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2020年02月09日 计算机软硬件 增持(维持) 计算机应用 增持(维持) 谢春生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80006 研究员 021-29872036 xiechunshenghtsc 郭雅丽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5060003 研究员 010-56793965 guoyalihtsc 郭梁良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90005 研究员 021-28972067 guolianglianghtsc 金兴 010-56793957 联系人 jinxinghtsc 1计算机软硬件: 卫健委发文,互联网医疗提速2020.02 2计算机软硬件: 工业互联网落地有望加速2020.02 3深信服(300454 SZ,增持): SDX的践行者与领导者2020.02 资料来源:Wind 云基础设施:加速的核心变量 云计算系列报告之二 云计算基础设施需求有望加速 我们可以将云基础设施看作是,随着流量(数据量)增加,而不断呈现线性甚至是非线性增长的业务。目前受疫情影响,2C 线上服务需求快速增加;更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有望加速 2B 企业线上迁移(云化)的进度。同时,从短期来看,云服务和AIOT对服务器的需求也有望快速释放。我们认为,云基础设施下游需求(服务器+数据中心+IaaS)有望加速。推荐:浪潮信息、宝信软件、深信服;建议关注:中科曙光、紫光股份、优刻得、数据港。 云基础设施需求核心变量:流量 从需求逻辑来看,云基础设施的直接驱动变量是流量。来来几年,流量趋势性增加,云上游产业链发展有望加速。从本质来看,云上游产业链发挥的产业链角色,或者说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的计算、存储。只要数据(流量)是在不断增加,对底层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认为,影响流量增长的三大核心变量是:1)云计算加速。2)5G 应用带动AIOT快速落地,3)B端企业线上迁移(云化)驱动。 核心变量一:云计算加速 过去五年,云计算得到快速发展。根据 IDC 数据,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已经突破 1363 亿美元,2014 年至 2018 年五年时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接近三倍。对云计算需求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是对数据的计算、处理和存储的需求。而这一切都需要服务器的大量部署来支撑。因此,我们看到,2017Q1 开始,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在云计算的驱动下,开启了一轮快速成长周期。而从目前来看,云厂商的 Capex支出逐步恢复,有望带动新一轮服务器增长。 核心变量二:AIOT 驱动(5G+AI) 我们认为,AIOT 带动的边缘计算有望成为服务器需求的重要变量。根据IDC 预测,未来超过 70%的数据需要在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从 5G应用的数据特点和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来看:1)5G 应用产生的数据格式更加多样化。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存储的数据将超过数据总量的 70%,其中约80%是非结构化数据。应用的高并发和数据的多样性,对计算的多样性和多核多并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5G 应用高并发、低延时特性,对计算的要求更高。而计算能力背后就是服务器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支撑。 核心变量三:B端企业加速线上迁移(云化) 我们认为,中国 B端企业的云化是对云基础设施需求的长期驱动因素。特别是此次疫情,加速了线上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后,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纷纷加快 2B 线上云服务的布局和推广。我们认为,疫情有望加速 B 端企业向线上迁移的进程,B 端云化进度有望加速。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底层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作为 2C 线上服务和 2B 线上迁移实现云化的核心底层支持,云基础设施(服务器+数据中心+IaaS)下游需求逐步加速释放。推荐:浪潮信息、宝信软件、深信服;建议关注:中科曙光、紫光股份、优刻得、数据港。 风险提示:疫情蔓延导致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风险;疫情蔓延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于经济贸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01429435719/02 19/04 19/06 19/08 19/10 19/12(%)计算机软硬件 计算机应用沪深300一年内行业走势图 相关研究 行业评级: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正文目录 云基础设施的需求变量:流量 . 3 服务器Server:云计算核心底层 . 3 数据中心IDC:或将加速 . 5 云基础设施:核心驱动变量 . 9 核心变量一:云计算加速 . 9 核心变量二:AIOT 驱动(5G+AI) . 11 核心变量三:B端企业加速线上迁移(云化) . 13 信息层面云协作 . 13 流程层面行政与审批 . 14 业务层面云业务 . 14 投资建议 . 17 风险提示 . 17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3 云基础设施的需求变量:流量 从需求逻辑来看,云基础设施(服务器+数据中心+IaaS)的直接驱动变量为流量。来来几年,流量趋势性增加,云上游产业链发展有望加速。从本质来看,云上游产业链发挥的产业链角色,或者说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的计算、存储。只要数据(流量)是在不在增加,对底层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为,我们可以将云基础设施看作是,随着流量(数据量)增加,而不断呈现线性甚至是非线性增长的业务。 我们认为,云基础设施的直接影响变量为流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流量提升的驱动变量和变现形式不一样。我们将梳理过去和未来带动流量继续提升的变量将会有哪些?这些变量和因素也是驱动云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加速的核心间接变量。 另外,我们知道计算机架构就是“底层计算+上层应用”。一般的需求驱动逻辑是,上层应用带动底层计算的增加,底层计算能力的提升驱动上层应用的丰富。两者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认为,云基础设施的三大核心变量为:1)云计算快速发展。2)5G和 AI 的驱动,3)B端企业线上迁移的驱动。 服务器Server:云计算核心底层 服务器是云计算的硬件支撑和虚拟化资源来源。云计算是对基础 IT 资源的虚拟化(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云计算平台的背后需要数量庞大的服务器集群作为硬件支撑,可以是单台服务器的集群,也可以是机柜形态服务器的集群。如果云计算机是电厂,那么单台服务器相当于发电机。云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将单台服务器设备的资源进行划分,分成几十甚至是几百台虚拟机,从而向更多的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可以说,服务器是云计算虚拟 IT 资源的底层支撑和来源,服务器也是云计算中最基础的单元。 图表1: 服务器是云计算最基础的单元(以AWS为例) 资料来源:CCID,华泰证券研究所 根据Gartner数据,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在 2017Q1开始加速,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于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快速增长。如果具体来看,全球公有云市场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云服务器的需求。从中国服务器市场发展来看,中国服务器市场发展速度快于全球,从2017Q1开启的这一轮服务器需求上升的周期中国,中国市场服务器出货量增速大概是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速的 2-3 倍;出货量占全球比不断上升,由 2013年的 13%上升至 2019 年前三季度的30%左右。 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4 图表2: 全球服务器出货量 资料来源:Gartner,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3: 中国服务器出货量 资料来源:Gartner,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4: 中国市场服务器出货量占比 资料来源:Gartner,华泰证券研究所 -10%-5%0%5%10%15%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2Q12012Q22012Q3 2012Q42013Q12013Q22013Q32013Q42014Q12014Q22014Q32014Q42015Q12015Q22015Q32015Q42016Q12016Q22016Q32016Q4 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万台) 同比-20%-10%0%10%20%30%40%50%010203040506070809010013Q113Q213Q313Q414Q114Q214Q314Q4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 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万台)中国市场出货量(万台) 同比13%29%0%5%10%15%20%25%30%35%13Q113Q213Q313Q414Q114Q214Q314Q4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中国出货量占比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5 由于支撑 2017年开启的这一轮服务器需求的核心驱动是:云服务厂商对云服务器的需求。而云服务器在底层架构、强调的功能和交付速度方面,都与传统服务器存在一定差异。这种需求的变化,也带来了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的变化。其演化的结果是,浪潮服务器市场份额逐渐上升。从出货量份额看,2014 年以来浪潮服务器出货量占比不断上升,目前已经是国内市场服务器龙头,2019上半年出货量占比达到 28%。 图表5: 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市场份额变化 资料来源:CCID,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6: 中国服务器出货量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CCID,华泰证券研究所 数据中心IDC:或将加速 我们先看过去几年数据中心的发展情况。全球来看,根据 Gartner 数据,2017 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总计为 44.4万个。Gartner 预计,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有望减少至 42.2万个。虽然Garter预计数据中心总数量是减少的,但如果我们看机架数量,未来几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机架数量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根据 Gartner 数据,2017 年底,全球数据中心的机架数量达到 493.3 万架,安装的服务器数量超过 5500 万台。Gartner 预计 2020 年,全球机架数量有望超过 498万架,服务器数量有望超过6200万台。 0%5%10%15%20%25%30%35%12Q112Q212Q312Q413Q113Q213Q3 13Q414Q1 14Q214Q314Q4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18Q419Q119Q219Q3戴尔 HPE 浪潮 联想14% 16% 17% 19%25% 28%20% 18% 18% 17%17% 15%13% 16% 17% 16%18% 14%12% 11%8% 12%10% 12%9% 10% 10%11% 9% 11%24% 23% 21% 12% 9% 8%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H 2015Q2 2016 2017Q3 2018 2019H浪潮 戴尔 华为 新华三(原惠普) 曙光 联想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6 图表7: 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和机架数量 资料来源:CCID,华泰证券研究所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看到,全球数据中心的数量在减少,但机架数量和服务器数量都在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因为数据中心的结构在发生变化。根据 Gartner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微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小于 25个)的数量为42.3万个,小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为 25-100 个)数量为 1.4 万个,中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为 100-500 个)数量为 5732个,大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 500个以上)数量为1341万个。 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根据2015年Synergy做出的预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将从 2015 年的 259 个增长到 2020 年的 485 个,份额将从 2015 年 21%增长到 2020年 47%,届时 83%的公有云服务器和 86%的公有云负载将承载在超级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占比从 39%提升到68%,流量占比从 34%提升到53%。 图表8: 全球超大数据中心数量预测(Synergy,2015) 资料来源:Synergy,华泰证券研究所 而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增速更快,全球云计算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快速增长。根据 2017 年 Synergy 数据,2017 年全球范围内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已经超过 390个,同比增加 90个。其中,谷歌的数据中心增加比较明显,腾讯和百度在 2017年也建立了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45.0 45.0 44.4 43.6 42.8 42.2 480 489 493 490 495 499 47047548048549049550041414242434344444545462015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数据中心数量(左轴,万个) 机架数量(右轴,万架)259 297 346 399 447 485 21%27%33%38%43%47%0%5%10%15%20%25%30%35%40%45%5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2020E全球超级数据中心数量(个) 超级数据中心占比(Installed base)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7 图表9: 全球超大数据中心数量 资料来源:Synergy,华泰证券研究所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 年底,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达到 166 万架,数据中心数量为 1844个;规划在建数据中心规模 107万架,数据中心数量为 463个。从中国数据中心发展特点来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有望成为增长主力。截止 2017 年底,大型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超过 82万个,同比增长 68%。 图表10: 中国数据中心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华泰证券研究所 云服务收入占比逐步增加。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年中国 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 650亿元左右,2012-2017 年复合增长率为 3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其测算,2017 年中国传统 IDC业务收入为 513亿元,占IDC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 78.8%。云服务收入138 亿元,占比 21.2%,比 2016 年提高 2.8pct。我们认为,目前云计算正在企业级服务中加快推广应用,未来 IT 交付的形态或将逐步云化,云服务收入在我国 IDC 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增加。 300 390 01002003004005006002016 2017 2019E全球超大数据中心数量(个)500+124 166 49 83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6 2017机架数量(万架) 大型规模以上机架数量(万架)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8 图表11: 云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华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12: 阿里云收入与数据中心数量的关系 资料来源:阿里云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18.4% 21.2%81.6% 78.8%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6 2017云数据中心占比(%) 传统数据中心占比(%)7 916263642 445 7 8 1330671340204060801001201401600510152025303540455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可用区数量(个,左轴) 云计算收入(亿元,右轴)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9 云基础设施:核心驱动变量 核心变量一:云计算加速 过去十年,云计算得到快速发展。根据 IDC 数据,2018 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363 亿美元,2014 年至 2018 年五年时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长了 2 倍。从 AWS云收入增长可以看出,17年以后全球公有云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19年这一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公有云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看到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也逐步增加,特别是在 2017 年之后,云服务器驱动的整个全球服务器市场进入到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图表13: 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 图表14: 全球服务器出货量 资料来源:IDC,华泰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IDC,华泰证券研究所 在公有云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全球公有云市场两家典型的企业相应云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AWS云和阿里云。两家公司的公有云收入在过去几年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图表15: AWS云收入 资料来源:Amazon 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433 5226558181363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亿美元)10091108 11101145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2014 2015 2016 2017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万台)16 18 21 24 26 29 32 35 37 41 46 51 54 61 67 74 77 84 90 100 02040608010012015Q1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 18Q318Q419Q119Q219Q319Q4AWS云收入(亿美元)行业研究/专题研究 | 2020年02月09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0 图表16: 阿里云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官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如何理解云计算对服务器需求的带动作用?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云计算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而数据中心正是有大量的服务器实体构建而成。而对于另一个认知:随着企业对云服务采购力度的加大,企业自建机房的需求大幅降低,从而减少对服务器的采购力度。当然这个只是表面现象,其实企业对服务器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没有因为云化而消失,而是发生了转移,从自建机房的服务器转移动云计算厂商的服务器。而且,在企业云化之后,其产生的数据量会急剧增加,对云服务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 以上只是从非专业角度来解释,如果从 IT 角度来看,首先我们先明白,云服务到底提供的是一种什么服务(主要针对 IaaS)?最基本的就是对大量数据的计算、处理、存储、共享功能。其实云计算之所以产生,也正是因为传统的 IT 架构比较难处理互联网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功能(我们都知道,从 IT 技术演进来看,云计算是发生在互联网之后,最早由谷歌提出)。 因此,对云计算需求的核心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数据的计算、处理和存储的需求。而我们看到,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崛起,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加速,使得数据的产生在高速提升。因此企业和个人对数据处理的需求是在不断被创造和高速提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也是在不断扩张的,因此服务器的需求仍有较长的路。核心是:只要对数据的计算和存储有需求,对服务器的需求就不会停止。 图表17: 协同类云办公产品类型 资料来源:CCID,华泰证券研究所 2 2 2 2 2 3 4 4 5 6 8 11 12 15 18 22 24 30 36 44 47 57 66 77 78 93 010203040506070809010014Q114Q214Q314Q415Q1 15Q215Q315Q416Q116Q216Q316Q4 17Q117Q217Q317Q418Q118Q218Q3 18Q419Q119Q219Q319Q420Q120Q2阿里云收入(亿元)云数据中 心单一服 务 器PC 云计算强 调单一 服务器的 性能 :稳 定 性、 吞吐 量、响 应时间 等。单 个服务 器性能要 求下降 ,更加 强调数据 中心的整 体性 能 :成 本、 快速 部署 、交付 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