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分析及展望 作者:尹金泽 刘莉婕 一、 2020年煤炭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煤炭下游需求支撑偏弱,同时煤矿复工进度 相对较快,行业供需整体宽松,煤炭价格下行明显;二季度以来,随着疫情受 控后需求的复苏,煤炭价格开始回升。总体看,2020 年全年煤炭价格走势前低 后高,但全年均价仍呈下降趋势,煤炭行业盈利延续2019年的下滑走势。 2020 年初,随着去产能任务完成和先进产能的逐步释放,加之新冠疫情对 煤炭下游需求的影响,煤炭行业供需形势趋于宽松,煤炭价格下行,二季度以来 随着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煤炭需求保持复苏态势,价格有所回升,但全年煤炭销 售均价仍呈下降走势。截至2020年11月30日,动力煤(国内主要地区)价格 为527元/吨,较2019年底增长0.76%,主焦煤(国内主要地区)、喷吹煤(国 内主要地区)和无烟煤(2号洗中块-全国)价格分别为1173元/吨、864元/吨和 900元/吨,较2019年底分别下降9.49%、2.59%和15.75%。 图1 2017年以来煤炭价格变动情况 2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10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2.4亿吨, 同比下降0.8%。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31.3亿吨,同比增长0.1%,煤炭 产量基本保持稳定而消费量小幅下降。 受煤炭销售价格下滑影响,2020 年以来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较为明 显。2020年110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772.00亿元,同比下降27.70%。 图2 2019年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变化情况 2020年12月,随着经济复苏进度加快拉动电力需求增长,以及冷冬气候下 采暖需求增加进一步加剧电力消耗,同时叠加节前煤矿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煤炭 短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截至2020年12月24日,动力煤 (国内主要地区)价格为554元/吨,较2019年底增长5.93%。 1.行业供给 自2016年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以来,全国煤炭行业累计退出落后产能 超过 9.0 亿吨/年,2018 年已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制定的去产能目标。2019 年煤炭行业组织实施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关闭退出落后煤矿超过450 3 处;2020 年煤炭行业进一步强调结构性去产能,加快退出低效无效及落后产能 的同时,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发展优质先进产能。 随着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好转,2017 年以来煤炭企业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 同时政策层面为抑制煤价过快上涨保障供应稳定,取消了“276工作日”限制并 开始鼓励先进产能释放,原煤产量开始持续恢复增长。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 影响,部分煤矿复工复产较晚,煤炭产量增速有所放缓。2020 年 110 月,中 国原煤产量31.27亿吨,同比增长0.10%,增速较2019年同期下降4.40个百分 点。 图3 2014年以来原煤产量情况 受煤炭资源分布条件影响,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以及西北地区,上述 地区的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基础储量的70%左右。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提 出煤炭产业布局的规划为“发展西部、控制中部和东北、退出东部”。2016 年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推行以来,中东部及南方地区开采条件差、单井规模小的矿 井受到的影响大于晋陕蒙及西北地区的大型矿井,同时产能置换和新增先进产能 也多位于晋陕蒙及西北地区。近年来晋陕蒙及西北地区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 的比重逐年上升。20172019年及2020年110月,晋陕蒙及新疆地区原煤合 4 计产量分别为24.69亿吨、26.33亿吨、28.78亿吨和24.39亿吨,分别占当年全 国原煤产量的71.67%、74.25%、76.84%和77.98%。 表1 2017年来晋陕蒙及新疆地区原煤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项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1-10月 山西 85398.90 89340.00 97109.40 86728.80 陕西 56959.90 62324.50 63412.40 55404.10 内蒙古 87857.10 92597.90 103523.70 80126.70 新疆 16706.50 19037.30 23773.30 21631.10 合计 246922.40 263299.70 287818.80 243890.70 全国原煤产量 344546.00 354590.80 374552.50 312742.70 占比 71.67 74.25 76.84 77.98 资料来源:煤炭运销协会、各省安监局、国家统计局 随着煤炭生产区域的集中和国家政策的影响,煤炭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 势不断增强。2017年,原煤产量排名前20的煤炭企业的产量为21.49亿吨,占 当年原煤总产量的比重为62.38%,较2016年提升6.10个百分点。2018年,原 煤产量排名前20的煤炭企业的产量为22.70亿吨,占当年原煤总产量的比重为 64.02%,较2017年提升1.64个百分点。2019年,原煤产量排名前20的煤炭企 业的产量为23.59亿吨,占当年原煤总产量的比重为62.98%,较2018年下降1.04 个百分点,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随着煤炭行业产能向晋陕蒙及新疆地区集中,煤炭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现象 愈发突出。2019年9月,年规划煤炭运力为2亿吨的浩吉铁路(原名“蒙华铁 路”)正式开通运行。2020 年 6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加快浩吉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补强瓦日线集疏运配套能力,及积 极推进京津冀鲁地区公转铁增量,继续提高铁路运输比例等指导意见,积极推动 能源通道建设,上述措施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煤炭区域性供需矛盾。 2.行业需求 煤炭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约占54%)、钢铁(约占18%)和建 5 材行业(约占10%),其余主要为民用煤和煤化工等其他行业。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逐年下降,2020 年约为55.3%,再创历史新低,但中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结构决定了煤炭 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重要地位。从中期看,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应不 低于50%,仍将保持基础能源地位。从长期看,能源清洁化是大势所趋,煤炭在 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将长期处于下降趋势。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第 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 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煤炭消费量面临一定长期萎缩压力。 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主要形式是火力发电。2020年1-10月,全国规模 以上电厂发电量为6.0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0 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4.23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0%。 2016 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以及供给侧改革措施的推进对工业用电产生一 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加之新能源发电挤占,火电发电量增速持续回落,对煤炭需 求的支撑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图4 2014年以来火力发电量及其变动情况 6 钢铁和建材行业为煤炭的两大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主要以水泥行业为代表。 房地产投资对钢铁和建材行业的需求均具有重要影响。2020 年初,新冠疫情导 致房地产企业项目销售出现停摆,房地产项目施工进度较2019年进一步放缓, 2020 年 3 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销售及新开工面积跌幅逐步收窄,但 整体仍未及2019年同期水平。2020年1-10月,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8.07亿 立方米,同比下降2.6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下降对钢铁和建材行业的需求产 生一定抑制作用。2020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为8.74亿吨,同比增长5.50%, 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90个百分点。2020年初,受疫情及季节性影响,水泥产 量出现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下跌,随着水泥企业复工复产,水泥产量月度跌幅逐步 收窄。2020年1-10月,水泥产量为19.20亿吨,同比增长0.40%,增幅较上年 同期下降5.40个百分点。整体看,2020年1-10月,钢铁和水泥产量在疫情影响 下仍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延续放缓趋势,对煤炭需求增长造成一定抑制作用。 随着疫情缓解经济逐步复苏,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回升,钢铁和建材行业对煤炭 的需求或将稳中有升。 图5 2014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其变动情况、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变动情况 图6 2014年以来粗钢、水泥产量及其变动情况 7 对于煤炭的其他下游需求方面,联合资信关注到,基于产业链安全性及经济 性等方面考虑,近期国内一些大型化纤企业有意与煤炭企业合作,计划在内陆富 煤地区建立煤基化纤原料项目,此举有望延伸煤炭企业产业链,提升化纤企业供 应链安全性。未来煤化工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或将出现一定程度增长。 二、 2020年煤炭行业主要政策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梳理 2020 年,煤炭行业政策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巩固去产能成果、安全生产和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等方面。2020 年,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省 级政府的主导下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省内煤炭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得 到提升。上述政策和资产重组的实施有利于煤炭行业巩固去产能成果,优化行 业竞争格局,提高行业发展质量。 表2 2020年煤炭行业主要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政府机构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20-2-25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 源局、应急部、国家 煤矿安监局、工业和 信息化部、财政部、 科技部、教育部 关于加快煤矿 智能化发展的指 导意见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煤矿智能化建设;强化标 准引领,提升煤矿智能化基础能力;推进科技创新, 提高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 改造,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 用,建设智能化示范煤矿;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 才队伍保障能力等。 8 2020-4-8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 室 关于科学确定 灾害严重矿井生 产能力防范和遏 制煤矿重特大事 故的通知 2020年4月至7月,科学确定在产两类矿井(冲击 地压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产能,并对违规 核增产能项目进行清理。 2020-4-28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 员会 全国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三年行 动计划 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持续 开展“打非治违”等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措施等。 2020-5-1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推 进西部大开发形 成新格局的指导 意见 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 与智能高效开采,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 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范; 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 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等。 2020-6-12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 信息化部、国家能源 局、财政部、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国务 院国资委 关于做好2020 年重点领域化解 过剩产能工作的 通知 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巩固煤炭去产能成果, 对去产能煤矿实施“回头看”,坚决防止已经退出 的产能死灰复燃,确保各类问题整改到位;积极稳 妥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分类处置30万吨/年以下 煤矿;加快退出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煤矿等。 2020-6-12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 源局 关于做好2020 年能源安全保障 工作的指导意 见 不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增加铁路煤炭运输;提升 港口中转能力;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推动煤炭 清洁高效利用;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等。 2020-11-3 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全面深入 开展煤矿安全生 产大排查的通 知 从即日起到2021年底,以“一通三防”和“打非治 违”等为重点,在强化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分析研判 基础上,对煤矿企业和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主要系 统、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情况和关键环节开展安全生 产大排查 注:国家煤矿安监局于2020年12月更名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 2020年,煤炭行业政策在巩固2016年以来的去产能结果的基础上,着重于 安全生产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方面。 巩固去产能成果方面,2020年6月12日出台的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 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对2016年以来去产能煤矿实施“回头看”, 坚决防止已经退出的项目死灰复燃;积极稳妥深化“僵尸企业”处置;分类处置 30万吨/年以下煤矿;加快退出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煤矿等。 安全生产方面,2020年4月8日,国务院安委会发布关于科学确定灾害 严重矿井生产能力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 知提出计划于2020年47月,重新确定在产两类矿井(冲击地压矿井和煤与 9 瓦斯突出矿井)的产能,并对违规核增产能项目进行清理。2020年4月28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该煤炭专 项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开展“打非 治违”等煤炭安全生产监管措施。2020年9月和12月,重庆相继发生松藻煤矿 “9.27”重大火灾事故、吊水洞煤矿“12.4”重大事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和 各省相继出台一系列安全监管措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煤矿生产的安全监 管环境将进一步趋严。 转型升级方面,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 等六部委共同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煤炭行业通过 智能化发展进行转型升级。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 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其中在“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章 节中提出要优化煤炭生产与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 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稳步开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升级示 范;加快煤层气等勘探开发利用;加快北煤南运通道和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2020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 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增加铁路煤炭运输;提升 港口中转能力;持续增强煤炭储备能力等。 2020 年,山东省和山西省辖内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了一系 列资产重组。2020 年 8 月,山东省国资委、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及山东省社 保理事会批准同意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9 月,山西省委决定联合重组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集团有 限公司和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步整合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相关资产和改革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组建 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山西国运”)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煤集团”)签 订协议同意将山西国运所持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煤集团”) 100%股权无偿划转至焦煤集团,并由焦煤集团对山煤集团进行吸收合并。未来 10 随着上述重组计划的实施落地,煤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三、 2020年煤炭行业债券市场回顾和信用风险分析 2020 年,在煤炭价格下行的不利情况下,部分债务负担重和盈利能力差的 煤炭企业因利润下滑、流动资金紧张等原因,出现债务展期或违约,导致信用 等级或展望下调,对煤炭行业整体信用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期,部分煤 炭企业级别调升主要系资源禀赋变动和资产划转等因素影响。 1. 债券发行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8日,煤炭行业(证监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20年发 行的债券金额合计3986.80亿元,较2019年全年下降2.09%。 表3 2019年以来煤炭行业债券发行情况(单位:亿元、%) 2019年 2020年(截至2020年12月18日) 发行规模 占比 发行规模 占比 AAA 3885.07 95.41 3775.70 94.71 AA + 104.00 2.55 97.00 2.43 AA 83.00 2.04 94.10 2.36 AA - 0.00 0.00 20.00 0.50 合计 4072.07 100.00 3986.80 100.00 资料来源:Wind 从发行人主体级别分布看,2020 年,煤炭行业发债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仍 以AAA为主,AA + 级别企业发债规模略有下降,AA及AA - 级别企业发债规模有 所提升。 2. 2021年债券到期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8日,煤炭行业存续债券中2021年到期债券共226笔, 到期债券金额合计3097.87亿元。其中,2021年24月债券到规模相对较大, 分别为320.29亿元、393.70亿元和387.72亿元。若考虑提前回售的情况,煤炭 行业存续债券中2021年到期债券共288笔,到期债券金额合计3876.27亿元,3 11 月、4月及10月债券到期规模相对较大。 表4 截至2020年12月18日存续债券到期兑付及回售情况(单位:亿元、只) 到期时间 兑付规模 兑付数量 回售规模 回售数量 合计规模 合计数量 2021年1月 233.30 17 64.25 4 297.55 21 2021年2月 320.29 24 28.50 3 348.79 27 2021年3月 393.70 30 109.75 9 503.45 39 2021年4月 387.72 26 72.00 5 459.72 31 2021年5月 180.00 15 33.30 3 213.30 18 2021年6月 241.00 15 60.40 4 301.40 19 2021年7月 258.79 22 57.50 5 316.29 27 2021年8月 254.00 12 60.50 7 314.50 19 2021年9月 167.27 15 42.20 6 209.47 21 2021年10月 288.95 19 89.00 6 377.95 25 2021年11月 249.35 22 89.00 6 338.35 28 2021年12月 123.50 9 72.00 4 195.50 13 合计 3097.87 226 778.40 62 3876.27 288 资料来源:Wind 3. 存续债券发行主体级别分布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8日,煤炭行业存续债券金额合计9317.16亿元,其中 发行主体共计63家 1 ,AAA共计30家 2 ,AA + 共计13家,AA共计12家,AA - 共计5家,BB共计1家,B共计1家,CC共计1家,AAA和AA + 级别发行主 体合计占68.25%,中高等级存续债券发行主体占比较高。 图7 截至2020年12月18日,煤炭行业存续债券主体评级分别概况 1 在证监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分类基础上,剔除主营为煤化工业务的山西晋煤华昱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增加利润来源主 要为煤炭开采的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宏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邯 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存在AAA和AA + 两个信用等级,此处按照AAA进行统计 12 资料来源:Wind 注: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不同评级机构级别不一致的情形,因此上述统计数与企业数量 有差异 4. 2020年煤炭行业信用级别迁移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18日,2020年煤炭行业发生级别调整的企业共计6家, 展望调整的企业1家。 表5 2019-2020年12月18日煤炭行业级别迁徙矩阵 2020年 2019年 AAA AA + AA AA - BB+ BB B CC 合计 AAA 26 - - - - 1 1 - 28 AA + 1 10 - - - - - - 11 AA - 2 9 - - - - - 11 AA - - - 1 5 - - - - 6 BB+ - - - - - - - - 0 BB - - - - - - - - 0 CC - - - - - - - 1 1 合计 27 12 10 5 0 1 1 1 57 注:1.表中样本为2019年及2020年均有存续级别的煤炭企业,共57家;2.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存 在AAA和AA + 两个信用等级,此处按照AAA进行统计 表6 2020年初至2020年12月18日煤炭企业信用评级和展望调整情况 企业名称 最新评级日 期 最新长 期评级 评级展望 评级调整 前次 评级 最新评级机构 调整理由 新汶矿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 2020-03-06 AAA 稳定 调高 AA + 中诚信国际信 用评级有限责 新增核准产能,处置下属僵 尸企业,经营负担有所减轻 30 14 12 5 1 1 1 0 5 10 15 20 25 30 35 AAA AA+ AA AA- BB B CC 13 任公司 冀中能源峰峰集 团有限公司 2020-06-03 AA + 稳定 调高 AA 东方金诚国际 信用评估有限 公司 收购化工资产,新增甲醇产 能,未来焦化业务市场竞争 力有望增长 山东宏河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 2020-06-04 AA 稳定 调高 AA - 中证鹏元资信 评估股份有限 公司 股东增资,无偿划入热力资 产 郑州煤炭工业(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0-07-07 AA - 列入信用 观察名单 展望调低 AA - 大公国际资信 评估有限公司 经营亏损,核心子公司煤矿 停产整顿,永续债“15郑煤 MTN001”展期对再融资及利 润造成负面影响 济宁矿业集团有 限公司 2020-11-02 AA + 稳定 调高 AA 中诚信国际信 用评级有限责 任公司 无偿划入三对优质矿井 河南能源化工集 团有限公司 2020-11-10 BB 列入可能 降级的观 察名单 调低 AAA 中诚信国际信 用评级有限责 任公司 “20永煤SCP003”违约,且 触发了存续公开债务融资工 具的交叉保护条款,外部融 资环境急剧恶化 永城煤电控股集 团有限公司 2020-11-10 BB 列入可能 降级的观 察名单 调低 AAA 中诚信国际信 用评级有限责 任公司 2020-12-07 B 列入可能 降级的观 察名单 调低 BB 中诚信国际信 用评级有限责 任公司 “20永煤SCP003”“20永 煤SCP004”和“20永煤 SCP007”剩余50%本金展期, 后续仍有较大规模债券需要 兑付或面临回售,兑付不确 定性仍很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2020 年发生的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续债展期事件和永城 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信用债违约事件对煤炭行业整 体信用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同时永煤控股的违约亦弱化了市场对大型国有企 业可获得的外部支持的信心。永煤控股违约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月内,煤炭行业 取消发行债券共6只,取消规模55.60亿元;河南省发债企业取消发行债券共4 只,取消规模30.50亿元,且均为地方国有企业。净融资规模方面,永煤控股违 约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月内,煤炭行业净融资规模为-134.90 亿元,同比下降 114.70亿元,环比下降102.31亿元;河南省发债企业净融资规模为-128.50亿元, 同比下降268.05亿元,环比下降149.50亿元,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净融资规模 为-98.60亿元,同比下降244.15亿元,环比下降121.40亿元。 14 四、 煤炭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完成和在建先进产能的持续释放,预计2021年煤 炭行业供给仍将较2020年有所增长,而在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煤炭主要下 游需求火电行业的增速或将继续放缓;随着疫后经济复苏,钢铁和建材行业对煤 炭的需求或将稳中有升。2021 年,煤炭供需整体上或将处于宽松态势。尽管近 期由于经济复苏进度加快以及冷冬等原因,国内部分地区电力需求增长,叠加节 前煤矿安全生产压力较大,造成短期煤炭供应紧张,导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但 中长期看近期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面临一定回调压力。未来,在政策调控下,煤 炭价格(动力煤)大概率将运行在绿色区间。同时,随着山东和山西煤炭企业重 组整合的实施,煤炭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稳固,煤炭 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将进一步降低。 总体看,虽然2020年部分煤炭企业的信用事件对行业整体信用环境带来了 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行业竞争 格局的持续稳固,预计2021年煤炭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但仍需关注非煤业 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弱、债务负担重以及融资环境承压的煤炭企业的风险暴露可 能。 综合评估,联合资信对2021年煤炭行业的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