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半导体行业深度专题之二: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证券 研究报告 | 行业 专题报告 信息技术 | 电子 推荐 ( 维持 ) 中国智能终端芯片 产业 :顺应潮流,崛起加速 2014 年 09 月 22 日 半导体行业 深度专题 之二 上证指数 2329 行业规模 占比 % 股票家数(只) 127 5.4 总市值 (亿元) 9842 3.7 流通市值(亿元) 6971 3.1 行业指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5.1 25.8 35.9 相对表现 3.0 11.5 36.2 资料来源: 贝格数据 、招商证券 相关报告 1、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之一 国家战略:助力半导体产业迎接长线拐点 2014-06-25 继国家战略篇后, 此次 我们 挑选市场容量大、增速 快、创新产品集中的智能 终端芯片作为半导体 专题报告之二 的 主题 。 智能终端产业逐渐把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 同时 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应用不断崛起, 使得 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主要从如下三 方面受益: 1) 4G LTE 变 量芯片需求 ; 2)智能终端增量芯片需求; 3) 中国 终端 品牌崛起所带来的 IC 设计、制造、封测全方位需求。 中国 半导体 将 乘产业链东进、上移之势 ,补齐和升级电子产业链的上游短板。 随着展讯、 RDA 等海外上市智能终端芯片公司完成私有化,两家公司 A 股上市预期已 基本形成, 中国 IC 设计上升 大势亦有望在 2015 年形成。本 报告是 A 股第一篇系统阐述智能终端芯 片的深度专题, 剖析 了各 细分领域发展趋势和格局, 以及 15 家国际龙头和 10 家 A 股公司,以期作为行业入门必读报告。 4G 智能手机是终端芯片产业最主要推动力 。 智能手机是人类电子设备历史上唯一一种“人手一部”的设备, 4G 智能机最有潜质成为“个人计算”中心。智能手机是过去几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引擎,从今年起智能手机增速有所趋缓,然而 增长远未结束, 4G 普及有望延续手机 芯片强劲增长 2-3 年。单部智能手机 半导体 消耗量约 50 美金, 占 BOM 的 40-50%,芯片是智能手机最 核心的 组件。未来智能手机 将继续沿 “类 PC”硬件结构,以基带 /AP 为核心 (手机 芯片 的 50%) 发展,在融合、技术和价格三大方向上形成平衡。 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芯片展露峥嵘 。 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终端的快速崛起 所带来的芯片需求空间亦不逊于 PC和手机,潜在市场规模均为数百亿美元。 AP 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有望在同 MCU 模式的争夺中占据先机,同时 可穿戴设备传感器 应用规模将较手机更大 。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将加速传统消费电子 半导体公司 向汽车应用的渗透; ADAS 是车载 图像传感器 、 非光学 传感器的主要推动力; 新能源汽车因其全新的车内构架,会为汽车半导体带来革命性增长机会。 智能家居芯片发展尚处早期,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将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组件。 中国智能终端 芯片 变量、增量、产业转移 三大机会。 1) 3G 智能手机到 4G LTE技术演进所带来的芯片变化需求,如基带 /AP SoC 和前端模组变化所引发的产业版图重绘; 2) 4G 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带来的增量芯片需求,如 NFC、指纹识别、无线充电、传感器芯片; 3)中国终端品牌崛起所带来的 IC 设计、制造、封测全方位需求。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 1) 展讯、 RDA 回归 A 股和清华控股旗下 的6 家 A 股上市公司 及其他可能 IC 设计借 壳公司 ; 2)受益 4G 基带 /AP SoC 和前端模组 需求 的公司如大唐电信、国民技术、舜元实业、全智科技(预披露)等; 3)智能终端增量芯片供应商如 NFC 芯片同方国芯、指纹识别芯片汇顶科技(预披露)、传感器晶方科技和格科微(拟香港上市); 4)中国智能终端品牌崛起的直接受益者如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制造和封测龙头。 主要风险: 1)技术变化 致产品路线周期改变; 2)产品市场需求发生 变化。 鄢凡 0755-83074419 yanfancmschina S1090511060002 研究助理 潘东煦 021-68407416 pandxcmschina -20 -10 0 10 20 30 40 Sep/13 Jan/14 May/14 Aug/14 (%) 电子 沪深 300 行业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 2 正文目录 一、 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 . 5 二、 4G 智能手机是终端芯片产业最主要推动力 . 8 1. 4G 智能手机最 具成为“个人计算”中心潜质 . 8 2. 智能手机推动半导体产业逆周期成长 . 9 3. 芯片是智能手机心脏 . 9 4. 智能手机半导体发展呈现结构性增长 . 12 三、 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芯片展露峥嵘 . 14 1. 可穿戴硬件沿应用处理器与 MCU 两大方向发展 . 14 2. 车联网、驾驶自动化、节能是汽车电子发展三大动力 . 17 3. 智能家 居硬件看点在传感和连接 . 19 四、 中国智能终端半导体三大机会:变量芯片、增量芯片和中国需求 . 21 1. 变量需求主要来自 4G 基带和 PA . 21 2. 增量芯片需求: NFC、指纹识别、无线充电和传感器 . 23 1)近场通讯芯片 . 24 2)指纹识别芯片 . 26 3)无线充电芯片 . 27 4)光学和非光学传感器 . 29 3. 中国品牌崛起助力电子产业链上移 . 31 五、 全球智能终端半导体公司简介 . 33 1. 高通:专利霸主与芯片巨头的完美融合 . 34 2. 联发科技:向中高端 渗透与高通正面交锋 . 36 3. 展讯通讯:超低端智能机市场开创者,期待回归 A 股 . 37 4. RDA:产线最全的移动芯片公司之一 . 38 5. 博通:连接芯片龙头、退出基带市场 . 39 6. Marvell:手 机芯片并非主业 . 40 7. Intel:在 PC 阴影下移动业务进退维谷 . 40 8. 海思:移动芯片业务尚需在市场上检验 . 41 9. Skyworks:排名第一的前端模组公司 . 42 10. RFMD+TriQuint:两大巨头合并规模将超 Skyworks . 42 11. Avago:前端模组滤波器的领先者 . 42 12. 格科微:中国手机 CIS 领域的联发科 . 43 13. 台积电:受益先进制程移动化 . 44 14. 中芯国际:无可争议的的中国半导体制造霸主 . 44 15. 日月光: 先进封装龙头 . 46 六、 A 股手机半导体相关公司及投资建议 . 47 行业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 3 图表目录 图 1:中国电子产业链在 4G 时代向上游移动 . 5 图 2: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产值及中国市占率 . 6 图 3: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预测 . 8 图 4: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比预测 . 8 图 5:智能手机成长穿越半导体产业周期 . 9 图 6:无线通讯在半导体产业中比重攀升 . 9 图 7: iPhone5/4s BOM 成本 . 9 图 8: iPhone5/4s 半 导体占 BOM 的 40/46% . 9 图 9: iPhone5 芯片示意图 . 10 图 10:智能手机主要半导体芯片 . 11 图 11: iPhone5s 拆解图 . 11 图 12:智能手机芯片发展趋势 -融合、技术与价格的平衡 . 12 图 13:智能手机单机半导体消耗量 . 12 图 14: 2012/13 年全球手机 芯片市场规模及分类 . 13 图 15: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估 . 15 图 16:全球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出货量预估 . 15 图 17: Google Glass 芯片分布(正面) . 15 图 18: Google Glass 芯片分布(反面) . 15 图 19: AP 构架的 LG G Watch PCB(正面) . 16 图 20: AP 构架的 LG G Watch PCB(反面) % . 16 图 21:汽车单车半导体消费量预估 . 17 图 22:全球汽车半导体规模预测(应用别) . 17 图 23:部分汽车电子设备 2013 与 2018 年渗透率对比 . 17 图 24: 全球汽车和电动汽车产量预测 . 17 图 25:车联网、驾驶自动化(安全)、节能是汽车电子三大发展驱动力 . 18 图 26:三大驱动力推动汽车电子部件需求 . 18 图 27: 9 大类 汽车电子部 件分布 . 19 图 28: 2017 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攀升至 60% . 19 图 29:硬件在全球车联网市场中占比提升 . 19 图 30: NEST 恒温器芯 片布局 1 . 20 图 31: NEST 恒温器芯片布局 2 . 20 图 32: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测 . 20 图 33:全球移动通讯频段数量快速增加 . 21 图 34: 全球 LTE 手机出货量预测 . 21 图 35: QCOM MSM8994-4G 相较于 3G, Modem, CPU 和 RF 变化最大 . 22 图 36:中国 LTE 智能手机芯片市场规模推算(中国制造) . 22 图 37: LTE 与智能手机渗透率对比 . 23 图 38: LTE 与智能手机渗透 率对比(以渗透率超过 10%为元年) . 23 图 39:中国 LTE 与智能手机渗透率对比 . 23 图 40:中国 LTE 与智能手机渗透率对比(以渗透率接近 10%为元年) . 23 图 41: 13.56M NFC 主要终端技术方案 . 24 图 42:全球 NFC 手 机出货量预估(百万台) . 25 图 43: iPhone5S Touch ID 构造 . 26 图 44:电磁感性方式无线充电原理 . 28 图 45:磁共振方式无线充电原理 . 28 图 46:全球无线充电市场规模预计 . 29 图 47:传感器融合路线图 . 30 图 48: 2013 全球光学传感器市场份额 . 31 图 49: 2013 全球非光学传感器市场份额 . 31 行业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 4 图 50:全球手机、平板电脑 MEMS 和传感器市场规模预估 . 31 图 51: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全球市占率节节攀升 . 32 图 52:中国主要智能手机公司全球出货量 . 32 图 53:全球主要手机半导体公司 . 33 图 54: 2012 年全球手机基带市场份额(销售额) . 34 图 55: 2013 年全球手机基带市场份额(销售额) . 34 图 56:高通 LTE 必要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 34 图 57:高通手机芯片出货量和市占率 . 35 图 58:高通产品组合 . 35 图 59:联发科手机芯片出货量 . 36 图 60:联发科产品组合 . 36 图 61:联发科手机芯片混合单价 . 36 图 62:联发科利润率 . 36 图 63:展讯通讯手机芯片出货量 . 38 图 64:展讯通讯产品组合 . 38 图 65:清华控股控制上市公司梳理 . 38 图 66: RDA 手机芯片产品组合 . 39 图 67: 2012 年全球手机连接芯片市场份额(销售额) . 40 图 68: 2013 年全球手机连接芯片市场份额(销售额) . 40 图 69: RF 前端模组公司竞争格局 . 41 图 70: 2012 年全球手机 RF 芯片市场份额(销售额) . 42 图 71: 2013 年全球手机 RF 芯片市场份额(销售额) . 42 图 72: Skyworks 产品组合 . 43 图 73: RFMD 产品组合 . 43 图 74: TriQuint 产品组合 . 43 图 75: TSMC 收入和同比增速 . 44 图 76: TSMC 收入、通讯收入和 高级制程收入 . 44 图 77:中国 IC 需求、品牌、设计和制造市场 . 45 图 78:中国半导体制造供应链 . 45 图 79:中芯国际中期战略:领先特定制程,布局先进制程 . 45 图 80: ASE 封测收入和同比增速 . 46 图 81: ASE 封测和通讯收入对比 . 46 表 1:中国主要 IC 设计公司列表 . 6 表 2:智能终端芯片潜在市场空间规模猜想 . 14 表 3:计划于 2014 年推出 Android Wear 智能手表相关产品的公司 . 14 表 4:可穿戴芯片公司汇总 . 16 表 5:全球主要汽车半导体公司 . 19 表 6: A 股主要 NFC 芯片相关公司 . 25 表 7: iPhone5s Touch ID BOM . 26 表 8: Samsung 指纹识别模组 BOM . 27 表 9:无线充电原理对比 . 27 表 10:三种主要无线充电标准比较 . 28 表 11:智能终端传感 器汇总 . 29 表 12: 2012/13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 . 30 表 13:高通 2014/15 年 LTE 智能手机 SoC 产品布局 . 35 表 14:联发科 2014 年 LTE 智能手机 SoC 产品布局 . 37 表 15:清华 控股实际控制 A 股上市公司(单位:百万人民币) . 38 表 16: 2012/13 年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 . 44 表 17:中国智能终端半导体产业链公司列表 . 49 行业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Page 5 一、 中国智能终端芯片产业:顺应潮流,崛起加速 在智能 终端 高速渗透 时代, A 股诞生了很多消费电子行业 零组件 和组装制造的领 先公司,如 立讯精密、 歌尔声学、欧菲光等。它们 在各自领域内或供货给全球行业巨头或引领产业颠覆式创新,带动 并 成就了 A 股电子行业的一轮牛市。 同时 , 在产业链的下游,中国终端制造公司正逐渐摆脱“白牌”的阴影,在全球市场取得 初步 认可, 2013 年 全球前 10 大智能手机品牌有 4 家中国公司,前 20 大品牌有 11家中国公司。纵观中国电子产业,我们在中游制造和下游品牌渠道已经局部搭建起良性发展的平台,而唯有上游 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