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降本增效只能靠裁员?22018 年,新一轮裁员潮席卷而来。较之从前,此次裁员范围广、波及人数较多、持续时间未知、影响较深。从互联网到实体,从巨头到中小企业,京东、美图、福特、通用、宜家、拜耳,东芝、LG、夏普、捷豹路虎、甲骨文裁员像流行感冒,一传十、十传百。没人能够预料,这一波裁员潮到何时才能结束。裁员接踵而至,让无数家庭真切感受到了无奈和幻灭,在美股大跌、经济见顶的危言之下无疑加深了人们对经济状况的恐慌,惶惶于被取代和愤而进取的两股势力交织前进,终会引导人力资本新的方向和思考。导致裁员的原因:一是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波动,导致美股大跌。在此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跨国大公司不得不提前做出准备,通过裁员控制成本,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任何经济风险。而美国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产业链遍布全球,很可能会引来全球的连锁反应。二是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实体行业供大于求,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经济指导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势下,很多企业的经营、思维模式没有调整过来,企业面临重大转型变革的挑战;另一可能诱因,经济大势下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大军数量整体下降,人力成本增长,机器人将接管“低价值服务”,未来将会有更少的员工挣更多的钱,企业裁员选择机器人也是导致裁员的一个原因。序言PREFACE3 ”而裁员潮会不会继续延伸下去,首先还是取决于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拉动引擎就是基础建设领域,如果基础建设发展减慢的话,那么经济增速不太乐观;其次,要看中美贸易大战的发展情况,中美贸易摩擦,很多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接下来中美贸易大战的趋势是趋缓还是愈演愈烈,将对企业的命运产生不可预知的效应。对于企业来说,裁员被当做最简单粗暴的降低成本、轻装上阵的途径,但长远看并不利于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在这个变革转型的关键期,应转变思路,变“向人要效益”到“向管理要效益”。而对于个人来说,调整态度、提升能力,从内心到外在让自己成为“不可取代”才是王道。本报告从近两年的裁员现状发端,于互联网、大型制造业、金融业、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中选取 100 家企业,调取大数据,探究企业裁员反映的问题及规律。通过裁员理由、裁员过程、裁员影响等场景转换,相关联数据仪表盘展示,呈现出最新的企业裁员画像,揭示裁员背后的企业管理、合规性规律及个人效能提升方向,期望启发到企业的决策部门,裁员并不是降本增效的“万能牌”。提高精益化管理,发掘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团队人员并不断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提升管理、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本报告调研过程中,上海劳勤给予了全力支持,CDP集团、崔牛会、爱分析、36 氪等也多有贡献。“4CONTENTS目录序 言第 一 章第 二 章第 三 章 861 01 3裁 员 真 正 影 响 知 多 少真 正 需 要 做 什 么 72第 四 章 3 2裁 员 偏 好 性为 裁 员 而 裁 员 的 那 些 理 由裁 员 两 万 五 千 里裁 员 效 果 ,你 如 愿 了 吗“ 大 家 长 ” 形 象 重 建案 例 分 享 1 41 72 02 42 72 95调研策划及执行亚太劳动力效能研究院智库支持上海劳勤 CDP集团 崔牛会调研研究员杨晓林唐诗琴平面设计王淼官网:workforce微信号:劳研院601裁员=降本?7很多企业认同裁员是降低人力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有些企业基于文化差异性等因素会直接宣布裁员,相对来说,有些传统企业就对裁员显得讳莫如深,“业务调整、组织优化、并购重组”成为另类裁员官方措辞。在不久的未来,随着 5G 的普及,物联网、AI 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行业必将糅合重组、变态升华。那时候,人才潮汐传统企业的裁员与新行业崛起的吸引人才将成为并行的常态。裁 员 真 正 影 响 知 多 少相较于企业直白的公示及后续“N+”补偿的直接裁员,很多企业的“软裁员”对人才是硬伤害。“软裁员”是一种变相的裁员方法,一般以降薪、换岗和换工作地点等方式,迫使员工主动辞职,从而避免劳动法的一些规定和补偿。“软裁员”特点是“目的就是让你走,但我不说”。在劳动力大军整体减少、人力成本逐步上升的当下,“软裁员”受到的法律和经济约束不多,其最大特点是“省”,这是很多企业绞尽脑汁“软裁员”的最大动机。但其实裁员对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有待商榷。调研发现,唯有理由充分、过程公平、事后重建得当的企业才可能做到有效裁员,而且裁员只在短期内对公司成本降低、盈利能力有效果。长期来看,裁员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8从软环境上讲:首先,裁员的同时,企业必将失去这些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积累的工作经验,而暴力、逃避责任的裁员会带来“被放弃”员工的法律诉讼、蓄意报复,影响品牌形象和企业运营;其次还会让“留守”员工产生“兔死狐悲”的同理感,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敬业度和忠诚度。而且企业追求的“更少人完成更多事”的生产率提升,会造成留下员工的倦怠感和离职率增高,创新能力下降。从直接成本来看,管理者可能高估了裁员的节省成本。裁员短期内降低显性成本明显,但就裁员的隐形成本讲,可能企业都忽略了一笔账。首先,裁员意味着企业投注于这些人身上的招聘、培训费用白白流失,而且就后续的赔偿N+意味着这些人离开起码 N 个月后才可以降低成本。就经济发展走向趋势来看,波浪式起伏的发展曲线注定在经济回潮时,很多企业需要扩大生产和营业从而招聘人才,这些招聘和后续的培训等又是一笔隐性成本。有研究发现,多数裁员企业顾客流失可能性更高、企业声誉受损、盈利能力仍会降低。真 正 需 要 做 什 么所以,企业需要思考,在经济低潮期,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降本增效?可以说近几年国内企业的崛起,是一个逐步验证繁荣和挤出泡沫的过程,企业在理性回归,找寻更适合自己、适应市场的转型之路。这个时候企业需要沉淀下来,不断向领先者学习,潜心研究自己的管理方式,向管理要效益,研发产9品、提高技术、打磨商业模式。如果能够活过去,就自会掌握自己独有的一套管理理念,向实力强劲的行业巨头挺近。显然,在成本控制偏紧的状况下,性价比低、可被替代性的人员容易出局。所以就个人而言,发展个人附加价值,树立“个人品牌”,成为“无可替代”的人才能不惧外部环境风云变幻,而始终屹立不倒。1002报告样本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