下达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全面靠实了责任。四是为了把精准灭荒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市、县区林业局都实行了局领导包县区、包乡镇抓林业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制度,在春季造林期间蹲点督查指导,狠抓工作落实。3.注重科技兴林,提高造林质量全省各县区把加强技术把关和技术指导作为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的根本举措来抓。一是严把工程设计关。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规划。对精准灭荒的区域在树种选择、栽植模式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二是严把苗木质量关。良种壮苗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第一根基。对苗木生产全程监控,确保来源来路合法、品质良好,出圃苗木合格。同时,采取现地监挖、就近调运,当天供苗,当天栽植,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严把技术指导关。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发放栽培技术资料等办法,实现县区有专家、乡镇有技术员、村社有能手、户有明白人,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对林农的培训、指导力度。4.创新造林机制,打造林业新业态为了全面推进精准灭荒工作,全省各县区想方设法,动脑筋,出实招,不断创新机制,确保造林绿化任务完成。公司大户流转土地规模造林、专业合作社承包造林、专业造林队承包造林等多种造林主体积极参与精准灭荒工作,实现了造林绿化由往年以千家万户零星栽植为主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转变。5.多方筹措资金,突破发展瓶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管理机制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4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通知(鄂政办发201811号)等文件精神,各县市对涉及植树造林的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将精准灭荒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等财政资金予以整合,用于精准灭荒项目的支出。据统计,全省有49个县市出台了精准灭荒配套资金相关政策。其中,荆门市政府在东宝区、掇刀区和荆门市直投资1.4亿元用于三环线生态建设,随县政府筹措3000万元资金用于精准灭荒工作和绿色随县建设,枣阳市财政上拿出500-800万元专项资金,每亩给予100-300元的抚育管护补贴,竹溪县明确整合相关项目资金2410万元、启动金融信贷5000万元用于精准灭荒,京山市和大悟县各安排1000万元用于精准灭荒,红安县财政按照实际完成面积共配套约450万元用于精准灭荒。(二)存在的问题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2017年8月,省林业厅下发关于清查现有宜林荒地的通知(鄂林造2017145号),对全省所有尚未完成造林绿化或更新的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清查,特别是门户地区多年未绿化的“硬骨头”宜林荒山。全省各县市在进行宜林荒山荒地清查时,部分县市的清查工作质量不佳,存在荒山识别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2.项目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1)存在造林面积虚列现象一是荒山识别不精准。2018年,各县市自查上报面积76.83万亩,其中不在原核定荒山数据库内造林面积16.03万亩,占比20.9%。二是造林面积不实,各单位上报造林面积76.83万亩,经核查实际完成面积71.78万亩,核实率为93.4%,核减面积5.05万亩,主要为:实际未造林占5%,小班区划错误多报占40%,将有林地划入新造林地占35%。(2)造林质量存在不合格现象经省林业局现场核查,在全省71.78万亩造林面积中,不合格面积6.3万亩,占造林面积的8.8%。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栽植密度过低导致不合格,苗木质量不达标,因火烧、放牧等缺乏管理原因导致成活率不达标,因栽植季节不当导致成活率不达标。(3)栽后管护不到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虽然大部分单位在造林地块均设置了管护标志牌,但基本是造而不管,未真正落实管护机制,超半数县市均不同程度存在管护不到位的现象。在新造林面积中,未进行有效管护的面积达12.4万亩,占新造林面积的17.3%。主要表现为:牛羊等牲畜啃食和践踏毁苗、造林后发生火灾未进行有效补植。3.资金来源及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1)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根据国家林草局调研测算,我省平均造林成本为每亩2166.6元。精准灭荒造林,除省财政整合国家和省级投资每亩补助600元外,还需要地方政府投入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6个县市中,有少部分单位未出台配套资金相关政策,一部分单位虽然出台了政策但并未落实,还有部分单位有配套资金但数量有限。(2)超前拨付项目资金根据省政府精准灭荒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的规定,精准灭荒项目省级资金奖补标准为600元/亩。2018年度项目资金实际拨付时,存在超前拨付的情况,超前拨付资金613万元。(3)超前兑付项目资金根据规定,应按照验收合格的造林亩数兑付奖补资金。部分县市在兑付项目奖补资金时,按照实际完成造林亩数兑付资金。由于部分造林实施主体的造林项目验收不合格,造成实际兑付金额大于应收奖补金额。(4)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2018年10月,竹溪县林业局发文关于请求批准由森旅投承担实施全县精准灭荒工程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结算的请示,确定竹溪县森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森旅投)全面负责精准灭荒项目建设工作,承担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技术指导、资金拨付各项工作。2019年1月29日,森旅投共收到精准灭荒资金1780万元。2019年1月30日起,森旅投实际向项目实施单位拨付资金1,562.27万元,尚余217.73万元未及时拨付。(三)建议和改进举措精准灭荒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湖北长江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十大战略性举措的重要行动,是我省继绿满荆楚行动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开局。针对2018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1.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一是明确政府作为精准灭荒的责任主体,需要承担起组织群众、协调灭荒地块和抓好管护的责任。二是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做好荒山界定、规划设计、苗木准备、造林指导、监督企业抚育管护以及做好自查验收和资金兑现工作,基层林业站同时还要履行好造林监理的职责,把控除草、挖穴、起苗、栽植的各环节和全过程。2.提高认识,不断完善机制一是提高对灭荒难度的认识,精准灭荒地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发展产业的前提是消灭荒山,对森林火灾易发、多发的地区,在树种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生长迅速并具备压制茅草生长的树种。二是引进更多的造林主体,并根据今年验收的结果进行淘汰更新,形成适合地方特色的造林体系。三是改善供苗机制,确保壮苗和容器苗上山,突出“成活”和“成林”的目标导向。3.提前谋划造林灭荒工作一是总结经验,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并且适合于荒山造林、成活率高的树种。二是提前落实灭荒造林地块、造林设计、苗木准备等工作。三是加强监管,严禁跨地区调运疫情不明、种源不明的苗木上山。4.加强新造林后期管护一是压实管护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形成管护体系。二是落实管护机制,设置禁牧区防止牲畜危害,对于火灾易发地块要作为重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三是加强后期除草、补植等抚育工作,巩固造林成效。5.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按照项目用途拨付、使用资金。坚持及时、足额拨付资金,杜绝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防范资金使用环节的违法违纪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