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年度黄水东调一期工程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的目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胶东四市为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地区。2013年以来连续遭遇干旱,城乡供水发生严重危机,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2015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策启动黄水东调应急工程(一期工程),突破胶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供水瓶颈制约,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6年10月31日,省发改委关于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鲁发改农经20161092号)批复省水利厅项目立项。(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2016年11月28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关于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鲁发改重点20161230号),批复山东省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山东水务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水发集团”)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建设内容主要为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沉沙及调蓄工程、输水工程。工程分为东营段和潍坊段,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沉沙及调蓄工程在东营段,输水工程东营段8.5公里,潍坊段55.5公里。调水线路涉及东营市的垦利县、东营区、广饶县,潍坊市的寿光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开发区”)等5个县(市、区)。2016年12月20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下达黄水东调应急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鲁发改投资20161319号)下达投资计划33.89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项资金3.7亿元,青岛市投资3.7亿元,潍坊市投资3.7亿元,水发集团融资22.78亿元。(三)项目绩效目标1.项目绩效总目标建成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实现年供水量3.15亿m,实际供水规模86.3万立方米/天。利用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四市的黄河用水指标先期缓解潍坊北部寿光市、滨海开发区及昌邑市用水危机,相机向青岛、烟台、威海调水,缓解三市水资源供需矛盾。2.年度绩效目标引、输水等先期工程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通过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根据省政府要求,提出改进项目管理和优化资金投入方向的建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部门和单位的全面管理和整体绩效水平,为下一步预算资金安排提供重要依据。(二)评价依据评价小组收集查阅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相关行业文件,评价主要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和山东省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20号)等绩效评价相关文件;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财农201710号)、省财政厅关于批复2017年省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鲁财预指20171号)、省财政厅关于调整2016年省财政水利发展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697号)等资金使用和管理文件;省发改委关于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鲁发改农经20161092号)、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关于下达黄水东调应急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鲁发改投资20161319号)、省水利厅关于同意黄水东调应急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的意见(鲁水建字20168号)、省水利厅关于转发下达黄水东调应急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鲁水发规字20172号)等部门单位的管理办法。以及项目可研报告、自评表、资金到位和支出凭证等。(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绩效评价指标、指标解释、评价标准、指标权重、数据来源、证据收集方式等。以山东省省级预算支出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鲁财绩20187号)、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鲁财绩20164号)规定的指标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工作实际,设置投入(20分)、过程(30分)、产出(20分)、效果(30分)等4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12分)、资金落实(8分)、业务管理(15分)、财务管理(15分)、项目产出(20分)、项目效益(30分)等6个二级指标;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资金到位率等20个三级指标;项目决策相符性、立项文件相符性、立项程序规范完整性、绩效目标与政策相符性等55个四级指标。本次绩效评价综合绩效级别具体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综合得分在8090分(含80分)为“良”;综合得分在6080分(含60分)为“中”;综合得分在60分以下为“差”。其中“优”表示成效显著,“良”表示成效明显,“中”表示成效一般,“差”表示成效较差。(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本次评价采取听取情况介绍、查阅项目及财务资料、现场实地查看、专家座谈、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方法。与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座谈和访谈,了解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对项目及财务资料进行查阅、分类、整理和分析,总体把握项目情况和资金流向;到工程现场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实地查看项目的引水渠、调蓄水库、泵站、供水管道、阀门井等各项调水设施,现场调阅试通水数据,了解工程运行情况;召开专家评议会,邀请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和招投标方面的专家进行评议座谈;采取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项目的社会满意度。三、评价结论情况(一)综合评价结论黄水东调应急工程项目绩效总得分64.74分,评价等级为“中”。表1:指标得分情况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分值指标得分得分率投入(20分)项目立项(12分)项目立项规范性(2分)21.575%绩效目标合理性(5分)55100%绩效指标明确性(5分)5360%资金落实 (8分)资金到位率(4分)43.1979.75%到位及时率(4分)43.1979.75%过程(30分)业务管理(15分)管理制度健全性(4分)44100%制度执行有效性(6分)63.558.33%项目质量可控性(5分)5480%财务管理(15分)管理制度健全性(3分)33100%资金使用合规性(9分)900财务监控有效性(3分)300产出(20分)项目产出(20分)实际验收情况(6分)60.7813%质量达标情况(4分)44100%完成及时情况(6分)63.1552.50%成本控制情况(4分)44100%效果(30分)项目效益(30分)经济效益(4分)400社会效益(8分)8787.50%生态效益(6分)66100%可持续影响(6分)6466.67%社会公众满意程度6分)65.4390.5%总分10064.7464.74%(二)绩效分析从指标得分情况看,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一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79.4%、48.33%、59.65%和74.77%。投入指标得分率较高,但是存在项目绩效指标不够细化、可研报告中不真实签名、自筹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过程指标因关联单位占用项目资金、招投标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三级指标“资金使用合规性”不得分,另外,项目档案管理、项目实施条件落实、资产管护等方面执行不够严格。产出指标因项目未按规定时间完工及验收,影响了得分率。效果指标因项目目前未运行,水价未定,供水成本较高,负债数额较大,经济效益具有不确定性,经济效益指标没有得分。总体看,项目对沿途水库水功能区保护、地下水压采量等具有长期积极影响,相关部门单位、当地居民和当地企业满意度分别为91%、87%和94%,除经济效益外,其他三级指标得分率较高。(三)取得的成效黄水东调应急工程2016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6月底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新建4座泵站工程,对东营市原有的两条引黄干渠及广南水库一号沉沙池进行修整、清淤,对原有的广南水库进行了增容和加固,铺设两条64公里的输水钢管,其中东营段8.5公里,潍坊段55.5公里。项目正常运行后,可以缓解潍坊北部用水危机,相机向青岛、烟台、威海调水。目前,项目尚未正式运行,但已实现三次试通水,标志着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具备了跨地域调水的能力。三次共调水1397.23万m,以每立方1.12元的价格销售给水发集团下属水厂1000万m,实现供水收入1120万元。四、存在的问题(一)项目可研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可研报告中工程任务和规模、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评价、招标方案等环节的审查人、专业负责人、校核人、设计人等处均有明显的签名不实问题。另外,该项目的东营段麻湾入沉沙池泵站,因可研报告中的项目原址离工业废料污染区太近,导致水源污染,需要重新选址,造成整个项目建设期延后。(二)项目未按时完工、验收及运行项目应于2017年底完工,实际于2019年才完工,截至2017年底,项目完工率仅为21.7%。截至2019年6月底尚未办理竣工验收,也未正式运行。(三)黄河水源受限,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每年7月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及冬季凌汛期引水受限,特别是在干旱时期,当黄河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水源得不到保障。此外,该项目通过东营市原有两条明渠引水,明渠长达50多公里,沿线有150多个支门可以放水,支门的产权和管理权均属于当地政府,每年春耕时期,会优先满足当地农耕用水,造成该项目引水困难。2018年3月项目第一次试通水,恰逢春耕时期,申请调水量622万m,实际调水量仅为18万m。(四)项目成本较高,效益发挥具有不确定性目前该项目已具备调水能力却迟迟未能正常运行,主要原因是水价未定,项目成本较高,价格预期也较高,如果定价过高,用水方难以接受,如果定价过低,项目单位难以收回成本,影响项目可持续性。且项目长期不供水或者间断性供水,将会加大项目维护成本,进一步增加运营回收风险。(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招投标方面,项目的潍坊段招投标代理机构系项目单位的关联单位。在潍坊、东营段的招投标中,有五个标段由项目单位的关联单位中标。二是项目档案管理不规范。目前项目档案资料还存放在施工单位或者代建单位手中,未及时做好工程档案归档管理。(六)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项目负债高于总投资计划,存在高额借贷风险。过度融资和高额利息加大了工程成本,存在还款风险。已于2018年年末通过融资租赁贷款10亿元,归还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到期贷款本金和黄水东调二期资金缺口。二是项目单位将项目资金归集到集团“资金池”统一管理。山东水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对山东水发黄水东调工程有限公司的资金进行了归集,截至绩效评价日已支付25.47亿元。五、意见建议(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构建合理高效的黄水东调供水运营机制。一是理顺运行管理机制。明确资产设施的产权和管理权,确立“管理统一、产权清晰、权责一致、运营高效”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引水指标,尽量保证水源供应。畅通上下游沟通机制,兼顾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春耕及干旱等特殊时期的用水量。二是加快制定水价和用水办法。积极听取供水方、用水方及地方政府意见,统筹协调各方,制定各方都能接受的用水价格和运行机制。在保障供水企业回收投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水成本,合理制定水价。(二)强化资金监控,有效防范借贷融资带来的债务和资产质押风险。一是健全财务监控机制,对资金流向进行全过程监督。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保障项目资金安全,保证项目顺利运行。二是加大资产管控力度,严控资产风险。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融资,融资过程中,保证资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三)落实企业监管,推动黄水东调项目规范有序运行。项目主管部门应充分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对项目单位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水利招投标领域,引入更多招标平台、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企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增加招投标过程的透明度,强化竞争、降低成本。(四)硬化绩效管理约束,全面压实相关部门和企业全过程绩效管理责任。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牢固树立绩效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督促指导有关政策措施落实,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五)完善公共供水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供水保障配置,提升我省调水能力。项目单位在后期建设与运营期间,应考虑地方供水需求与水价承担能力,切实提高公共供水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供保服务和价格体系;进一步优化配置降低运营成本缓解资金回收压力,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同时应合理整合其他调水工程内容,完善我省调水体系建设,提高整体调水和应急保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