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企业养老福利计划迫在眉睫 Alex Tschai(蔡宗周) 财富 2017年 3月 美世成长市场洞察 为您的健康、 财富和职业举措提供洞见 MERCER / VOICE ON GROWTH ECONOMIES 企业养老福利计划迫在眉睫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重,组织 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帮助员工 规划养老的挑战。养老计划 的有关决策之所以变得如此复 杂,其中存在诸多因素,包括 监管力度加大、经济波动、人 口构成不断变化、公共养老金 的作用有限或是不断下降、雇 主负担日益增加等等。作为拥 有超过20年养老咨询经验的资 深专家,蔡宗周先生对中国企 业面临的员工养老问题深有感 触。“在2009年,中国劳动 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但 是中国老龄化程度很快。2015 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 2亿,这表示劳动年龄人口在 急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 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 ALEX TSCHAI(蔡宗周) 养老咨询业务总监,总精算师 中国北京 蔡宗周先生是美世中国养老咨询业务总监和 总精算师,在中国大陆有超过20年的养老咨 询经验,包括对财务报告和基金政策制定的 精算服务,养老计划审计、设计、供应商选 择以及企业并购中的福利整合。 蔡宗周先生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商 学院获得保险精算的理学硕士学位,他同时 也是中国台北精算协会会员和北美精算师协 会会员。 01 02 03 2017 美世成长市场洞察因地制宜,量身定制 无论是企业年金、信托型储蓄计划,还是传 统的年金保险,都是值得向员工推荐的养老 福利计划。相比而言,企业年金对于企业和 员工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而信托型储蓄计 划、年金保险的优势则在于缴费对象和缴费 比例均具有弹性,企业可以针对高管和关键 员工进行灵活安排。 蔡宗周先生介绍,“2015年,美世针对203 家企业进行养老储蓄福利调研,结果显示有 36%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养老或者储蓄计划。此 外,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对企业福利计划会 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年金计划要求开 放给全体员工,需要企业支付较多的成本, 因此企业在采用年金计划时会有一定的顾 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非企业年 金计划,如信托型储蓄计划、年金保险等, 这些计划可以向针对高管和关键人才等特定 人群提供补充养老福利。” “从成本方面考虑,如果企业只为员工提供 工资,不提供补充福利,的确可以降低直接 成本。但是,由于一些法定福利(如社保) 是和工资挂钩的,随着工资规模越来越大, 相关法定福利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这事实上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全 部发放现金工资的缺陷在于,当员工到达退 休年龄,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时,会质疑企 业为何不提供退休养老福利。另外,工资收 入对于员工保留并无太强的作用,但是福利 具有一定的薪酬递延效果,因此也可以对员 工有更强的保留作用。” 蔡宗周先生介绍,目前,大部分国家的养老 体系都属于三支柱结构,第一支柱是基本养 老保险(社保),第二支柱是企业额外提供 的补充养老计划,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 企业提供的补充养老计划按照待遇确定的不 同方式,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型计划和缴费确 定型计划两种。其中,待遇确定型计划即由 雇主主要负责缴费并全权负责在资本市场的 投资增值,而且不论投资盈亏,雇主都要按 事先确定好的数额来支付给雇员退休金。这 种计划的特点是风险全部由雇主承担,雇员 按照预定的计划取得收益,不承担任何投资 风险;缴费确定型计划是一种完全积累类型 的退休金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雇 员退休时领取到的养老金完全取决于其个人 账户内的缴费及其投资收益。缴费确定型计 划的特点是将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的风险分散 在雇主和雇员双方的身上。 “一般而言,国企较多采用待遇确定型计 划,该类计划的养老福利负债或者成本需要 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其他类型的企业多采用 缴费确定型养老计划,如企业年金、职业年 金、信托型储蓄计划/方案等。其中,企业年 金和信托型储蓄计划的运营模式大体相同, 都是采用信托制的运营模式,此种模型可以 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的安全。此外,信托制 运营的决策分工非常明确,除了受托人,还 包括其他三个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账目管 理员、托管人。” 蔡宗周先生补充道。 由于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计划需要企业支付 一定的缴费,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 为员工提供此项福利计划。相比之下,第三 支柱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年金保险则完全由员 工个人缴费,企业并不需要付出实质成本, 而仅仅需要帮助员工搭建相应福利平台,帮 助员工筛选供应商,并将选择权交给员工; 因而此种福利受到较多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蔡宗周先生补充道,中国政府在2015年内推 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使第三支 柱在政策层面更加完善,鼓励个人做养老储 蓄。 04 05 06 03 财富此外,蔡宗周先生认为,企业需要注意的 是,当为员工制定相应的养老福利方案时, 需要与员工进行及时的沟通,才能达到激励 员工的作用。除了企业年金、信托型储蓄计 划、年金保险等计划外,企业还可以考虑账 上准备型福利计划。“账上准备并不需要像 企业年金一样按月或者定期地把钱缴出去, 它只是为员工准备的一个虚拟账户,在虚拟 帐户中做缴费及利息记录,将来在员工离职 或退休的时候,根据虚拟帐户中记录的金额 和其他计划条款将福利一次性发放给员工。 近年来,对于企业提供的补充养老计划,全 球性的趋势是缴费确定型计划,但是,对于 小型企业而言,考虑到预算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账上准备型福利计划。”账上 准备型福利计划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并无法 律法规的限制,员工可以在离职或者退休时 灵活领取。 企业养老需要未雨绸缪 企业需要为员工制定养老福利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员工保 留,从长远来看,也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核心人才, 虽然现在养老福利方面的需求并不强烈,但是当临近退休, 员工会突然意识到养老储蓄计划的重要性,也会产生比较的 心态。因此,企业需要未雨绸缪,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 养老福利计划。 “关于企业年金的递延纳税,由于真正纳税是在员工退休后 领取年金时发生,时间跨度较为久远,税收优惠的真实效果 并不明晰,员工对于税收优惠的感受并不强烈。”面对这种 情况,美世将提供一些测算工具,帮助员工了解节税的真实 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员工制定养老储蓄计划的意识。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养老福利问题。 蔡宗周先生解释道,“在中国,2009年时,劳动人口的平均 年龄为30岁,非常年轻。因此,对于关键人才而言,似乎养 老问题还非常遥远。但是,当关键人才到了45岁或者50岁, 突然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企业这个时候才开始着 手建立养老计划,缴费的年限非常短,能够提供的养老福利 水平较低;但如果进行补缴,必然对公司财务造成很大的压 力。因此,未雨绸缪才是最优解决之道。养老福利计划对员 工而言是一项刚性需求,如果企业毫无准备,就会陷入一个 非常尴尬的境地。” 因此,企业不能忽视为关键人才建立养 老福利计划。 01 02 03 2017 美世成长市场洞察聚沙成塔,发挥杠杆效应 相比于薪资福利方案,养老福利方案更为复杂、并且需要时 间累积才能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效应。企业在制定养老福 利计划时,需要针对员工的诉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结合 自身的预算,进行相应的对标。美世也会帮助客户进行测 算,根据自身的预算水平,使有限的财务预算发挥最理想的 效果。另外,美世将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为企业提 供最合适的养老福利解决方案。 此外,在美国,信托型储蓄计划在投资比例和投资组合上都 有多重选择,而且比较灵活。在中国,企业采用信托型储 蓄计划时需要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属性制定。蔡宗周先生介 绍,“一般而言,年轻员工的风险承受度较高,而接近退休 的员工则比较保守。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员工属性提供福利 投资组合,将风险高低进行平衡搭配。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 择一种或几种投资组合,或者制定弹性投资组合,让员工自 行选择。外企一般更倾向于让员工自主选择投资组合,而国 企则相对进行保守型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对服 务供应商,缴费比例等进行调整。” 此外,蔡宗周先生认为,2013年底,政府推出企业年金递延 纳税的优惠政策,标志着中国版401k正式出台,但是引起的 反响并未如预期般强烈。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是考虑到成本 因素,以及员工还不具备养老储蓄的意识,客观上造成企业 年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美世投资咨询团队在全球不同的地域,为客户提供养老金投 资服务。“企业福利的趋势是以简单为准,尽量实施全球化 的福利解决方案,同时注重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同时,每两 三年进行评估和回顾,这样才能不断降低客户成本。” 蔡宗 周先生补充道。 当企业只为一部分核心员工制定福利计划时,由于人数较 少,很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美世聚沙成 塔,汇集不同的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进行采购,满足企业的 需求。美世为中小企业提供养老储蓄的产品解决方案,从方 案的设计到实施落地,美世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应对 养老问题带来的种种挑战。 展望前景,在可预见的未来并没有 足够的市场稳定性。 04 05 06 03 财富2017 美世成长市场洞察 22144C-MG 美世公司2017版权所有 本刊物中所包含的信息不构成任何咨询建议。需要特别注意 的是,任何内容都不应被视为要约、询价或邀请,以在任何 国家销售或提供任何受监管的服务或产品。本刊物保留全部 权利,包括且不限于在任何政府法律下的版权、商标权、专 有技术和其他所有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