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彭朝思中国能战胜迫在眉睫的水资源危机吗?中外对话2018年4月(图片来源 : zhaojiankang)编辑 克里斯多夫戴维 唐大旻 夏洛婷 排版 黄露珊 翻译 Estelle 特别鸣谢:中国水危机 China Water Risk中外对话 地址: Suite306 Grayston Centre 28 Charles Square, Lon-don, N1 6HT, UK 网站: chinadialogue目录引言 5水资源短缺到底有多严重? 6污染与低效使用加剧水资源危机 9单靠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缺水 10水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后果什么时候会显现? 13政府的应对措施 15政府有哪些未做和该做的工作? 18中国能否战胜水危机? 23国际影响 26全球机遇 28附录:中国水资源现状数据 29作者简介 344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南水北调工程(图片来源: SNWTP )5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关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乐观者和悲观者各执一词。乐观者认为,从过往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悲观者则认为,改革已经与党内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仍然大权在握的既得利益群体的意愿相背离。但无论中国能否顺利通过这一考验,似乎没有人会认为债务、产能过剩、房产泡沫、经济调整、为14亿人口提供社保和服务的高昂成本等因素会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波动、甚至动乱。但是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威胁,上述风险的确可能发生:那就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难题。虽然可以通过“南水北调”或者进口生产过程中耗水量较大的产品来缓解这个困境,但远水不解近渴,必须尽快采取紧急的整体措施。引言来源:中国水危机6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水资源短缺到底有多严重?答案是,非常严重。据报道,早在2005年当时的中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就曾告诉记者,中国需要“要么为每一滴水而战,要么灭亡。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挑战。”而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表示,缺水威胁“中华民族生存”。首先我们来看一组相关定义和统计数据(本文附录中罗列了更多的数据;请注意,这些数据基本都是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数据,虽然这些数据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但是与亚洲开发银行、中国水危机和科学美国人公布的数据比起来,一些数字还有所保留)。通常来说,水资源紧张是指每人每年直接/间接(从发电、产品制造、食物供应,到刷牙等)水资源消耗总量低于1700立方米,而水资源短缺警戒线为1000立方米,500立方米以下则为水资源严重短缺。2014年,中国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为2018立方米(目前更低)。而2012年中国人均水资源消耗总量为1207立方米(科学美国人),2016年为1028立方米(中国统计年鉴(2016)。 “十三五”规划呼吁将中国年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按照14亿人口计算,相当于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仅略超600立方米。整体来看,中国的水资源压力并不比英国的情况更加严峻。然而,中国的问题在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20%,但水资源保有量仅为全球总量的7%7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中国80%的水资源都分布在南方地区。而北方的八个省份(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排序,这八个省份分别为天津、宁夏、北京、山东、上海、河北、河南和山西)均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另外四个省份(甘肃、陕西、辽宁和江苏)则属于水资源短缺。其中,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心的华北“京津冀”地区(即北京、天津和河北)总人口超过1.2亿,年人均水资源总量甚至不到水资源严重短缺标准的一半,北京和天津的人均水资源保有量甚至比沙特阿拉伯也好不了多少。而拥有大面积沙漠的新疆与内蒙古地区同样也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他们的人口相对较少。新疆还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灌溉区,而且农业部门也是耗水大户。此外,中国85%的煤炭储量都位于这些缺水省份;煤炭开采不仅需水量大,而且污染严重。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煤炭产地同时也是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目前的水资源使用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全国整体用水量中,农业南北方水资源及用水差异。来源:中国水危机8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用水占62%,电力/工业用水占22%,居民用水占14%,其他用途占2%(比如湖水补给)。而上文提到的12个省份覆盖了中国41%的人口,并且贡献了中国农业生产总量的38%,发电总量的50%,以及工业总产量的4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如今,地下水水位正在迅速下降:2015年,中国有超过23万平方公里(约4%的国土面积)被过度开发;2015年北方三大河流(海河、黄河和辽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为106%、83%和76%,而世界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警戒线为40%。被誉为“中国北方生命线”的黄河,目前的径流量只有上世纪40年代的10%,而且大部分主要支流常年都处于断流状态。目前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正以每年1到3米的速度快速下降。过度用水的一大影响就是含水层坍塌,从而降低了雨水丰沛年份含水层的蓄水能力。全国总体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62%。图片来源: ferauguSTodeSigN9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污染与低效使用加剧水资源危机令人窒息的空气污染经常会登上媒体头条,但水土污染问题其实更加棘手,而且治理成本也高得多(前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在2015年表示,如果按照现有的投资进度,那么中国要打赢土壤治理这场战役可能需要一万年。或许并非真的需要一万年。因为,“一万年”在中文中泛指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快速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背后的环境恶化也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环境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到了“十九大”,这个问题则成为了核心议题。水资源短缺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监管不力、缺乏透明度、执法不严、惩戒措施不到位(在中国,支付罚款比遵守法律成本更低)的后果是工业与矿业污染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主要控制排污地区请参见附录2)。除此之外,畜禽粪便污染、过度使用农药、无监督废弃物倾倒也令水质持续恶化。2015年,监测水域中有9.2%已不具备使用功能,即属于劣V类水质标准,甚至不能用于农业或工业生产。虽然在2017年,数值降至8.8%,甚至8.3%(发改委两会报告,2018-03),但仍不容乐观。2014年,中国有61.5%的地下水属于“较差”和“非常差”(IV类及V类污染),相较2013年增加了1.9%。2007年,黄河流域中有33%的水资源无法用于工业或农业生产;直到近些年黄河水质才有所恢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缺水问题更加严峻。中国政府表示,错误落后的灌溉和耕种方式使中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率高达50%,占中国用水总量的三成多。无论是从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工业附加值来看,工业用水效率同样也不高(耗水率甚至达到美国和欧盟水平的6倍)。 10 | 中国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单靠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缺水“南水北调工程”被看作是能够拯救北方水资源困境的一大救星。客观来看,水利部2014年12月公布的地下水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北方平原地区地下水储量(不包括地表水)较2013年整体下降了8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工程”目前输水能力的一半。这样看来,这项工程也只是延迟危机发作的时间而已。到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营的两条线路每年可累计输水209亿立方米,这其中还没有考虑东线为了引水而需人为将水位提升600米以及运转474座污染过滤站所需的电力和水力资源。但即便这个调度目标得以实现,且209亿立方米水全部都被输送到了京津冀地区,那也只能将该地区的人均水资源保有量提升到“水资源严重短缺”状态三分之二的水平。但是这个目标可能根本无法实现,因为这些水还要与山东、江苏和河南等省份共享。而且,水资源危机很有可能等不到2030年三条输水线路全面投入运营的时候已经变得急迫。而其他的输水项目规划就更不可行了,更不要说是否能够及时完工,以避免水资源危机了。比如有人提议将俄罗斯贝加尔湖和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新疆或者长江流域,只要简单看一眼地图就知道,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那种由工程师主导政治局常委会,并利用大型工程技术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曾经有过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