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1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国际科创中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1 / 30 证 券 研 究报告 | 宏观研究 粤开证券 专题研究 粤港 澳 大湾 区 如何 打 造 国 际 科创 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 11 2020 年 03 月 02 日 投资要点 分 析 师 :李 奇霖 执业编号:S0300517030002 电话:010-66235770 邮箱:liqilinykzq 分 析 师 :张 德礼 执业编号:S0300518110001 电话:010-66235780 邮箱:zhangdeliykzq 近 年 国 内生 产总 值季 度增 速 资料来源: 聚源 相关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粤 港澳大湾区研究系列之 9 2020-02-14 防疫经济两手抓2020-02-22 广州如何金融补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 研究系列之 10 2020-02-24 疫情对金融市场影响几何2020-02-26 评 2 月官方 PMI :历史低点,3 月将明 显修复2020-02-29 粤 港 澳 大湾 区如 何打 造 国际科创中心 湾区经济一般呈现出 “港口经济- 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 创新 经济 ” 的四 阶 段演 进过 程, 目前 世界 级湾 区均 已将 科技 创新 作为 推动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重 要 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也必然要加速迈向科技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 , 成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科技创新成就, 也形成了自身独 特的科技创新体系, 但是仍然也面临着 专利 质量 不佳 、 基础 研究 短板 、 人才 结构 性短 缺、 金融 对科 技支 持力 度不 足、 城市 创新 协同 水平 较低 等一 系列 问 题 。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 第一, 注重提高专利质量 。 包括 完善以专利质量为导向的资助奖励制度, 强化专利申请监管以及专利质量审核,促进高质量专利运营转化 等。 第二 , 补全 基础 研究 短板 。 包括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比例, 积极引导企业 投入 基础 研究 , 加快 改革 科研 管理 体制 , 加快 科技 创新 基础 设施 布局 建设 等。 第三 , 加大 人才 培养 和引 进力 度。 包括 加快广东省高校建设和理工科类 重点 学科 建设 , 大力 培养 本土 优秀 科研 团队 , 建立 更科 学的 人才 引进 、 流动 和激励机制 等。 第四 , 完善 科技 金融 生态 。 包括 继续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风投市场规模, 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 系,探索新型银行经营模式 等。 第五 , 建立 城市 创新 协同 机制 。 包括 建立更完善的区域内人才交流机制, 促进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产学研协作 等。 风 险 提 示: 美国 强化 对华 科技 遏制 6% 7% 7% 8% 8% 2014-06 2015-09 2016-12 2018-03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2 / 30 目 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概况 . 4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全国 . 4 (二)全球范围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7 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模式 . 9 (一)创新核心:企业 . 9 (二)财税支持+ 创新环境塑造:政府 .11 (三)人才培养+ 技术输出:高校 . 13 (四)资金支持+ 成果转化:金融机构 . 15 三、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 16 (一)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 16 (二)基础研究存在短板 . 17 (三)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 . 20 (四)金融对科技支持力度不足 . 22 (五)城市创新协同水平较低 . 24 四、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 26 (一)注重提高专利质量 . 26 (二)补全基础研究短板 . 26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 27 (四)完善科技金融生态 . 27 (五)建立城市创新协同机制 . 28 图表目录 图表 1 : 2018 年广东/ 珠三 角 R&D 经费 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投入强度居全国第三 . 5 图表 2 : 2018 年广东省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全国最高 . 5 图表 3 : 2017 年广东省新产品销售收入全国最高 . 6 图表 4 : 广东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表现突出 . 6 图表 5 : 2017 年全 球 R&D 占 GDP 比例 前 30 位的国家/ 地区 . 7 图表 6 : 粤港澳大湾区 PCT 专利数量近年突飞猛进,2018 年仅次于东京湾区 . 8 图表 7 :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在全球科技创新百强城市中排名靠后 . 8 图表 8 : 粤港澳大湾区以企业创新为核心,与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三方合作 . 9 图表 9 : 粤港澳大湾区以企业 R&D 投入为主. 10 图表 10 : 珠三角部分优势行业的 R&D 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11 图表 11 : 广东省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占比最高.11 图表 12 : 广东省支 持企业的部分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一览 . 12 图表 13 : 广东省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 13 图表 14 : 广东省本科、硕士毕业生中理工科占比约为 1/3 . 14 图表 15 : 深圳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 14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3 / 30 图表 16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 院的产学研运作模式 . 15 图表 17 : 广东省创投规模在不断扩大 . 16 图表 18 : 2014-2018 年 世界级湾区发明专利数量以及专利施引情况对比. 17 图表 19 : 珠三角地区高校学科实力有待提升 . 18 图表 20 : 广东省基础研发费用占比偏低 . 19 图表 21 : 广东省科技论文被 SCI 引用比例偏低. 19 图表 22 : 2017 年珠 三角 城市 的 Nature Index 指数相对较低 . 20 图表 23 : 2017 年广东省本科以上人口以 及 R&D 人员占比相对较低. 21 图表 24 : 2013-2017 年广东省六类高层次人才入选数量不及北上、江苏. 21 图表 25 : 广东省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去往科技行业的比例相对较低 . 22 图表 26 : 除广深以外的其他珠三角城市人才短缺 . 22 图表 27 : 2018 年全球巨额风投事件数排名 前 10 位的城市. 23 图表 28 : 各交易所行业市值结构对比 . 24 图表 29 : 粤港澳大湾区跨城市专利合作比率较低 . 25 图表 30 : 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较大 . 25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4 / 3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科技创新 作为 当 今世界级湾区的 主要经济 增长 引擎,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取 得了突出的科技创新成就 ,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 科技创新体系,但 目前 仍然面临着 创新 要素 不足 、创 新质 量不 高 、 创新 效率 有待提高 等 一系列问题 。 在世界 大国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历 史大背景 下, 粤港 澳大 湾区 要成 为 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补齐科技创新短板 。 一 、 粤 港澳 大湾 区 科技 创新 概况 湾区经济 一般 呈现 出 “港 口经 济- 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 创新 经济 ” 的四 阶段 演进 过程 , 目前 , 其他世界级湾区均已将 科技创新 作为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 通过 加快 发展 以互 联网 产业 为核 心的 信息 经济 ,聚集了大量以 苹 果、谷歌、脸书等 为代表的 世界顶尖 科 技型 企业 ,奠 定了 其全 球 创新 中心 的地 位 。 纽约 湾区 的硅巷 利用 科技 赋能 时尚 传媒 、 金融 商业 等优势产业 , 发展 出了 所谓 的 “东 岸模 式” 。 东京湾则 在 大力推进 产业链上游及核心 技术 的创新, 巩固 其 在高 端制 造业 领域 的 竞争 地 位 。 粤港澳大湾区 也必然要加速迈向 科技创新驱动 的经济发展 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规划纲要 中对大湾区 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就是 “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进一步展开讨论之前, 我们 首先 需要 简单 了解粤港澳大湾区 科 技创 新水 平在 中国 及全 球 所处 的位置 。 (一 ) 粤港 澳大 湾区 创新 引领 全国 放眼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开 放前沿阵地、东部沿海 经济增长极 、高技术产 业集聚地, 区域 科技创新实力非常突出 ,这也是其建设 全球 创新 高地 的现 实基 础。 从科 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上来看 ,粤港澳大湾区 的表现都 位于全国前列 。 科技 创新投入 的主要观测指标是 R&D 经费 占 GDP 比重 (R&D 投入强度) 。 2018 年 广东省 R&D 经费规模为 2705 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中 珠三角地区 R&D 经费 2586 亿元。 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的 R&D 投入强度 分别 为 2.78% 和 3.19% , 低于北京和上海, 但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9% 。 港、澳地区由于 产业结构高度偏向现 代服务业 ,如 金融 业、 博彩 业等 ,导致其 科技 创新投入资金有限,两地 2018 年 R&D 投入强度不足 1% 。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5 / 30 图表1 : 2018 年广东/ 珠三角 R&D 经费 规 模位 列全 国第 一, 投入 强度 居全国第三 资料来源:2018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 粤开证券 区域 科技创新产出 水平一般可以 用 专利 授权 数 、新产品 销售收入 两大指标衡量 。 2018 年广东省专利授权数共计 47.8 万件, 位居全国第一,并且远超排 第二位的江 苏省。专利授权 又包括发明专利、实用 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 利,其中发明专利最能 体现硬科技创新实力 。广东省发明专利授权数 5.3 万件, 仍然是全国第一。 在 我国发明 专利授权量排名前 10 位 的国内企业中, 来自 珠三角地区的 企业占据 4 席, 其中 华为、 OPPO 、格力、腾讯分别位列第一、第三、第六、第八位。 再 从 PCT 国际专利 来看,广东省 同样表现突出 。根据2018 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保 护状况 的 数据, 2018 年广 东 PCT 国际 专利 申请 量 达 2.5 万件 , 占全 国总 量的 48.7% , 连续 17 年保持全国第一 ,科技 创新实力 凸显 。 图表2 : 2018 年 广 东省 国内 发明 专利 授权 数全 国最 高 资料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8 年统计年报 , 粤开证券 另一观测指标是企业新产品 销售收入 。新产品 是指在 技术 原 理、 材质、工艺等方面 0 1 2 3 4 5 6 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广 东 珠 三 角 江 苏 北 京 山 东 浙 江 上 海 湖 北 四 川 河 南 湖 南 安 徽 福 建 陕 西 河 北 天 津 辽 宁 重 庆 江 西 云 南 山 西 广 西 黑 龙 江 内 蒙 古 贵 州 吉 林 甘 肃 新 疆 宁 夏 海 南 青 海 西 藏 R&D 经费(亿元) R&D 经费投入强度(% ,右)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500000 广 东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北 京 福 建 上 海 四 川 河 南 安 徽 湖 北 天 津 江 西 河 北 湖 南 重 庆 陕 西 辽 宁 广 西 云 南 贵 州 黑 龙 江 山 西 甘 肃 吉 林 新 疆 内 蒙 古 宁 夏 海 南 青 海 西 藏 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其他专利授权数(件)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6 / 30 有明显改进,进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 和使用价值的产品,也可以 较好地反映区域创新 成果。2017 年广东省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约为 3.5 万亿 元, 同样 位居 全国 第一。 但新产品营收占 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约为 26% ,低于浙江和上海。 图表3 : 2017 年 广 东省 新产品销售收入全国最 高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8 ,国家统计局 ,粤开证券 最后 从区域 的整体 创新能力来看 , 中 国科 技发 展战 略研 究小 组 发布的 中国区域创 新能力评价报告 2019 显示 ,广东省近年来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19 年广东区域创新 能力综合效用值为 59.49 ,排名第 1 位 ,这 也 是广东省 连续三年居全国 之首 。 创新能力 包含 五个 维度 , 广东 省的 企 业创 新、 创新 环境 和创 新绩 效三 个指 标 均位列 首位, 尤其是 企业 创新 能力 遥遥 领先 , 但是 在知识创造 、知识 获 取两个方面要 弱于 北京 和上海 。 图表4 : 广东 在 企业 创新 、创 新环 境、 创新 绩效 方面 表现 突出 资料来源: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2019 ,粤开证券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0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广 东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上 海 安 徽 湖 南 湖 北 河 南 重 庆 河 北 福 建 北 京 天 津 江 西 辽 宁 四 川 吉 林 广 西 陕 西 山 西 内 蒙 古 云 南 黑 龙 江 贵 州 新 疆 甘 肃 宁 夏 海 南 青 海 西 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亿)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右) 0 20 40 60 80 知识创造 知识获取 企业创新 创新环境 创新绩效 广东 北京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7 / 30 ( 二 ) 全球 范围 看, 仍有 较大 提升 空间 国际对比来看, 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不含港澳)的 R&D 投入强度约为 2.9% , 超过 R&D 投入强度全球排名第八的美国(2.8% ) ,低 于排 名第 七的 德国 (3% ) ,基本已 经比肩发达国家。 但是与 排在首位的以色列 (4.6% ) 和韩 国 (4.6% ) 相比 仍然存在着 一 定 差距 。 再 对标 其他世界级湾区 , 科技 创新 投 入的差距更为显著 。例 如全 球科 创中 心 旧金山 湾区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 R&D 投入强度超过 5% , 相较 之下 粤港 澳大 湾区 还有 较大 的提 升空间。 图表5 : 2017 年 全球 R&D 占 GDP 比例前 30 位 的国 家/ 地区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粤开证券 但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产出上 表现不俗。 以 PCT 国际 专利数量为例,2018 年 粤港澳大湾区 PCT 专利 总量达 27800 件, 同比 增长 30% ,数量上 仅次于 东京湾区 ,远 高于 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 , 科技 创新 产出能力在近几年突飞猛进 。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以 色 列 韩 国 瑞 典 日 本 奥 地 利 丹 麦 德 国 美 国 芬 兰 比 利 时 法 国 冰 岛 中 国 挪 威 荷 兰 斯 洛 文 尼 亚 捷 克 英 国 加 拿 大 意 大 利 匈 牙 利 葡 萄 牙 爱 沙 尼 亚 卢 森 堡 西 班 牙 希 腊 俄 罗 斯 联 邦 爱 尔 兰 波 兰 土 耳 其 R&D 占GDP 比例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8 / 30 图表6 : 粤 港 澳 大湾 区 PCT 专利 数量 近年突飞猛进,2018 年仅次于东京湾区 资料来源: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 2019 ,GDI 智库 , 粤开证券 最后从综合创新实力来看,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 (GII ) 最新 报告,深圳- 香港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仅次于东京- 横滨。 此次深圳- 香港排名靠 前, 主要是因为该 排名 的评判标准基于科学出版物和 PCT 专利 申请 数量 , 而这 正是 香港 和深圳的强项。 也有其他 报告 曾 对全球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但 评估结果的差异性较大 。 例如 根据 上海市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 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 中的 香 港、 深圳 、广 州 三个 城市 尽 管入 选了 全 球科 创百 强 城市 ,但 排 名相对 靠后 ,其 中 2020 年香港和深圳的排名分别提升至第 15 位和 第 27 位, 广州 则滑 落至 第 46 位 。 相较 之下 ,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10 强 近半数来自美国 , 包括 硅谷 、 纽约 、 波士 顿等 。 而欧 洲、 日本 也 有伦敦、巴黎、东京等 科技创新中心 综合评分较为靠前的城市 。 这一差异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科 创能力的衡量标准不同 。在此份报告中,评判 标准包括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 济和创新环境四个维度, 而粤港澳大湾区 各城市 均 在某一维度 有 明显短板 ,如 深圳 基础 研究 不足 ,香 港产 业技 术 不足 ,因此 导致了其排 名的相对靠后。 图表7 : 粤 港 澳 大湾 区核 心城 市在 全球科技创新 百强 城市 中排 名靠 后 城市 2017 年 排名 2020 年 排名 北京 9 7 上海 17 12 香港 18 15 深圳 33 27 广州 41 46 台北 40 50 杭州 77 64 南京 未入围 77 成都 未入围 88 武汉 未入围 92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东京湾区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9 / 30 天津 91 未入围 资料来源:2017 年、2020 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 , 粤开证券 综上所述, 从中国 的 角度来看, 目前 粤港 澳大 湾区 的科 技创 新能 力总 体是 全国 领先 的, 但 在知识 创造 、 基础 研究等领域相较于京津冀、 长三角等 地区 还 存在短板。 在全球 范围 来看, 尽管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出水平近年来提升得非常快, 但综合创新能力相较 于旧金山湾区等 成熟 湾区 仍然 还有较大的 差距 。 二、 粤 港澳 大湾 区 科技 创新模式 粤港澳 大湾区现有的科技创新模式可 以被归纳为“一核三点 ”模式:即 以企业 科技 创新 为 核心,以政府、 高校 (及其他科研 机构)和 金融机构 为三 大支 撑点 ,为 企业 提供 政策、人才、资金、平台等多方位的支持, 进而 构筑起粤港澳大湾区 的科技创新 模式 。 图表8 : 粤港澳 大湾 区以 企业 创新 为核 心, 与 政府 、高校 、 金融机构 三方合作 资料来源:粤开证券 整理 (一) 创新 核心 :企 业 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若暂不考虑港澳地区, 仅从广东省来看, 2017 年广 东省 企 业 R&D 占比接近 89% , 远高 于全 国 76.5% 的平均水平, 甚至高于 旧金 山湾区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 87% 的占比。 这与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同样强劲的京 津冀地区迥然不同。以 京津冀 和 粤港澳大湾区 各自的科创中心北京 和深圳为例 , 北京 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为主 (两类主体 R&D 占比合计为 58.5% ) ,深圳则高度依赖 企业科技创新(企业 R&D 占比为 96.3% ) 。 深圳甚至形成了 “6 个 90% ”的创新格局:即 90% 的创新企业是本土的企业,90% 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 的研 发投 入 来源 于企 业,90% 的专 利产 生于 企业 ,90% 的研发 机构建在企业,以及 90% 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来承担的。 在粤港澳大 湾区中,广州和香港是两 个例外,由于高校和科 研机构分布密集,研发 经费支出较高,使得两地企业 R&D 占比分别仅为 64.3% 和 44.2% 。但除了广州、香港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10 / 30 之外,其它城市的企业 R&D 占比基本都在 95% 以上,这意味着企业科技创新在粤港澳 大湾区占绝对主导地位。 图表9 : 粤 港 澳 大湾 区以 企业 R&D 投入为主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香港统计年鉴,粤开证券 粤港澳大湾区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 新模式 ,主 要基 于以 知 识、 技术 密集 型企 业为 主导的 特 有 产业 结 构。2018 年 珠 三角 高 技术 制 造业 增加 值 占规 模 以上 工业 比 重高 达 35.8% ,而全国该比例仅 13.9% ,诸如电子信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是 珠三角 的传 统优势产业。除了 高技术 制造业以外, 珠三角以 信息 软件服务 业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也非常发达。 知识、 技术密集型企业的 R&D 投入 强度 远高于 传统企业 , 正是 这些 高技 术产 业的 聚 集 ,形成了 珠三角的 大规模 科技创新 投入 。通过 对比 A 股申万一级行业 2018 年的 R&D 占营收比重平均值 (算术平均法) , 可以发现计算机、 通信、 电子、 电气设备等 广东省优 势 产业 的研发投入强度均 排在前位 ,尤其是计算机行业(包括软件开发、IT 服务和计算 机设备制造)以 12% 的 R&D 投入强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 一些未在 A 股上市的珠三 角企业如华为、腾讯等则更是贡献了相当 规模的 企业 研发投入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广东省 广州 深圳 东莞 惠州 佛山 中山 珠海 江门 肇庆 香港 科研机构 高校 企业 其他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ykzq 11 / 30 图表10 : 珠 三 角 部分 优势 行业 的 R&D 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 较高 资料来源:wind ,粤开证券(注:橙色标注的是广东省的优势产业) 较高的企业 R&D 投入即对应着较高的企业 科技产出 。 截至 2017 年末 , 广东 省 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 有效发明专利 数 占三类 机 构( 企业 、高 校、 研究 与 开发 机构 ) 有效发明专 利数比例 高达 94% , 明显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 而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中约有 67% 来自于 高科技产业 ,同样该比例也是全国最高。 图表11 : 广东省 企业 有效 发明 专利 数 占比最高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8 , 粤开证券(注:此处的企业指“规模以上企业”, 三类 机构包括企业、高校、研究与开发机构 ) (二) 财税支持+ 创 新环 境塑 造: 政府 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科技创新 动力 充 足, 离不开政府政策的 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 包括 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个层面 。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计算机 通信 国防军工 电子 传媒 电气设备 医药生物 机械设备 汽车 综合 家用电器 化工 建筑装饰 有色金属 轻工制造 公用事业 房地产 建筑材料 农林牧渔 钢铁 纺织服装 非银金融 采掘 食品饮料 休闲服务 商业贸易 交通运输 A 股申万一级行业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算术平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