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2-2023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前 言中国经济 正处在 转 变发展方 式、 优化 经济结构 、 转 换增 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9 年与 2020 年, 中国人 均 GDP 连续两年超过 1 万美元,距离世界 银行现 行 高收入国 家门槛 仅 一步之遥 。 在 这一 关键时期 , 党中央、 国务院 敏锐 把握发展 阶段变 化 , 把促 进全体 人民 共同富裕 作为为人民谋 幸福的 着 力点, 提出了 “全 体 人民共同 富裕取 得 更为明显 的实质性进 展”的 目 标,作出 一系列 重 大战略部 署。习近平总 书记指 出 , 促进 共同富 裕, 最 艰巨最繁 重的任 务 仍然在农村。 党 的十八 大 以来, 党 中央 、 国 务院全面 推动经 济 社会发展、积极 把握 新一 轮科技革 命和 产业 变革新机 遇, 居民 收入水平 不断 提高,公平制度 和社会 服 务体系不 断完善, 但 是发展不 平衡不 充 分问题仍 然突出, 城乡区域 发 展和收入 分配差 距 较大。 特别是 , 新 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 革有力 推 动了经济 发展, 也 对 就业和收 入分配 带 来深刻影 响,包括一些 负面影 响 ,需要有 效应对 和 解决 。本报告旨在 从理 论 与实践层 面对中 国 通过数字 化、 网络 化、 智 能化方式增 强城乡 经 济社会发 展的平 衡 性、 协 调性、 包容 性, 实 现乡村振兴与共 同富裕 的 实践路 径、 发展 经验 , 以及 面 临的 挑战 进行系 统性分析与总 结。本报告认 为: 伴随 着农业农 村数字 技 术的发展 与应用 、 网络可及性的不断 强化, 数 字 化逐步成 为实现 中国 城乡包 容性增 长 的重要动 力,在推动城 乡居民 实 现经济机 会平等 化 、 公共 服务均 等化 , 以及缩小 收入增长差 距方面 发 挥显著作 用。政府 作为实施 主体创造 数字包 容 条件 。 党的十 八大 以来, 党中央、 国务 院推动 实施 “数字 乡村” “普遍服务” “宽 带中国” “网络扶贫 ” 等一系 列 政策措施 , 建设 农 业农村数 字化发 展 基础。 行政村通光纤率、 贫困村 通宽带率、 行政村 4G 覆盖率均超过 99% , 城乡实现同网同 速, 固定 宽 带单位带 宽和移 动 网络单位 流量平 均 资费降幅 超过 95% 。全面 夯实 了城乡数 字包容 地 基。 数字 技术扩 展 农村地区 经济参 与 可能性 。 模 式、 业态 、 供给的创新实 践, 打破 了城乡经 济机会 在 地理上分 布不均 的 障碍, 加速农村第一二 三产业 的 融合与扩 展。这 使 得农业生 产在自 然 景观、 文化价值等属性 可以变 现 , 使得 小农户技 术 应用差 、 经营规 模 小、 标 准化程度低的竞争劣 势能 够转变为“手 工劳作”、“ 原生态” 、以及“定制化”的高竞争力 标签。数字 化手段 推 动城乡公 共服务 的 均等化 。 数 字化的 方 式实现了政 务、 教育 、 医 疗卫生 、 文化服 务 等资源的 放大利 用 和低成本 共享复用,5G+ 远程医 疗 、 在线教 育、 数字 政府、 数 字乡村 等 为推动城 乡之 间公 共产 品与社会 服务 的均 等化、平 衡化 提供 了新工具 、新 方式。 数字 活动有 助 于弥合城 乡收入 差 距。 农村居 民通过 互 联网可以以更灵 活便捷 的 方式进行 工作, 实 现“不离 乡不离土” 的 “务工 ” “创业”, 并以此实 现新 的经济价 值创造 、 资 源配置改 善。 报 告分 析显示,2014 年至 2018 年间 , 参与 数字活 动能够 提升居民 16.57% 的 家庭收入水平。 分城 乡来看 , 农村居民 参加数 字活动能 够提升 家 庭 22.2% 的收入水平 , 高 于城 镇的 7.57% 。 2018 年 农村居民 参与互 联 网活动 , 对于他们收入 增长的 正 向影响高达 26.8% ,显著高 于城镇 居 民的 14.8% ,显著推动 城乡收 入 格局的改善1。网络 扶贫为 全 球贡献数 字减贫 中 国方案。中 国 网 络扶贫 的 成功经验表 明数字 红 利并非仅 局限于 高 收入国家 或大城 市, 能够分阶 段、分 步骤 地消 除长期以 来因 结构 性因素和 市场 距离 所产生的 不利 影响,有条不紊 地推动 落 后与贫困 地区相 关 产业的数 字化, 提升 居民人力 资本与数字 技能水平 , 激发 数据要 素活 力, 在 广大发 展中 国家的农 村地区,数字 减贫的 效 果大为可 期。研究报告 仍有诸 多 不足,望 请各界 批 评指正、 共同探 索 。1 注:此处提升是相较于未参与数字经济活动时(上一期调研)的平均水平。 目 录一、引言 . 1 二、城乡数字包容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 3 (一)“增长”与“包容”:城乡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与路径 . 3 (二)数字时代推动城乡数字包容性增长成为必然选择 . 6 (三)实现城乡数字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条件与全球困境 . 10 三、实现城乡数字包容性增长的中国方案与现实进展 . 16 (一)信息通信与互联网行稳致远不断夯实城乡数字化发展基础 . 17 (二)政府作为成本承担主体共建城乡数字包容性发展底层构架 . 18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培育农业农村产业内生力 . 21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城乡一体化 . 23 四、观察展望 . 26 (一)全面协调城乡、工农数字化发展的关系 . 28 (二)持续加强农村地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29 (三)加快农村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 29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体系 . 30 (五)加速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技能培育体系 . 31 (六)积极贡献全球贫困消除的中国数字方案 . 32 参考文献 . 34 附录 . 37 图 目 录 图 1 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关键路径 . 6 图 2 2019 年与 2020 年全球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5 类网络连接的可负担性 . 11 图 3 2018-2020 中国固定网络基础服务占据国民月均收入的比重与主要经济体对比(Fixed Broadband 5GB ) . 20 图 4 2018-2020 中国移动网络基础服务占据国民月均收入的比重与主要经济体对比(Mobile Cellular Low Usage ) . 21 图 5 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对比 . 23 表 目 录 表 1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数字包容性增长相关的目标 . 7 表 2 城乡居民互联网使用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 . 9 表 3 国际组织对“数字技能”的界定 . 14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 一、引言 中国经济 正处在 转 变发展方 式、 优化 经济结构 、 转 换增 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9 年与 2020 年, 中国人 均 GDP 连续两年超过 1 万美元,距离世界 银行现 行 高收入国 家门槛 仅 一步之遥。 新兴经 济 体的历史 经验表明 , 中国 经济 与社会发 展已经 到 了一个关 键阶段 。 在这一关 键时期, 经济社 会需要 在“低垂的 果实”2般的增长动能 减弱, 以 及 具有帕累托改进3性质的 改革 空间收窄 的情况 下 ,通过更 为积极 稳 妥地运用 政策工具 , 更为 合理 有效地处 理政府 与 市场关系 , 寻 求增 速放缓但 更加平衡、普 惠、包 容 的发展。 2021 年 7 月 1 日, 习近平总 书记在 庆 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 中 指出, 我们 必须着 力 解决发展 不平衡 不 充分问题 和人民群众 急难愁 盼 问题, 推动人 的全 面发展 、 全体 人民 共同富裕 取得更为明显 的实质 性 进展。8 月 17 日 , 习近平总 书记主 持 召开中央 财经委员会 第十次 会 议强调 , 共同 富裕 是社会主 义的本 质 要求, 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重要 特 征。10 月 15 日, 习 近平总书 记在 求 是 杂志发表 扎实 推动共 同 富裕 重 要文章 指出 , 促进 共同富 裕 , 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 仍然在 农 村。 改 革开放 , 特 别是党的 十八大 以 来, 中 国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巨 大 成就, 居民收 入水 平不断提 高, 公平 制度和社 会服务体系不 断完善 , 但是发展 不平衡 不 充分问题 仍然突 出 , 城乡 区域发展和收入 分配差 距 较大。尤 其 是, 多年以 来 城乡 二元制 经 济带来经济机会的 城乡 不 平等 、 造成 收入分 配的 城乡不平 等, 导致 庞大的低 收入 2 低垂的果 子:经济 学指代 非常 重要却又唾 手可得 的物质 财富 。它们正如 挂在枝 头、低 低垂 下的果子,一伸手就能摘到,从中得到的收益很大,所需付出的努力却很小。 3 帕累托改进: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2 阶层聚集 在农村。 这 将是未来 推进共 同 富裕一系 列措施 的 关键着力 点,也是最大 的困难 点 。“三农” 问题不 解 决, 乡村不 能实现 振兴, 共同 富裕便无从 谈起。 当前,新 一轮科 技 革命和产 业变革 加 速推进, 以 5G 、工业 互 联网、 物联 网、 大数 据、 云计 算、 人工 智能等为 代表的 新 一代网络 信息技术和产 业持续 高 速发展 , 呈现诸 多 新特征 , 生产要 素 、 社会 治理模式, 以 及产业 结构 发生深刻 变化 。 数 字化发展 带来的 机 遇对于中 国农村来说尤 为重要 。 它能够推 动经济 社 会的质量 、 效率 、 动力变革 , 并在实现更 为长久 且 可持续增 长方面 表 现出巨大 潜能 。 但是 , 数字 化 也带来了另 一种机 会 与技能方面 的 差异, 即 数字 鸿 沟。 数字鸿 沟 的 出现可能会进 一步加 剧 城乡收入 差距的 扩 大, 影响乡 村振兴 与 共同富裕 的实 现。 习近 平总书记 指出 ,要 提升数字 经济 包容 性,弥合 数字 鸿沟 。数字时代 , 通 过数 字化实现 惠及全 民 的包容性 增长 , 就 需要消除 横亘于前的城 乡数字 鸿 沟。 本报告的 目的是 从 理论与实 践层面 对于 中国通 过数字 化、 网络化 、智能化方 式增强 城乡 经济社 会发展 的 公平性 、 均等 性与 包容性 , 实现乡村振兴 与共 同富裕 的 现实 路径、 发展经 验 进行 系统性 的 分析与总 结。党的十八 大以来 , 以习近平 同志为 核 心的党中 央重视 互 联网、 发展互联网、 治 理互联 网 , 作出一 系列重 大 决策、 重 要部署 , 提出一系 列新思 想新 观点 新论断, 形成 了习 近平总书 记关 于网 络强国的 重要 思想,为信息化 事业发 展 指明了前 进方向 、 提供了根 本遵循 。 数字化逐 步成为实现城 乡包容 性 增长的重 要动力, 在 推动城乡 居民实 现 经济机会 平等 化、 公共 服务均等 化, 以及 缩小收入 增长 差距 方面发挥 显著 作用。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3 同时, 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 业变革 有 力推动了 经济发 展 , 也对 就业和收入 分配带 来 深刻影响 , 包 括一 些负面影 响, 需要 有效应对 和解决。 本报告 希望在 深 入研究数 字化发 展 对城乡包容 性 产生的 影 响 及其作用机制、 总 结 中国在 实现城 乡数字 包 容性增长 方面的 现实 情况的 基础 上, 进一 步展望数 字化 发展 助力乡村 振兴 与共 同富裕面 临的 挑战,进一步探索“以数 字 化寻求包 容性增 长” 的政策框 架势。 本报告尽量 避 免将中 国 实现 城乡数 字 包容性增 长取得 的 经验、发展的路径 、 面临 的 问题豕分 蛇断地呈现 。 因 此, 在 相对 有限的篇 幅当中, 选 择深刻 把握 和提供一 个尽可 能 逻辑完整 的 “ 数字 化发展 城乡包容性增 长” 分析框 架 , 而有所牺牲面 面 俱 到的 体现 。 报告随后 部分如下: 第二章 为城 乡数字包 容性增 长 的概念界 定、 发展 路径与面 临问题; 第三章 为中国 在 实现城乡 数字包 容 性增长方 面的推 进 方案与现 实进展。第 四章为 展 望观察与 发展建 议 。 二、城乡 数字包 容性发展 的实现 路径 (一) “增长” 与 “包容” : 城乡包容性增长的 概念 与路径 包容性增 长代表 着 对于传统 经济增 长 模式的反 思。 第二 次 世界大战结束以 来, 许多 发 展中国家 施行的 高 增长政策 在短时 期 内取得了 巨大 成功 ,国 民人均收 入大 幅提 升。但是 ,这 种增 长是高度 不均 匀的、不平衡的 。 很 大一 部分居民 , 特 别是 地处农村 地区的 居 民因为较 差的公共服务、 较低的 资 产初始水 平和较 少 的经济活 动参与 机 会而无法 从经济增长 中真正 获 益。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4 贫富差距、 城乡差 别 的交织与 扩大导 致 了这些国家 内 部消费 模 式、生活方式 与政策 诉 求的巨大 差异, 严重 破坏了社 会凝聚 力。 在此之后 ,政治、 经济与 社会 的动荡成 为常态 化 存在。 日渐积 累的 政治经济 不确定 性与 不断 叠加的社 会脆 弱性 ,进一步 破坏 了民 众对于政 府的 信任,阻碍了物 质资本 与 人力资本 进一步 积 累的意愿, 并以此 制 约了经济 增长的持续 性与平 稳 性。 很 大一部 分国 家在短期 的繁荣 消 退后, 便陷入了漫长的 衰退或 者 增长停滞 。因此 , 越来越多 的国家 相 继明确了“ 发展不仅是 增长”的理 念,并将 目光投 向 了如何通 过政策 措 施切实解 决阶层收入 差距扩 大 、 城乡 与区域 发展 不均衡等 问题 , 以 期促进经 济增长的成果 为更多 的 居民所共 享。 尽管, 对于“包 容性增 长”仍 未有教科 书 式的统一 定义, 但 是关于其内涵与 评判标 准 已经形成 了一系 列 初步的共 识 (ADB , 2007 ; UNDP ,2015 ) 。 包 容性增 长 意味着经 济机会 的 均等增加 与发展 结 果的公平 获得, 一方 面 增 长不 仅应可以 创造新 的 经济机会 , 还 需要 确保社会 的每一份子能 够平等 地 享有这些 机会; 另一方 面 增长 在带来 积 极效果的 同时, 还要能 够为低 收入群体 更多的 受 益 (Ali and Zhuang ,2007 ) ,以实现共同 富裕。 推动 包容性增 长的关 键 路径是相 对弱势 个 体获得经 济机会可能 性的提 升 , 以及 公共服 务与 社会服务 条件的 改 善, 即 是否能够在促进 广泛收 入 增长的同 时, 使得 相 对低收入 群体与 贫 困居民有机会、有条 件从中 获 益更多4。 4 尽管从最 优化的角 度来看 ,一 小部分居民 收入的 快速增 长而 大部分居民 的收入 水平保 持不 变或者略微上升也是一种增长的帕累托最优改进形式。 但是, 这种增长方式从社会和道德等角度看是不可接受 (Sen , 1999),并会引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5 包容性增 长关注 的 重点问题 主要包 括, 弱势居民 群体工 作 的部门(例如 , 农业 部门 ) 、 弱势居 民群体 居住的地 区 ( 例如 , 资源 欠缺的欠发达地 区、 农 村 与偏远地 区) 、 弱 势居民群 体拥有 的 生产要素 状况(例如 , 教育 学历 、 工作 技能 ) 、 弱 势居民群 体的消 费 项目价格 (例如, 食品、 燃料 和 服装) (UNDP ,2015)。其中 ,城 乡包 容 性 增长是将关注 重点更 为 集中于城 镇、 农村 之 间经济社 会发展 的 差别与促 进城乡良性 互动的 政 策实践。 由 于绝大 多 数发展中 国家发 展 的不平等 与不协调问 题突出 表 现为以城 乡差距 为 核心的区 域发展 不 均衡之上, 因此, 有关于 城乡差 别 的研究也 就顺理 成 章的成为 了包容 性 增长相关 议题的核心 重点。 数字包容 性增长 是 利用数字 技术提 升 经济社会 发展公 平 性、 均等性与包容 性, 并消 除数字鸿 沟的一 系 列政策措 施。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发 展初期, 数 字包容性 增长的 重 点是缩小 狭义的 数 字鸿沟那些拥有和不拥有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物质访问权限的人们之间的差距人们担心那些无法获得这些技术的人会被一个快速变化的信息社 会抛在 后 面, 无 法从中获 益 , 从而 扩大了在 机 会、 收 入和财富方面的 已有差距5。伴随数 字技术 与 人们生产 、生活 的 融合,数 字包容性增 长的概 念 与内涵愈 发的复 杂 , 例如 , 网 络的可 及 性与可负 担性; 教 育与数 字技 能发展程 度; 教育 、 卫生 医疗 、 文化 、 政务 的线上化发展程 度; 产业 数字化程 度与数 字 化发展环 境等 。 城 乡数字包 容性增 长进 一步 将目光聚 焦于 城乡 之间, 关注 农业 农村 经济社会 等的 数字化发展进 程与城 乡 之间的数 字鸿沟 ( 详见图 1 )。 5 数字包容基准:范围界定报告:assets.worldbenchmarkingalliance/app/uploads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6 来源: 中国 信息 通信 研究 院 图 1 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关键路径 (二) 数字时代 推动城乡数字包 容性增长成为必 然选择 当今世界 正在经 历 百年未有 之 大 变局, 以工业互 联网、 5G、大 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 信 息技 术创 新应用 正 引领 新一 轮科技 革 命和 产业变革 , 给全 球经 济和人们 生活带 来 了全方位 的影响 , 引致农村 经济社会与城 乡互动 关 系的变革 。 数字化具 有更为 显 著的差异 化、 服务 化和敏捷 化特征 , 通过更为多样化的 逻辑形 式 、 更为 低成本的 数 字手段 , 不断消 除 物理隔阂 、 打通 连接 渠道 ,打造高 度互 联的 城乡一体 化经 济生 态系统( 肖荣 美等,2021 ; 殷浩栋 等,2020)。 一是数字 技术 渗透效 应较强 、 物理接入 限制较小 , 打破 了经 济机会在 城乡地理上 分 布 不均 的 障碍, 并以 更为多元化的连 接方式 为 农业景观、 农产品 价 值增值和 农村一 二 三次产 业的融合、 变革开 辟了 新的路径 ; 二是 互 联互通的 数字技 术 进一步促 进资本等要素 的合理 化 、 均等 化配置 , 大 幅提高金 融服务 的 普惠性 , 缓解金融对农 村居民 的 地理排斥 、 评估 排 斥、 营 销排斥等 效 应, 为 其开创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7 更多元化 的投融 资 渠道和自 主就业 、 自 主创业机 会 (牟 天琦 等, 2021);三是数字 化的方 式 实现了教 育、 医疗 卫生、 文化服 务等 资源的放 大利用、 低 成本共 享复 用, 这 为推动 城乡 之间社会 服务与 公 共产品的 均等化提供了 新的工 具 、新的方 式(霍 鹏 、王星,2021 ) 。 实际上, 推 动实现 城 乡数字包 容性增 长 的构建既 是数字 时 代提升农村与欠 发达地 区 经济社会 公平性 、 均等性与 包容性 的 有效手段 , 又是实现上 述发展 的 关键目标 之一。 一方面 推动实 现城乡 数 字包容性 增长具有 “ 工具性 作 用” , 即作为 一种 机制与路 径, 它 有 助于通过 技术方式实现 个人和 社 会整体福 利的改 善, 从而消弭 城乡之 间 的发展鸿 沟。另一方面 城乡数 字 包容性增 长的实 现 具有 “ 目的性作 用 ” , 即 它本身就是 “ 消除数字 鸿 沟等新型 不平等 , 实现城乡 包容性 增 长” 的 重要目标之 一, 不需 要其 他事 物或 价值 性中 介来 体现 其价 值( 详见表 1 )。 表 1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数字包容性增长相关的目标 目标 具体目标 SDG 4 :优质教育 4.b:到 2020 年,在全 球范围内大幅增加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 展中 国家和 非 洲国家提 供的 高等教 育 奖学金数量,包 括职 业培训 和 信息通信 技术 、技术 、 工程、科学项目的奖学金。 SDG 5 :性别平等 5.b: 加强技术特别是信 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 以增强妇女权能。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8 SDG 9 :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9.c : 大幅提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度, 力争到 2020年在最不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普遍提供因特网服务。 SDG 17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17.8: 促成最不发达国 家的技术库和科学、 技 术和创新能力建设机制到 2017 年全面投入运行, 加强促成科技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 来源: 联合 国可 持续 发展 议程、 世界 基准 联盟 与中 国信息 通信 研究 院 2014 年至 2019 年, 中国农村 居民人 均 可支配收 入实际 增 速平均为 7.17% , 快于 GDP 增速 0.33 个 百分 点,也快 于城镇 居 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速 1.15 个 百分点。 其中, 数 字 化的作用 功不可 没 。 中国农 村地区互联 网普及 率 由 2013 年的 28.1% 增长至 2020 年 底的 55.9% 。数字化活动的参与 为 他们的家庭收入增长带来了积极显著影响。基 于“中国家 庭追踪调 查 2018” 数据 的计 量模型分 析,2018 年农村居 民参与互联网 活动, 对 于他们收 入增长 的 正向影响 高达 26.8% , 显著高于城镇居民的 14.8% , 有效推动 了城乡 之 间的包容 性增长 ( 详 见表 2)。综合“ 中 国家庭追 踪 调查”2014 年至 2018 年 间 15527 户 (城镇家 庭2173 户, 农 村家庭 13354 户 ) 面板 数据 的分析显 示, 参与数 字 活 动有效提升居民 16.57% 的家庭收入水平。 分城乡来看,参加 数字活动提升了农村 家庭 22.2% 的家庭收入 水平 , 显著高于 城镇家 庭 的 7.57% ( 计算过程详见 附 录) 。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9 表 2 城乡居民互联网使用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 年份 对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对弥合城乡收入增长差距的影响 农村 城镇 2014 32.6%* 27.0%* 不显著 2016 28.2%* 23.7%* 4.5%* 2018 26.8%* 14.8%* 12.0%* 注:*、*和*分别表示 在 10% 、5% 和 1% 的水 平上显著 来源: 中国 家庭 追踪 调查 (CFPS )、 中国 信息 通信 研究院 在 COVID-19 疫 情 全球大流 行期间, 数 字经济展 现出顽 强 的韧性 。政府、 企业等 组织 通过限制 旅行和 社 交隔离等 措施来 应 对危机 , 远程医疗、 在 线教育 、 共享平台 、 协同 办 公、 跨境 电商等 数 字服务广 泛应用、 成 效巨大 , 并 以 非自然演 进的方 式 进一步加 速了全 社 会数字化 转型 的步 伐。 原国务院 扶贫 办印 发关于 开展 消费 扶贫行动 的通 知、制定 消费扶贫 行 动推进方 案 , 强 调通过不 断强化 线 上线下相 结合的方式 , 促进 农村 与贫困地 区农产 品 的稳定销 售。 农业 农村部会 同多部 委印 发关 于实施 “互 联网+” 农产品 出村 进城工 程的指 导意 见,优先选择 包括贫 困 地区、 特色 农产品 优 势区在内的 100 个 县开展试 点,积极发挥 信息技 术 在推进农 产品产 储 销各环节 的作用, 推 动地方开 展“电商助 农” “信 息惠农 ” 等活 动, 促进 “ 网络流 量” 带动 “ 产品销量” , “宅经济” 释放出 “新 活力” 。 在这种情 况下, “数字” 的能量与潜力 得到了 更 好的展示 (薛新 龙 等,2021)。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0 (三) 实现城乡 数字包容性增长 的基础条件与全 球困境 技术的自 发性扩 张 受限于基 础设施、 经 济结构与 人力资 本 的限制 ,无法自动 消解和 跨 越建设成 本、 组织 成本、 交易成 本等 而实现对 农业农村等相 对弱势 行 业群体的 全覆盖 (中 国人民大 学扶贫 研 究院, 2020 ) 。实际上 , 农村地 区 必须具备 包括数字 基础设施 、 服务 可 负担性 、 教育技能和制 度支持 等 在内的一 些基本 条 件, 才能有 效的实 现 数字技术 的推广与应 用。 如 若 不然, 数字鸿沟 的 出现将会 继续扩 大 城乡间 、 地区间、 产业间经 济社会 的发展的 差距, 并成 为新的贫 困诱因 和 影响因素 。因此, 制定 具有前 沿技术眼 光且“一以贯 之”的 政策法规 、 战略计划 对于贫困地 区利用 数 字技术 、 发展数 字 经济至关 重要。 但 遗憾的是 , 对大 多数 经济 体而言, 数字 化发 展及其可 能会 带来 的影响仍 是未 知的。如何有效 利用数 字 化以实现 城乡的 包 容性增长, 依然面 临 着诸多挑 战。 1. 可及性依 然是制 约城乡数 字化同 步发展的 首要原 因 全球网络 基础设 施 建设进程 不均衡, 很 大一部分 欠发达 与 发展中经济体的 农村与 偏 远地区网 络覆盖 率 有限。 联合国 数据 统计显示 , 在2019 年 全球互 联网 人口中, 最不发 达 国家的占 比仅 为 19%,不及发达国家占 比 (87%) 的四分之 一。 就移 动网络而 言 , 全球 各国的绝 大部分城市 都已实 现 了移动宽 带网络 覆 盖, 但很大 一部分 生 活在农村 和边远地区 的居民 依 然无法实 现网络 接 入。 2019 年, 最不发 达国家 17%的农村人 口生活 在 完全没有 移动网 络 覆盖的地 区, 19% 的 农村人口 仅可使用 2G 网络 服 务。 固定网 络的接 入 程度的差 距更显 著 。 以家庭 为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1 单位, 全 球城市 区 域的家庭 网络接 入 量为 72%, 农 村家 庭网络接 入量仅为 38%6。 全球范围内互 联网 接入费用依然 高昂 。联合国宽带 委员 会(UN Broadband Commission ) 将互 联网负 担 能力定义 为 “1 对 2”,即 1GB的流量使 用费用 不 超过人均 每月收 入 (GNI)的 2% 。 收入较 为 富 足的发达地区 居民很 容 易在此标 准下实 现 互联网接 入, 但对 于 低收入国 家居民, 尤其是农 村 和贫困地 区居民 , 这笔费用 则难以 承 受。 按 照世界银行的国 别收入 划 分计算,2020 年 高 收入国家 1GB 移动互 联 网 流量的使用费 用仅占 人 均每月收 入的 0.59%, 而在低 收入国 家 这一比率 却达到了 8.49%7。 来源: 国际 电信 联合 会(ITU ) 、中 国信 息通 信研 究院 图 2 2019 年与 2020 年全球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5 类网络连接的可负担性 智能手机 普及率 并 不乐观, 导 致很大 一 部分贫困 人口难 以 有效参与数字经 济活动。 智 能手机的 普及与 应 用是实现 数字接 入 的最主要 途径 之一 ,在 现实应用 中以 其便 捷高效的 优势 大程 度代替个 人计 算机, 6 (ITU) Household Internet access in urban areas twice as high as in rural areas: itu.int/zh/mediacentre/Pages/pr27-2020-facts-figures-urban-areas-higher-internet-access-than-rural.aspx 7 (ITU) ICT prices: itu.int/en/ITU-D/Statistics/Pages/ICTprices/default.aspx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2 实现大面 积覆盖 、 始终在线 且可以 随 时访问的 数字连 接 。 然而 , 在中低收入经济体生活的绝大部分农村人口都面临着无法享有智能手机的困境。 例如, 观 察亚太经 合组织 经 济体在 2019 年的 智 能手机渗 透率能够明 显发现, 尽 管在同一 时期, 美 国 智能手机 渗透率 达 到 79.1% ,韩国为 70.4% ,而 东南亚部 分经济 体 仅有 30%(Newzoo ,2019 )。 2. 农业数字 应用与 农村数字 化发展 环境依然 落后城 镇 大多 数贫 困地 区的 市场 和发 展环 境相 对落 后。 数字 技术 的普 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总能够自然而然地与贫困地区现有经济社会活动相结合 。 实际 上 , 由于 贫困地区 的 数字与非 数字设 施 相对落后 , 同时, 缺 乏相对 成熟 的消费市 场和相 对 优良的营 商环境 , 因此资源 配置和使用效 率也较 低 。 在完 全市场 化的 条件下 , 资金 、 技 术、 人 才、 数据等会遵 循市场 规 律, 自 发向高 回报 率地区转 移, 并以 此影响贫 困地区数字经 济,乃 至 整体经济 社会的 可 持续发展 。 一方面, 农 村经济 主 体的数字 化应用 不 足限制了 其获取 数 字红利 。据 全 球数字 经济 白皮书 统计 显示 ,2020 年 47 个国 家 数字经济 增加值规模 达到 32.6 万亿美元 , 其 中 34 个高收入 国家的 数 字经济规 模为 25.3 万亿 美元, 同比名义 增长 2.8%,占 GDP 比重达到 50.7% , 产业数字化 已成为 经 济增长的 主引擎 。 但是, 农业数 字经 济渗透率 在全球范围内 仅有不足 8% 。尽管 在一定 意 义上,农 产品与 电 子商务平 台的结合在 早期激 活 了农村发 展的内 生 动力, 但野 蛮生长 之 后也陷入 了转型瓶颈 , 同 质化 竞争严重 、 溯 源体 系不完善 以及运 营 人才匮乏 等都形成了新 的风险 ( 冯朝睿、 徐宏宇 ,2021 ) 。 此外 , 新一代 信 息 技术在赋能农 业生产 方 面的作用 仍然非 常 局限, 尤其 在贫困 的 农业生产 地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3 区, 物联 网、 人工 智能和大 数据等 在 病虫害预 警、 调节生 产 、 智慧 物流方面的 应用仍 然 停留在初 级水平 。 另一方面, 大部分 农 村及落后 地区在 生 产领域的 数字化 转 型面临“集成应 用困境 ” 。 当前 , 绝大 多数 农业农村 生产领 域 的数字化 转型停 留在 基础 建设和单 向应 用层 面。同时 ,维 护数 字化设备 成本 高昂,对比农产 品附加 值 相对较低, 农村生 产 者无法真 正将数 字 经济与现 有经 济活 动结 合,甚至 需要 不断 考虑建设 维护 成本 和收益之 间的 平衡。例如在非 洲, 出于 成本顾虑 , 小 规模 农业生产 经营的 集 成应用非 常受限, 多 数情况 只能 够通过移 动设备 访 问农业推 广相关 的 市场信息 ; 而数据收集 与处理、 物 联网和人 工智能 等 相关的现 场基础设施 只 可 能在大规模商 业农业 经 营中被少 量采用 (Aguera et al, 2020 )。 3. 农村居民 数字素 养、数字 技能与 城镇居民 差距较 大 数字技能是指个体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生活和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 与技能 , 包含了基 础、 中级 和高级三 个主要 层 次 (详见表 3与专栏一 ) 。 其中, 基础数字 技能是 个 体借助数 字设备 、 使用互联 网完成基础 事项的 能 力, 是个人 能够在 线 与其他群 体互动 交 流以及享 有商业、娱乐、 社交 等服务的最根 本基 础(ITU,2020 )。 使用网络已成为发达 国家居 民 日常生活 工作不 可 或缺的事 项, 据 统计 , 2019 年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 织 国家 (OECD ) 各成 员国中 , 成年 个体 实现网络 接入和掌握 基础数 字 技能占比 超过 70% , 最高则 已经超过 95%。但 在 低收入国家 与贫困 地 区, 很 大一部 分居 民、 尤 其是农 村人 口由于不 具备基础数字 技能而 无 法实现互 联网接 入 。 当前 , 在 数据要 素 价值逐步 释放, 与 生产生活 耦 合共生 , 不断驱 动 社会发展 的形势 下 , 匮乏 数字技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4 能使得农 村和贫 困 人口逐步 成为边 缘 群体, 难以 享受数 字 经济发展 红利,这也 大程度 限 制了数字 技术普 惠 作用的发 挥。 表 3 国际组织对“数字技能”的界定 国际组织 报告 数字技能的内涵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 ) 数字技能工具包(2018)Capacity Building in a Changing ICT Environment(2018) 基础数字技能的核心: 网络操作(如发送邮件、搜索、或在线填写表格) 、 使用智能应用通过网络进行沟通 数字技能评估指南(2020) 数字技能: 居民个体使用信息通信技术 (ICT ) 来实 现生活和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世界经济论坛(WEF ) The Future of Jobs: Employment, Skills and Workforce Strategy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2016) 数字技能的基础: 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样化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 Building Digital Competencies to Benefit from Frontier Technologies (2019) 数字技能的基础: 使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服务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与国际Digital Skills for Decent Jobs for Youth Campaign 将软技能、 数字企业家精神列入了数字技能的概念边界 中国城乡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15 劳工组织(ITU-ILO ) The Future of Jobs: Employment, Skills and Workforce Strategy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2016) 将复杂问题解决、 资源管理等跨功能性技能列入了数字技能的概念范围 经合组织(OECD ) Skills for a Digital World 将创新能力、 批判性与逻辑性思维等列入了数字技能的概念范围 来源: 中国 信息 通信 研究 院 栏目一: 不同层 级 数字技能 的定义 基本: 复制 或移动 文件或文 件夹; 使 用复制和 粘贴工 具 在文档中复制或 移动信 息 ; 发送带有 附件的 电子邮件; 在计算 机和其他 设备之间传 输文件 。 标准:在 电子表 格 中使用基 本算术 公 式;连接 和安装 新 设备;使用演示 软件创 建 电子演示 文件 ; 以 及查找 、 下载 、 安 装和配置 软件。 高级: 使用一 种 ( 或者多种 ) 专 门的 编程语言 编写一 个 计算机程序。 来源: 国际 电信 联合 会(ITU )、 中国 信息 通信 研究 院 基础教育 匮乏是 贫 困人口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