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近一年行业指数走势 -22%-15%-7%0%7%15%22%2017-05 2017-09 2018-01传媒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行业专题报告 公司研究 财通证券研究所 投资评级 :增持 (维持 ) 表 1:重点公司投资评级 代码 公司 总市值(亿元) 收盘价( 05.11) EPS(元) PE 投资评级 2017A 2018E 2019E 2017A 2018E 2019E 002905 金逸影视 65.52 39.00 1.26 1.59 1.83 30.95 24.53 21.31 买入 603103 横店影视 155.15 34.25 1.02 1.21 1.43 33.58 28.31 23.95 买入 600977 中国电影 312.72 16.75 0.52 0.61 0.70 32.21 27.46 23.93 买入 300251 光线传媒 331.50 11.30 0.28 0.81 0.42 40.36 13.95 26.90 买入 2018 年 05 月 13 日 电影行业专题报告之一 计算机软件与服务 证券研究报告 传媒 投资要点: 垂直整合 是 中国 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一期间热映电影后来的我们爆出开场前大规模异常退票情况,事件再度引发了关于电影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争议。 市场 认为我国应该参考美国 1948 年派拉蒙法案,禁止一家公司垂直控制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从而对电影行业的上中下游进行垄断。但实际上,抛去中美两国时代发展背景的不同,派拉蒙法案从里根时代被要求重审,之后便被逐渐放松瓦解,部分制片厂被允许再度涉足放映业务,而美国电影产业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垂直整合 , 是因为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重心已不在院线端,转向了集团化经营。我们认为 垂直整合依然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派拉蒙法案重塑 美国电影市场格局 20 世纪 10 年代好莱坞电影公司通过垂直整合控制了电影全产业链,行业的高度集中以及业内盛行的捆绑销售模式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纠纷,促使了派拉蒙法案的实施。 派拉蒙 法案在 1940-1980 年限制了美国电影产业垂直化发展, 改变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模式,好莱坞电影公司聚焦制作和发行, 在并购中多次易主, 成为 媒体和 娱乐集团旗下 资产 。 所以 , 当 里根时代 派拉蒙法案 逐渐放松瓦解,部分制片厂被允许再度涉足放映业 务, 美国电影产业没有出现大规模垂直整合的现象 。 中国 电影 产业垂直一体化和 集团化 趋势明确 目前 中国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均不高,并且发行渠道较为单一,院线仍是主要渠道,因此垂直整合将有利于提升行业话语权 。 并且,在 中国文化娱乐领域还没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的 环境下,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先各细分领域的垂直整合,然后是跨媒介整合,大型电 影公司有望 通过横向兼并、垂直整合和跨界并购等途径,实现传媒集团化。我们认为, 拥有发行和院线渠道的 电影 公司将在未来并购整合浪潮中受益,建议 重点关注光线传媒、中国电影、横店影视和金逸影视。 风险提示: 监管政策变化,并购重组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研究 财通证券研究所 从后来的我们来看中美电影行业垂直发展道路的不同 请阅读 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以才聚财 ,财通天下 证券研究报告 联系 信息 陶冶 分析师 SAC 证书编号: S016051711002 taoyectsec 吕祎 联系人 lvyictsec 汪哲健 联系人 wangzhejianctsec 相关报告 1 五一电影观影人次同增 28%,持续看好中国电影行业 :传媒行业周报(第 18 周) 2018-05-07 2 传媒行业整体企稳回暖,院线标的出现板块性改善 2017 年年报及 2018 年一季报分析 : 传媒行业专题报告 2018-05-06 3 传媒板块业绩探底企稳,关注景气行业优质标的 :传媒行业周报(第 17 周) 2018-05-02 数据来源: Wind,财通证券研究所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内容目录 1、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3 2、 派拉蒙法案重塑美国电影市场格局 .4 2.1 大制片厂垂直垄断加剧电影业不公平竞争 .4 2.2 派拉蒙法案协议打破美国电影行业垂直一体化 .6 2.3 派拉蒙法案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 .7 3、 美国电影市场的后派拉蒙法案时期:院线不再是电影的单一渠道 .9 3.1 派拉蒙法案逐渐瓦解 .9 3.2 好莱坞电影公司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 .9 3.3 寡头垄断的院线市场 .10 3.4 美国传媒产业新格局:横向整合成就大型传媒集团 .11 4、 漫谈关于中国特色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过程 .13 4.1 历史:电影制片起步于 1990 年代,电影院线起步于 2000 年代 .13 4.2 现状:“制、发、放”集中度均较低,静待行业整合与强渠道公司的诞生.15 4.3 推荐标的 .17 图表目录 图 1:好莱坞黄金时期下的美国电影产业格局 .4 图 2: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派拉蒙案 .6 图 3:派拉蒙法案大幅度减少电影生产数量 .7 图 4: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围绕发行为核心 .9 图 5:北美三大院线的市场份额 .11 图 6:中国制片业的放开 .14 图 7:中国院线制改革史和放映业的 开放 .15 图 8:中美电影市场格局比较 .16 表 1: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 .5 表 2: 好莱坞五大巨头先后剥离院线 .7 表 3: 1960-1990 年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并购史 .10 表 4:好莱坞电影公司及其所属的传媒集团 .11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1、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五一期间热映 的 电影后来的我们爆出开场前大规模异常退票情况,在市场上引起了较大震动,因为猫眼参与了电影的出品和发行,并且大量集中的退票来自第三方票务平台,事件再度引发了关于电影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争议。猫眼作为国内电影在线票务的龙头,近年来扩张至电影产业链的上游制作和发行环节,此次事件中猫眼被质疑通过在发行宣传期推高预售票房来提升院线排片比例, 从而提升电影的票房,对同档期的其他电影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电影市场的秩序,加大了行业的不公平性竞争。 市场认为我国应该参考美国 1948 年派拉蒙法案,禁止一家公司垂直控制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从而对电影行业的上中下游进行垄断。但实际上,抛去中美两国时代发展背景的不同,派拉蒙法案从里根时代被要求重审,之后便被逐渐放松瓦解,部分制片厂被允许再度涉足放映业务,而 如今美国 电影产业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垂直整合,是因为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重心已不在院线端,转向了集团化经营,多渠道发行,多元化变现。我们认为 ,结合我国 的国情, 垂直整合依然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电影制片厂的垂直整合成就了 好莱坞 的 黄金时代, 并且中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时代不同, 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 中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 将 大相径庭 。 我们认为, 中国电影 将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 发展道路,电影产业垂直一体化和互联网化的趋势明确。 目前中国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均不高,并且发行渠道较为单一,院线仍是主要渠道,因此垂直整合将有利于提升行业话语权,各大电影公司近年来都加快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制片 -发行 -放映”完整产业链的大型电影集团逐渐形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此外,中国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线票务垄断了整个电影票务行业,票务市场线上化率已超过 80%。我们认为, 目前在中国文化娱乐领域还没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的环境 下,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先各细分领域的垂直整合,然后是跨媒介整合,大型电影公 司将通过横向兼并、垂直整合和跨界并购等途径,实现传媒集团化。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2、 派拉蒙法案重塑 美国电影市场格局 2.1 大制片厂垂直垄断加剧电影业不公平竞争 1905 年 镍币电影院兴起, 1910 年中期豪华电影宫开始普及, 美国电影产业开始起步,镍币影院公司开始进军制片发行领域,纷纷成立自己的制片发行公司。电影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垂直、横向并购逐渐发展壮大,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形成了集制作、发行和放映于一体的垂直整合经营模式,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提升公司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美国电影业进入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产业被好莱坞八大制片厂垄断 ,其 中五大巨头 派拉蒙、米高梅、 20 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和雷电华 都具备了完整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条链,三小头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 没有 拥有 影院, 八大电影公司控制了电影产业的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 ,拍摄的故事片电影数量 占据 美国全部影片的 80%。 图 1: 好莱坞黄金时期下的美国电影产业格局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 、 财通证券研究所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图 2: 好莱坞黄金时代经典电影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 财通证券研究所 好莱坞电影巨头控制了整个电影产业链制片、发行和放映, 在电影产业被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联合垄断后,巨头们联手操纵电影市场,排斥独立制片公司,以实现其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派拉蒙公司首创推出了 成批订片制 (即捆绑销售),凭借其拥有的优质影片和垄断的地位, 强制 下游电影院一次性预购多部电影,将优质影片和低质影片捆绑在一起卖给电影院,同时还推行盲目订片制,在影片开拍前就要求影院签订租片合同,通过销售低质影片获取了利润。但是,这样也使得独立电影院丧失了自主选购影片的权利,影片的价格被抬升了,大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质量亦出现下降 。 表 1: 好莱坞 八大电影公司 公司 成立时间 涉足的产业链环节 派拉蒙 1914 制作、发行、 放映 20 世纪福克斯 1935 制作、发行、 放映 华纳兄弟 1923 制作、发行、 放映 米高梅 1924 制作、发行、 放映 雷电华 1928 制作、发行、 放映 联美 1919 制作、发行 哥伦比亚 1924 制作、发行 环球 1912 制作、发行 数据来源: 公司官网、 财通证券研究所 好莱坞八大电影制片厂的这种行为将上游电影制作的风险转移到下游院线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端,加剧了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部分独立电影院关闭,点燃了独立公司和大型电影公司矛盾的导火线。 1921 年一家独立电影院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控诉名人 -拉斯基公司(派拉蒙旗下公司), 1927 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印发了对捆绑销售的禁令,然而派拉蒙公司否认了质控并且拒绝执行禁令,使得战火进一步升级并且蔓延至整个好莱坞。 1928 年,派拉蒙、米高梅、环球、福克斯等等 10 家电影公司被美国联邦司法部告上了法庭,拉开了长达二十年的美国电影行业托拉斯法事件的 帷幕,亦被称为“派拉蒙案”,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于 1948年 5 月对派拉蒙案做出了判决。 2.2 派拉蒙法案协议打破美国电影行业垂直一体化 1948 年 5 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关于派拉蒙案的最终判决, 认定好莱坞电影制片厂违反了反托拉斯法,禁止捆绑销售,并建议好莱坞制片厂剥离旗下院线,给美国电影行业的垂直整合和捆绑销售划上了句号。 好莱坞制片厂商开始先后剥离院线业务, 1948 年 11 月 雷电华 率先签订同意判决书,作为好莱坞五大巨头中最末端,剥离院线业务将有利于公司跟其余四家制片厂回到同一竞争平台,因此雷电华拆分为雷电华影业和雷电华院线 两家公司,将院线业务剥离了出去;为更好的涉足电视行业,派拉蒙于 1949 年 2 月 签订了同意书,将院线剥离后向广播电视领域发展。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华纳兄弟于 1951 年剥离院线业务,最终米高梅亦于 1954 年剥离院线业务, 届时美国电影产业的垂直一体化被全面打破。 图 2: 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派拉蒙案 数据来源: 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财通证券研究所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表 2: 好莱坞五大巨头先后剥离院线 公司 剥离放映 业务时间 描述 雷华电 1948 当时的公司领导者霍华德修斯是独立制片人出身,另外作为五大巨头的末端,公司希望剥离院线后回归统一竞争水平 派拉蒙 1949 计划进军电视行业,剥离院线后专注内容制作和电视领域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51 剥离电影院 华纳兄弟 1951 剥离电影院 米高梅 1954 剥离电影院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 、 财通证券研究所 2.3 派拉蒙法案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 派拉蒙法案实施后,美国每年电影生产数量大幅减少,联合制片模式逐渐成为潮流。 派拉蒙法案改变了美国整个电影产业体系,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剥离院线后失去了强大的后盾,不能再通过捆绑销售和盲销转嫁风险,每部电影都需要单独竞价,使得单部电影的交易成本增加,再度提升了电影制作的风险。因此好莱坞电影公司改变了制片策略,减少了电影生产数量,集中资金和资源在优质影片上,确保影片的质量并吸引观众,以实现单部电影受益最大化。其结果就是电影生产数量的大幅锐减,美国电影数量从 1940年的 524部下降至 1960年的 227部,下降了 56.7%。同时,联合制片能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所以联合制片的数量迅速攀升,联合制 片的数量占比从好莱坞黄金时期的 2.5%增至 1955 年的 15%。 图 3: 派拉蒙法案大幅度减少电影生产数量 数据来源: AFI、 财通证券研究所 在派拉蒙法案实施后,好莱坞电影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开发新的市场,建立起完善的全球发行体系。 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电影因战争呈现颓势,好莱坞和美524 534 510 429 428 390 405 398 423 392 422 424 366 389 302 305 335 370 324 242 227 0100200300400500600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国政府在 GATS、 TRIPS 等国际协定制定中激烈谈判,使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进一步开放本国电影市场,电影公司快速在海外快速建立发行渠道,使得好莱坞电影再度霸屏全球,截至 1960 年,大制片厂 的 海外票房已超过国内票房。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9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3、 美国电影市场的后派拉蒙法案时期:院线不再是电影的单一渠道 3.1 派拉蒙法案逐渐瓦解 1980-1989 年,里根总统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措施,旧的反垄断法案开始逐步瓦解, Loews 院线被允许重新涉足电影制作和发行业 标志着派拉蒙法令的政策开始松动。 1981 年司法部对历史的反垄断协议进行复议后宣布派拉蒙法案不再实施,电影公司可以通过申诉重返放映行业,哥伦比亚、环球和华纳等电影公司纷纷再度涉足放映业务,先后并购了电影院线。 但是, 由于派拉蒙法案改变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模式,美国电影产业格局已发生巨变,好莱坞电影公司聚焦制作和发行,实施发展多元化经营,院线已不再电影公司唯一的渠道,与此同时院线市场的集中度亦逐渐提升,因而美国电影产业没有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垂直整合现象。 3.2 好莱坞电影公司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 大成本制作和饱和式 发行逐渐成为好莱坞的新模式。 剥离院线业务后,好莱坞电影公司专注于电影制作和发行 业务 , 捆绑销售和盲目购片的禁令加大了单部影片的竞争和风险, 因此电影制作公司采取了各种方式吸引更多的 观众前来观看影片,邀请最知名的明星出演,加大对影片的宣传力度,高额的明星片酬和宣发费用进一步推升了电影的制作成本,电影的制作成本逐年攀升。好莱坞逐渐形成了大投资换取高回报的模式,但这种大制作的模式加大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电影公司的发行策略也发生了转变,对大制作电影进行首轮 饱和式发行, 将一部影片同时在数量众多的影院集中上 映, 通过掌握影片的发行从而控制上下游产业,发行环节逐渐成为电影公司最重要职能 。 图 4: 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围绕发行为核心 数据来源: 美国电影发展趋势分析、 财通证券研究所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0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电视的普及导致观影人次减少,美国电影行业于 20 世纪 60 年代进入了萧条期,大成本制作的电影更是增加了电影公司的经营风险, 好莱坞电影公司 在 20世纪 60-70 年代进入了空前危机,雷华电于 50 年代破产,剩下的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中的五家出现严重亏损,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纷纷被收购易主。 1962 年环球影业被美国音乐公司收购, 1966 年派拉蒙被海湾西方石油公司收购, 1967年联美被泛美公司收购, 1969 年华纳、米高梅分别被肯尼迪国际服务公司、 科克 莱恩 收购,数十年来好莱坞电影公司被不断转手,集团化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发展趋势。 表 3: 1960-1990 年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并购史 年份 并购 1962 美国音乐公司收购了环球影业 1966 海湾西方石油公司收购了派拉蒙 1967 泛美公司收购了联艺公司 1969 肯尼迪国家服务公司收购了华纳 1969 拉斯维加斯的宾馆业和金 融巨头科克 莱恩 收购了米高梅 1982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1985 新闻集团收购了 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1986 CNN 母公司特纳广播收购了米高梅 1989 时代集团收购了华纳传播公司 1990 日本松下集团收购了 MCA/环球。 1990 百代集团收购了米高梅 /联艺公司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 财通证券研究所 3.3 寡头垄断的院线市场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美国电影院经历了从镍币影院到豪华装饰的宫殿式影院, 派拉蒙法案迫使制片和放映分离,影院市场开始独立发展。 电视的普及对电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巨型多厅影院的院线的出现加大了中小影院的经营压力,院线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兼并整合浪潮。 广播电视等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抢占了电影的观众,观影人次在 1946 年后出现大幅下滑,再叠加巨型多厅,进一步加剧了院线行业的竞争压力,使得中小影院的运营成本不断加大,而拥有多厅影院的院线因规模效应而优势显著,开始大规模地并购影院,院线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了 Regal, AMC 和 Cinemark 三大巨头寡头垄断北美三大放映行业的格局。大型院线不断通过兼并整合提升市场份额,形成高竞争壁垒,使得三大寡头垄断院线市场的格局维持至今。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图 5: 北美 三大院线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 产业信息、 财通证券研究所 3.4 美国传媒产业新格局:横向整合成就大型传媒集团 虽然派拉蒙法案不再限制电影行业垂直一体化发展, 但是 电影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单一票房收入成功转型成多元化收入。 20 世纪 40-50 年代电视业的兴起改变了整个传媒行业,电视端亦成为电影影片的新渠道,截至 1980 年,院线票房的收入仅占电影收入的 63.6%,而电视端和 DVD 的收入占据了整个电影行业收入的 36.4%,院线已不再是电影的唯一渠道。并且派拉蒙法案后 好莱坞电影 公司 不断被收购易主,成为跨界经营的传媒集团的一部分,或是积极拓展扩展娱乐和休闲业务成为传媒集团, 派拉蒙、华纳、哥伦比亚、福克斯、米高梅、环球在 一系列并购中多次易主,最终成为大型 的媒体、娱乐集团旗下的一部分。所以当 里根时代到来时,传媒集团的业务 重点已不在院线上, 电影行业的垂直成为只是传媒集团的一个小分支,集团致力于水平整合扩展媒介渠道,整合资源使得媒介和娱乐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最大化,以内容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至电视、音像和游戏等领域, 实现了多渠道发行 、 多元化变现 。 表 4:好莱坞电影公司及其所属的传媒集团 电影公司 所属的传媒 集团 收购时间 传媒集团业务 米高梅 索尼 2004 游戏、网络服务、移动通讯、 影视、音乐等 哥伦比亚 索尼 1989 游戏、网络服务、移动通讯、 影视、音乐等 派拉蒙 维亚康姆 1993 电视 、 广播户外 、 电影与剧院 、主题公园等 二十世纪福克斯 新闻集团 1984 报刊杂志 、 音乐 、 卫星电影 、电视台 、 影视 、 体育等 华纳兄弟 时代华纳 1990 影视娱乐 、 有线电视 、 出版等 环球影业 康卡斯特 2011 有线电视网络 、 有线电视内容 、 IP 电话服务等 联美电影公司 米高梅 1981 - 18% 17% 16% 49% Regal AMC Cinemark 其他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迪斯尼 华特迪士尼 - 广播电视媒体 、 影视 娱乐 、 公园和度假村 、 消费品和互动媒体等 数据来源: 公司官网 、 公开资料 、 财通证券研究所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3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4、 漫谈关于中国特色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过程 4.1 历史:电影制片起步于 1990 年代,电影院线起步于 2000 年代 中国电影业发端于 20 世纪初,于二十一世纪电影行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媒介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中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中国电影产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道路。 中国大陆电影业从 20 世纪 50年代便沿用“苏联模式”,以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宣传任务为目标的指令性管理运行模式。 而这一现状,自改革开放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制片行业、发行放映行业分别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与 21 世纪 00 年代初步完成改革,而中国电影行业的也从此进入快车道。 中国大陆电影业从 20 世纪 50 年代便沿用“苏联模式”,以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宣传任务为目标的指令性管理运行模式。在制片方面,按照政治宣传中心需要安排电影题材有计划实行指令性的生产。电影制片厂和摄制组均属于行政管理体制,电影产品一旦完成,便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 司按规定价格一次性买断。电影发行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域,省、市、地、县各级行政辖区建制,形成中国电影发行以下层设置的各级分公司,实行政企合一的分配发行制度,并规定了按福利型电影事业留成分利的分配制度。中央和各级发行放映机构按规定获取全票房利润的 90%;而全国各制片厂只能分得 10%。这种苏联模式使中国电影业中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完全脱节。这三个环节被人为割裂从而无法形成产业链条,这也是日后制片部门和发行、放映部门发生利益矛盾的根本原因。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电影行业制片、发行、放映三环节各自独立运行。这一阶段中 ,电影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教育工具,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衍生品,而电影也的商品属性在计划经济下被彻底埋没。在 80 年代,电影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缓和制片、发行、放映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而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包括政府调整发行收入比例、提高影片拷贝结算的价格等,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原来的运行模式。 中国制片开放始于 1995 年,广电部出台了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于个人,均可参与摄制制片,但社会法人组织 必须 和制片厂联合摄制; 1997 年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级市电 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直至 2001 年电影制片才真正向民营企业开放,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金可通过获得申领许可证进行电影制片,电影制片走向市场化。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4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图 6: 中国制片业的放开 数据来源: 广电总局、公开资料、 财通证券研究所 电影的发行是最早市场化的环节。 1993 年 1 月 5 日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诺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取消了“中影”公司作为全国唯一国产故事片发行渠道,制片厂可直接向省级发行公司发行影片,对于影片的结算方式业作出相应的变动,电影发行行业开始改革。政策明确了中国电影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道路,改变了四十年来计划经济中电影“统购统销”的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的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 院线制的实行塑造中国电影市场 新 格局 。在院线制改革之前,我国的影片发行是依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来进行的,即中影公司 省、 直辖市发行公司 地区发行公司,院线制的推行打破了计划经济下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的多层次发行模式,电影的流通领域是连接电影生产和电影消费的重要环节,放映领域又是电影市场最前沿阵地。电影生产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放映效益最大化,因此发行放映机制改革的问题就很突出。可以说是中国的发行、放映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始于院线制的实行。 从 2002 年开始实行院线制,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制作发行和电影院、电影院线,中国电影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院线制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生产力,并带动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院线制的实行使我国电影发展向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002 年 12 月,众院线力捧英雄,英雄以2.5 亿元票房打赢院线运营商业大片的第一仗,成为首部荣登年度票房冠军的国产影片。院线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票房的猛增,也带动了影院的建设,投资兴建优质影院将成为院线发展的重要一步。 民营经济投身电影产业给与支持。自此,民营资本进入发行、放映合法化,1995 1995年,广电部 出台了 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 , 规定“全国拥有故事片出品权的不再仅仅是原来的 16家制片厂,部分省级电影制片厂获得了影片出品权;同时规定任何社会法人组织只要是在一部影片的投资额达到 70%以上便可与制片厂署名联合摄制” 制片的放开也就是出品权的放开,这意味着无论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于个人,均可参与摄制制片,这也意味着原国有制片企业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 这次制片开放为今后制片业改革真正走向市场化做了铺垫。 1997 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发出 关于试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 ,规定“国有省级以上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地级市电影单位、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均可向电影局申请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 政策的出台彻底改变了国有制片业对制片领域的统治地位,给予省级电影制片公司同样的制片权,是我国制片体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1 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 试行,规定“凡我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地(市)级以上电影单位和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以及地(市)级以上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文化影视法人单位(不含外资的独资企业)从事摄制电影业务(不含中外合作摄制电影业务),均可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申请领取 单片证 ” 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金可通过获得申领许可证进行电影制片,获得许可证的公司能独立享有影片的一次性出品权,既可以独立出品,也可与不多于两个的其他制片单位联合出品,可以说是 出品权的开放市电影制片迈向市场化的第一步 。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5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民营资本成为院线改革和影院建设的又一资金来源。民营资本从电影的生产、发行、放映都有了自己的发 展空间。 图 7: 中国院线制改革史和放映业的开放 数据来源: 国务院、广电总局、 财通证券研究所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放宽了民营资金和外资建造影院的限制,从而使大量社会资金涌入放映业,现代化多影厅影院不断增多,票房也不断攀升。而同时,很多已经投入到电影产业制片、发行的民营企业,看到终端市场左右电影发行的威力和市场发展潜力后,也加大了投资影院的力度。保利博纳发行公司便加入投资兴建影城的队伍。 2007 年华谊影视集团在开拓制片业和发行业后,正式踏入影院建设领域,成立影院投资公司,依靠制片商的优势,将通过投资兴建、并购、收购影院等方式抢占电影终端市场,以完善集团制、发、放一条龙的产业链。 4.2 现状:“制、发、放”集中度均较低,静待行业整合与强渠道公司的诞生 目前中国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三大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均不高,并且发行渠道较为单一,院线仍是主要渠道,因此垂直整合将有利于提升行业话语权 。 各大电影公司近年来都加快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制片 -发行 -放映”完整产业链的大型电影集团逐渐形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中流 砥柱 。 相对于美国影视渠道是由“电影院 电视 /DVD 互联网 /流媒体”分批脉冲2001年, 广电总局与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 2002年, 全国第一批组建的电影院线工作已顺利完成 。23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0条院线,供给 872座影院, 19条省内院线 2002年 2月 1日正式实施的新电影管理条例 , 允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国家允许以中外合资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设、改造电影院 2003年 12月 1日,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第 20号总局令)鼓励国有、非国有影视文化单位成立专营国产影片发行公司 2004年,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行的诺干意见,鼓励以跨省院线为龙头,鼓励系统内外国有、民营资本参股、控股或者独资组建院线 2004年 10月 10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联合通过并下发的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 , 鼓励境内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设立专营国产影片发行公司 2005年 4月 1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非共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诺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制作发行和电影院、电影院线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 财通 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6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专题报告 式迭代演进的,中国影视渠道是由“电视 /DVD”向“电影院”演进的,而电影放映业(即电影院行业)的发展又是伴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因此,中国的电影放映业中参杂了大量的互联网基因。 图 8: 中美电影市场格局比较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 财通证券研究所 相对于国外,中国的电影产业链在制片、发行、放映之外,诞生了第四个环节 即在线票务。由于 中国电影产业 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化过程而茁壮成长的 ,在线票务 在这一过程 垄断了整个电影票务行业,票务市场线上化率已超过 80%。而在线票务本质上是一个同质化极其严重的行业,该行业内的巨头(即猫眼与淘票票)均不约而同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目前以发行业务为主,未来或将加码制片业务。 另一方面 ,在传媒 行业 中很多细分领域民营资本无法进入 (例如由于国内的特殊国情,电视台所有权归属国有) ,延缓了民企成为传媒集团的 进程 ,而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 具备了 整合传统传媒 公司的时间、空间与资本 。 目前,传媒行业已经出现一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 玩家 企鹅影业、阿里影业(淘票票)、猫眼、爱奇艺等。国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