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2019年投资策略分析报告,2018年11月19日,正文目录汽车行业 2019 年投资策略 .4小中取大:行业小年衬托龙头整车和零部件深度国产替代大年 .4弱市求新:传统车弱市,看好新能源乘用车和智能驾驶两大新兴方向 .42019 年汽车行业亮点.4投资策略:小中取大,弱市求新 .4车市寒夜降临,优秀自主、新能源乘用车、豪华车熠熠生辉.5后 SUV 时代来临,自主品牌或谋求加快转型 .6重卡销量处于周期顶点,19 年销量或出现 15%左右下滑.7传统车销量承压,新能源乘用车风景独好.8新能源乘用车强势增长,新能源客车、专用车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大.8新能源乘用车将维持较高增速,龙头企业优势渐显现.8新能源客车受补贴下滑影响较大,持续受益于公交电动化.9新能源物流车受补贴下滑影响,未来增长潜力在于运营端优化.9新车型持续推出,新势力涌入,新能源乘用车供给端变化备受瞩目.10供给端中高端化:A00 级占比下降,中高端化成趋势.10供给端专属平台化:部分自主和合资车企将在 2019-2020 年推出电动车专属平台.11供给端智能网联化:智能网联与电动化结合,推动电动车量价齐升 .11供给端新进入者增加:合资、外资将开始投放新能源车型,自主无惧与之竞争.11供给端新进入者增加: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为行业带来创新活力 .12需求端:补贴退坡,双积分、降本+性能提升助力需求增长 .13补贴退坡影响分析一:补贴退坡,路权优势等政策支持仍存在.13补贴退坡影响分析二:双积分政策接棒,后补贴时期平稳过渡.14补贴退坡影响分析三:上游降本+以量补利+单车价值提升,应对补贴退坡影响.15补贴退坡影响分析四:性能提升,消费者接受度逐年提升.16供给优化+需求拉动,19 年新能源乘用车同比有望增长达 50%.16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17零部件:“内生+外延”深度国产替代持续进行中 .18经销商:行业整合或加速,龙头将脱颖而出.20经销商相对整车厂话语权较低.20经销商龙头享有规模优势,整合或将是未来趋势.20智能驾驶:巨头引领,产业进程提速.23智能驾驶成行业趋势,吸引大量资本涌入.23适应行业变化,智能驾驶相关政策加速落地 .23产业巨头引领智能驾驶不断前进,自动驾驶量产可期.24谷歌:技术接近成熟,商业模式试行 .24特斯拉:硬件先行,云端升级 .25百度:推动自动驾驶量产,多方面寻求商业合作 .25风险提示 .29图表目录,图表 1:图表 2:图表 3:图表 4:图表 5:图表 6:,2018 年我国汽车销量或出现首度年度性下滑.52011-10M2018 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及增速.610M2018 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及增速.62011-10M2018 国内乘用车、轿车及 SUV 销量及增速对比.6国内 2011-10M2018 乘用车分车型占比.62013-10M2018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6,图表 7: 2012-3Q2018 前十大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增速 .7图表 8: 2018M1-M9 各单月重卡销量及同比增速.7图表 9: 2013-3Q2018 重卡及商用车销量及增速 .7图表 10: 2011-10M2018 新能源汽车产销变化图.8图表 11: 新能源乘用车季度销量及同比增速情况.8图表 12: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图表 13: 2018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企业.8图表 14: 2014-10M2018 新能源客车销量.9图表 15: 2018M1-M9 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 .9图表 16: 2015-9M2018 新能源专用车销量.9图表 17: 2018M1-M10 纯电动车分级数据.10图表 18: 2018 年 M1-M9 月均销量超过 1700 台的车型 .10图表 19: 2017 年月均销量超过 1700 台车型.11图表 20: 部分自主或合资车企电动车专属平台推出进程.11图表 21: 部分中高端新能源车智能网联系统情况.11图表 22: 部分自主中高端车型与特斯拉性能比较.12图表 23: 部分造车新势力名单.12图表 24: 部分造车新势力推出车型计划.13图表 25: 主要限购限牌城市 .14图表 26: 主要限购城市 2018M1-M8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情况.14图表 27: 双积分政策具体规划.14图表 28: 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量要求测算.15图表 29: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要求测算.15图表 30: 2012 年-2018 年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向逐年变化.16图表 31: 2018-2020 年新能源各类车型销量预测.16图表 32: 近年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出售相关业务情况 .18图表 33: 近年来零部件并购案例.18图表 34: 2018 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经销商集团百强排行榜前十.20图表 35: 整车厂具有绝对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压缩经销商利润空间.20图表 36: 近年来汽车经销商整合部分案例:整合趋势已经显现.21图表 37: 2011-2017 龙头在百强经销商中营收占比呈增长趋势.21图表 38: SAE 智能驾驶等级分类.23图表 39: 部分国家智能驾驶相关立法情况.23图表 40: 各大企业智能驾驶规划.24图表 41: 智能驾驶全球主要合作情况.24图表 42: Waymo 公共路面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 1000 万英里 .25图表 43: 特斯拉智能驾驶汽车传感器探测范围 .25图表 44: 特斯拉智能驾驶交互平台 Autopilot 界面 .25图表 45: 百度无人车量产时间表.26图表 46: 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路线图.26图表 47: 百度 Apollo 计划部分成员单位.26图表 48: 百度部分合作对象加入时间轴.26图表 49: 搭载百度自动驾驶系统的“阿波龙”客车.27图表 50: L4 级自动驾驶“阿波龙”实现量产.27图表 51: 上汽荣威 Marvel X.27图表 52: Marvel X 全新标配 AI 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7图表 53: 上汽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的合作及标志事件.27图表 54: 上汽集团智能驾驶汽车 iGS 加州路测.28图表 55: 上汽集团智能驾驶汽车 iGS 加州路测.28,EPS (元),P/E (倍),股票代码600104600660601799600297,股票名称上汽集团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广汇汽车,收盘价 (元)26.1022.7248.704.67,投资评级买入增持增持买入,20172.951.261.700.48,2018E3.151.672.250.51,2019E3.221.672.890.56,2020E3.461.833.690.63,20178.81828.69.7,2018E8.313.621.69.2,2019E8.113.616.98.3,2020E7.512.413.27.4,核心观点:行业承压,优选优质新能源整车和行业细分龙头经过前高后低的 2018 年,我们预计 2019 年行业销量仍将承压、竞争加剧,自主整车分化趋势更加明显。预计新能源乘用车在行业下行时保持较快增速,补贴逐步退出后,双积分接棒,成本因规模化下行,新能源乘用车供给端不断推出性能优越与智能网联结合的中高端车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推动行业向需求驱动方向发展。投资上,优选优质新能源整车龙头及产业链标的、强产品周期整车和优质零部件细分龙头标的等投资方向。小中取大:行业小年衬托龙头整车和零部件深度国产替代大年我们判断 2019 年是传统汽车小年,若无政策刺激,预计 2019 年乘用车销量 2346 万辆左右,同比-2%,汽车销量约 2760 万辆,同比-2.2%。优秀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和豪华车是超越行业的细分亮点。优秀自主零部件厂商突破外资垄断局面,有望加速成长,目前在乘用车座椅、车灯、空调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细分领域,优质自主厂商已实现配套突破。产品周期相对大年的整车龙头上汽集团,以及零部件龙头和优秀自主替代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星宇股份等预计表现仍会强于行业。弱市求新:车市羸弱凸显新能源乘用车优质龙头的投资机会新能源乘用车在行业销量下行时保持较快增速,成为乘用车行业增长核心动力,优质新能源龙头厂商投资机会凸显。补贴逐步退出后,双积分接棒,成本因规模化下行,新能源乘用车供给端不断推出性能优越与智能网联结合的中高端车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推动行业向需求驱动方向发展。我们看好新能源乘用车在未来 3 年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19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 157 万辆。建议关注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较高的车企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等,新能源汽车上游零部件企业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以及新能源汽车上游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等。投资策略:小中取大,弱市求新基于对明年销量整体相对谨慎的判断,我们建议传统汽车配置更加聚焦强自主品牌整车龙头和零部件标杆。同时,基于对新能源长期战略性看好,建议超配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重点推荐:1)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上汽集团等以及新能源上游零部件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等;2)产品周期持续上行的整车龙头,如上汽集团等;3)零部件龙头及细分领域拥有产品竞争力优势的深度国产替代标的,如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和精锻科技等; 4)受益于汽车消费升级和行业整合的经销商龙头,如广汇汽车等。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波动,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 重点推荐,汽车行业 2019 年投资策略,小中取大:行业小年衬托龙头整车和零部件深度国产替代大年,购置税优惠退出和去杠杆政策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汽车销量 2018Q3 以来出现同比较大下滑,我们预计 2019 年是传统汽车小年,若无政策刺激,预计 2019 年乘用车销量 2346万辆左右,同比-2%;商用车销量 414 万辆左右,同比-3.1%,其中重卡销量约 93 万辆,同比-15%;汽车销量约 2760 万辆,同比-2.2%。优秀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和豪华车销量有望保持高于行业增速。优秀自主零部件厂商突破外资垄断局面,有望加速成长。自主零部件厂商在技术与供货渠道上从外资厂商垄断格局中突围,国产深度替代趋势已行至拐点。目前在乘用车座椅、车灯、空调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细分领域,优质自主厂商已实现配套突破。建议关注产品周期强的整车龙头上汽集团、比亚迪和广汽集团,以及零部件龙头和优秀自主替代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和精锻科技等。,弱市求新:传统车弱市,看好新能源乘用车和智能驾驶两大新兴方向,2018 年 M1-M10,新能源乘用车在行业销量下行时仍保持较快增速,成为乘用车行业增长核心动力,优质新能源龙头厂商投资机会凸显。今年新能源乘用车供给端改变备受瞩目,具体表现在中高端车型供给增加,A 级纯电动车型占比提升,造车新势力涌入,智能驾驶与电动化更紧密结合,合资和外资在未来两年将逐步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参与竞争。在需求端,我们认为补贴逐步退出后,新能源车仍获路权优势等政策支持,双积分政策接棒辅助行业平稳过渡到需求驱动,上游成本因规模化下降,车型性能提升单车价值,消费者对新能源接受度逐渐提高等因素基本缓解了补贴退坡对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的负面影响。我们看好新能源乘用车在未来 3 年保持较快增长,预计 19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 157万辆。建议关注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较高的车企上汽集团、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上游零部件企业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以及新能源汽车上游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等。,产业巨头引领智能驾驶快速发展,自动驾驶车型量产可期。谷歌无人驾驶部门 Waymo 宣布已经在公共路面完成 1000 万英里无人驾驶路测,其自动驾驶汽车将于 2018 年年底投入商用;特斯拉开始向全球车主推送 Autopilot 9.0 版本系统更新;百度“阿波龙”无人驾驶客车量产并开启商业化运营;上汽集团搭载了“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功能的荣威MARVEL X 实现量产交付。我们认为智能驾驶已成为业内共识,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将加速产业化进程,预计未来互联网企业和整车公司以及汽车零部件公司将会多方面展开合作,发挥双方在数据融合和汽车制造方面的优势,拥有竞争壁垒,可实现技术快速迭代的企业将会受益。,2019 年汽车行业亮点,(1)整车龙头、优秀自主品牌、豪华车销量将保持快于行业增长;(2)优质自主零部件企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业绩有望快速上升;(3)新能源乘用车供给端贡献更多中高端车型,需求驱动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策略:小中取大,弱市求新,我们认为 2019 年行业销量景气度或将继续下行,新能源整车龙头、强自主品牌整车集团和零部件标杆依然会是结构性亮点,可逢低布局各细分龙头。重点推荐:1)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上汽集团等以及新能源上游零部件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等;2)产品周期持续上行的整车龙头,如上汽集团等;3)零部件龙头及细分领域拥有产品竞争力优势的深度国产替代标的,如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星宇股份和精锻科技等;4)受益于汽车消费升级和行业整合的经销商龙头,如广汇汽车等。,车市寒夜降临,优秀自主、新能源乘用车、豪华车熠熠生辉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等多重因素导致汽车销量增速下滑,优秀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和豪华车销量表现卓尔不群。据中汽协数据, 2018M1-M10,我国汽车销量2283万辆,同比+1.14%,其中乘用车销量1926.52万辆,同比-1.21%;商用车销量达356.48万辆,同比增长4.17%。乘用车中 SUV 销量增速大幅放缓,国内 SUV 销量 808 万辆,同比+1.22%,受此影响以SUV 销售为主的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下滑至 42.03%,后 SUV 时代自主转型迫在眉睫。优秀自主表现卓然,自主整车分化趋势更加明显。2018 年前三季度,上汽乘用车销售了50.9 万辆,同比增长 41%;吉利乘用车 2018 年前三季度销量 115.26 万辆,同比增长32.85%;广汽乘用车销售 39.67 万辆,同比增长 5.45%。据盖世汽车数据,2018 年前三季度前十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同比增长 10.78%,高于国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乘用车 2018 年 M1-M10 销量 72.54 万辆,增速达 87.85%。我们认为,乘用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我们预计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 2018 年或将超 160 辆/千人,参考国外发展经验,千人保有量从 20 提升到 140 辆是行业销量高速增长期,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期已过去;2、四五线城市等首次购车需求旺盛的地方因为棚改货币化政策调整、金融去杠杆、购房消费挤压汽车消费等原因乘用车销量出现下滑;3、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导致消费者预期收入降低,影响大宗可选消费品汽车的销量; 4、 2017年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后,行业自身基数较高,2016-2017 年存在提前消费。我们认为明年汽车销量低迷态势将会持续,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影响消除之后乘用车整体销量增速有望恢复到 23%的平稳增速区间,销量增速恢复时间点可能在 2020 年左右。预计若无政策刺激,预计 2018 年全年汽车销量约 2822 万辆,同比约-2.3%;其中乘用车销量 2394 万辆,同比-3.25%;商用车销量 428 万台,同比+2.8%;重卡销量 109 万辆,同比-2.4%。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效应仍未消除,中美贸易战对预期收入影响仍存在等多重负面因素,我们预计 2019 年乘用车销量 2346 万辆左右,同比-2%;重卡销量处于周期顶点,参照历史重卡销量从顶点下滑的情况以及 2018 年 Q3 重卡销量下滑情况,我们预计 2019 年重卡销量约 93 万辆,同比-15%;受重卡销量下滑影响,我们预计 2019年商用车销量 414 万辆左右,同比-3.1%;综合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预计情况,预计 2019年整体汽车销量约 2760 万辆,同比-2.2%。图表1: 2018 年我国汽车销量或出现首度年度性下滑,据中汽协数据,2018 年 M1-10,我国乘用车销量 1926.52 万辆,同比-1.21%;商用车销量达 356.48 万辆,同比增长 4.17%。,2,283,1,853,1,930,2,199,2,349,2,456,539,0%-5%,10%,15%,1,0005000,5%1,500,2,000,2,500,3,5003,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2018M1-M10,汽车销量(万辆),YOY(右轴)2,8942,794,2018M1-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M10,2018M1,2018M2,2018M3,2018M4,2018M5,2018M6,2018M7,2018M8,2018M9,2018M1-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图表2: 2011-10M2018 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及增速,图表3: 10M2018 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及增速,后 SUV 时代来临,自主品牌或谋求加快转型后 SUV 时代来临,自主应谋求加快转型,寻找新的销量驱动力。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 M1-10,国内 SUV 销量 808 万辆,同比+1.22%,轿车销量 941 万辆,同比-0.14%。相对 2017 年,SUV 销量增速大幅下滑,轿车销量增速反而略有恢复。我们认为 SUV 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2018 年 M1-10 我国 SUV 渗透率已经达到 42%,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长放缓在所难免;2、四五线城市等首次购车需求旺盛的地方因为棚改货币化政策调整、金融去杠杆、购房消费挤压购车消费等乘用车销量出现下滑;3、油价上涨对更耗油的 SUV 需求也有一定负面影响。自主品牌以 SUV 销售为主,SUV 销量下滑导致以 SUV 为主打产品的自主品牌销量下滑较多,2018M1-10 国产乘用车市占率下滑到42.03%。图表4: 2011-10M2018 国内乘用车、轿车及 SUV 销量及增速对比,图表6: 2013-10M2018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20%15%10%5%0%-5%-10%-15%,(万辆)3,0002,5002,0001,5001,0005000,乘用车销量(万辆)商用车销量(万辆)乘用车销量YoY(右)商用车销量YoY(右),(%)20%10%0%-10%-20%-30%,(万辆)3002001000,乘用车销量(万辆)商用车销量(万辆)乘用车销量YoY(右)商用车销量YoY(右),-20%,0,40%2,00020%1,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M1-10,(%)60%,(万辆)3,000,乘用车销量(万辆)轿车销量(万辆)SUV销量YoY(右),SUV销量(万辆)乘用车销量YoY(右)轿车销量YoY(右),1,5001,0005000,2,000,3,0002,500,图表5: 国内 2011-10M2018 乘用车分车型占比(万辆),轿车,MPV,SUV,交叉型车,40.44%,38.31%,41.21%,43.24%,43.94%,42.03%,36%35%,41%40%39%38%37%,43%42%,45%44%,2013,2014,2015,2016,2017,2018M1-10,2018M1,2018M2,2018M3,2018M4,2018M5,2018M6,2018M7,2018M8,2018M9,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Q1-Q3,优秀自主表现卓然,自主整车分化趋势更加明显。2018 年前三季度,上汽乘用车销售了50.9 万辆,同比增长 41%;吉利乘用车 2018 年前三季度销量 115.26 万辆,同比增长32.85%;广汽乘用车销售 39.67 万辆,同比增长 5.45%;奇瑞乘用车销量 42.61 万辆,同比增长 8.56%;比亚迪乘用车销量 34.44 万辆,同比增长 25.24%;湖南江南乘用车销量 19.94 万辆 ,同比增长 8.72%。其余少部分车企乘用车销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东风销量 47.95 万辆,下降 21.3%,长安销量 73.39 万辆,下降 17.78%,北汽销量 38.28万辆,同比下降 17.29%。豪华车销售相对受影响较小,消费升级逻辑仍存在。据盖世汽车数据,2018 年前三季度前十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同比增长 10.78%,高于国内汽车行业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奔驰销量居于榜首,销售 50.07 万辆,同比增长 13.1%。奥迪前三季度累计销量 48.3 万辆,同比增长 15.4%。宝马增速放缓,同比增长 5.3%,销售了 45.96 万辆。二线品牌中,凯迪拉克增长强劲, 2018前三季度销量达 14.98万台,同比增长 20.2%;雷克萨斯增长 24.6%,沃尔沃增速达 16.8%;保时捷、林肯同比均实现 4%左右的增长;捷豹路虎和讴歌同比下降 11.4%及 42.9%,被其他品牌拉开差距。我们认为豪华车销售数据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预期收入下滑对豪华车消费人群影响较小。图表7: 2012-3Q2018 前十大豪华车品牌在华销量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