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晶盛机电VS连城数控VS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晶盛机电 VS 连城数控 VS 上机数控:光伏硅片设备产业 链 深度梳理 之前,我们对光伏产业链的设备龙头,分别做了两次梳理,一是电池片设备(捷佳 VS 迈为 VS 帝尔 VS 罗伯特科),一是组件设备(金辰VS 奥特维 VS 先导智能)。 这 两篇报告,都收录在 产业链 版报告库中。两篇报告中总结的一大核心逻辑,是:光伏设备龙头,要紧密跟踪各环节的技术迭代空间。迭代越快、迭代空间越大,增长逻辑越持久。 如果要对这条产业链的技术迭代空间做对比,大致排序为:电池片 组件 硅棒 /硅片 硅料,其中,电池片、组件环节的技术变革潜力更大,因而对设备更新的需求更高;并且,电池片、组件两大领域厂商,竞争格局较为 分散, CR5 分别为 30%、 45%。 这样的竞争格局之下,电池片、组件领域的设备厂商,长期逻辑更强。 而相比之下,硅片设备领域,如今技术变革空间已经较少,且下游硅片领域呈现高度集中态势(隆基、中环硅片产能占比达到 70%以上),中长期逻辑自然要比电池片设备、组件设备稍弱一些。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所以,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位于硅片设备这个赛道的厂商,增长逻辑和竞争格局到底怎样?未来有哪些细节需要留心? 如果把硅片设备作为一个产业链来看: 1) 上游原材料 主要是控制系统、电气元件以及石墨、碳基等复合材料,代 表公司有汇川技术、方大炭素(石墨材料)、金博股份(碳基复合材料)。 2) 中游设备 /耗材 设备主要有单晶炉、切片机、分选机等,代表公司有晶盛机电、上机数控、连城数控、京运通、北方华创等,以及国外厂商梅耶博格。 耗材主要是金刚线等,代表公司有美畅新材、高测股份、东尼电子、岱勒新材等。 3) 下游硅片厂商 代表公司有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保利协鑫能源、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 。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光伏硅片设备产业链 来源:塔坚研究 看到这里,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来了: 1)硅片领域未来的技术迭代,对设备厂商有什么影响,带来哪些更新需求或增量需求? 2)从增长逻辑看,怎样的业务布局确定性更强?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壹) 我们选取硅片环节的五家设备代表龙头,进行对比 : 晶盛机电 VS 连城数控 VS 上机数控 VS 京运通 VS 高测股份 。 硅片制造环节,设备投资约 2.5 亿元 /GW,其中,核心设备是单晶炉,价值量占比 60%左右,其次是切片机,占比约 13%,此外还有截断机、切方机等设备。 其中,晶盛机电、连城数控是单晶炉双寡头,此外还有京运通等,国外厂商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 切割设备龙头,主要是上机数控、高测股份、连城数控。其中,上机数控的切片机约占国产切片设备市场的 45%。 不同的环节布局,形成了各家如下的收入结构: 晶盛机电 以晶体硅生长设备为主,占比 70%左右,其次是线切设备( 15%); 上机数控 线切设备占比 60%,其次是下游单晶硅业务( 30%)。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连城数控 以晶体硅生长设备为主,占比约 50%,其次是线切设备( 30%); 京运通 光伏电站比重较高,在 50%以上,其次是硅片( 20%)、晶体硅生长设备( 17%); 高测股份 线切设备占比 50%以上,其次是耗材金刚线( 40%)等。 图:收入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接下来,我们从新近披露的 2020 年三季报数据,分别对比一下几家的增长情况。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 2020 年三季报数据 (单位:人民币、 %) 来源:塔坚研究 晶盛机电 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与 24.85 亿元,同比增长 23.81%;归母净利润 5.24 亿元,同比增长 11.00%; 上机数控 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5 亿元,同比增长 317%,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同比增长 126%,其超高增长,主要受益于“ 5GW 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的放量 。 京运通 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0 亿元,同比增长101.2%;实现归母净利润 4.2 亿元,同比增长 149%, 主要得益于内蒙古乌海的新材料产业园硅片、硅棒产能持续释放。 连城数控 2020 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8.38 亿元,同比增长 48.32%;实现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增长 73.06%,主要受益于隆基股份以及下游客户订单交付及验收数量增加。 高测股份 2020 年三季报,营业收入 5.07 亿元,同比增长43.88%,归母净利润为 0.42 亿元,主要得益于订单交付。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对比来看,上 机数控增速较高,但并非设备收入拉动,而是其扩张下游硅片业务 (以 210mm大硅片为主 )所致。未来,其将成为隆基、中环的竞争对手。 (贰) 复盘完中报业绩,我们再来看一下,近几个季度的收入增长情况。 图:季度收入增速 来源:塔坚研究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整体来看,增速排序如下: 上机数控 京运通 连城数控 高测股份 晶盛机电 ,其中,如前文所述,上机数控、京运通的高增速均与硅片产能放量有关,而纯设备公司晶盛机电的增速较低。 但是,从在手订单增速看,却是另一番光景。 预收账款与发出商品,为收入的先行指标,前者代表已签订合同还未交付的订单,后者代表已经交付还未验收的设备订单,整个结算模式经历“预收货款( 20%-40%) 发出商品( 30%-50%) 收入确认”的流程,确认周期基本在 9-12 月。 因此,我们通过在手订单来看,可以发现,晶盛机电的预收款的绝对值、增速在行业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从今年三季报看,其中: 图:合同负债 &发出商品 来源:塔坚研究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晶盛机电 2020 年前三季度,新取得光伏设备订单超过 45 亿元,未完成晶体生长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合同 59 亿元(是 2019 年收入的 1.8 倍),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 4.1 亿元。 截至三季度末,合同负债 22.24 亿元,同比增长 125.79%,存货同比增长44.13%,先导性指标预示业绩弹性较大。 这一增长幅度,和下游硅片领域尤其中环的扩产相关。 连城数控 2020 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为 4.85 亿元,同比增长62.2%, 根据隆基股份半年报披露, 2020 年和连城数控的关联交易额有 27.68 亿元,已经采购连城数控 11.85 亿元的生产设备,待发货验收后,即可转化为收入。 上机数控 2020 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 2.94 亿元,较 2019 年末增加 346%,主要得益于单晶硅片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 2020 年 11 月份以来,上机数控先后获得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的硅片长单,未来几年未执行订单合计 251 亿元,其中 2021-2022 年订单金额分别为 57 亿元、 77 亿元,逻辑逐渐从设备厂商,变成硅片厂商。 发布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综上,按照合同负债占在手订单比重 35%-40%左右测算,短期增长确定性方面, 晶盛机电 连城数控 上机数控 京运通 高测股份。 (叁) 对比几家龙头的回报水平看: 图:回报数据(单位: %) 来源:塔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