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一: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一: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一: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一: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一: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020 年 01 月 15 日 深度 研究 固定收益 研究 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靳毅 S0350517100001 021-68930187 jiny01ghzq 证券分析师: 张赢 S0350519070001 021-60338169 zhangy18ghzq 不甘平庸的宁波银行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 十一 相关报告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六:马车上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 2019-12-13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五:利率市场化下的美国银行业倒闭潮 2019-06-14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四:巴林银行的快速死亡 2019-06-03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二:亚洲巨人的急速陨落 2019-05-27 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一:另一家被托管的商业银行 2019-05-27 投资要点: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4 月 10 日,由宁波市 17 家城市信用合作社、 1 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社及市联社重组设立而来。根据宁波银行短期、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业务发展特点,将宁波银行成立至今划分为 5 个发展阶段: 1997 2000 年:包袱沉重,披荆斩棘; 2001 2006 年:轻装上阵,施展拳脚; 2007 2011 年:有的放矢,崭露头角; 2011 2015 年:乘势而行,多点开花; 2016年至今:全面发展,开源节流。 1997 2001 年: 1997 年,宁波银行旗下城商行开始统一更名; 2000年年末,宁波银行净资产仍为负数, 多项监管指标没有达标,依然在尝试和摸索经营方向、化 解历史包袱中艰难前进。 2001 2006 年:宁波银行各项监管指标逐年达标,业务开展步入正轨。 2001 年和 2004 年,宁波银行分别进行两次增资。 2006 年,宁波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提供技术协助,加快了其业务革新。 2007 2010 年: 2007 年 7 月 19 日宁波银行募资逾 40 亿元,成为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 该阶段宁波银行战略重点为“中小企业银行” +“个人银行” 资本支撑、战投护航,传统信贷业务品牌建设与规模扩张。 2011 2015 年:宁波银行在实施信贷业务零售转型的同时,开展多元业务以对冲风险, 在稳步推 “大零售”转型的同时,新增利润中心多元化收入结构。 宁波银行攻下利润新增长点,守住传统业务不掉队,实现业绩逆流而上。 2016 至今: “收入端核心业务特色化、多元业务齐头并进,支出端调结构、控成本,资本消耗轻型化”,是未来宁波银行的战略基调和主攻方向。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2 内容目录 1、 速览 . 4 2、 19972001 年:包袱沉重,披荆斩棘 . 4 2.1、 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与城商行的设立 . 5 2.2、 宁波银行战略重 点 . 5 3、 20012006 年:轻装上阵,施展拳脚 . 6 3.1、 引入战投华侨银行,业务支持促发展 . 6 3.2、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 7 4、 20072010 年:有的放矢,崭露头角 . 8 4.1、 上市,规模 扩张新契机 . 9 4.2、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 9 5、 20112015 年:乘势而行,多点开花 . 11 5.1、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建设多元利润中心 . 12 5.2、 “三个三年 ”计划稳步推进零售业务转型 . 15 6、 2016 至今:全面发展,开源节流 . 15 6.1、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 16 6.2、 今日宁波银行 . 17 7、 启示:正视挑战,改革要不畏艰难险阻 . 20 7.1、 对股份制银行的 启示 . 20 7.2、 对中小银行的启示 . 20 8、 大事记 . 21 9、 风险提示 . 22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3 图表目录 图 1:宁波市 GDP(亿元)及增长率 . 5 图 2: 1997 年浙江省部分城市 GDP 对比(亿元) . 5 图 3:宁波银行贷款总额增长(亿元) . 9 图 4: 2007 宁波银行贷款结构 . 9 图 5: 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及个人贷款增长(亿元) . 9 图 6: 宁波银行个 人贷款结构变化( %) . 9 图 7: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 . 10 图 8: 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 . 10 图 9:部分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对比 . 11 图 10: 2007-2010 年宁波银行异地收入占比 . 11 图 11: 2012-2018 年第三季度宁波银行净息差 . 12 图 12: 2007-2017 年至今宁波银行净息收入情况 . 12 图 13: 2008-2017 年宁波银行贷款业务情况 . 12 图 14:宁波银行非息收入占比 . 14 图 15:宁波银行利息收入、非息收入 情况 . 14 图 16: 宁波银行各类非贷款业务收入增长(百万) . 14 图 17: 宁波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 14 图 18: 宁波银行贷款收入情况 . 15 图 19: 宁波银行投资收入增长情况(亿元) . 16 图 20: 2017 年年末宁波银行营业收入结构 . 16 图 21: 2017 年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对比 . 17 图 22: 20132017 年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 . 17 图 23: 2018Q3 宁波银行股权结构 . 18 图 24: 2018Q3 部分上市城商行总资产对比(亿元) . 18 图 25: 宁波银行总资产及增长率(亿元) . 18 图 26: 2018Q3 部分上市城商行销售净利率 . 19 图 27: 2018Q3 部分上市城商行净息差对比 . 19 图 28: 2018Q3 部分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对比 . 19 表 1:宁波银行 2001-2006 年历次增资概况 . 7 表 2: 2004-2006 年宁波银行各项监管指标达标情况 . 7 表 3: 2004-2006 年宁波银行各项监管指标达标情况 . 8 表 4: 20112015 年宁波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情况 . 13 表 5: 宁波银行中长期资本规划( 20192021 年)资本管理措施 . 17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4 在中上世纪 90 年代,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 城市信用社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纷纷转身重组联合,并建立起现代化治理制度。 20 年后, 130 余家城商行在不同的区域中完成了各自的蜕变,其中不乏比肩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跻身“世界银行 500 强”的优秀者。 宁波银行就是上述“优秀者”中的一员,作为一家规模已经上万亿的商业银行,其 ROA、 ROE 不但在总资产 5000 亿以上的上市城商行中名列第一(据宁波银行 2017 年年报),领先幅度也是十分的明显 即使与规模较小、还在高速成长期的长沙银行、郑州银行站在一起也毫不逊色。 宁波银行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其在困境与危机中自我革命的结果。在成立初期,宁波银行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努力卸掉历史包袱;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宁波银行融入本地经济,创造出新的经营思维;在时代的洪流下,宁波银行调整航向顺势而为,最终完成了强者的突围。 1、 速览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4 月 10 日,由宁波市 17 家城市信用合作社、 1 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社及市联社重组设立而来,于 2007 年 7 月 19 日成为 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总部设在浙江省宁波市。 伴随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宁波银行各项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7 年度实现净利润 93.34 亿元,同比增长 19.50%; 2018 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 89.24 亿元,同比增长 21.12%;截至 2018 年 9 月末,宁波银行总资产 10,861.63 亿元,各项存款 6450.02 亿元,各项贷款 4032.61 亿元。 在优秀业绩增长的背后,宁波银行的蜕变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可借鉴的管理经验?我们根据宁波银行短期、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及业务发展特点, 将宁波银行成立至今划分为 5 个发展阶段。 1997 2000 年:包袱沉重,披荆斩棘 2001 2006 年:轻装上阵,施展拳脚 2007 2011 年:有的放矢,崭露头角 2011 2015 年:乘势而行,多点开花 2016 年至今:全面发展,开源节流 2、 1997 2001 年:包袱沉重,披荆斩棘 成立之初,如何消化城市信用合作社时期累积的不良资产是宁波银行面对的首要问题。 1997 年,宁波银行旗下城商行开始统一更名; 2000 年年末,宁波银行净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5 资产仍为负数,多项监管指标没有达标,依然在尝试和摸索经营方向、化解历史包袱中艰难前进。 2.1、 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与城商行的设立 宁波银行承接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大量不良资产,城市信用合作社是如何产生的,为何累积了如此巨额的不良资产,城商行与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都要从城市信用合作社的设立说起。 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信用合作社由此诞生。 1986 年 1 月,国务院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地位,同年 6 月,央行下发城市信用合 作社管理暂行规定。自此,我国的城市信用合作社设立速度加快。截至 1989 年年末,城市信用合作社数量激增至 3330 家,总资产达 284 亿元,较 1986 年以前增长9 倍之多。 然而,城市信用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政企不分、资产质量低、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对此,央行曾在 1989 年对城市信用合作社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清理整顿,自 1995 年开始,央行完全停止城市信用合作社审批工作。同年 9 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 35 个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1998 年,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从诞生、数量 激增到政策整顿、停止审批这一过程,在浙江省亦可窥见其全貌。 浙江省中小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发达 (见图 1、图 2) 。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的外向型经济扩张时期,浙江省各家城市商业银行能够相对更快地走出不良“阴影”,能够借助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较快地实现内生资本积累。宁波银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立、化解不良资产和逐步壮大的。 图 1:宁波市 GDP(亿元) 及增长率 图 2: 1997 年浙江省部分城市 GDP 对比 (亿元)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2.2、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0%5%10%15%20%25%30%3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宁波 :GDP 增长率 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杭州 宁波 温州 绍兴 台州 金华 嘉兴 湖州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6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总行与支行的关系极为重要。一方面,支行对总行新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总行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权威性和充足的资本金支持。对此对策之一是适当集中经营权限。 在探索经营模式的同时,宁波银行依靠每年利润消化不良资产。 1997 年,宁波城市合作银行(即宁波银行)成立时资产不到 40 亿元,不良资产超过 16 亿元。2000 年,新任董事长陆华裕接管时,宁波银行有近 12 亿元的不良资产。 2000年之后,宁波银行用每年 35 亿元的盈利核销坏账,最终在 5 年内化解了历史包袱,经营开始明朗化。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也很棘手。复杂、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城商行难以建立起基本的 “三会一层 ”公司治理架构。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是一项长期战略, 2006年宁波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华侨银行,在其帮助下,宁波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 2001 2006 年:轻装上阵,施展拳脚 在这一阶段,宁波银行 各项监管指标逐年达标,业务开展步入正轨 。 2001 年和2004 年,宁波银行分别进行两次增资,其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 款比例分别于 2005 年和 2006 年首次符合监管要求。 2006 年,宁波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新加坡华侨银行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提供技术协助,加快了其业务革新。 3.1、 引入战投华侨银行,业务支持促发展 2004 年年初,银监会提出审慎重组和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思路与原则,鼓励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国银行业的重组与改革。宁波银行选定新加坡华侨银行展开合作,双方于 2006 年 1 月 10 日签署技术协助协议。 华侨银行对宁波银行的战略协助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 1)人力资源方面。 宁波 银行一方面通过华侨银行人才管理渠道和平台邀请境外优秀银行高管和管理团队入驻;另一方面,宁波银行每年派出员工到华侨银行进行学习。 ( 2)银行运行体系方面。 借鉴华侨银行的运作经验,宁波银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业务和管理的运行体系,调整和完善业务管理组织架构。 ( 3)市场定位方面。 宁波银行根据华侨银行业务发展的经验,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的经营实践,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 ( 4)技术协作方面。 华侨银行协助宁波银行做好 IT 建设的规划,并协助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客户信息关系管理系统等。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7 ( 5)业务合作方面。 宁波银行和华侨银行给予对方授信额度;宁波银行利用人民币的资金头寸优势,华侨银行利用外币的资金头寸优势,开展本外币资金方面的有关合作。同时,双方还开展银团贷款和贸易融资方面的业务合作。 3.2、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3.2.1、 增资补亏化解历史包袱,业务合规化轻装上阵 为满足监管要求和正常业务开展,宁波银行在 2001 2006 年间三次增资。 2000年年末,宁波银行资本金远不及监管规定开办国际业务所需的 2000 万美元。为此,宁波银行于 2001 年增资 1.81 亿元,参与此次增资的股东为原股东宁波市财政局和五家新入股的公司。 为满足 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宁波银行进行了第二次增资。共计 13.8 亿元。增资后,内部员工持有宁波银行 20.14%的股份 (见表 1) 。 宁波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在 2006 年全部达标,业务开展逐渐步入正轨。宁波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 华侨银行,完成第三次增资 (见表 2) 。 表 1: 宁波银行 2001-2006 年历次增资概况 时间 增资金额(亿元) 增资后注册资本(亿元) 目的 主要出资人 2001 年 1.81 4.20 获得国际业务资格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宁波市市场投资有限公司、宁波轻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04 年 13.80 18.00 满足资本充足率 8%要求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茂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员工等 2006 年 2.50 20.50 引入战略投资者华侨银行 新加坡华侨银行 资料来源: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国海证券研究所 表 2: 2004-2006 年宁波银行各项监管指标达标情况 监管指标 监管标 准 2004年 12月 31日 2005年 12月 31日 2006年 12月 31日 资本充足率( %) 8 10.81 10.81 11.48 核心资本充足率( %) 4 8.38 8.68 9.71 流动性比率( %) 人民币 25 80.42 82.59 62.61 外币 60 188.11 132.37 108.91 拆借资金比例( %) 拆入资金比例 4 0.00 0.10 0.00 拆出资金比例 8 0.06 0.03 0.00 存贷款比例(本外币)( %) 75 58.13 52.26 57.79 不良贷款比率( %) 5 0.96 0.61 0.33 拨备覆盖率( %) 60 200.69 271.48 405.28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8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 10 13.52 9.18 5.55 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比例( %) 50 83.66 77.23 48.92 单一最大集团客户授信比例( %) 15 不适用 不适用 9.10 资料来源: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国海证券研究所 2001 2005 年,宁波市 GDP 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6.9%,进出口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39.3%。民营经济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 2006 年 6 月,宁波市民营经济实体占全市各类经济主体的 96%。 宁波银行搭上了宁波市民营经济高速增长的顺风车。截至 2006 年年末,宁波银行的总资产、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 565.5 亿元、 461.9 亿元和 277.6 亿元,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业务在宁波市金融机构中分别位列第 4名和第 5名,占有 9.8%和 7.2%的市场份额。 2001 2006 年,宁波银行先后获准开办外汇业务、保函业务、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等。 2006 年,宁波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3.79%,资产收益率为 1.28%,高于 A 股上市银行平均 17.33%和 0.65%的水平 (见表 3) 。 表 3: 2004-2006 年宁波银行各项监管指标达标情况 时间 业务资格 2001 外汇业务 2002 保函业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会员 2003 网上银行业务、贷记卡业务 2004 债券结算代理行 2005 债券远期市场会员 2006 衍生工具交易业务 资料来源:宁波银行首发招股说明书、国海证券研究所 3.2.2、 探索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管理新模式 在 2001 2005 年宁波市民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宁波银行有效地打下了中小企业客户基础。 2006 年宁波银行建立利“金色池塘”中小企业信贷品牌,年末其公司业务的营业利润贡献了 73.5%。 2006 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华侨银行后,宁波银行逐步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比较完整的业务发展理念和客户管理措施。 宁波银行选择产品前景良好、主业突出的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截至 2006 年12 月 31 日,宁波银行的中小型企业授信客户占全部公司客户的 94.8%,占据宁波市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 14.9%。 4、 2007 2010 年:有的放矢,崭露头角 证券 研究 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部分 9 4.1、 上市 ,规模扩张新契机 在各项业务步入正轨、监管指标逐年达标后,宁波银行考虑公开发行股票来补充资本。上市有利于宁波银行推进跨区域扩张策略。 2007 年 7 月 19 日宁波银行募资逾 40 亿元,成为首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 4.2、 宁波银行战略重点 “中小企业银行” +“个人银行” 资本支撑、战投护航,传统信贷业务品牌建设与规模扩张。定位中小企业和高净值个人客户,宁波银行建立起公司、个人两大传统信贷业务品牌 (见图 3、图 4、图 5、图 6) ;展开以“长三角”地区为主体,以“珠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为两翼的跨区经营布局 ,完善相应风险管理体系,保证资产质量。 图 3: 宁波银行贷款总额增长 (亿元) 图 4: 2007 宁波银行贷款结构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图 5: 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及个人贷款增长 (亿元) 图 6: 宁波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