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 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KEY COAL CONSUMING INDUSTRIES THIRTEENTH FIVE-YEAR COAL CAP MID-TERM EVALUATION AND LATER-TERM OUTLOOK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China Coal Consumption Cap Plan and Policy Research Project 2019 0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执行报告 EXECUTIVE REPORT系列报告 水泥行业“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钢铁行业“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 “十三五”电力煤控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 中国煤炭行业“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煤炭转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 现代煤化工“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一带一路” 重点区域 (国家)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 可再生能源发展合作路径及其促进机制研究 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重点案例国研究 中国高耗能行业“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合作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电力综合资源规划研究 中国对外援助综合管理机构改革研究 中国能源气候管理机构改革研究 中国煤控项目 “十三五” 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研究报告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2018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 2018 中国现代煤化工的煤控实施与产业发展 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煤炭行业的公正转型 气候变化风险及碳社会成本研究报告 中国实现全球 1.5目标下的能源排放情景研究 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供给侧改革,助推实现部门积极煤控目标 建筑领域煤炭消费控制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 持续推进电力改革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执行报告 中国对外援助综合管理机构改革研究 中国能源气候管理机构改革研究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2017 钢铁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水泥行业煤控战略(计划)实施研究 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 2017 中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关键问题研究 城市低效燃煤总量配额交易政策建议报告 “去产能”政策对煤炭行业造成的就业影响研究 “十三五”电力行业控煤政策研究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 煤控研究项目 )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 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 严重的破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 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NRDC) 作为课题协调单位, 与包括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 20 多家有影响力的 机构合作,于 2013 年 10 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 制方案和政策研究” 项目, 为设定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措施,以帮助 中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多重目标。 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coalcap.nrdc/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拥有 约 300 万会员及支持者。NRDC 致力于保护地球环境,即保护 人类、动植物以及所有生灵所倚赖的生态系统。自 1970 年成 立以来,我们的环境律师、科学家和专家一直在为公众享有 清洁的水和空气以及健康的社区而努力。通过在科学、经济 和政策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在亚洲、欧洲、拉美和北美等 地区与当地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环境的综合治理与改善。 请 登录网站了解更多详情 nrdc。 未完待续,请见封三“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煤控研究项目系列报告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KEY COAL CONSUMING INDUSTRIES THIRTEENTH FIVE-YEAR COAL CAP MID-TERM EVALUATION AND LATER-TERM OUTLOOK 执行报告 EXECUTIVE REPORT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2019 年 5 月 May 2019煤控研究项目 4 目录 执行摘要 6 Executive Summary 8 1. 2018 年重点部门煤控现状与进展 11 1.1 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现状与进展 1.2 2018 年重点部门煤控现状与进展 2. “十三五”主要煤控指标完成情况 14 2.1 全国煤控指标完成情况 2.2 重点地区煤控指标完成情况 2.3 重点部门煤控指标完成情况展望 3. “十三五”重点部门供给侧改革进展评估 19 3.1 重点部门去产能进展评估 3.2 重点部门去杠杆进展评估 3.3 重点部门降成本进展评估5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4. 重点部门煤控成效分析与最佳实践总结 26 4.1 重点部门煤控成效分析 4.2 重点部门控煤最佳实践总结 5.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34 5.1 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加剧煤炭消费增长压力 5.2 大范围高力度淘汰燃煤锅炉与保障合理用能需求不够匹配 5.3 一些煤炭替代措施经济性差,可能造成煤炭消费反弹 5.4 一些地区和行业存在刺激能源需求增长的倾向 6. “十三五”后期控煤形势展望 38 6.1 经过政策努力,我国有望实现国家确定的 2020 年煤控目标 6.2 电力、钢铁、煤化工等部门完成煤控研究项目控制目标难度较大 6.3 现代煤化工部门煤炭消费可能持续上升 7. 主要政策建议 43 参考文献 45煤控研究项目 6 执行摘要 “十三五”以来,重点部门支撑全国煤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初步核算表明,2018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 38.3 亿吨,比上年增长约 3400 万吨。但与 2013 年相比,我国 煤炭消费总量累计下降约 1 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累计降低了约 8 个百分点。 工业部门整体煤炭消费进入饱和阶段,除电力部门外,钢铁、水泥等行业煤炭消费已经 进入峰值平台期或波动下降阶段。2017 与 2012 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都超 额完成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地区实现煤炭消费负 增长目标要求。 煤控推动重点部门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发挥煤控倒逼约束作用, 统筹工艺路线优化、能效提升、清洁能源替代、产能布局调整等多种途径,推动工业行 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电力行业提前三年实现“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钢铁、水泥等 行业有望超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钢铁、煤炭等行业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行业资 产负债水平持续降低;重点部门企业用能成本不断降低,市场竞争力显著改善。 实现 2020 年积极煤控目标任务艰巨。“十三五”后半期,我国电力需求将持续快 速增长,2020 年电力需求明显超过国家规划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近期大规模 替代煤炭消费的潜力有限 ; 现代煤化工行业加快发展, 煤炭与清洁能源在集中式与分布式、 在用作燃料与用作原料利用等不同领域博弈更加激烈;拟建在建高耗能、高耗煤项目数 量较大,为煤炭资源利用寻找技术和经济出路的动力仍然强烈。挖掘节能潜力的成本和 难度加大,节能工作步入工厂园区城市系统改造、整合设计、供需互动融合、创新示范 变革技术、应用能源互联网等深水区。部分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措施经济性差,可能 造成局部地区煤炭消费反弹。到 2020 年,预期我国有望超额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41 亿吨以内、煤炭比重下降到 58% 的国家规划目标,但实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 35 亿 吨的积极煤控目标任务艰巨。 重点部门一些最佳实践和经验做法,为深化煤控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具体包括:完 善阶梯电价等经济政策, 发挥价格信号对煤控的引导作用 ; 优化区域和园区能源系统, “化 零为整”促进控煤;整合推进控煤与污染治理,提高控煤成本经济性;提升精细用能和 智慧用能水平,实现管理节能。7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在政策措施建议方面:一是强化煤控目标约束,努力完成积极煤控目标。建议进一 步强化煤控目标约束,严格落实节能提效、结构优化、能源替代各项措施,加强对重点 耗煤行业的分类指导。研究出台“十四五”全国和重点行业煤控目标,完善市场化的控 煤政策机制。 二是加强对重点耗煤行业新建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建议加强国家与地方规划统 筹衔接,确保重大耗能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规划、节能环保标准和生态红线要求。严 格控制煤电装机和煤化工项目建设, 落实等量减量替代要求, 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要求、 未批先建的项目全面叫停。 三是大幅提升东部地区清洁能源、 外送电力供给保障能力。 建议进一步放开天然气、 分布式能源领域投资和价格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大幅增加管道天然气、LNG、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多种供给。加快跨区输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东部受端地区与西部 清洁能源大省加强合作。 四是深化石化、煤化工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节能 标准要求,以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约束要求,大幅提高新建产能节能环保安全 标准。严格控制低端化工原料出口,倒逼石化、煤化工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五是强化新兴领域用电、用气等需求侧管理措施。建议加强煤控与能源生产消费体 系优化的统筹衔接,强化新兴领域用电、用气等需求侧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峰谷价格、 差别价格、阶梯价格政策,推动重点部门煤炭节约利用、高效利用、有序利用、智能利用。 六是完善“煤改气”、“煤改电”相关政策,避免煤炭消费出现反弹。建议优先实 施建筑节能改造和工业低温余热利用,支持农宅外墙、门窗、屋顶保温改造,推广热泵、 蓄热、中低温余热利用、大温差长距离输热等技术,统筹利用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 能行业余热余能资源。煤控研究项目 8 Executive Summary Coal cap efforts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are helping China achieve its national target of capping coal consumption for the 13 thFive Year Plan.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statistics, Chinas coal consumption reached about 3.83 billion tons in 2018, 34 million tons higher than 2017. From 2013 to 2018, annual coal consumption has fallen by 100 million tons, and coals share in the primary energy mix has decreased by about 8 percent. Aside from the power sector, coal demand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such as iron and steel and cement have reached a plateau or begun to decrease. By 2017, compared with 2012, Beijing, Tianjin, Hebei and Shandong had over-fulfilled their coal cap targets, and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d achieved negative growth in coal consumption. Coal cap efforts have promoted green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The mandatory coal cap targets, through upgrade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capacity layouts, have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remarkably. The power sector has achieved its energy efficiency target for the 13 thFive Year Plan, three years ahead of the schedule. The iron and steel and cement sectors are set to exceed the energy efficiency targets allocated, and their level of industry assets liabilities are continuing to decrease. Competitiveness for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in China has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energy costs for key industry enterprises are decreasing. There are formidable obstacles for China to achieve its aggressive coal cap target for 2020. For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3 thFive Year Plan, electricity demand will grow at a rapid pace, possibly exceeding the original target in government plans. Potential for substitution with renewable energy on a large scale remains limited, despit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 recent years. Coal demand in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will also increase, with plenty of project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strong development motives in resource abundant regions. Additionally, it will becom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tap into energy efficiency potential with regards to systematic renovation, demand and supply interaction, and revolutionary technologies innovation. It is predicted that China will achieve its national coal cap targets, with coal consumption less than 4.1 billion tons in 2020, and coals share in the primary energy mix lower than 58 percent. However, it will still be difficult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more aggressive 9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coal cap target, with less than 3.5 billion tons of coal use for 2020. Bes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coal cap work further. For example, a differentiated electricity price could be introduced based on efficiency of coal use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Integrative designs could be applied for optimizing energy and heat systems in industrial parks, coal cap work and pollutants reduction could be better aligned to reduce costs, and better energy use and smart management could be disseminated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In conclusion,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irst, strengthen mandatory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 aggressive coal cap targets. Coal cap targets should be allocated to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with tailored supporting measures. Coal cap targets for the 14 thFYP should be formulated, with improved market-based mechanisms. Second, improve the whole process of regulation for newly built energy intensive projects. Requirements from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coordinated, ensuring complete compliance with regards to industrial plans,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nd coal- chemical plants should be capped, and projects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or without approval should be terminated. Third, enhance the supply of clean energy and external power in the eastern region. Investment and price management in natural gas and distributed energy should be further liberalize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supply of pipeline natural gas, LNG and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regional transmission infrastructure and encourage cooperation between recipient areas in the east and major clean energy provinces in the west. Fourth, deepe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petrochemical and coal-to-chemical sector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standards for new production capacity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raised in accordance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nergy conservation standards and the most string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export of low-end chemical raw materials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etrochemical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should be pushed to develop in an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way. Fifth, strengthen demand sid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electricity and gas consumption in emerging areas.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oal cap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s, to strengthen demand side management measures in electricity and gas consumption in emerging areas, to further improve policies for peak and valley price, differential price and step price, and to promote energy saving and the efficient, orderly, and intelligent 煤控研究项目 10 utilization of coal in key industries. Sixth, improve the policies of “coal to gas” and “coal to electricity” so as to avoid a rebound in coal consumption.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of buildings and utilization of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in industry. For instance, support thermal insulation renovation of exterior walls, doors, windows, and roofs of rural houses, promote technologies such as heat pump, heat storage, waste heat utilization at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s, and long-distance heat transmission with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make overall use of residual heat resources in energy intensive sectors such as electricity, steel and cement.1 2018 年重点部门煤控 现状与进展煤控研究项目 12 1.1 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现状与 进展 2018 年, 在稳中有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 我国经济仍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带动能源、 电力和煤炭消费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2018 年我国 GDP 比上年增长 6.6%,增速连续 16 个季度运行在 6.4%-7.0% 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五大经 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 30% 左右。能源消费增长进一步加快,2018 年能 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 3.3%,增速比 2017 年提高了 0.3 个百分点。 煤炭消费方面,尽管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比上年下降约 1.4 个百分点,但由于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表明,2018 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 38.3 亿吨, 比上年增长约 3400 万吨。自 2013 年我国煤炭消费达到峰值并连续三年下降后,2017- 2018 年煤炭消费连续两年出现反弹。但从煤控进展趋势来看,2013-2018 年,我国煤 炭消费总量累计下降约 1 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 2013 年的 67.4% 下降到 2018 年的 59.0% 左右,累计降低了约 8 个百分点。我国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 炭高效减量替代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8 年出现煤炭消费明显上升,电力消费快速增长和部分高耗能行业反弹是主要拉 动因素。2018 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1.9 个百分点, 创六年新高。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 1.29,六年以来首次超过 1。其中,工业用电量同 比增长 7.1%,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 6.1% 的增速水平。工业用电弹性系数为 1.16,远高 于 2010-2017 年 0.77 的工业用电弹性系数水平。从发电来源看,尽管核电、风电和太 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保持两位数增长,但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6.7%,增速比上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 4361 小时,同比增加 143 小时。从高耗能产品 产量看,钢铁、有色金属、乙烯等产量明显增长,其中粗钢产量比上年增长 6.6%,达到 9.28 亿吨,创历史新高。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要扭转煤炭消费反弹趋势,实现煤炭消费持续减量面临严峻 挑战。电力需求方面,伴随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新 兴产业、工业新业态、居民生活等领域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 趋势下,可能推高部分领域电力需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上升趋势能否迅速扭转,仍然 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在稳增长、稳投资背景下,部分资源富集地区、煤炭行业企业等为 煤炭资源利用寻找技术和经济出路的动力仍然强烈,拟建在建高耗能、高耗煤项目数量 较大。清洁替代方面,尽管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发展迅速,但清洁能源消费量 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只有 22.1%,进一步加快核电、水电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同时,在煤化工、煤制氢等多种技术路线竞争条件下,煤炭等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在集 中式与分布式、在用作燃料与用作原料利用等不同领域博弈更加激烈,煤炭消费可能呈 现高位波动中趋势性下降态势。13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1.2 2018 年重点部门煤控现状与 进展 2018 年,受经济稳步增长、电力快速增长、高耗能行业反弹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 煤炭消费持续反弹。根据相关数据估算分析表明,我国煤炭消费增长主要来自火电、钢 铁部门,煤化工部门煤炭消费略有增长,建材部门煤炭消费稳中有降。从具体部门行业 来看,驱动煤炭消费增长的因素并不相同,短期因素占主导作用,煤炭消费持续反弹的 长期支撑动力并不明显。 火电部门,2018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 114367 万千瓦,同比增长 3.0%。火电发 电量 5073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7%,增速比上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但比今年 1-8 月增速水平回落 0.5 个百分点。从电煤消费看,测算表明,2018 年火电行业煤炭消费量 约 12.6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 8000 万吨。我国火电行业煤炭消费连续四年增长,并 且已经超过 2014 年水平。 钢铁部门,2018 年我国粗钢产量 9.28 亿吨,同比增长 6.6%,增速比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 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 生铁产量 7.71 亿吨, 同比增长 3.0% ; 钢材产量 11.06 亿吨, 同比增长 8.5%,提高 7.7 个百分点。从钢铁部门煤炭消费看,测算表明,2018 年钢铁 行业煤炭消费量约 4.52 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 1700 万吨。2018 年粗钢产量和煤炭 消费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消化全面淘汰“地条钢”后的市场空间,但也与国内市场需求 增长以及产能过快释放等因素有关。 建材部门,2018 年我国水泥产量 22.1 亿吨,同比下降 5.3%,降幅比去年同期明 显扩大。平板玻璃产量 86864 万重量箱,增长 2.1%,增速比上年回落 1.4 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水泥产量已经明显低于 2014 年 24.8 亿吨峰值水平,但平板玻璃等建材产品 产量仍在增长。考虑水泥等建材行业能效进步、能源替代情况,综合判断,我国建材部 门煤炭消费呈现稳中有降态势。 化工部门, 我国传统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持续下降, 但煤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有所增加。 传统化工方面,2018 年除烧碱产量同比增长 0.9% 之外,纯碱、化肥产量都持续下降, 其中化肥产量同比下降 7.9%。 煤化工方面, 现代煤化工项目经济性与石油价格密切相关,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逐步回升,预计新建煤化工项目可能加快建设,既有新型煤化工项目 产能利用率可能逐步提升。 煤制油气方面, 受前期低油价市场环境、 项目技术路线成熟度、 成本经济性、环保和水资源消耗等问题制约,煤制油、煤制气产能明显低于规划发展目 标。煤制烯烃方面,由于相比石油化工路线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从行业煤炭消费情况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煤化工项目煤炭消费略有增加。2 “十三五”主要煤控指标 完成情况15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2.1 全国煤控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国制定了到 2020 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双控”目标,并要求届时煤炭占能源 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 58% 以下。针对重点地区,在完成大气十条中 2012-2017 年 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基础上, 我国在 “十三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中进一步明确, 2020 年与 2015 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总量下 降 10% 左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 5% 左右,空气质 量排名较差的前 10 位城市要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2018 年,我国超额完成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2018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46.4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3.3%;单位 GDP 能耗 相比上年下降约 3.1%,超过全年下降 3% 的目标任务。 从“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展看,2015-2018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 3.4 亿吨标准煤,仅相当于“十三五”增量控制目标的 48%;我国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1.3%,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 73.4%,超额完成 60% 的进度目标要求。 从煤炭消费情况看,2016 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 62%,2017 年下 降到 60.4%,2018 年进一步下降到 59.0%。到 2020 年,预期有望实现煤炭比重下降 到 58% 的发展目标。 2.2 重点地区煤控指标完成情况 1、大气十条煤控目标完成情况 2012-2017 年煤控目标完成方面,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到 2017 年,北京市煤炭消费量比 2012 年减少 1300 万吨,天津市减少 1000 万吨,河北省减少 4000 万吨,山东省减少 2000 万吨,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实现负增长。 从目标完成情况看,2017 与 2012 年相比,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都超额完成了煤控研究项目 16 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地区不仅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 目标要求,而且煤炭消费与 2012 年相比明显降低。 2、“十三五”时期煤控目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一步制定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珠三角地区 煤炭消费总量下降 10% 左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 5% 左右的目标。 由于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分地区 2018 年煤炭消费数据,从 2016-2017 年目标完成 情况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上海、江苏等地区煤炭消费持续下降,基本 完成“十三五”进度目标要求。但与 2016 年相比,2017 年浙江、珠三角地区等煤炭消 费不降反升,个别地区 2017 年当年煤炭消费增量甚至抵销了“十三五”以来的煤炭消费 减量成果,到 2020 年完成“十三五”煤控目标任务形势严峻。 2.3 重点部门煤控指标完成情况展 望 “十三五”时期,国家对重点部门没有制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仅在行业发展 规划中,制定了能效提升、污染物减排、结构调整等具体约束目标,此外,在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背景下,针对煤炭、钢铁、电力等,制定了“去产能”或产能控制总体目标。 在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中,针对重点部门提出了 2020 年煤炭消 费总量控制目标,以及节能环保、结构优化等具体目标。 1、能效提升目标完成情况及展望 从重点部门情况看,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装备大型化加快发展,为重点部门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而言: 火电部门,“十三五”时期,我国制定了现役煤电机组经过改造以后平均供电煤耗 降至 310 克标准煤 / 千瓦时以下的发展目标。从目标完成情况看,2017 年,我国燃煤机 组平均供电煤耗为 309 克标准煤 / 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3 克标准煤 / 千瓦时,已经提前 三年完成规划目标。随着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的建成投产,预期到 2020 年我国平均17 “十三五”时期重点部门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供电煤耗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